“网络身份证”来了!《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布

据“网信中国”消息,为强化公民个人信息保护,加快实施网络可信身份战略,公安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等研究起草了《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办法》),于7月26日公布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根据《办法》,依托国家统一建设的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平台,用户可以凭借居民身份证、护照、通行证等有效法定身份证件,自愿申领与自然人身份一一对应的网证、网号,用于在互联网服务及有关部门、行业管理、服务中非明文登记或核验自己的真实身份信息。

《办法》鼓励有关主管部门、重点行业及互联网平台按照自愿原则接入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接入该项服务后,通过网证、网号核验真实身份信息的用户,与其他用户享有相同服务,互联网平台不得要求用户另行提供明文身份信息;对于无需留存用户法定身份证件信息的,公共服务平台仅提供用户身份核验结果。由此,可以最大限度减少互联网平台以落实“实名制”为由超范围采集、留存公民个人信息。

《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全文如下。

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条为实施网络可信身份战略,推进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建设,保护公民身份信息安全,促进数字经济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以下称“公共服务”),是指国家根据法定身份证件信息,依托国家统一建设的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平台(以下称“公共服务平台”),为自然人提供申领网号、网证以及进行身份核验等服务。

本办法所称网号,是指与自然人身份信息一一对应,由字母和数字组成、不含明文身份信息的网络身份符号;网证,是指承载网号及自然人非明文身份信息的网络身份认证凭证。网号、网证可用于在互联网服务及有关部门、行业管理、服务中非明文登记、核验自然人真实身份信息。

第三条国务院公安部门、国家网信部门依照各自法定职责,负责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的监督管理,监督、指导公共服务平台依法落实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义务。

国务院民政、文化和旅游、广播电视、卫生健康、铁路、邮政等部门依照本办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的推广应用和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条持有有效法定身份证件的自然人,可自愿向公共服务平台申领网号、网证。

不满十四周岁的自然人需要申领网号、网证的,应当征得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同意,并由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代为申领。

已满十四周岁未满十八周岁的自然人需要申领网号、网证的,应当在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监护下申领。

第五条根据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在互联网服务中需要登记、核验用户真实身份信息的,可以使用网号、网证依法进行登记、核验。

不满十四周岁的自然人使用网号、网证登记、核验真实身份信息的,应当征得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同意。

第六条鼓励有关主管部门、重点行业按照自愿原则推广应用网号、网证,为用户提供安全、便捷的身份登记和核验服务,通过公共服务培育网络身份认证应用生态。

第七条鼓励互联网平台按照自愿原则接入公共服务,用以支持用户使用网号、网证登记、核验用户真实身份信息,依法履行个人信息保护和核验用户真实身份信息的义务。

互联网平台接入公共服务后,用户选择使用网号、网证登记、核验真实身份信息并通过验证的,互联网平台不得要求用户另行提供明文身份信息,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或者用户同意提供的除外。

互联网平台应当保障使用网号、网证的用户与其他用户享有相同服务。

第八条互联网平台需要依法核验用户真实身份信息但无需留存用户法定身份证件信息的,公共服务平台应当仅提供用户身份核验结果。

第九条公共服务平台处理个人信息不得超出为自然人提供申领网号、网证以及进行身份核验等服务所必需的范围和限度,在向自然人提供公共服务时应当依法履行告知义务并取得其同意。处理敏感个人信息的,应当取得个人的单独同意,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取得书面同意的,从其规定。

公共服务平台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用户要求,及时删除用户个人信息。

第十条公共服务平台在处理用户个人信息前,应当通过用户协议等书面形式,以显著方式、清晰易懂的语言真实、准确、完整地向用户告知下列事项:

(一)公共服务平台的名称和联系方式;

(二)用户个人信息的处理目的、处理方式,处理的个人信息种类、保存期限;

(四)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告知的其他事项。

处理敏感个人信息的,还应当向个人告知处理的必要性以及对个人权益的影响,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十一条公共服务平台处理个人信息,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保密或者不需要告知的情形的,可以不向个人告知前条第一款规定的事项。

紧急情况下为保护自然人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无法及时向个人告知的,公共服务平台应当在紧急情况消除后及时告知。

第十二条公共服务平台应当加强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依法建立并落实安全管理制度与技术防护措施。

第十三条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和服务涉及密码的,应当符合国家密码管理有关要求。

第十四条违反本办法第七条第二款、第八条、第九条、第十条、第十二条规定,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应当追究法律责任的,由国务院公安部门、国家网信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依法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五条本办法所称法定身份证件,包括居民身份证、定居国外的中国公民的护照、前往港澳通行证、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港澳居民居住证、台湾居民居住证、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等身份证件。

第十六条本办法自年月日起施行。

火爆湾企赛巴黎|巴黎奥运会中的广东“智”造

一键查询巴黎奥运会实时动态!快来定制你的专属奥运日历

“数答时空之问”先导片重磅上线

南财智库简介

观酒周报|飞天茅台批价连续回升;澳洲葡萄酒进口量额飙涨;618白酒数据显著增长

《20款手游APP未成年人保护机制测评报告(2024)》焦点一览

观酒周报|多高管离职岩石股份跌停;贵绳股份、贵广网络澄清习酒借壳;酱酒新国标生效

观酒周报|贵州白酒企业发展圆桌会议召开;百润股份实控人被解除留置;顺鑫农业将聘新总经理

THE END
1.重磅!国家推出“网络身份证”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如何领取和使用,请看此01 什么是“网络身份证”? “网络身份证”是通过国家统一建设的身份认证平台提供的网号和网证,用于在互联网服务中进行身份核验。网号与自然人身份信息对应,网证承载非明文身份信息,确保用户在线身份验证的安全性和便捷性,保护个人信息并促进数字经济发展。 https://blog.csdn.net/audyxiao001/article/details/140962045
2.“网络身份证”来了!都有什么功能,会取代实体身份证吗?无论是去年底广州首发的“微信身份证”或此前武汉推出的“电子证照卡包”及南宁发布的“电子身份证”,还是刚上线的支付宝电子身份证,都属于“网证”的范畴。 “网证”有什么用? “网证”的出现对于互联网的互信互认将发挥巨大作用,它将解决互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jM5ODQzMTIzMw==&mid=2656131585&idx=3&sn=139e8dd7cb9cbccd705626eb8584767d&chksm=bd6f256f8a18ac797b7b0d44c9a7f35fb4569bddd10b77c529e2ea21e35563a571845c74d432&scene=27
3.国家网络身份认证APP使用教程国家网络身份认证申领方法国家网络身份认证APP是由公安部门相关组织打造的一款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软件,该app已经正式试点上线了,但是有不少小伙伴还不清楚这款软件要如何进行使用,所以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了国家网络身份认证APP使用教程。 国家网络身份认证APP使用教程 国家网络身份认证怎么下载、申领? https://m.lhdown.com/mipzx/11868.html
4.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强化公民个人信息近日,为加强公民个人信息保护,推动和规范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建设和应用,加快实施网络可信身份战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等法律法规,公安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等研究起草了《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http://m.xm8168.com/h-nd-212748.html
5.“网络身份证”已上线67个app和嘲,记者实测顺丰等多个app仍需再次目前,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正处于试点阶段,已上线试点APP和场景共67个,包括部分政务APP和多个互联网APP,政务APP如国家政务服务平台、铁路12306,互联网应用如淘宝、微信、小红书等。 什么是“网号”“网证”? 当前,许多互联网APP,在搜集个人信息方面都存在超范围现象。如果不同意,就用不了这个程序,一旦勾选同意,https://www.dzwww.com/xinwen/shehuixinwen/202408/t20240802_14595496.htm
6.网络身份证有什么用网络身份证有什么用 网络安全的管理是世界性难题。过去20年里,中国互联网管理一直随着网络发展的现状和技术不断调整,经历了由虚到实、由弱到强的转变。截至目前,不仅是中国,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都在推广网络身份证。在推广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和争议,特别是在技术、数据和资源方面上,政府、企业及相关机构如何https://www.chinanews.com.cn/m/cj/2015/06-23/7360078.shtml
7.网号网证要来了,将给人们生活带来哪些改变《办法》提到,鼓励互联网平台按照自愿原则接入公共服务,用以支持用户使用网号、网证登记、核验用户真实身份信息,依法履行个人信息保护和核验用户真实身份信息的义务。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听觉智能研究中心主任郑方认为,对于降低企业落实网络实名制工作的成本方面,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可起到可观的作用。此前,互联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08087466077647506&wfr=spider&for=pc
8.公安部:推进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建设支持个人企业自愿使用【公安部:推进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建设 支持个人、企业自愿使用】公安部、国家网信办等近期研究起草的《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引发广泛关注。记者梳理当前公众关心的热点问题,采访了有关权威专家。 问题:如何保障个人基于自愿原则使用网号、网证? https://www.yicai.com/brief/102244801.html
9.国家网络身份认证app是干嘛的啊现在国家网络身份认证app(试点版)”已在多个应用商店上线,在这里有很多的用户好奇了这款软件是干什么的,现在就和小编来看一下国家网络身份认证app是干嘛的吧。 答案:为落实国家促进数字经济发展、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等相关要求,公安部会同有关部委组织建设了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平台,为社会提供安全、便捷、权威、高效https://m.sohu.com/a/803012424_121973784
10.“网号网证”要来了,会怎样国内要闻烟台新闻网胶东在线国家其中提到,国家为社会公众统一签发“网号”“网证”,提供以法定身份证件信息为基础的真实身份登记、核验服务,自然人可通过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平台自愿申领并使用“网号”“网证”登录互联网平台,使用互联网服务。 《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https://www.jiaodong.net/news/system/2024/08/10/200497858.shtml
11.从国家治理视角看网络身份认证的现状和困境针对互联网匿名性的弊端,各国纷纷将网络身份认证纳入治理规划,并实施了各有侧重的认证体系。本文从国家治理能力的视角出发,梳理了政府、企业两大主体网络身份认证的发展现状,并对全球网络身份认证的困境和问题进行了讨论。本文认为,全球身份认证信息主要由私有资本掌握这一现实将会长期影响国家互联网治理能力的发挥。同时,https://www.51cto.com/article/547656.html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密码法–云南城市建设职业学院第一条 为了规范密码应用和管理,促进密码事业发展,保障网络与信息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制定本法。 第二条 本法所称密码,是指采用特定变换的方法对信息等进行加密保护、安全认证的技术、产品和服务。 第三条 密码工作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遵循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创新发https://www.yncjxy.com/baoweichu/falufagui/20964/
13.公安部详解“网络身份认证”,没有网号网证也可正常上网IT之家8 月 23 日消息,据新华社报道,公安部、国家网信办等近期研究起草的《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引发广泛关注。 根据征求意见稿起草说明,网号是由字母和数字组成、不含明文身份信息的网络身份符号;网证是承载网号及自然人非明文身份信息的网络身份认证凭证。 https://www.ithome.com/0/790/767.htm
14.微信身份证“网证”有啥用?你想知道都在这里了身份证“网证”是公安部第一研究所在国家重大项目支撑下推出的身份证网上应用凭证。通俗点说,就是身份证的网络版或电子版。 第一批成功开通居民身份证网上凭证的市民。图片 据南沙警方“微警”团队负责人闫栋介绍,该应用依据《居民身份证法》,以身份证制证数据为基础,通过国家“互联网+可信身份认证平台”签发与实体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1712/26/c871037.html
15.无线网我校在教学区提供免费的有线上网、无线上网和全球校园漫游edurom,实行实名认证,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均使用统一身份认证账号,edurom账号为统一身份认证账号@fzu.edu.cn。 上网账号无需申请,直接使用统一身份认证账号密码登陆。 外来访客如需临时上网,请参照临时账号申请服务指南申请临时账号。 https://wxb.fzu.edu.cn/info/1011/1193.htm
16.CTID官方网站公安部一所国家“互联网+”可信身份认证平台网络身份认证体系由中国工程院沈昌祥院士提出,按照认证的可信程度、方式、形式、性质以及应用范围和应用场景不同,可分成以下三个级别01法定信任基础级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由特定行政机关签发,面向全社会应用,具备法定效力的法定真实身份证件认证,如身份证、护照等; 02第三方作证级 根据相关行政许可设立的第三方https://www.anicert.cn/leve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