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回老家,与体制内的同学吃饭发现,越是县乡基层,行政编制越是提拔不上越吃亏,
仅工资一项就差2000多元。
一个老乡是乡镇科员,他在体制内干大半辈子也没能提拔到副科,到现在还是股级,主管农业站。
同学是那个年代的大学生,东北林业大学毕业,放到现在也是非常不错的学历。
他毕业后就分配到县家业局,因为工作原因,工作没几年就下派到乡镇,这一干就将近20年。
我们县是农业大县,当时我们乡镇又是重要投资乡镇,项目经费很多,一年投资就1000多万。同学手握大权,表面看起来风光无限。
虽然他只负责农业站,但是权力很大,连乡长都得给他几分面子,在全县也是能排上名的。
实话实说,那些年政策规定不太严格,同学的确得到不少实惠。工资对他来说可有可无,根本不指望那几百元的工资。
他早早地就在县城买上楼房,几年就换一辆车,一般的乡长,或者县直单位的副科条件都不如他。
当时,我们都劝他见好就收,趁着年轻再向上走几步,在乡镇发展毕竟有限,他却不以为然。
后来,我们乡该弄的项目都弄完了,加上县里转型,农业口的地位急转直下,他的风光不再。
此时,他才想起调动工作,可惜已经晚了!
只年龄这一项,就把他规定死死的。组织也和他说了,他只是一个股长,现在提拔干部,过35岁就不予考虑,而他已经40多快50的人了。
再说,勉强给他提拔个副科,把他安排到哪个单位合适呢?
他与农业打大半辈子交道,对别的一窍不通。安排到乡镇班子成员根本不可能,乡镇班子都是30多岁的年轻人,况且没有空余位置,后面还有很多排除的。
想调到县农业局,局里领导职数都超编,好几个副科都提前二线,编制还不符合标准呢。
同学考虑一圈,实在没有地方可去。
可是,他的工资收入与同期的相差很多。
和他一起参加工作的,很早就提拔了副科,少数人提拔到副处上,这些人的发展都不错,自是不必多说。
那些没有提拔为正科的,也都晋级了,如果提拔退休,也有希望弄个“四调”,工资提高1000多元。
那些事业编制的,一门心思走职称,有两个已经评上正高职称,工资比县长还高。
而我同学一直是股级,在组织部门根本就不算数,工资与普通科员一样,到现在还不是四级主任科员。
退休前,按正常程序走,拼尽全力,可能弄个四级主任科员。
当他谈到自己的退休待遇,后悔不已。县乡公务员普遍存在这情况,下属工资高于领导,事业编制高于行政编制的情况,比比皆是。
在基层,不要只看编制属于什么性质,无论是事业还是行政,只要能涨工资待遇就是好编制。
如果在行政级别上提拔不上去,真不如去事业单位混个职称实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