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地势高低对气温的影响——在对流层中海拔每升高1000m,气温降低6℃;②地形中山脉对降水的影响——山脉走向与盛行风向基本垂直,分别出现迎风坡降水(地形雨)和背风坡焚风效应。
地形对河湖的影响:
①地形决定了河流的流向,我国的地势西高东低,诸多河流东流入海。②地形决定了河流的流速,地势高低的突变,阶梯交界处落差加大,流速剧增。③地形决定着水系形状及其安全。④地势较高的区域湖泊多咸水湖,这是因为区域内地壳不断抬升,由海洋壳转换为大陆壳,部分湖水无法流出低洼地区,残留在高原面上。
地形对植被的影响:
①地势起伏大的区域植被垂直变化明显。②地势起伏还会造成植被阴坡和阳坡的差异,特别是东西走向的山脉更是明显。③如果阴坡同时又是背风坡,降水和光照明显不同于阳坡和迎风坡,植被特点的差异会很大。
地形对土壤的影响:
地势起伏较大的地区的土壤厚度随着坡度的增大而减小,这与水土容易流失有关。
地形对雪线的影响:
迎风坡降水较多,雪线较低;背风坡降水少,雪线较高。阳坡雪线较高,阴坡雪线较低。坡度较大的坡向,雪线较高;坡度较小的坡向,雪线较低。
地形对人口的影响:
①地势低平的区域人口数量和密度都比较大,而地势起伏和海拔高度较大的山区人口数量与密度都比较小。②地势低平的区域人口流动性比山区大,人口迁移现象显著。
地形对聚落的影响:
地形和地势决定了聚落的分布规模(面积大小和人口多少)和聚落形态(如条带式的兰州、放射式的延安、组团式的重庆和团块式的成都等类型)。
地形对工业的影响:
在现代区位因素中,作为自然地理因素的地形影响力逐步下降。地形区的地势是否平坦和面积是否足够广阔对工业企业的选址有一定的影响。如攀枝花钢铁公司就是因为地形因素无法扩大企业规模。
地形对农业的影响:
①地形是否平坦直接决定农业的机械化的程度、劳动生产率及农产品的商品率。②地势起伏较大的区域使垂直立体农业模式成为可能。③地势起伏的大小决定着区域的农业产业结构,这是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体现。
地形对交通的影响:
如何判断地势高低
利用河流的流向判断地势的高低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通过水流流向的变化,能够反映出地势的变化。我国的江河大多向东流,说明东边地势低,西边地势高,从而得出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特点。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利用等高线地形图判断地势的高低
这是最常见的一种方法。在等高线地形图中,数值的大小、等高线的疏密程度能反映地势的高低起伏状况。
利用羊肠小路判读地势的高低
根据图中所给的小路结合我们生活实际进行判读。
利用聚落的分布判断地势的高低
聚落的空间分布与自然环境关系密切,地势平坦的地方聚落多,反之,聚落少。例如上题就可以利用聚落的空间分布来进行判读。
利用索道判断地势高低
现在很多的旅游景点中都能够看见空中缆车,这些设施是为了方便游客而设计的,我们从中也不难发现,它们的建造都是从一些行走极其艰难的地方,比如地势陡峭的地方、两山之间、跨越沟谷等。那么,我们可以据此判读地势的高低状况。
利用温度的变化判断地势高低
气温的高低也能反映地势的高低,根据气温与海拔高度的关系,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反之,气温就越高。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如何判断迎风坡还是背风坡
利用降水量判断
迎风坡降水较多,背风坡降水较少;所以迎风坡雪线较低,背风坡雪线较高;所以常常根据雪线高低判断迎风坡与背风坡。
利用风向判断
风沿斜坡往上吹的为迎风坡;由于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山地的迎风坡和背风坡常形成不同的自然环境,进而形成了不同的人文环境。在迎风坡,由于地形对暖湿气流的阻挡使其被迫抬升而降温,易成云致雨,降水较多。在背风坡,气流因下沉而升温,难成云致雨,降水较少。
利用分布情况判断
背风坡是指形成地形雨当中的地形一侧降水较少的那一侧。因为这一面正好处于暖湿气流被地形阻挡的背面,因此而得名。背风坡相对而言,植被和动植物资源较少。光热获得也较少。人们的居住分布和建筑等人文景观也较稀散。迎风坡自然条件更优越,人口、城镇分布密些,经济发达些。如古诗‘山雨欲来风满楼’一般只有迎风坡才有这种现象出现。
利用海拔高度判断
同一自然带迎风坡分布的海拔高些,背风坡分布的海拔要低些。因迎风坡降水多,但是热量要少些。
利用自然景观判断
如果山地对气流过度抬升,迎风坡和背风坡甚至呈现出完全不同的自然景观。如南美南部安第斯山脉的西风带两侧,西侧迎风坡是温带落叶林带,背风坡东侧是温带荒漠带。
利用雪线分布判断
迎风坡雪线分布的海拔低些,背风坡分布的海拔高些。因为迎风坡降水多,更易积雪,水循环更活跃。背风坡气流下沉增温干燥,积雪更易融化和蒸发,同时降水少,积雪也少。
补充:
⑴南极发现有丰富煤炭(北极地区埋藏丰富石油),说明:南极(北极)地区曾经位于温暖湿润地区,森林茂密,后经大陆漂移至此,这是板块构造学说的有力佐证。
地形的总体特征
(1)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第一二级界线:昆仑山一一祁连山一一横断山;第二三级界线:大兴安岭一一太行山一一巫山一一雪峰山。各自特征如下:
①第一级阶梯:海拔4000米以上,有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
②第二级阶梯:1000~2000米,有内蒙古、黄土、云贵高原,塔里木、准噶尔、四川盆地。
③第三阶梯:500米以下,有东北、华北、长江中下游三大平原以及东南丘陵、辽东、山东丘陵。
④大陆架的分布:黄海、渤海全部、东海大部(最宽广)、南海一部分
(2)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占2/3)。
(3)山区:山地、丘陵、崎岖高原统称山区
(4)山脉纵横交错。我国多山,山脉构成地形骨架,成为地形区之间的分界线,其他地形镶嵌其中。
各类地形的特征和分布
(1)主要山脉的分布:
(2)走向:山脉脉络延伸方向。
·东西走向:①北:天山—阴山;②中:昆仑山—秦岭;③南:南岭。
·东北-西南走向:①东:台湾山脉;②中:长白山-武夷山;③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台湾山脉主峰玉山(3997米),是我国东部最高峰
·南北走向:贺兰山、六盘山、横断山脉。
·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祁连山、小兴安岭、大别山。
·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海拔>6000米,世界最雄伟,主峰珠穆朗玛峰位于中、尼边境,海拔8844.43米。
还有:冈底斯山、唐古拉山、巴颜喀拉山。
附:中华五岳:东岳泰山(鲁)、西岳华山(陕)、北岳恒山(晋)、南岳衡山(湘)、中岳嵩山(豫)。中华四大佛教名山:四川峨眉山、山西五台山、安徽九华山、浙江普陀山。
四大高原
a.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特点:①世界最高、我国最大(占全国1/4);②多大山脉,相对高度较小;(“远看是山,近看成川”);③多雪山、冰川、大河源头、多湖泊(为高原湖区)。探究:高原形成原因。
b.内蒙古高原:甘新边界,祁连山麓-大兴安岭,南到长城。特点:①第二大高原;②地面坦荡,是重要牧场(“天苍苍、野茫茫”);③经度地带性显著:西北部多荒漠.戈壁;东、中部多草原。
c.黄土高原:长城-秦岭,祁连山东端-太行山。特点:①世界黄土分布最广、最深厚区;②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水土流失严重。
【高原黄土和水土流失成因】
黄土是地质时期强劲的偏北风从北方干旱地区吹来的(风力沉积作用)。黄土层土质疏松,地面植被覆盖率低,夏季多暴雨,地表受雨水冲刷,水土流失严重,形成千沟万壑。其生态环境脆弱,水旱灾害频繁,农业落后,贫困。但矿产丰富,煤、铁、有色金属等储量丰富。人们利用黄土的直立性和干燥性的特点,开凿窑洞。窑洞冬暖夏凉。
d.云贵高原:云南东部、贵州大部。特点:①地面崎岖,起伏较大(“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②石灰岩广布,喀斯特地形发育(路南石林);③地势西高东低(西部“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④有许多“坝子”(山间小盆地)。
【云贵高原的喀斯特】
云贵高原因为石灰岩分布广泛,本地气候湿热,长期受流水的溶蚀,形成峰林,溶洞、石林等奇异的喀斯特地形(云南的路南石林、广西桂林山水)。但其地面崎岖,土壤瘠簿,不利于农耕。只有“坝子”,比较平坦,是当地主要的耕作业区。地面有漏斗,地下多溶洞、地下河等,地质条件复杂,地表水易渗漏,并给修建水库,工程建设增加了很大难度。
四大盆地
a.塔里木盆地:南疆,天山-昆仑山。特点:①中国最大内陆盆地;②有中国最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多绿洲,是新疆主要的农牧业区,天山、昆仑山麓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绿色通道。现在发现储量较大的内陆油气田。
b.准噶尔盆地:北疆,阿尔泰山-天山。①第二大盆地,西北有缺口;②沙漠广布,风蚀作用明显。
c.柴达木盆地:青藏高原东北部,青海省西北部,阿尔金山-祁连山-昆仑山。特点:①地势最高盆地,典型的内陆高原荒漠盆地;②气候干燥,东部多沼泽、盐湖。③矿藏丰富(“聚宝盆”)。
d.四川盆地:四川省东部,青藏高原-大巴山、秦岭-巫山-云贵高原。特点:①中国最大外流盆地,周围山岭、高原环绕(“蜀道难,难于上青天”);②内部多低山、丘陵、西部有成都平原(是岷江的冲积扇平原),有肥沃紫色土,灌溉便利(都江堰),物产富饶。(“紫色盆地”、“天府之国”)。
【四川盆地成因】在地质史上是一个大湖盆,后来由于湖水外泄、下切,形成了三峡。
三大平原
·东北平原: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之间,包括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和辽河平原三部分。特点:①我国最大;②海拔多在200米以下,地势坦荡,中部稍高;③黑土广布、低地多沼泽。
·华北平原(黄淮海平原):燕山-淮河,太行山-渤海、黄海之间。特点:①我国第二大平原;②海拔多在50米以下,地势平坦,典型冲积平原,黄河是其形成的主力军。
·长江中下游平原:西起巫山,东到海滨。特点:①我国第三大平原,东西呈狭长型;②地势低平,断续相连,由江汉、鄱阳湖、洞庭湖、长江三角洲组成;③河网密布,湖泊众多,典型的水乡和"鱼米之乡"。
主要丘陵
与平原交错分布在第三级阶梯上,主要有辽东、山东和东南丘陵。海拔在200~500米,多开辟成梯田、果林,或栽培经济林木。有泰山、黄山、庐山、桂林山水等风景名胜。
地形对中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①地势西高东低:a.利于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b.使许多大河东流,沟通东西交通;
c.河流从高一级阶梯流入低一级阶梯地段(阶梯交界处),产生巨大水能。
②五种基本地形齐全:为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提供条件。如平原宜发展种植业,高原发展畜牧业的条件良好,山区在发展林业、畜牧业、旅游业和采矿业等方面具有优势。干旱、半干旱的平原、高原则适宜发展畜牧业;干旱、半干旱区只有在有水灌溉的绿洲区、平原区才可发展种植业。
③山区面积广大(占2/3):不利于发展种植业,造成耕地资源不足;造成地形崎岖,交通不便,经济文化相对落后。但森林、矿产、水力、旅游资源丰富,在山区宜发展林业,采矿业及旅游业。
中国地震带和火山的分布。
a.中国地震带有:
①东南部的台湾和福建沿海;
②华北太行山沿线和京津唐地区;
③西南青藏高原和四川、云南西部;
④西北的新疆、甘肃和宁夏。
b.我国火山分布:“死多活少”,内蒙古高原
南部、东北山区、台湾、海南岛等地。
c.泥石流分布:多产生在西部青藏高原边缘山区,东部低山丘陵与平原交替处。
1、地形概况
(1)陆上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第一级阶梯——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
界线:
第二级阶梯——青藏高原边缘以东和以北,一系列宽广的高原和巨大盆地。海拔lOOO米~2000米。
第三级阶梯——以丘陵和平原为主。海拔500米以下。
海上大陆架的分布:黄海、渤海全部、东海大部(最宽广)、南海一部分
“沿北纬320纬线我国地形剖面图”,
图中数字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填在表中相应处:
(2)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如何评价中国的地形特点)参见书本88页
五种基本地形齐全,山区面积广大:占三分之二
不利于发展种植业,在林、牧、矿、旅游等方面有优势
2、主要山脉
东西走向:
东北—西南走向:
弧形山脉:
主峰珠穆朗玛峰位于中国、尼泊尔边境,海拔8844.43米
西北——东南走向: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南北走向:
具有重要意义的山脉:参见书本90页
填写省级行政区的简称及山脉名称
完成下面的空格:
省区界线:山脉:(山西、河北)、(内蒙古、宁夏)、_________(江西、福建)、_____________(湖南、广东)、____________(四川、陕西)、_________(重庆、湖北)、___________(甘肃、青海)
流域界线:______________(黄河、长江)、____________(珠江、长江)、冈底斯山(雅鲁藏布江、怒江)、_______________(怒江与澜沧江、长江)
主要山脉两侧的地形
3、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
四大盆地的比较
4、三大平原和三大丘陵(书本89页)
5、地震、火山、泥石流
1.地震
a.位于环太平洋和喜马拉雅两大地震带上,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
b.我国主要地震带:东南部的台湾和福建沿海;华北太行山沿线和京津唐地区;西南青藏高原和它边缘的四川、云南两省西部,西北的新疆、甘肃、宁夏。
2.火山
a.山西大同附近——死火山。
b.白头山天池,五大连池——休眠火山。
c.台湾大屯火山群的七星山、新疆于田附近——活火山,
3.泥石流
a.形成条件:坡陡谷深、岩石破碎,松疏碎屑物质多,植被不良,夏季暴雨骤降或冰雪融水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