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日,封面新闻记者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近日,国家林草局公布“十三五”全国森林旅游发展十件大事。“十三五”时期,森林旅游游客总量达到75亿人次,创造社会综合产值6.8万亿元。2020年下半年,森林旅游更是疫后复苏势头强劲,全年游客量达到2019年游客量的84.2%。
据悉,森林旅游是林草部门对依托森林等自然资源开展的各类旅游活动的总称。1982年,依托国家森林公园发展森林旅游以来,我国森林旅游一直保持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特别是“十三五”时期,森林旅游在践行“两山”理论、巩固林业改革成果和促进林草业转型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助推美丽中国和健康中国建设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十三五”全国森林旅游发展十件大事分别为:
一、森林旅游成为林草业三大支柱产业之一
“十三五”时期,森林旅游游客总量达到75亿人次,创造社会综合产值6.8万亿元。2016-2019年,森林旅游游客量年增长率达到14.5%,占国内旅游人数的比例从27%上升到30%。从2017年开始,森林旅游创造社会综合产值超过万亿元,成为林草业三大支柱产业之一。2019年的森林旅游游客量达到18亿人次,创造社会综合产值1.75万亿元。2020年下半年,森林旅游疫后复苏势头强劲,全年游客量达到2019年游客量的84.2%。
二、中国森林旅游节成为具有影响力的节庆活动
2016年至2019年,国家林草局在长白山、上海市、广州市、江苏南通市举办4届中国森林旅游节。每届中国森林旅游节包括仪式类、展示展览类、推介洽谈类、会议论坛类、文体娱乐类等5大类20余项活动,包括全国森林旅游风光展示、中国森林旅游论坛、中国-东盟森林旅游合作座谈会、全国森林旅游推介会、全国森林旅游投资与服务洽谈会等。全国有上万名业内外人士参加活动,每年到主会场观摩的当地群众约15万人次,全国在线观看视频直播的人数约400万人次。中国森林旅游节已成为我国森林旅游业营造氛围、凝聚共识、聚合力量、推动发展的一个大平台,有力地推动了“十三五”期间全国森林旅游业的蓬勃发展。
三、森林旅游新业态新产品百花齐放
四、国家森林步道成为区域发展新抓手
五、森林旅游为助力脱贫攻坚增光彩
“森林旅游扶贫工程”纳入国家《“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国家林草局开展了全国森林旅游助推精准扶贫情况摸底调查,命名和公布了一批位于(或途径)贫困地区的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市县、国家森林步道,在中国森林旅游节开辟了森林旅游扶贫专区,推出了一批位于贫困地区的新兴森林旅游地品牌和特色森林旅游线路。全面研究总结了森林旅游助力脱贫攻坚成效,归纳出森林旅游扶贫的“两类载体”“四条途径”“五种模式”,印发了包含99个典型案例的《全国森林旅游扶贫典型案例汇编》,召开了专题新闻发布会,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密集报道,社会影响广泛。“十三五”时期,依托森林旅游实现增收的全国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达到46.5万户、147.5万人,受益人数占贫困人口的9%,年户均增收约5500元。
六、森林旅游保持高频度的媒体曝光率
七、森林旅游品牌建设亮点纷呈
国家林草局把加强品牌建设作为推动森林旅游发展的重要手段,先后举办了3届全国森林旅游推介会、多次新闻发布会及授牌仪式等,向社会推介了12条国家森林步道、3个国家森林步道示范段、20条全国特色森林旅游线路、45个全国新兴森林旅游地品牌、13个全国自然教育精品基地、100个森林体验和森林养生国家重点建设基地、99个森林旅游扶贫典型案例、122个全国森林旅游扶贫示范市县、15个冰雪旅游典型单位等等,一批森林旅游品牌已具备较高的知名度并得到社会广泛认可,并在引领全国森林旅游健康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八、森林旅游的法律地位进一步明确
2020年,《森林法》第一次把“森林旅游”纳入表述范围,同时把“森林步道”“科普教育设施”等明确为直接为林业生产经营服务的工程设施,填补了长期以来的法律空白,为新时期全国森林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
九、森林旅游的行业监管职责进一步强化
十、森林旅游标准化发展迈开新步伐
为了进一步统筹好森林旅游发展与自然资源保护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推动森林旅游提质升级,国家林草局大力加强森林旅游标准化建设,组建了生态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制定了森林旅游标准化体系框架,围绕新业态培育、低碳化发展、国家森林步道建设、自然教育等编制了一系列行业标准,为推动森林旅游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