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保护修复方案范文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生态保护修复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研讨会上,有关专家介绍了海南生态建设的政策背景、现状及前景。目前,海南的1345万亩生态公益林得到严格保护,造林绿化度增强,森林覆盖率逐年增加,已达到61.9%。林业部门已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区32个,约占全省陆地总面积的7%,并形成以中部天然林、沿海红树林、珊瑚礁为主体的较完善的自然保护体系。海南生态建设已取得了瞩目的成绩,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国领先。

关键词:城市河道;生态系统;构建;植物配置

中图分类号:Q948

1引言

2城市生态河道的特点

(3)适应社会需求。城市生态河道应当与周围环境配合,具备一定的观赏功能、游玩功能,能够满足居民休闲、娱乐需求。

3城市河道生态系统的构建

河道生态系统包括能量物质(例如有机物、毒素等)、生物栖息环境、水质、水量、河床形态、河床材料、动植物等因素,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2]。构建城市河道生态系统,是河道生态整治工作规范化、科学化的需求,是河道整治理论、技术与实践结合的需求,对于提升城市整体环境具有重要作用。在实践工程中,要明确生态系统与河道整体的关系,遵循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的原则,才能将其生态效果达到最大化。生态河道构建体系如图1所示。

3.1分析现状

对河道的水文状况、周边环境、水质污染等问题进行详细调查,明确河道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确定整治方式,最后选择需要重点修复的区域。

3.2修复方案

根据河道的特点,指定科学的修复方案,内容包括水质修复、生态护坡、景观设计。

(1)水质修复。以水质的污染情况,选择针对性修复技术,常用的技术包括生物修复技术、人工生物膜技术、曝气富氧、生态调水等。

(2)生态护坡修复。应用生态护坡理论对原有护坡进行整改,使其满足河道的功能需求。

(3)生态景观设计。在生态理念指导下,根据城市文化与河道自身特点,对河岸景观、绿化景观、水环境景观等进行设计。

3.3污染源控制

(2)提升市民环境意识。通过多样化宣传工作,促使市民重视河道污染问题,提升市民的环保意识,从而减少污染的发生。

3.4工程施工

根据工程特点,制定科学的施工方案,交付行业内口碑良好的施工队伍施工。

3.5科学评价

3.6后期管理

4城市河道植物优化配置

4.1河道植物配置的原则

植物具有保持水土、净化水质、塑造景观的作用,是城市河道生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3]。所谓植物配置,就是利用科学的方法,对植物的品种、数目进行搭配与组合,不仅使其具备一定的生态功能,还能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景观,实现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在植物配置中,还需遵循物种共生相融、乔灌草相结合、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混交、深根植物与浅根植物结合、阳性植物与阴性植物搭配、固土护坡功能优先等原则,兼顾经济适用型,才能实现河道植物的优化配置。

4.2科学计算种植密度

河道的种植环境与公园、道路绿化等还有一定差距,在实际种植中,都会增大植物的种植密度,确保植物固土、o坡能力的发挥。一般情况下,乔木的种植行距不能超过4m,灌木的株行距在2m之内,若灌木体形较小,种植应在1800株/hm2左右,若河道环境较差,可以增大种植密度。

4.3河道植物的配置方式

(1)自然式布置方式。城市生态河道的植物配置与一般的河道绿化不同,与城市绿化也不同,应当避免机械化种植,以亲近自然的布置方式为主。植物状态以自然生长为佳,避免人工造型,根据河道的自然条件,配置适合的植物,确保植物群落的健康共生。

(2)规则式布置方式。为到达一定的景观效果,也便于施工的进行,最常采用的就是此种布置方式。将不同种类的乔木混交布置成特殊图形,灌木布置在乔木的间距中,草本植物播撒在地面,呈现出整齐有序的景观效果。

(3)个性化布置方式。在大多数河道植物配置中,都存在雷同率高、艺术性差、缺少个性等问题。这是因为在植物配种中,过多考虑功能发挥,并没有真正发掘植物本身的个性美,忽略了植物的造型、色彩等元素。例如应用枫树叶秋天也变红的特点,为景观添加更丰富的色彩,体现植物与美学、艺术学的联系,达到更好的景观效果。

4.4城市生态河道植物优化配置策略

(1)植物多样性为原则。多种多样的植物群落能够提升群落的抗性,对保持植物群落稳定性、抵抗外来物种入侵具有重要作用[4]。多样的植物群落能够丰富河道空间,不仅能为不同生物提供栖息地,还能丰富观赏环境,为人们提供更多的游玩乐趣。

(2)生态适应性优先。要根据当地的气候特征与生态条件选择合适植物,确保植物能够良好生长,例如沿海地区土壤中盐含量很高,就要选择耐盐植物,例如柽柳、木麻黄等;河道边水分含量高,还要选择耐水湿植物,例如水杉、蒲苇。一般来讲,为满足生态适应性,多会考虑使用乡土植物,确保当地生态平衡。

(3)生态功能为主。在河道生态建设中,应用植物的最要原因就是因为其具有一定的水土保持、水质净化、过滤水质、美化环境等功能。因此,要针对不同的环境条件,选择生态功能突出的植物品种。例如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可以选择具有良好水土保持效果的南川柳。

5结语

生态河道具有很好的生态效益,具有提升城市环境质量、改善居民生活环境的作用。在实践中,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修复方案,优化植物配置,并加强后期管理维护,才能确保生态河道功能的长效发挥,从而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琳,李飞鹏,张海平.基于数值模拟的城市景观水体生态设计研究――以广西苍海湖为例[J].中国园林,2015(10):76~80.

[2]陈志力.平原河道饮用水源水体植物生态系统净化关键技术研究[J].水能经济,2016(1):297.

一、森林生态修复的理论依据

(一)森林生态修复在国内外均取得了宝贵经验和成效,在理论上、实践中均认为是切实可行的。国家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资源环境和加强生态建设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为长白山森林生态修复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证。党的十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这是长白山森林生态修复最重要的思想和理论保障。

(二)广大人民群众生态意识和环保意识不断加强,为森林生态修复增添了群众基础和新的动力。

(三)以抗联遗迹为代表的红色旅游线路开通,和以吉林通化石湖自然保护区和三棚万亩红松木树林基地为主线的森林绿色旅游的深度开发,将不断推进通化县森林生态恢复和景观改造。

(四)近年来国内有关森林生态恢复、公益林建设的基础理论已得到重视和发展,林业科技成果和先进适用技术不断推出和应用,为通化县南长白山森林生态修复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和技术支撑。

二、森林生态修复的内容、途径和方法

(一)修复内容主要有3个方面:一是物种多样性修复,二是植被结构和功能修复,三是生态学过程修复。

(二)修复途径根据实际林情,确定森林生态修复走“政策为主导,科技做支撑,保护是根本,恢复为目标”的途径,多措并举,推动森林生态修复工作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三、近期和远期森林生态建设(修复)目标

(一)确立森林生态修复目标的思路。森林生态修复是一个缓慢、长期、渐进的过程。森林生态修复坚持“自然恢复与人工促进相结合,加大投入与应用新科技相结合,增加绿量与强化保护相结合”的思路,牢固树立抓生态就是惠民生的意识,把森林生态修复作为改善生态环境、造福人民的重点工程来实施;牢固树立打持久战思想,不懈努力,大力培育,增加森林资源;牢固树立抓保护就是抓发展的理念,保护自然,修复生态空间,争取实现县委、县政府确立的在近期创建国家级生态县、在远期建成生态文明示范县的目标。

(二)近期目标(2014-2020年):继续推进生态县建设,通过生态工程的实施,力争完成营造林15.7万亩,其中清收还林7.3万亩,增加森林覆盖率一个百分点,达到77.9%。营造红松材果林7万亩,累计达40万亩;营造红松阔叶混交林5万亩。大力实施封山育林工程,森林火灾得到有效控制;森林病虫害危害明显减轻,生态环境质量得到不断改善,生态安全保障体系逐步形成。加大创建国家级生态县和国家级生态乡镇力度,在2013年通过省级生态县考核的基础上,力争2015年建成国家级生态县。

(三)远期目标(2021—2050年):以营造、改造红松材果林和红松阔叶混交林为重点,逐渐丰富森林树种和森林植被类型多样性,逐步培育和演替成长白山生物顶级群落,森林生态功能得到明显加强,构建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保持优良水平。建成经济繁荣、资源丰富、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经济、社会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富有长白山区特色的生态文明示范县。

四、对森林生态修复的建议

(一)进一步加大造林补贴力度,解决植树造林资金紧缺的问题,激发农民造林护林的积极性。

(二)提高国家、省级生态林补偿标准,使生态恢复工程和森林管护得到资金支持。

(三)上级应出台实施森林生态修复的相应政策和法规,使这项工作得到法律层面的保障。

关键词:航道整治工程;河流生态环境;影响

河流生态修复方面,目前我国仍处于起步和技术探索阶段,河流整治工作基本处于水质改善和景观建设阶段。缺乏传统水利、生态系统栖息地和景观的有机结合。多数地方的河道整治,尤其是中小型河流,其理念仍停留在渠道化、衬砌等已被发达国家舍弃的做法[1]。内河航道整治使河流渠道化,从而破坏水生生物的产卵场、栖息地和河流形态的多样化,以及减弱河流的自然净化能力和破坏其生态环境,因此应做好内河航道整治工程对河流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并针对不同情况采取合理的水生生态保护与修复措施。

1、对河流生态环境的影响

1.1施工对浮游植物的影响

藻类是一群具有叶绿素和其他光合色素、能进行光合作用的低等植物,是自然水体的原始生产者,多数藻类是鱼类或其他水生动物的饵料。内河航道整治工程对浮游植物的影响主要是航道整治阶段,因新建堤坝、旧堤坝拆除、水流发生变化等引起局部水域水质浑浊,影响阳光透射,使水中浮游植物光合作用暂时降低,不利于藻类生长繁殖,数量减少。待工程结束后,水深相对增加,水体透明度增大,有利于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可促进藻类繁殖,受影响河段藻类的数量可很快恢复到原有水平。

1.2施工对浮游动物的影响

水域中的浮游动物是许多鱼类和几乎所有幼鱼的重要饵料。浮游动物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在水域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和能量转换中,浮游动物与水生植物、底栖动物、浮游植物一起,各占有重要位置。浮游动物与浮游植物一样,在航道整治阶段,因施工影响而使其数量减少,因工程结束逐步得以恢复。航道整治前,碍航特征为急、浅、险,整治后水流趋于平缓,流速降低,则泥沙含量减少,水深增加,水体透明度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原生动物、轮虫及浮游甲壳动物的繁殖。预计整治后河段中的浮游动物数量会有所增加,但种群结构不会发生大的变化。

1.3施工对底栖生物的影响

1.4施工对渔业资源的影响

2、施工期水生生物环境影响保护措施

2.1合理安排施工进度,确保作业安全,减少影响

合理安排施工进度,非特殊情况施工期不得延长,尽量在枯水季节完成水下施工作业。选用装载能力大的运输船舶,降低船舶往返频率,减少水体扰动、悬浮物增加对水生生物和鱼类的影响程度。为确保工程爆破作业安全,减少炸礁(石)震动对江上作业船舶与人员的影响,施工单位在拟定施工方案时应根据国家爆破安全规程的要求,起爆药量应控制在所引起的爆炸的地震速度在规程中所规定的安全范围之内,并在施工过程对爆炸产生的地震效应进行监测,掌握合适的一次爆炸的用药量。其次在导爆方法上,尽量采用导爆索串并联的传爆和毫秒延期爆破方法,以减少冲击波、飞石及淤泥对周围水环境、生态环境与水产养殖区的影响,切实做好安全爆破作业。尽量避免对鱼类,特别是珍稀水生生物产生影响,建议正式施工前应先以少量炸药进行试爆,对需炸礁的河段分段进行,实行点炸,起到在施工区域内驱赶鱼类以及珍稀水生生物的作用,尽可能将鱼亡量减少到最低程度;同时建议航道整治作业避开鱼类产卵孵化高峰期及珍稀鱼类的洄游季节(一般为4―6月)。

关键词:生态河道治理回归自然以人为本

1生态河道治理

生态河道治理是指在河道陆域控制线内,在保证河道防洪、排涝及引水等基本功能的前提下,通过采取一定的人工修复措施,恢复河道水生态系统,从而构建完整、良好的河道水生态系统的活动。

生态河道治理需要遵循综合性、协调性、自然性和经济性的原则。生态河道治理的综合性原则,要求在进行修复方案的设计时,既要保证河道的基本功能,又要充分考虑到河流生态功能、景观等功能的要求,同时还要兼顾人们亲水活动的安全;生态河道治理的协调性是指河道要与周边区域发展的特点、沿线的整体风貌相协调;在进行修复工作时,要坚持以人工修复辅助自然修复的思路,因地制宜,充分地利用河道周围的地形、水文等自然环境及河岸、水下物种,以保证构建起的水生态系统能够有较强的自我维持能力;同时,还要考虑到经济方面的影响,在确保达到河道治理目标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统筹好前期的建设和后期的维护工作,减少维护成本,以实现河道治理的可持续发展。

2河道生态治理思路

2.1水利基本概况

闵行区地处上海市中心城区的西南部,区域总面积371.68km2,现辖9个镇,3个街道,1个市级工业区,现有耕地面积约5754公顷,自解放以来,闵行区水利工程经过了多年的发展,全区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都有了很大的改善,基本适应了防汛排涝的要求,但水利建设中还存在着工程老化失修、农田分布零散,灌区规模小、河道引排水不畅、涝渍灾害的防御能力不高,田间排水设施有待完善、农田灌排设施配套不能适应现代都市农业的发展等问题,尤其是河道淤积严重,引排水不畅,极大地阻碍了农业的发展,给闵行区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2.2造成河道功能下降的原因

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由于一些企业环保意识淡薄,有时为了追求更高的经济利益而不惜以环境为代价,将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河道,造成河道水体的严重污染,不仅对危害到河道中生物的生存,还给城乡居民用水和正常的工业用水安全带来了威胁。一些城乡居民生活区没有建立污水收集网,日常的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加剧了河道污染。

另外,农业生产中,长期使用磷肥等肥料及化学农药,对河岸上和河流中生物的生存环境破坏十分严重,河流水体的自净能力逐年下降,水生态循环变差。

而由于水利工程的兴建改变了河道断面,对水流形态及其原有的功能产生了影响,在没有洪水发生时,水流速度慢,极易造成泥沙的沉积,使水生态循环不畅,而在洪水发生的时候,河道断面往往不足,无法达到泄洪的要求,造成一定范围内的洪水灾害。

3生态河道治理整体设计思路

3.1治理理念

河道生态治理的目的是通过一定的手段,构建起一种既适合人类生存,又能保持生物多样性的适合自然生存的状态,从而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这一目的表现在实际中的具体要求为水流必须清澈、河岸须有绿色植物、河道的横向要保持空气、水分的流通、河道要尽量保持其原有的形态。

首先是对水体质量的要求,清澈的水流是保证河岸、水下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同时,水流的流势要自然多样,生动丰富;两岸的河滨要有多种类、搭配合理的绿色植物群落,绿色植物选择时要根据不同的水情选择合适的物种,尽可能地保留原有的野生植物,营造自然的环境气息;河道的横向要保持空气、水分的流通,以能保障动植物的生存环境;河道的纵向要最大限度地保留期原有的蜿蜒曲折的形态,尤其要避免裁弯取直的设计思路,而要创作条件增加河水自然流势的多样性,减少人工痕迹,体现河流及周围景观的自然性。

3.2设计思路

根据河道生态治理的思想,在进行河道生态建设时,要坚持将“回归自然”和“以人为本”相结合的思路,既要保留河岸原有的水草、礁石等,恢复河道原有的排洪、蓄水、航运等自然功能,保持河道原有的自然特征和水体流势的多样想,建设仿自然型的河流,还要处理好人、水关系,建立起亲水、安全的人水和谐环境,满足人类活动对河道的要求。

针对闵行区存在的水污染严重的问题,在进行河道生态建设中,应当着重加强截污、治污的管理工作,建立污水处理配套措施,通过沿河埋设管道,设立分级沉淀池对居民生活区的生活污水进行截留、沉淀,将其中对水体有害的物质排除后,再将其排入河道;同时,在建设主要行洪通道的基础上,还应设立多功能的拦污栅,采取一定的保洁措施,对已整治好的河道进行保护,以保证其功能的正常发挥,实现治理的目的。

3.3生态河护岸在河道生态建设中的应用

生态护岸是指河道恢复后的自然护岸,或是具有自然护岸“可渗透性”的人工护岸,它采用自然材料,形成了一种“可渗透”的界面,具有丰水期泄洪、枯水期补枯,调节水位的作用,还能构成丰富的生态系统,保证河岸横向的空气流通、河岸和河流水体之间的水分交换和调节,使河流地貌更加多样,提高河流的自净能力,同时还能与周围的环境构成一道优美的风景线。这一新型的护岸结构在实践中的不断应用和推广是河道生态治理水平发展的中的一大进步。

4结语

在生态河道治理中,为了更好地实现“治污、防洪、还生态、促发展”的目的,首先应当坚持将以“回归自然”和“以人为本”相结合的思路,树立牢固的生态和谐理念,注重开发河道的多种功能,加大河道生态建设的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的生态河意识,大胆创新,在综合性、协调性、自然性和经济性原则的要求下,进行河道生态建设,实现河道治理的目标,从而促进水生态系统的良好循环,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的,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杨琼,张敏秋,周志华,等.永定河绿色生态走廊建设工程中减渗方案的设计与思考[J].北京水务,2011(4).

[2]何靖亚.富阳市生态河道治理思路探讨[J].浙江水利科技,2010(1).

关键词:生态环境;状况;治理意见

中图分类号:X171.1文献标识码:ADOI:10.11974/nyyjs.20151232026

1基本概况

舟曲县位于甘肃省南部,长江二级支流白龙江的上游,介于N33°13′~34°01′、E103°51′~104°45′。东西长99.4km,南北宽88.8km,总面积3009.98km2。水土流失面积2584km2,占土地总面积的85.7%,全县现辖2个镇、210个村委会,总人口13.27万人,其中农业人11.26万人,占84.6%,海拔高度1173~4505m,相对高差达3331m,多年平均降水量400~800mm,境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形地貌极为复杂,水土流失十分严重。虽然通过“长治”等生态项目的实施区域内生态环境有所改善,但县域生态环境依然脆弱,有待进一步加强治理。

2自然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1森林资源开发早,消耗大,生态环境过早过快衰退

2.2超载过牧,导致草场严重退化,人为造成水土流失严重

在利益驱动下县域群众大量饲养放牧各类牲畜,导致天然草场严重超载放牧而日益退化。虽然从数据看草场面积大,但多为退化的劣等草场,实际载畜量极低,草蓄矛盾突出;现在,除少量位于海拔较高处的森林草原草场和高山草甸草场外,草畜矛盾越来越突出;还有因人口的增长,群众为了生计,长期不合理的采挖药材、开矿修路建电站等开发建设项目建设过程中不重视植被保护,都使得境内大量原本有植被覆盖的林草地日益遭到严重破坏,土地大块大块,直接人为加剧了水土流失,导致生态环境更加恶化,人口环境容量不断下降。

2.3生态基础差,自然灾害频发

舟曲县境内地质结构十分发育,山高坡陡,沟壑纵横,土地差异性大,水土流失类型主要以水力侵蚀为主,伴有一定量的滑坡、泥石流等重力侵蚀,生态环境极为脆弱。由于人口的不断增加和经济社会的日益发展自然资源资源依赖利用过度,对生态自然环境做了过多地干预和影响,使得舟曲县的生态基础变得更加脆弱不堪。在县境内,无处不在地分布有大面积的坡耕地和植被覆盖度较极差的荒山荒坡,这类面源性水土流失类型数量广范围大,是水土流失的策源地;同时还广泛分布着以滑坡、泥石流等重力侵蚀为主要形式的点源性、线源性流失类型,分布范围遍及全县大部分乡村。据调查统计,全县境内有大小滑坡100余处,泥石流沟道250余条,灾害性较大的滑坡有32处,泥石流沟道有60多条,数量众多、分布极广的这些滑坡、泥石流灾害严重威胁着近80个村庄、2.12万人的生命和国家及群众财产以及交通、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安全,成为严重制约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

3生态环境建设基本思路及构想

3.1坡改建设依然是生态环境建设的重中之重

舟曲山大沟深坡陡,坡耕地数量多,且坡度都较大,一遇降雨,无论强度大小都会因径流很快从地表汇集而产生细沟状侵蚀,接着变成切沟状侵蚀,最后形成深沟,导致坡耕地被冲蚀下切变得支离破碎,耕地被冲蚀毀坏,且坡耕地是舟曲县最易发生水土流失,且流失程度较严重的地类。这使得耕地治理应在继续抓好陡坡耕地退耕还林工作的同时,狠抓宜修梯田坡耕地的改梯工作,以改梯后提高的产量保障粮食生产的安全和有效解决退耕后耕地面积减少而造成的粮食减少问题,进一步促进退耕还林还草工作的开展和成果的巩固。

3.2不断加强林草措施建设

3.3狠抓封禁管护工程

认真贯彻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尊重自然规律,充分发挥自然修复能力。加强对现有植被较好的天然林、人工林及行道树、各类草地的管护,完善落实各项管护制度和措施,积极争取管护费用,落实管护人员报酬,强化管护人员工作职责,促使其切实负起保护现有植被的职责。对部分气候适宜有稀疏植被但具备生态自我修复能力的荒山荒坡在调查确认后结合适当补植补种加强封禁管护,减少人为干预影响,逐步实现自我更新,加快郁闭,增加植被。

3.4加强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监测预报和治理工作

国土部门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调查和监测预报,完善各类地质灾害应急躲避防范预案,并经常性深入有地质灾害隐患地区,对广大村民进行地质灾害防灾减灾知识培训,在乡政府村委会组织领导下,有针对性地组织村民进行防灾预案的演练,作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提高全民防灾减灾意识,做到防患于未然,切实减轻灾害损失;对于那些小的滑坡崩塌塌陷等小的地质灾害点,通过实地调查分析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治理方案,积极争取资金,尽早进行科学治理,全面消除隐患,避免造成更大的灾害和损失。

4生态环境建设项目实施的建议及保证措施

为确保各项治理措施得到切实有效的落实,通过项目的实施,切实达到改善生态环境,有效改善当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民,促进民生改善,生态保护、经济协调发展、环境优化、社会和谐目标,应做到以下几点:

4.1加强组织领导,健全管理机构

4.2制定惠民政策,解决群众实际问题

通过制定有关惠民政策,有效解决群众生产生活问题,如向群众发放有关粮食补贴,解决群众吃粮问题,则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药方能让群众乐意接受;如能通过向群众提供低价煤炭、低价生活用电、太阳能灶和修建沼气池等,发展替代能源,等有效解决群众生活能源问题,则大大降低群众对薪柴的需求,同时通过向群众提供补贴价建材,让群众建房不再单纯依靠木料,则可保护现有植被不被破坏,新栽树木正常生长,生态自我修复方可实施。

4.3强项目及资金管理,保证专款专用,切实发挥资金作用

严格按项目管理程序和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对建设资金实行专账专户管理,杜绝与其他工程项目相交混;项目实施中重大资金支出实行项目领导小组集体决定,按项目实施进度及时足额拨付下达资金;强化审计监督,确保专款专用,防止违纪违规使用资金。

4.4立奖惩机制,严格项目考核

对项目实施单位制定目标责任管理制度,严格考核,要由上至下,层层签订责任书,一级向一级负责,全程量化考核,实行奖惩机制,切实调动工作积极性,增强工作责任心。

4.5强建后管理,巩固治理成果

“三分建设,七分管护”,要使项目长久发挥应有的效益,除了要在实施过程中抓好工程质量外,还要制定有效的管护制度,安排相应的管护费用,落实人员、制度,切实把完工后各类工程的管理管护,特别是造林管护工作放在与建设同等重要的地位,严格有效周密管理。如果结合林权制度改革,将宜林荒山荒坡划包给农户经营,再由国家投资治理,让其通过项目实施得到相应实惠,将大大提高管护效果。

参考文献

[1]舟曲县水土保持局编.舟曲县水土保持总体规划[R].2000.

[2]舟曲县统计局编.舟曲县统计年鉴[M].甘肃鑫统印务有限责任公司,2015:1-66.

关键词:靖港古镇;问题;对策

基金项目:湘教通[2012]402号436

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3年11月14日

靖港古镇位于长沙市湘江下游西岸,距离长沙城区约为30公里,属望城区所辖乡镇。地理上为洞庭湖流域南缘的大众垸区,东面隔湘江与铜官镇相望。2008年9月,靖港被国家住房和建设部、国家文物局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是湖南继龙山里耶镇,湘西芙蓉镇之后的第三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靖港的发展目标定位为国家5A级旅游景点,成为长株潭城市群中独具特色的都市型休闲度假基地。

一、靖港古镇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地方文化特色欠突出。地方特色是吸引游客以及进行地方形象定位的关键因素。虽然靖港古镇形象定位围绕“古”字,但是在同类竞争色表现并不明显,建筑、小吃和传统工艺品与凤凰等古镇相比大同小异,甚至镇上许多经营木捶酥、姜糖的个体户是来自于外地。靖港古镇本身的资源特色挖掘不够,像圆木、油纸伞、剪纸、香干、手工杠称、火焙鱼、纸风筝等具有较浓厚的传统色彩,吸引力较大,却并没有作为重点推出。

(二)环境破坏严重。随着靖港古镇旅游的兴起及游客量的日益增加,废水、垃圾物增多,而相应的污水、垃圾处理措施几乎没有,从而导致乌篷船失去了干净的水道、古石桥没有了清澈的流水、居民失去了安居的环境、游客没有了放松身心的好去处,眼前呈现的是河道浑浊、垃圾成堆。

(四)知名度有限,宣传力度不大。一方面虽然靖港古镇在2008年9月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是湖南省的第三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且靖港的发展目标定位为国家5A级旅游景点,政府计划将它打造成为长株潭城市群中独具特色的都市型休闲度假基地,但是在国内外真正了解它的不多,目前前往靖港古镇旅游的大都是本省居民,甚至主体部分是长沙周边居民;另一方面靖港古镇的宣传诉求对象侧重于政府、公司职员,而不是大众;每年策划的大型活动主题鲜明,但参与人员层次的局限性大。

二、靖港古镇旅游发展对策

(一)彰显地方文化特色,注重特色开发

1、商帮特色。靖港自古以来,商贸繁荣,可将该资源挖掘,靖港古时为沩水入湘江处的天然良港,周边益阳、湘阴、宁乡等地谷、米、油、茶等土特产在此集散转运,又是淮盐内销的主要口岸,商贾云集,市场活跃,与津市、洪江同为湖南繁盛三镇,被誉为“小汉口”,曾有“船到靖港口,顺风都不走”的民谣。由此可见,靖港古镇拥有较发达的商帮文化,如:宁乡会馆就是其代表之一。所以,靖港古镇可以学习和借鉴其他古商城的开发经验,着眼于自身资源,将各商帮文化景点进一步开发和利用,继续将商帮特色做大做强。

2、水乡风情。靖港位处古沩水入湘江口,北当洞庭湖流域南缘大众垸区,又处于当代长沙“百里水产走廊”的核心部位,河网密布、湖泊成群,是典型的水乡古镇,港口、码头、乌篷船以及油纸伞和木屐作坊等都隐隐可见,它们与柳浪闻莺、石墩凉风、楼镜潇湘、梨园戏水、靖港古八景等亲水性景观,至今都显示着一股水乡的韵味。因此,靖港古镇可放置中小型乌篷船让游客体验昔日靖港繁忙的水运场景,还可以种植大量的芦苇,推出“芦苇荡里放舟”的项目,突出水乡风情,塑造中部地区、长沙市的“周庄”形象。

3、影视文化娱乐特色。湖南卫视在全国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靖港古镇可以此为依托,联合湖南卫视举办一些影视文娱活动活动,如:靖港文化行、靖港美食节、靖港舞台戏曲大比拼等,突出古镇的影视文化娱乐特色。

4、绿色。联合周边的休闲农庄及农户,利用农家天然蔬菜、绿色无污染瓜果、自养家禽鱼类等,推出靖港绿色之旅,让游客通过这种静谧、安逸、健康的休闲方式以达到亲近自然、放松心情、返璞归真的目的。

(三)完善靖港古镇旅游发展基础设施

另外,靖港古镇自古以来是天然良港,历来商贾云集,素有“小汉口”之称。因此,可开通古镇—其他港口的水上快艇,如北线:古镇—汨罗、岳阳;南线:古镇—长沙、株洲、湘潭。这样可方便上述港口的游客来古镇购物旅游观光。

(五)加强人才建设

1、加强校企合作。靖港古镇周边有湖南商学院、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湖南第一师范、湖南商务职业学院等多所高校,古镇可利用这一有利条件与高校合作,建立实习基地,开设定点对口培训班,以填补古镇专业人才之缺。

2、引进人才。利用优惠政策面向全国招聘专业人才,上至各旅游企业高层管理人才,下至各部门基层员工,逐步将那些无学历无职业上岗证的本地人从一线部门替换下来,使管理逐步实现高效化人性化。

3、教育培训。通过讲座和现场示范的形式,请专家到古镇对从业者进行培训,包括服务技能、服务礼仪、服务意识等内容,以进一步加强人才建设。

主要参考文献:

[1]郭欣.靖港古镇开发现状及发展对策[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1.5.

[2]郭凌志,刘常明.靖港古镇旅游资源探讨及评价[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2.5.

[3]王佩良,张茜,曾献南.乡土湖南[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9.

THE END
1.巡察工作汇报精选(二)落实项目建设展示新形象。对全街重点项目进行进一步梳理,推进XX改造工程落实力度,力争完成全年经济指标;严格按照政策推进旧有棚户区拆迁“清零”任务,完成XX改造工程;2019年的惠民项目和养老机构建设项目确定后按照程序加快工程进度,确保年内完成。 (三)注重城市管理提升新高度。2021年是我市创建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https://www.liuxue86.com/a/5141451.html
2.致敬2021年度云南省“最美退役军人”澎湃号·媒体澎湃新闻2021年3月29日,瑞丽疫情暴发,接到命令后,他又立即行动起来,召集157个网格化管理员进行安排部署,用3个多小时就排查出分散在辖区内的缅籍人员56人,通婚18人,近期有瑞丽旅居史人员389人,为疫情防控指挥部制定抗疫方案奠定了基础。 2016年,作为全国首批吸毒人员网格化服务管理示范社区,尹可保在这项新课题的管理使用上下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5527934
3.广西2021年惠民惠农补贴政策:补贴有哪些?补贴标准是多少?2021年6月24日,广西财政厅网站发布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政策清单》,清单包括4类46项补贴政策。那么,广西2021年惠民惠农补贴政策有哪些?补贴标准是多少?请看农交网小编的下文介绍。 一、农业农村类 1、耕地地力保护补贴 补贴标准:同一县(市、区)内在2021年度应执行统一补贴面积依据和补贴标准,补贴https://m.nongjiao.com/news/read-16870.html
4.2019年重要时政汇编第21周时政周报(2019.5.205.26)乡镇、街道、国有企业、高等学校等基层党委,承担指导督促发展党员和党员教育管理等工作。3. 《深化收费公路制度改革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实施方案》 国办日前印发《深化收费公路制度改革取消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2019—2021年)》。《方案》指出,要把职业技能培训作为保持https://zhaojing.huatu.com/2019/0531/1734191.html
5.[北京2022]张丹张昊十年后将携手演绎《踏冰逐梦》[北京2022]张家口林业碳汇助力中和北京2022冬奥会2021-09-06 20:02:26 [北京2022]北京市园林绿化局:2021-08-16 19:05:06 [北京2022]国家电投中国电力70兆帕加氢站投入使用2021-08-16 19:03:06 [视频简介:助力冬奥,中国首部原创冰上舞剧《踏冰逐梦》在北京预演,张丹、张昊10年后再度携手、领衔主演https://tv.cctv.com/2021/08/09/VIDEUGqvtctGuZBcrghfHubw21080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