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林业整体解决方案

我国现阶段的森林火灾防范大多数采取的措施是宣传教育、由森林防火指挥部安排护林员或其它人员对重点时段、重点区域野外火源进行人工巡查和管理、日常工作防范以护林员进入林区巡护为主、建立灭火扑救队等措施。

基于这些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有效的手段是能够对林区的资源进行大范围、大视野的全天候24小时实时监测,能够对林区内的明火或者烟雾自动报警,并且能够将火点的位置定位,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解决因人工护林造成的森林防火不足的情况。

为了保护来之不易的绿化成果,保证市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需从体制上建立健全森林防火防病虫害长效机制,更需运用技术手段切实提高依法治林、科学管林、预警响应、应急处置和基础保障等森林智慧管理能力建设,有效预防和积极扑救发生的森林灾害,保护森林资源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本方案集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遥感观测、通讯技术、林政管理、地理信息系统、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卫星定位技术等众多学科、理论、前沿科技于一体,旨在运用技术手段实现对林业立体化、信息化、智能化管理的目标。

智慧林业信息化应用管理系统功能全景图

智慧林业信息化应用管理系统由基于前端的视频监控子系统、数据采集及人员定位管理子系统、智能自动监测子系统、车辆调度管理子系统、以及基于后台的森林防火预警管理子系统、森林病虫害预警管理子系统、森林档案管理子系统林业林务管理子系统、调度指挥子系统、报表统计管理子系统等组成。

智慧林业信息化应用管理系统旨在实现:

1)当护林人员巡检过程中如果发现有森林火灾现象或潜在病虫害发生时,可即时通过GPS智能手持设备对潜在病虫害局部进行拍照、描述并实时上传至指挥中心,指挥中心收到信息后,系统能够在监控大屏自动弹出该条信息内容,并实现声光报警提示,同时通过上传的经纬度信息自动识别林场位置。

4)当指挥中心收到省园林局、上级主管部门或护林员、周围群众等监测或观察到的火灾警情通报时,系统能根据通报人员提供的经纬度信息或其它位置信息讯速检索到火灾警情的具体位置,并通过调度管理子系统进行指挥调度。

第一部分方案综述

1.1建设目标

建立《智慧林业信息化管理应用系统》,实现“统一平台、全面监管、多级监控”,实现森林管理科学化、信息化、调度网络化的目标。从而达到:

1.1.1林业管理信息更畅通

长期以来缺乏有效统一监管平台。目前各地林业部门自建的监管平台标准不导致警情数据不能共享,上级领导部门无法有效监管。部门之间信息沟通缺乏渠道。即使是上下级之司也存在的信息孤岛问题。

1.1.2对工作人员监管更到位

1.1.3车辆、设备、人员调度指挥更快捷

1.1.4森林档案管理更健全

本系统建设后,将给市林业系统提供一套完善的、科学的、统一的森林档案管理软件系统,包括但不限于林地面积、育林史、主要树种、树龄、管理单位、责任人、位置信息、生态状况、历史事件等信息将形成电子信息档案,还可将森林档案管理纳入预警管理平台便于有针对性预防和警情发生后自动形成历史记录。

1.1.5警情定位更精确

尽管预防预警工作做得十分周密,但自然森业病虫害及意外森林火灾等现象仍不可避免。当林业主管部门接到群众或上级单位报案后,不能对林火警情位置进行精确定位是目前面监最大难题。本系统建成后,将采用经纬度信息编码技术对全市各个林区进行准备定位,一旦警情发生,我们可以通过卫星遥感观测的经纬度数据进行搜索定位,还可以借助模糊查询及视频监控来进行准确定位。从而保理论上扑救工作更容易展开。

1.1.6预案处理更专业

1.2建设意义

1.2.1统一平台、资源共享如果由每个乡林业监管部门都自行组建自己的运行平台,配备系统技术管理人员,会造成系统的重复建设、增加运行成本,并且由于不同营运平台的数据标准和格式不一,资源也得不到共享。因此,从社会整体利益出发,建立统一的森林防火监控运行平台很有意义。

1.2.3提升林业管理工作信息化水平建设市级智慧林业信息化应用管理统一平台,是依靠高科技手段从源头上来解决森林管理难题,增加动态监管手段,能显著提高紧急救援和应急调度指挥能力,对增加新形势下森林防火、防病虫害等工作的科技含量和提升信息化水平等具有深远意义。

1.2.4增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分析:

统一平台的建设,可防止类似项目盲目、低水平地重复投资建设,全市可节约几千万元甚至上亿元的社会资金;

事前监督与事后核查并举,降低森林火灾发生率。系统建成后,每年由消除隐患带来的经济效益不可估量;

选择最佳救援方式,科学安排调度,降低管理成本。

系统对林区实行动态监管,自动更新数据,大大减少定期森林资源清查耗费的巨额资金投入。

社会效益分析:

由预防为主、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所带来的社会安定,其社会效益不可估量;

实现森林防火工作由被动灭火向主动防御转变;

降低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和森林防火管理水平。

为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伟大中国梦打好坚实基础。

1.3设计原则

依照用户方对系统的基本要求,本着架构合理、安全可靠、产品主流低成本、低维护量作为出发点,并依此为客户提供先进、安全、可靠、高效的解决方案。

架构合理:就是要采用先进的技术合理架构系统,使整个系统安全平稳的运行,并具备未来良好的扩展条件。

稳定性:只有稳定运行的系统,才能确保智慧林业信息化管理系统平稳运行,系统的技术先进性是系统高性能的保证和基础,同时可有效地减少使用人员和系统维护人员的麻烦。

安全性:系统必须是安全的系统,确保系统可靠运行。

可扩展性:保证当用户有更多的要求时,引入的新设备可以顺利的与本次配备的设备共同工作,进一步扩展与提高系统的性能。

产品主流:系统是否采用当今主流产品,关系到系统的整体质量和未来能否得到良好技术支持以及完整的技术文档资料。

技术先进性:在设备选型时,我们将主要依据用户提出的具体要求,同时考虑产品的技术先进性,产品是否为主流产品,产品技术资料的完整性,保证用户得到良好技术支持的条件,也是保障用户投资的基本条件。

低成本低维护量:有良好的性能价格比,所采用的产品应是简单、易操作、易维护、高可靠度的。系统是否具有优良的性能价格比是判断一个系统优劣条件的重要依据。系统的易操作和易维护性是保证非专业人员使用好一个系统的条件。高可靠度是保障系统运行的基本要求,也是易维护性的保障。

1.4设计依据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2004)

《安全防范系统验收规则》(GA308-2001)

《中国人民共和国公共安全法》

《视频安防监测系统技术要求》(GA/T367-01)

《报警图像信号有线传输装置》(GB/T6677-96)

《安全防范系统通用图形符号》(GA/T74-94)

《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GA/T75-94)

《安全技术防范产品管理办法》国家技术监督局公安部令第12号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BGJ232.90.92)

《无线局域网标准》(IEEE802.11)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5-2001)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森林防火条例》

《森林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

《森林资源非空间数据》(DF01-1110)

《林业数字矢量基础地理数据标准》(DF01-1311)

《林业政策法规数据标准》(DF01-1410)

《林业文献资料数据标准》(DF01-1430)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98年4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国务院,2000年1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防火条例》国务院,1988年3月

《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国务院,1988年10月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森林防火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4]33号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发[2003]9号

《全国森林防火“十五”计划及2015年规划》2001年12月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加强当前森林防火工作的紧急通知》国办发明电〔2006〕11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令(第128号)

1.5系统架构

根据市林业实际管理工作需要,系统设计为市、林场二层平台,采取自下而上逐层汇接的方式构成树形网络管理架构,市级平台支持向上接受省级平台的调度、管理,向下接入林场台(或林业站),实现对所辖林业站进行接入监控。市级和林场平台组成结构相同,各层林业站站端结构相同。

市级平台范围内所有林业站点资源和视频的统一监控,完成对市森林公安局所属的所有视频资源调度、管理、控制,并与林业局其它系统互联,实现各业务之间的资源共享和调用,同时根据需要将所辖视频资源共享给地区或国家林业部门。以下为市级平台结构。

第二部分森林防火预警管理子系统

2.1系统概述

森林防火预警管理子系统主要由前端的视频监控预报子系统、林火自动监测子系统和人员定位巡检上报子系统以及后台森林防火事故预案管理子系统、林火扑救调度指挥软件模块组成。

无论是哪种渠道获取的森林火警预警信息,系统都能自动调动预警点附近的视频监控摄像机向预警报警点转动并在监控大屏上实时弹出视频监控画面,同时引发声光报警器工作。

2.2森林防火视频监控预警子系统

2.2.1系统概述

通过林业视频监控预警管理子系统实现森林防火工作智能化,工作人员只需坐在办公室拖动鼠标,就可观测远在几百公里外的林区。并在发生紧急情况时,可以及时看到报警点和关联的视频图像。

管理业务架构与网络拓扑低耦合,同时满足、林场二级平台的业务建设需求,并且最大化利用已建设的网络资源和遗留系统。简化数据传输层级减少传输层级可有效减少故障点,减少网络延迟。

2.2.2系统拓扑图

采用最易实现的客户端/服务器模式。林场作为服务端,对外提供视频服务,报警服务,数据上报服务等。上级单位作为客户端,享受下级单位提供的数据服务。上级单位可以通过下级单位部署的流媒体服务,查看林场的营林,防火,生产,存储,运输等情况。

不同级别单位的区别是,高级别单位能访问更多的监控域,并且享有优先访问权。

2.2.3系统功能

森林防火视频监控预报子系统有视频图像采集、云台码流采集、林火图像识别、林火报警和交互确认、云台模拟、云台控制、林火定位、云台姿态校正等功能。

详细功能如下:

数字视频解码:采集来自林火监测子系统传来的视频信息,通过视频采集驱动将视频信息转换成指定的图像,以便进行林火图像的识别。

云台码流采集:云台码流采集模块是系统的接口模块之一,负责接受来自林火监测子系统传送来的云台码流。云台码流是通过主控室Pc机的串口设备管理器接入端(Rs232)传入的,云台码流采集模块依据事先约定的码流编码规则,对云台当前的动作信息进行解析,判断云台当前的水平旋转方向、垂直旋转方向以及预制位的信息。

林火图像识别:林火图像识别模块是林火识别报警系统实现火灾探测的关键,它充分利用森林背景图像与火灾、烟雾图像在光谱特征、空间几何特征上的差异,运用通用的图像处理方法和识别技术,对林区图像进行分析,并根据火灾蔓延面积、相似度等的变化来判断林区图像上是否有疑似火点。

云台模拟:云台模拟模块处理的数据来自云台码流采集模块,根据码流采集模块解析云台的动作以及预置位的信息,计算当前云台的水平旋转角度和垂直旋转角度,建立“软云台”来实时的模拟实际云台的运动状态。

林火报警和交互确认:一旦林火图像识别模块判断出图像上有疑似火点,林火报警模块会立即发出声光报警信息以唤醒监测人员,监测人员通过目视辨别有疑似火点的图像,确认该区域是否发生了森林火灾,如果确认有火灾,系统发出正式的林火报警信息,并向云台控制模块发送锁定云台的指令;如果没有火灾,系统解除报警。

2.2.4系统优势和特点

自动预警

林火图像识别模块判断出图像上有疑似火点,林火报警模块会立即发出声光报警信息以唤醒监测人员,达到自动预警的目的。

火灾现场定位

利用前端采集系统中的数字云台,在地理信息系统里将每一个监控点进行地址编码,同时将每一个监控点的坐标直接落实在电子地图上,这样地理信息系统一旦接收到特定编码的数字云台回传的位置数据,通过建立特定的位置转换数学模型,实现定位功能。同时,系统具备实现人工定位功能。

火灾日志管理

系统运行时,系统自动记录何地、何时发生过何种火灾,并可以查询,便于进行森林火灾历史数据的管理。

系统特点

远程视频监控以直观,真实,有效而被广泛应用在许多重点防范地区。远程视频监控能在森林发生火灾前及时发现火情,从而起到预防火灾的目的

远程视频监控能在森林发生火灾时把现场的图像传回指挥中心,指挥中心通过监视前端摄像机图像指挥调度救火,最大限度的能减小火灾造成的损失

远程视频监控能真实记录火灾发生前救火过程中以及救火以后现场的真实情况从而对火灾进行处理,提供有效真实的资料

在林区各消防晾望塔制高点架设红外低照度全天候摄像机各一台,覆盖半径2公里,观测方圆12平方公里森林火情。对初发火情,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救护。使火灾隐患消亡在萌芽状态

从消防晾望塔至林区管理指挥中心通过无线传输,不受距离限制,可以把前端图像传输至监控管理中心。森林防火消防中心可对火情及现场情况进行实时观察,以便及时了解现场情况协调调度指挥

林区监控管理指挥中心通过无线远程对前端设备进行长焦,短焦控制,对云台进行上下,左右控制

林区监控管理指挥中心能记录火情发生,发展和消灭的整个过程,对以后的火情的预防,治理提供真实有效的直观资料。

2.3林火自动探测预警子系统

2.3.1系统概述

根据LTT1172—95《全国森林火险天气等级》行业标准,共考虑了5个火险气象因子,即:①森林防火期内每日最高空气温度。②森林防火期内每日最小相对湿度。⑧森林防火期内每日前期或当日的降水量及其后的连续无降水日数。④森林防火期内每日的最大风力等级。⑤森林防火期内生物及非生物物候季节的影响订正指数。

用①+②+⑧+④一⑤得出的数值与森林火险天气等级标准值进行比较得出森林火险天气等级。其中一级没有危险;二级低度危险;三级中度危险;四级高度危险;五级极度危险。

本系统设计主要通过传感器测量大气相对湿度和空气温度、降水、风力四个参数来间接反映可燃物含水率的大小,作为预报和监测森林火灾发生的重要依据。第五个因素订正系统根据现场情况进行修正。

实现无盲区的火警告警。林火自动探测传感器体积小,易安装,功耗小,一片林区,只需安装一套太阳能供电设备即可满足对整个林区林火自动探测传感器供电。

利用小型传感器和zlgBee无线传输网络不会影响森林内部的正常运转,不会影响生物的正常生息,是一种有效又无害的检测方式。

2.3.2zigBee技术介绍

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是由大量无处不在的、具有通讯与计算功能的微小传感器节点组成的信息采集网络体系,它们能够协作地实时监测、感知和采集各种环境或监测对象的信息,并对其进行处理。

zigbee是一种低速率、低成本、低功耗的短程无线网络通信协议与其他无线网络技术相比,zigBee技术具有数据传输安全可靠、组网简易灵活、设备成本低、电池寿命长等独特的优势,在工业控制领域中展现了深厚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2.3.3zigbee无线传感网络示意图

2.3.4zigbee自组网设计

我们采用zlgBee技术所采用的自组织网。自组织网采用的是动态路由方式,所谓动态路由是指网络中数据传输的路径并不是预先设定的,而是传输数据前,通过对网络当时可利用的所有路径进行搜索,分析它们的位置关系以及远近,然后选择其中的一条路径进行数据传输。

在我们的网络管理软件中,路径的选择使用的是“梯度法”,即先选择路径最近的一条通道进行传输,如传不通,再使用另外一条稍远一点的通路进行传输,以此类推,直到数据送达目的地为止,在传感器网络使用过程中,部分传感器节点由于能量耗尽或环境因素造成失效,也有一些节点为了弥补失效节点、增加监测精度而补充到网络中,这样在传感器网络中的节点个数就动态地增加或减少,从而使网络的拓扑结构随之动态地变化。

所以传感器网络的自组织性能够适应这种网络拓扑结构的动态变化,在某一个通道不能正常工作的情况下,依然可以监测到森林的各项指标数据变化,提高了数据监测与传输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2.3.5火灾预警管理平台

前端探测器取得各林区的气象资料后,根据国家标准计算预警等级,然后根据现场情况修正数据,得到全市范围内林火预警分布图。

2.4人员定位巡检上报子系统

森林火灾是森林最危险的敌人,也是林业最可怕的灾害,它会给森林带来最有害,最具有毁灭性的后果。

尽管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在森林火灾预防方面起到很大的作用,但作为林业管理最紧要的工作,森林防火最主要还是靠人防与技防相结合的手段方能较为全面实现警情早发现,灾情早处理。

所以尽管我们采取了远程视频监控火灾预警、林火自动探测技术,但是鉴于森林火灾起因的复杂性,必要的技术防范力量与护林人员日常巡检两者对于森林火灾预防工作缺一不可。

而本系统中给森林巡防人员配备智能手持终端将会使我们的护林巡防人员更及时、更便捷、更精准地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火灾隐患。

能手持终端在森林火警预警领域使用方法与在森林病虫害预警管理上使用方法类似,详见本方案第二部分,本章不再赘述。

2.5森林防火设备和消防器材管理

为保障森林消防设备的完好无损,做到存放有序,取用方便,保证发生火灾后能正常使用,需要在平时对消防设备严加管理、定期检查、维修、保养,各种扑火器具要分类存放,整齐有序,取用方便;风力灭火机、油锯等器械要定期保养和维修;对易受潮生锈的工具要定期保养、通风和晾晒;器械及工具不准外借,更不准丢失,尤其易爆物品(灭火弹)要严加管理和检查,防止发生事故;严格出入库制度和手续,保证不发生丢失,短缺现象。

2.5.1解决方案

鉴于以上森林防火设备和消防器材管理需求现状,本系统从森林防火消防物资管理出发,采用了RFID技术实现了物资的自动识别和信息化的管理,建立了一个对森林消防设备的发放、出入库、射频识别及定位、智能管理的数字化平台。

2.5.2系统组成

常前端部分:配置有源查找型物资电子标签;

常读写部分:配置移动物联网RFID手持终端

常后台部分:中心服务器及管理软件各1套

2.5.3实现功能

系统采用先进的RFID技术,有效、准确、快速的对进出物资进行信息自动识别、采集、记录、上传、查询、统计,从而建立起森林防火消防设施管理的数字化信息管理系统。

1.有效的解决了无线电的干扰问题;

2.能高效的实现库存的监控;

4.采用无线数据传输;

5.批量读取标签,大大提高了出入库的效率。

6自动提醒到期应维护的设备,对“零检验”设备实现自动提醒。

6森林防火事故预案管理子系统

第三部分森林病虫害预警管理子系统

3.1系统概述

森林病虫害防治,是指对森林、林木、林木种苗及木材、竹材的病害和虫害的预防和除治,是国家林业工作中的重要常态性工作。森防人员要定期进行辖区内林业有害生物的全面普查或专项调查,掌握其发生、分布,以及危害森林资源的状况;发现枯死树和其他异常现象时,要及时进行调查采样并实时监控。

进入防治工作的前提是能及时、准确地掌握灾情,森林病虫害预警管理系统以巡查、巡防为主要切入点,建立一套即时发现即时上报,即时上报即时预警,即时预警即时处理的信息化电子管理平台,旨在把及时的森林病虫害消灭于萌芽状态。

3.2系统架构

森林病虫害预警管理系统由“嵌入式的工业级GPs手持智能终端+专业森防护调查软件+森林病虫害预警管理软件”构成。

适用于林业有害生物调查工作,它以数字化的地图(栅格或矢量)作为调查底图,利用内置的GPs设备进行空间定位和导航,通过可视化的界面进行数据的记录,并实现与Pc机的无缝连接,调查结果直接进入本级森林病虫害防治系统数据库,本级森林病虫害防治系统数据库可与上级及市数据库同步接收。简化基层调查数据的处理程序,提高汇总精度与工作效率。

3.2.1工业级卫星定位手持智能终端

该手持终端是一款运用卫星定位技术,专门应用于林业人员管理的移动计算终端。该设备是为实现林区、景区信息化、智能化而开发的专业产品,是林业工作者的智能移动工作终端,是智能手机、卫星定位手持机等多种设备的完美集成,,一机在手随时无忧。

随时随地通讯无阻、精准定位、采集同步数据,是护林员日常工作、巡护管理、森林资源普查等的全能助手。

3.2.2林业警情上报软件

林业警情上报软件是专门为智慧林业系统开发的一款PDA端应用软件,它可将警情种类(林病、林虫、森林火灾可选)、林场编号、林场警情照片、警情位置描述、警情危害程度描述,警情处置建议等信息以及自动匹配的位置信息、报告人信息一并实时上传至后台管理软件。

后台管理软件依据警情种类自动分配到相应的管理子系统数据库。并形成电子档案。

3.2.3森林病虫害预警管理软件功能

森林病虫害预警管理软件是森林病虫害预警管理子系统的核心模块,也是智慧林业信息化应用管理系统平台软件的主要组成部分。它是实现林业病虫害问题预警预防、早期处理、集中统计、对比分析、档案记录、经验存储的载体和信息化组织过程资产仓库。主要包含以下功能:

警情实时报警功能

当前端森林巡防员通过手持智能终端或下级林业主管部门通过wEB上报森林病虫害情报时,系统软件可在主页面显示出报警信息,出现弹出窗口并启动系统声光报警器提醒值班人员进行处理。未经处理的警情,系统将一直保持报警提醒状态,经处理后,值班人员可手工解除警情。

档案记录功能

警情上报功能

报表统计功能

根据业务、工作需要,可使用系统的报表统计功能,按行政单位(市、区县各级园林局)、林业工作站、林区、林场、人员、或病虫害种类、危害成度级别以及处理状态等属性分别统计一周、一月、一季度、半年、年度报表。并可一键导入Excel表格,便于工作人员进行数据对比与分析。

通知下发功能

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可根据阶段性的工作安排,使用本系统向下级部门、下属单位、指定林业工作站、指定林区、指定林场或指定林业部门工作人员下达森林病虫害普查、生态调研、林业状况调查、警情处置等任务信息,任务信息接收部门系统客户端或个人的智能手持终端接收到任务信息后,会弹出新任务信息提醒,并启动系统客户端或智能手持终端上的声光报警装置,至到接收人接受该信息。

接收人接受任务后,系统会自动生成接收人接受了任务的档案记录。接收人接受任务后,系统客户端或智能手持终端会一直保留一个任务未回馈提醒待接受人完在工作任务后,按系统软件提醒回复任务回馈信息,案件方为完结。

第四部分调度指挥管理子系统

4.1系统概述

本系统为林业部门的巡防护林人员配备了智能GPS手机终端,同时为林业部门的所属车辆安装基于中国北斗卫星定位系统的车辆位置服务智能终端。为林业日常工作管理及扑救森林灾情的指挥调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调度指挥管理模块是以全球定位、网络实时监控、调度、管理为主,通过对车载位置服务智能终端、手持GPS智能终端的实时定位追踪,将数据通过网络传回监控服务器。

指挥中心通过管理软件可以对巡查车辆、工程车辆、设施、巡查人员、施工人员、值班人员进行实时定位,随时掌握车辆的实际位置和运动趋势,可以做到及时调度、合理部署,切实增强对设施巡查、应急抢险、森林防火监督管理的工作力度,加强车辆管理,提高车辆使用效率,降低车辆运营成本,同时可以对森林防火涉及的警情案件进行上报、管理、分派、监督、统计。

通过对动态信息的管理,掌握全市森林灾情预防设施部件的状态及各类事件的发生和处置过程,提高动态监控和应急抢险指挥能力,加强政府管理、监督、组织的能力。

4.2网络拓扑结构图

4.3前端配置

4.3.1为巡查人员及作业人员配备移动物联网手持智能终端

工业级GPS手持智能终端是为实现林区、景区信息化、智能化而开发的专业产品,是林业工作者的智能移动工作终端,是智能手机、GPS手持机、无线对讲机、移动单兵等多种设备的完美集成,一机在手随时无忧。通信双通道模式彻底解决林区通讯死角问题,随时随地通讯无阻、精准定位、采集同步数据,是护林员日常工作、巡护管理、森林资源普查等的全能助手。

4.3.2为防火和作业车辆安装车辆位置服务智能终端

该设备具有设计精巧、性能稳定,功能强大等特点,除具备位置信息采集之外,同时具备语音通信通话、短报文、TTs语音转换等功能,特别适合森林防火工作中对车辆的定位管理和指挥调度。当指挥中心以短报文的方式通过车载终端向驾乘人员下达调度指令时,它能够自动将短报文转换成语音提示告知驾乘人员。

4.4实现功能详述

4.4.1人员考勤

人员巡检是林区防火的重要手段。对巡检人员的考勤关系到巡检的有效性。林区面积广阔,不可能在林区野外安装考勤打卡机。

可以进行更严格的考勤。如设定路径考勤,设定多个考勤点A,B,C,考勤点是有序的(先在A考勤,然后在B,最后在C考勤),也可以是无序的(可以先A,后B;或先B后A)。人员必须依次在考勤点A,B,C都考勤成功,否则会产生缺勤。这样保证人员按指定路线巡查。

考勤系统支持轮班设定,请假设定。防止产生误报缺勤;支持班组管理,可设定班组的排班规则,人员的出勤要严格按照排班规则。

4.4.2一键报警

终端设备均具备一键报警功能,紧急情况下可以一键呼叫指挥中心。

4.4.3车务管理

自动提醒到期该维护、保养的车辆信息,可以生成包括车辆信息报表、车辆运单报表、车辆违章报表、车辆用油报表、车辆养护报表、车辆里程报表、驾驶员报表及用户自定义报表等功能。

4.4.4车辆远程控制

远程断油、断电功能、设置查询、远程重启、远程改IP恢复出厂设置、查询终端参数、远程锁车

4.4.5语音通信/短信调度

4.4.6权限设置

系统可以进行严格的权限设置,保证访问安全。

第五部分森林档案管理

5.1森林资源管理

森林资源档案是林业生产中的重要数据资料,是生产单位林业经营管理活动和各级资源管理部门决策的重要依据,是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和森林资源管护经营责任制的基础数据。

森林资源档案管理系统可以提高资源管理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森林资源档案系统为领导决策提供快速、准确的信息服务。

对林地面积、林种、树种、林相、立木蓄积、幼林株数、种植年份等信息实现录入、查询、统计功能,并能自动更新森林火灾档案,能自动生成火灾档案记录并支持在线打印,为研究分析森林火灾发生的季节、原因、掌握森林火灾发生规律等提供依据。

同时支持经纬度信息定位,输入经纬度信息,能实时将位置显示在地图上,便于确认位置。

5.2水源、及救援道路管理

第六部分报表统计分析管理

本系统可以阶段性地按市、按林区、按单位、按车辆、按人员等进行包括但不限于植树造林工作统计、育林工作统计、森林火灾警情统计、森林病虫害记录统计、警情处置统计等。如可以实现:

案件统计

协作单位贡献统计:各个专业协作单位,解决的案件的对比

各林区案件数对比统计:各林区发生的案件数量的对比

案件类型统计:各种案件类型,发生的数目对比。

第七部分监控调度指挥中心建设

市平台服务中心包括通讯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地图服务器、wEB服务器、管理服务器等多台中心服务器、网络设备及森林防火预警管理平台组成。

由前端高清摄像机采集的视频图像传输至监控中心的NvR进行集中存储、手持终端和车载卫星定位仪定位采集的信息通过无线传输方式传送到指挥中心后台数据库,中心实现图像预览、录像查看、人员车辆调度管理、案件管理、用户管理和设备配置等功能。另外,通过系统中的流媒体设备,可以设置其他监控站点同时调取视频资源,并使用多级分控管理平台和解码设备,进行远程解码上墙。

7.1系统拓扑图

7.22监控中心效果图

7.3系统设计说明

控制中心主要由大屏幕液晶拼接墙,控制主机、交换机等组成,完成对监控现场图像的接收与显示,录像的存储、检索、回放、备份、恢复,云台的控制等。

控制中心发出的对于云台、镜头等的控制指令通过移动传输网传送到监控点。用户可以通过位于控制中心的云台控制设备控制现场任意点的云台、镜头的光圈、焦距、变倍;云台的上、下、左、右、自动或辅助控制远端的电源、摄像机开关等。现场传回的视频图像可以直接存储在控制主机上,可方便快捷地实现资料的存储、更新、查询、备份,为执法工作提供依据。

THE END
1.中国林业信息网(林业专业知识服务系统)林业新闻 更多> 西北院主持研发的松材线虫疫木智能识别软件获得计算机软件著作权2024-12-20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态实践——国际红树林中心成立侧记2024-12-20 中国林科院与大兴安岭集团签署新一轮战略合作协议2024-12-20 黑龙江造林碳汇项目评估方法学通过评审2024-12-20 http://lknet.ac.cn/
2.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网上行政许可平台? 用户使用注意事项https://ydbg.forestry.gov.cn/adminapproval/ctrl/userSign/xrcd?type=1&flag=false
3.新闻动态林草智慧大数据平台助力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监测 | 阅584 “鸟中大熊猫”中华秋沙鸭首现淮河国家湿地公园 | 阅492 盐池湾管护中心:下基层督导检查 走一线鼓舞斗志 | 阅473 盐池湾管护中心开展安全生产督查检查工作 | 阅472 守护自然:与猎隼的美丽邂逅 | 阅467 生态喜讯:角首现开州湿地 | 阅454年度http://www.isenlin.cn/sf_3F530CB8F6614B5CA3F4F3C44D31663B_209_81463A58530.html
4.建设智能化一体平台”行政执法案件数据信息录入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管理局加强业务培训,在3月6日举办行政执法监督平台应用培训班,对各分局执法平台管理人员进行行政处罚案件录入流程培训;在8月20日-22日,举办2024年行政执法人员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对管理局系统69名行政执法(监督)人员进行案件平台录入培训,让基层行政执法人员能够熟练应用平台开展行政执法工作。https://www.daqingshan.net.cn/details?article_id=3670
5.智慧林业大数据可视化管理平台建设方案1.2.2林业资源相互感知化 (2) 1.2.3林业信息传输互联化 (2) 1.2.4林业系统管控智能化 (2) 1.2.5林业体系运转一体化 (3) 1.2.6林业管理服务协同化 (3) 1.2.7林业创新发展生态化 (3) 1.2.8林业综合效益最优化 (3) 1.3智慧林业建设任务 (4) 1.4建设效果 (7) 1.4.1林业资源可视化监管 (7) 1.4.2林https://m.360docs.net/doc/info-edb23c4d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8c.html
6.(热门)生态环境保护的论文15篇此外,该技术的应用能够优化环境保护监管系统的功能,从多方面进行调控。其次,我国出台的《环境保护法》中,提出了建设环境信息资源共享系统,这对环境的实时监控、信息资源的交流与共享有推动作用。 2 我国环境信息技术的应用情况 现阶段我国环境信息技术在信息统筹功能、污染源的监控上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在环境信息化https://www.fwsir.com/ligong/html/ligong_20240609170204_3871554.html
7.《生态保护和修复支撑体系重大工程建设规划(2021系统保护和重大工程建设监管能力显著提升,森林、草原、河湖、湿地、海洋、水资源、水土保持、荒漠化、石漠化、外来物种入侵等相关领域调查监测体系更加完善;重点区域森林草原火灾综合防控能力、林草有害生物防治能力稳步提高,基层生态管护站点更加优化;气象服务生态保护和修复能力逐步增强,生态保护和修复支撑体系基本满足全国https://www.visbe.com/portal/article/index/id/474.html
8.体系工作总结充分发挥监管服务平台优势,通过注册登记窗口和日常监管工作,利用对企业进行监督检查或为企业提供登记注册等服务的机会,加大宣传告知力度,指引商事主体完成年报和即时信息公示工作。借力优秀师资力量,开展企业监管操作系统培训周活动。4月21日至27日,在辖区各街道开展了8场企业监管操作系统培训暨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宣讲活动https://www.ruiwen.com/gongwen/gongzuozongjie/1511744.html
9.云南省“十四五”数字林业规划完成“双随机一公开”建设。完成了省林草局双随机抽查系统的建设,实现全省林业系统执法行为网上监督,并对接省监管服务平台系统。截至“十三五”末,已有138个单位开展数据录入、维护工作,共收集入库系统管理员146名、执法人员5257名、业务专家1887名、执法案件43133个、许可项目2103项、法律法规35部。 https://www.weihengag.com/home/article/detail/id/12273.html
10.依科曼松材线虫搏细化监管平台本次培训,依科曼作为国家林草局松材线虫病精细化系统软件承建方受邀出席,依科曼代表廖丹女士对松材线虫病精细化监管平台App应用操作方法进行了系统讲解,帮助全省各级林业植物检疫员提升实际操作能力,推动云南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提质量、上水平。 松材线虫病精细化监管平台由松材线虫病调查APP及后台信息管理系统两部分https://www.ecomanbiotech.com/h-nd-536.html
11.西安决策参考“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要做好‘减法’和‘加法’两篇文章。推进国土绿化,加强林草经营,是做好‘加法’的重要途径。”全国政协常委、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刘东生说。 他建议,各级财政应加大造林绿化、森林抚育、草原经营、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工程建设投资力度,提高资金补助标准,构建健康稳定功能强大的森林和草原生态系http://www.xalib.org.cn/info/72409.j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