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支撑为森林可持续经营提供坚实保障

技术支撑为森林可持续经营提供坚实保障

【字体:大中小】打印本页

——访中国林科院资源信息研究所副所长雷相东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各地持续、科学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我国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量连续保持“双增长”,预计2035年森林覆盖率将达到26%的峰值。为有效提升森林质量、推动可持续发展,全面推进森林可持续经营势在必行。

近年来,国家林草局启动实施全国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印发了《全国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实施方案(2023—2025年)》。同时,组建全国森林可持续经营专家委员会,制定《全国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工作专家衔接机制(试行)》,为试点工作的技术支撑提供了坚实的机制保障。

记者:我国持之以恒开展森林可持续经营,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快的国家。请结合国家“双碳”战略、森林“四库”理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等,全面谈谈新时代我国开展森林可持续经营的重大战略意义。

雷相东: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根本目标在于培育健康稳定优质高效多功能的森林生态系统,能够发挥其生态产品供给、生态保护调节、生态文化服务以及生态系统支持等多种功能,以满足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需求。

新时期,我国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对林业提出了更高和更全面的要求,优质森林生态系统是基础和前提,可持续经营是根本途径,“四库联动”是难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生态文明观成为现代林业发展的核心指导原则。

开展森林可持续经营是当前林业的重中之重,是未来林业发展的永恒主题,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观的战略举措,是将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的重要抓手,是加强森林“四库”建设、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记者:科学开展森林可持续经营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系统的技术支撑。请从技术支撑保障的角度,谈谈我国森林可持续经营的研究现状。比如,在技术层面,有哪些优势或不足?各地开展森林可持续经营遇到哪些技术瓶颈?下一步有哪些技术探索创新方向?

雷相东:当前,森林可持续经营理念已被广泛接受,但在实践中,割裂森林多种功能、重木材轻生态、重保护轻经营、重数量轻质量、重措施导向轻问题和目标导向等现象仍然存在。

森林可持续经营是“区划-调查-规划-设计-实施-监测-调整”等环节的全链条活动,但在实践中,往往重单一环节忽视系统整体,仍存在重规划设计、轻调查分析,重单项措施、轻全周期设计,重实施面积、轻实施质量等现象。如何确定合理的林分密度、混交树种和全周期经营措施设计,成为当前的主要技术瓶颈。

长期以来,我国开展了大量的森林可持续经营技术研究,引进了检查法、近自然森林经营、森林健康经营等先进理念和技术,并开展了试验示范。

在技术体系方面,提出了森生态采伐、人工林近自然多功能经营、结构化森林经营等技术体系,形成了一系列技术模式,也制定了相应的技术标准。但总体来看,由于我国森林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加之区域间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长期重造轻管、研究周期短等原因,尚未形成中国特色的森林经营理论与技术体系。未来,森林经营将向多功能、近自然、全周期、多要素、智能化方向发展。

在基础研究及技术创新方面,研究基础薄弱,技术创新能力不足。比如,现有立地质量不清,难以支撑适地适树乃至适地适林;森林生长过程等数表缺乏,难以准确预测森林生长;现有森林密度控制图欠缺,无法支撑精准抚育;单阶段、单功能研究多,全周期、多功能研究少;经营模式和技术参数精准性不够等。

在技术推广与应用方面,存在基层推广力度弱、技术应用水平不够、研究成果转化并指导森林经营实践能力不足;技术规程和标准的制定滞后于森林经营的实际需求,存在一刀切、重复和矛盾等现象。

记者:请结合森林可持续经营具体实际工作,谈谈您和您的团队如何有针对性地开展技术创新并做好技术支撑?

雷相东:一是做好森林经营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研发。面向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碳中和、森林“四库”等国家和行业重大需求,科学布设森林经营实验,采用试验研究和模型模拟相结合的方法,揭示森林经营措施影响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规律。加强森林立地质量精准评价、全周期多功能全要素经营技术体系研究,形成全国森林立地质量评价和全周期多功能经营决策平台工具。研发主要森林类型的全周期经营技术模式,形成技术标准,逐步形成中国特色的森林经营理论与技术体系。

二是抓好科研成果推广应用。通过参与森林可持续经营决策和顶层设计,参与编制森林经营规划和作业设计等森林经营实践,推动经营技术落地和监测试验网络的建立。将研发的立地质量评价、全周期多功能经营技术等森林经营成果运用到全国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森林经营重大工程,检验和修正研究成果,提升森林经营水平。

记者:由于森林经营周期长、类型多,必须持续不断地进行研究探索和试验观测。请问您和您和团队在开展森林经营效果监测和效果评价方面,进行了哪些尝试?在全国层面系统开展森林可持续经营与成效监测有何建议?

雷相东:我们团队重视森林经营的长期实验和效果监测研究,经过唐守正院士等几代人的努力,最长的固定样地观测已近40年。但全国性的森林经营试验示范网格尚未形成。

世界林业发达国家都很重视森林经营长期试验网络建设。美国自1930年起,建立了大尺度、长期的森林经营试验林网络,观测周期覆盖一个轮伐期或多个采伐周期。加拿大自1992年建立了模式林网络,围绕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标准和指标建立了10个试点,迄今已达30年,并发展成为覆盖35个国家、60个模式林的全球森林可持续经营网络。欧洲以近自然林业协会Prosilva为平台,建立了覆盖整个欧洲的长期经营样板林网络,目前包括92个试验林及长期固定观测样地。这些长期试验示范网络为总结形成符合本国实际的森林经营理论和技术模式提供了一手资料,推动了森林经营技术的进步。

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多个森林野外试验观测体系,如森林资源清查固定样地、森林类生态定位站、长期科研基地等,但这些野外试验观测体系的目标不同、布局相对独立、试验观测的内容各有侧重。国家森林资源清查体系固定样地存在样地特殊对待、调查因子少等局限性。生态定位站网络多为自然条件下的生态系统过程观测,缺乏森林经营措施的设计。国家长期科研基地的数量和覆盖面不足,不能反映所有的森林类型。可见,现有野外试验和观测体系均难以满足森林可持续经营模式总结、获取经营参数、定量评价经营效果、开展技术推广应用和培训等要求。因此,迫切需要建立长期稳定的试验示范网络,为精准提升森林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建议在目前全国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中,选择150个左右的代表性试点,初步形成覆盖全国重点林区、不同气候带和主要森林类型的网络布局。

一是开展森林可持续经营技术研究。科学布设森林经营试验,形成典型森林类型的经营参数和示范林。

二是开展森林可持续经营效果监测。提出符合国际通用标准的森林经营长期试验样地的布设、调查、森林经营试验设计、效益监测等规范,实施森林经营数据规范化采集、整理、汇总、共享和示范林保存工作,科学掌握森林资源的动态变化规律,客观评价森林经营对森林质量和碳汇等功能的影响,定期发布森林经营成果报告,服务森林经营重大决策。

三是强化监测手段,确保数据及时获取,对监测效果进行动态评价。建立卫星遥感、物联网传感器、无人机巡检及地面调查结合的监测体系,实现森林资源的实时监测和精准数据采集。同时,建立数据分析和评价系统,对监测数据快速处理和分析,及时发现森林经营中的问题,评估经营措施的效果,并根据监测结果动态调整经营策略。

四是进行森林可持续经营模式推广。总结我国主要森林类型的全周期经营技术,形成可推广的技术模式、指南和声像资料。选择展示性强、效果显著的试点和技术,开展成果推广和辐射。形成基于长期实验样地的森林生长和经营智能化决策云感知平台,为森林经营单位提供数表、模型、方案等实用工具。

五是开展森林可持续经营技术培训。根据森林经营分区,面向森林经营单位一线技术和管理人员,通过线上和线下等手段,开设林间课堂,定期开展森林可持续经营技术的理论和实践培训,不断提升全国森林经营能力和水平。

六是开展森林可持续经营科普教育。依托固定观测样地和经营示范林,建立一支全国森林可持续经营科普队伍,面向社会公众开展森林可持续经营理念和技术普及,引导公众科学认识森林可持续经营,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森林可持续经营实践。(张萌)

THE END
1.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网上行政许可平台? 用户使用注意事项https://ydbg.forestry.gov.cn/adminapproval/ctrl/userSign/xrcd?type=1&flag=false
2.中国农村网引金融活水 助种业成长——第二届种业投资说明会成功举办 国家玉米种质资源改良计划暨优异资源田间展示观摩活动在河南新乡举办 全国严格品种管理工作推进会在江苏徐州召开 推进新品种保护与运用 为种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种业“芯片” 谋新求变 种子生产“黄金走廊”的三个变化 种业科学家座谈会在北京召开 https://www.crnews.net/cy/index.html
3.林业所研究成果通过中国林学会科技成果评价12月17日,中国林学会组织北京林业大学、中国农科院、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国际竹藤中心、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中国林科院等单位的6位专家,对林业所主持完成的研究成果“京津冀地区典型立地红豆杉栽培关键技术”进行评价。 专家组认真听取了项目负责人的成果汇报,审阅了相关材料,经质询和讨论,一致认为,该成果整体达到同类https://www.caf.ac.cn/info/1254/54156.htm
4.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告公示公告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批准发布《造林作业设计规程》等40项林业行业标准,自2025年5月1日起实施。批准发布《油茶》林业行业标准第1号修改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标准内容在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https://hbba.sacinfo.org.cn)公开。附件所列代替标准自新标准实施之日起同时废止。 http://www.hnlmzm.com/xxgk/gsgg/202412/t20241217_3787207.html
5.全国农技推广网冬油菜促弱控旺保安全越冬技术意见冬作马铃薯生产技术指导意见2024年冬小麦科学冬灌技术指导意见2024年全国小麦冬前管理技术意见2024—2025年度油菜全生育期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 2024年全国粮食作物推广工作会在贵州遵义召开 农业农村信息 农技中心动态 全国体系联播 https://www.natesc.org.cn/Home/
6.自然资源站工作员工作总结模板8篇自然资源站工作员工作总结 篇3 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半年来,在县委、县政府和市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五河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林业局)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上级部门的战略意图和工作部署,团结一心、锐意进取,紧紧围https://www.liuxue86.com/a/4978011.html
7.2020年乡镇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总结为了保证生态公益林建设的顺利实施, 尽快提高林区群众对该项工程的认识, 使广大干部群众准确掌握国家有关生态公益林建设的政策, 乡镇林业站要紧紧围绕“保护生态公益林, 维护生命线”这一主题, 充分利用标语、广播、电视、会议、宣传车等群众欢迎的形式, 用群众能理解的语言和群众可以接受的方式, 深入扎实地宣传,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nfuygk8k.html
8.202072020年博士后科研成果转化及科技服务在线免费阅读2020年,全国和各地博士后管理部门、各设站单位坚持把组织博士后人员开展科研创新作为主业主责,继续改革完善博士后科研体制机制,争取各级政府和产业、金融等多方面的支持,开辟博士后科研成果转化绿色通道。同时,积极探索博士后科技服务活动的新路径,提高博士后科研成果转化率和项目对接成效,有效解决了企业转型、产业升级中遇到的https://fanqienovel.com/reader/7302290260300401699
9.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是隶属于教育部的以考研为主题的官方网站,是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报名和调剂指定网站,主要提供研究生网上报名及调剂、专业目录查询、在线咨询、院校信息、报考指南和考试辅导等多方面的服务和信息指导。https://yz.chsi.com.cn/
10.黑龙江林业职业技术学院2020年单招招生简章—黑龙江站—中国教育在线网上报名结束后,凡报考黑龙江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单招的考生即可登录学院官网(www.hljlzy.com)进行个人及专业信息填报,时间以黑龙江招生考试院公布的日期为准。 三、考试安排 1、以黑龙江招生考试院公布的日期为准,考生自行上网打印成绩单。 其中: 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由学生上网(黑龙江省招生考试信息港http://https://www.eol.cn/heilongjiang/hlj_news/202005/t20200510_1726164.shtml
11.2020十大新闻(事件人物图片)评血始7月10日,中国科协科普部公布了2020年度研究生科普研究能力提升类项目评审结果,全国114所高校立项50个,我校农学院作物栽培与耕作学专业2019级硕士生朱志远申报的课题《农林高校场站科普服务乡村振兴的模式研究》获批。项目将以我校试验场站为研究对象,研究各类场站在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在科学普及与科技推广中https://news.nwafu.edu.cn/xnxw/7fe3d70f1bef41519acc491051f526ad.htm
12.2020年普洱荣誉榜:60个亮点写就普洱“高分答卷”!11月3日,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公布了2020年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单位遴选结果,普洱市思茅区淞茂谷森林康养基地、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无量山(南)森林康养基地入选第六批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单位。至此,全市列入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单位达18个。 27.澜沧县荣获“中国天然氧吧”称号 https://www.simaowang.com/zx_nr.asp?id=24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