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踏层峰辟新天更扬云帆立潮头——太原市总工会引领产业工人争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先锋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关系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不只是经济要求,也不仅是对某一领域的要求,而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要求。

近年来,太原市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再现“锦绣太原城”盛景的殷殷嘱托,积极把握新发展格局带来的重塑性机遇,把高质量发展理念贯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逐步探索出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太原路径”。

如何为确保太原经济社会全方位高质量发展做好人力资源的培养?如何让高素质的劳动者为龙城的进步助力加速?如何通过凝聚起一支靠得住、冲得上、打得赢的职工队伍,让龙城的发展更有冲劲儿,也更有后劲儿?

五年来,由太原市总工会牵头的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精准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从起步到成熟,从试验到推广,从量变到质变,从试点到典型。一步一个脚印,方兴未艾的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在不断探索中逐渐形成一些太原特色的做法和经验———

成立由劳模、工匠、工会干部、专家学者等组成的党的创新理论宣讲团,深入企事业单位、学校、社区,用“小故事”讲“大道理”,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选树369名在各级技能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选手为“晋阳工匠”,给予每名“晋阳工匠”5万元奖励,并对荣获全国技术能手称号的6名职工给予每人30万元重奖;创建“1个工匠学院+10个实训基地”,形成“工匠学院+实训基地+智创空间+创新工作室+网上培训+线下竞赛”六位一体创新样本;“聚焦‘六新’助力转型”太原市百万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构建起企业练兵、行业应用、区域竞赛综合性大赛、立体式竞赛体系,实现了行业全覆盖、职工全参与、竞赛全年化;打造“太原市职工智创空间”,培育智能制造创新工作室联盟和新时代职工协同创新工作室联盟等团体,深化群众性技术攻关、技术革新、技术改造……一项项改革经验、一个个产改品牌在全省叫响。

提高产业工人队伍整体素质、发挥产业工人骨干作用、维护产业工人合法权益、保障产业工人主人翁地位……太原市持续推动“产改”向纵深发展、向基层延伸,汇聚起同心同向、同力同行的强大合力。如今,奋斗在太原各行各业的产业工人,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在时代的洪流中勇立潮头,在推动太原全方位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实现价值、展现风采。

“一盘棋”谋划推动多方合力推动“产改”走深走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我们的现代化既是最难的,也是最伟大的。从这个角度看,紧紧依靠工人阶级是必不可少的,工人阶级代表先进生产力。

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点题、亲自部署、亲自指导的一项重大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党中央着眼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全面提升产业工人队伍素质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部署。

太原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总工会主席冯原平,太原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段建生调研基层工会工作

“晋阳工匠”命名大会

太原市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高度重视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将其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按照“政治上保证、制度上落实、素质上提高、权益上维护”的总体要求,紧盯目标任务、突出工作重点,锐意进取、攻坚克难,扎实推进全市“产改”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向基层延伸,致力培养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宏大产业工人队伍。

高点站位谋篇布局,强“产改”之基。“政治上保证”是“产改”工作的首要任务。太原市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走在前列,和太原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及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为推动“产改”工作走深走实,太原市坚持组织体系、工作体系、政策体系同步建设,将“产改”工作纳入太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由市委分管副书记担任组长的“产改”领导组,印发了《太原市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协调小组工作规则》《太原市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协调小组办公室工作细则》《关于建立发挥企业推进全市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主体作用机制的实施意见》等文件,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韦韬听取专题汇报后作出批示,要求把“产改”工作融入太忻经济区一体化建设等重点工作,拓宽产业工人建功立业的平台渠道,提升产业工人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突出产业工人的地位作用。太原市委副书记、市长张新伟多次出席全市百万职工“聚焦‘六新’、助力转型”职工职业技能大赛、职工文化建设等系列活动,给予大力支持。

在此基础上,“产改”领导组积极召开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提速推进会,按照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具体化的工作要求,结合实际对《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落实情况评价考核指标体系进行了分解,将涉及的7个一级指标、25个二级指标、88个三级指标进行了细分,逐条明确了责任部门和完成时限,并将“产改”工作列入市委督查检查项目,层层传导压力和动力,确保改革件件有着落、事事见成效。

多方协同齐抓共管,聚“产改”之力。“产改”工作系统性、关联性、持续性强,涉及点多面广。推进这项工作必须坚持系统思维,全市“一盘棋”推进。今年,太原市在原市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协调小组的基础上进行了相应调整,调整后的成员单位由市委办公室、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市人社局等25个单位组成。市“产改”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加强改革的宏观指导、综合协调,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督办问题,推动解决问题。

在市“产改”领导组的坚强领导下,各成员单位和试点企业上下合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往实干、往细干、往精干,25个部委局办相继出台制度政策文件305个、采取举措403项,全力推动“产改”工作落实见效。太原市总作为“产改”牵头抓总部门,制订“产改”工作五年规划,建立市“产改”三项会议制度和作用发挥、专题培训、分类指导等六项工作机制,按“五有”标准成立产改办,印发工作专报,协调督促纵深推进;制订蹲点调研方案,对3家省级试点企业、40家市级试点企业进行指导,五年累计投入“产改”专项经费补助4.67亿元,实实在在地把“产改”工作做精做细做实。

试点实行分类施策,促“产改”落地。基层是推动“产改”不断深化的基础,企业是落实“产改”目标任务的主体。“产改”的重点在基层、难点在基层,亮点也在基层。

体制机制顺畅,改革活力迸发。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一个党委统一领导,政府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工会牵头,企业代表组织充分发挥作用的上下互动、左右联动、统筹协调的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格局逐步形成。太原市“产改”工作在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的谋划部署下进入了提质、增速的快车道。

举旗帜筑信念凝聚产业工人队伍“精神伟力”

连日来,牛国栋多次深入企业工厂进行二十大精神宣讲并多次参加线上宣讲。现场聆听报告的产业工人代表深受鼓舞,纷纷表示:“牛国栋代表用自己的经历讲‘透’了理论,讲‘活’了观点,讲‘实’了信仰,让党的二十大精神更接地气、更动人心。”“听了牛国栋代表的宣讲,我对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新任务、新目标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新时代,国家比以往更加需要一支产业工人大军。我们唯有撸起袖子加油干,把本领练强了、技术练硬了,才能真正担起我们这代人的责任。”

太忻经济区“送清凉”

“喜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太原市百名劳模工匠党的创新理论宣讲下基层活动

曲艺文化园演出

这是太原市总工会强化“大思政”理念,把产业工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摆在突出位置、贯穿于各种活动中的生动剪影。

加强产业工人队伍思想政治引领,事关党的执政基础,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太原市总始终把强化思想政治引领摆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首要位置,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工会宣教新方法、扩大新载体、建立新机制,引导广大产业工人心中装着党、脑中想着党、口中不离党。

让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深入职工心中,绝非一日之功,必须坚持不懈、久久为功。太原市大力开展“中国梦劳动美”主题系列活动,组建党的创新理论宣讲团,并吸收劳模工匠为宣讲团骨干成员,面向基层一线生动讲好党史故事;创作《领袖嘱托记心上》《特钢密码》《夸劳模》等作品,讴歌新时代产业工人新风采,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持续深入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工人头脑,引导广大职工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注重从国有企业生产经营一线和青年职工中发展党员,推动国有企业把支部建在项目工地上。

五年来,全市建立了108个党的创新理论宣讲站(点),开展宣讲活动1600余场、组织文艺演出150余场、“职工曲艺文化园”专场演出90场;建立基层党组织13452个,其中,5257家非公企业组建党组织2621个,覆盖企业4975家,覆盖率94%;2674个社会组织建立党组织991个,覆盖社会组织2471个,覆盖率92%;全市发展工人党员20918名。

为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引导产业工人心系“国之大者”、厚植“家国情怀”,太原市总工会与太原电视台联合制作“奋进劳动者——晋阳工匠技能特别展播”,组织劳模(工匠)疗休养、试乘太原地铁2号线,在《太原日报》等市级媒体开设劳模(工匠)专栏,推出“晋阳工匠面对面”“职工创新人物面对面”等系列片,让工匠精神成为广大职工心中的理想和追求。

此外,太原市总积极创新方法和载体,成立“太原职工曲艺文化园”,创作精彩节目,深入基层巡演150余场、剧场演出90场。通过演出,把党的创新理论用诙谐幽默的语言、喜闻乐见的形式“唱出来”“说出来”“演出来”,让职工在欢声笑语中增强听党话、跟党走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太原市总一系列有温度、有特色、有实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让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习近平总书记“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把坚持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落实到广大职工群众中去”的重大意义,更让我们感受着全市80多万名产业工人在太原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大潮中坚如磐石的信仰、信念、信心和钢铁般的战斗力。

搭平台拓赛道练就产业工人队伍“过硬本领”

2022年4月,在深圳举办的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上,太原市“手撕钢”——宽幅超薄不锈精密带钢等3项创新成果入选,并在大会展出。这些展品都是近年来“晋阳工匠”和一线产业工人在工作中经过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精益求精、团队协作开发研究出来的成果。

“木有所养,栋梁之材成;水有所养,灌溉之利溥。”产业工人身处生产制造领域最前沿,在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技术创新、增强企业竞争力等方面具有基础性作用。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解决职业技能人才的供需矛盾、补齐职业技能人才匮乏这一短板,是太原市总近年“产改”工作的发力点。通过探索,太原市建立“工匠学院+实训基地+智创空间+创新工作室+网上培训+线下竞赛”“六位一体”的人才培育模式和培训练兵、技术比武、选拔命名、表彰激励“四位一体”工匠选树模式,走出了一条以职业技能大赛为抓手,培养具备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能人才的新路径。

工匠学院挂牌

“六新”职业技能竞赛

“晋阳工匠”技能展示

搭建职业技能培训平台,打造知识型队伍。“素质上提高”是“产改”工作的关键之举。在技能人才培育方面,太原市总在全省率先成立了晋阳工匠学院,并命名西山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教育中心、太原重工焊接培训中心等10个职业技能实训基地为太原市新时代职工技能实训基地,重点围绕新技术、新产业、新工种开展培训,2018年至2021年,累计培训职工36.71万人次。同时将农民工培训纳入全民技能提升工程,2018年培训进城务工人员63518人,2019年培训农村进城务工人员35858人,2020年培训就业重点群体及贫困劳动力38742人、在岗农民工1198人,2021年培训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10904人。培育技能人才20484人。在全省第六届、第七届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中连续两届获得团体第一名,涌现出中华技能大奖得主4名、全国技术能手31名、三晋技术能手127名。

搭建劳动技能竞赛平台,打造技能型队伍。技能大赛是一种比拼技能水平高低的考试,也是助力职工成长的一条“高速通道”。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调研山西时强调,大力加强科技创新,在新基建、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新产品、新业态上不断取得突破。太原连续3年开展了百万职工聚焦“六新”助力转型技能竞赛。竞赛聚焦先进制造业、安全生产、民生等领域,突出5G网络、智能制造、光电、光伏、碳基新材料等新型产业,特别设置数据标注师、无人机装调检修工等53个“六新”工种,覆盖130多个行业、2500余个企事业单位,参与人数达180余万人次。搭建市级、行业(系统)、企业三级纵向竞赛平台,各赛区通过集中培训、脱岗训练等不同形式组织选拔赛,脱颖而出的优秀选手参加市级决赛,构建起“企业练兵—行业比武—区域竞赛—综合性大赛”的递进式竞赛体系。

一排排机床前,一部部焊机前,一台台电脑前,一个个工业机器人前,一台台起重装卸机械前……从钳工、焊工、砌筑工等传统工种,到互联网营销师、人工智能训练师等新兴职业,参赛选手同台竞技,比技术比速度。经过激烈的角逐,一批技艺高超、技能精湛、技术一流的产业工人脱颖而出。

千工易得,一匠难求。为激励更多劳动者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太原市总坚持创新“晋阳工匠”选树机制,将基层选拔与市级比武相结合,将具有工艺专长、掌握高超技能,并对所在领域、行业内具有较高公认度和示范引领作用的369名产业工人代表命名为“晋阳工匠”,同时给予每名“晋阳工匠”5万元奖励,对荣获“全国技术能手”称号的6名高技能人才给予每人30万元重奖……一系列举措树立了劳动光荣、技能崇高、创造伟大的鲜明导向,调动了广大职工学技术、强技能的积极性。

搭建创新创业激励平台,打造创新型队伍。职工的智慧是无穷的,但激发智慧离不开适宜的土壤。近年来,太原市总工会以职工(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为龙头,以广泛动员职工开展“五小”创新竞赛活动为抓手,不断激发职工的创新活力。据悉,2018年以来,创新活动取得实用新型专利821项,发明专利273项,获得“五小”竞赛成果2163项,采纳合理化建议3698条,取得创新成果5048项,转化成果4379项,创造经济效益68亿元,获得市级以上奖项1522个。五年来,共有12个企事业单位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3项、山西省科技进步奖745项,占全省的75%,居全省前列。

职工创新工作室是基层厚植创新沃土、培育创新人才的摇篮。太原市总提出创新工作室活动开展与生产经营相结合、与劳模和技术带头人相结合、与劳动竞赛相结合、与职工技术创新和合理化建议等活动相结合、与班组建设相结合、与提高职工队伍素质相结合的“六结合”要求,明确职工创新工作室有团队、有场所、有设施、有经费、有成果“五有”标准,积极培养技能型和创新型人才队伍。

如今,一个技能人才带出一群技能人才,一个技能大师创新工作室孵化出许多技能大师创新工作室,在太原技能人才成长中形成了辐射效应,示范引领、人才集聚、创新攻关、培育传承的功能越来越突出。据悉,太原市累计创建国家级创新工作室3个、省级创新工作室61个、市级创新工作室218个,打造名师名医名家工作室315个,培育高技能人才24.24万人,同时创立了20个“六新”职工创新工作室。通过创新成果评选、展示、交流等,创新工作室逐渐成为产业工人成长的“大课堂”、技术创新的“孵化器”、成果转化的“中转站”。截至目前,太原市职工创新工作室共取得实用新型专利821项、发明专利273项。

除此之外,太原市总深入打造“太原市职工智创空间”,不定期召开职工创新成果交流探讨会,促进创新成果转化;积极培育智能制造创新工作室联盟和新时代职工协同创新工作室联盟等联盟团体,不断深化群众性技术攻关、技术革新、技术改造等科技创新活动,推动“产改”工作不断向基层延伸。

动力,让每一名产业工人释放激情;合力,让企业的创新动能更加澎湃;活力,让城市高质量发展的脚步加速。如今,一大批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正秉持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精神,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以昂扬的斗志挺起太原全方位高质量发展的刚直脊梁。

优机制畅通道激活产业工人队伍“动力引擎”

提高产业工人地位待遇是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核心任务,也是激发产业工人队伍活力的关键之举。近年来,太原市多措并举提高产业工人地位待遇,从改革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方式到完善分配制度,不断打破产业工人职业发展的“天花板”,让广大产业工人工作更有劲头、生活更有奔头。

据悉,太原市先后为高技能人才发放租房补贴10.9万元,发放本土人才能力素质职业技升补助4438.5万元,并适当增加了产业工人在党代会、人代会、政协会议和工会、团委、妇联代表大会代表和委员会委员中的比例;每年的“五一”表彰也坚持面向基层一线,重点向产业工人倾斜。此外,五年来,太原市先后打造“新时代职工之家”80个、“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职工之家”示范点10个、“爱心驿站”162个、四星级以上“井口群众安全工作站”20个,全市各级工会组织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建制率达90%……

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推进会议

“牛国栋创新工作室”

组织劳模工匠试乘地铁2号线

政策、资金、待遇,太原各试点企业从主线出发、从实际出发、从自身出发,根据企业特色和需求各自用手中的各项“工具”,通过多种方式的组合、搭配,让一线产业工人的获得感不断增强。

太钢集团:让产业工人在事业上更有成就感。解决好产业工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才能激发产业工人队伍的内生动力。经济待遇偏低、社会地位不高、发展通道偏窄是导致一些职工,尤其是青年职工不愿深耕技能工种的原因。太钢集团用“实招”解决待遇不高问题,用“真招”解决成就感不强问题。

近年来,太钢集团结合实际,从专业管理、专业技术、技能操作3个维度,初级、中级、高级、首席4个层面,为职工职业发展提供了更加宽广的事业平台和充分的发展机会;制订了《首席师队伍建设管理办法》《首席师队伍建设管理办法的补充规定》《太钢管理学家管理办法》等制度,首席师、高级首席师、太钢科学家和技能大师分别享受科级干部、中层干部、集团高管同等待遇,专业技术和操作技能骨干薪酬待遇达到普通职工的5—8倍。目前,公司在聘科学家两人、高级首席师9人、首席师112人,为太钢全力打造全球不锈钢引领者奠定了坚实基础。

西山煤电:让产业工人在生活上更有归属感。改革为了产业工人,改革依靠产业工人,改革造福产业工人。立足于此,山西焦煤西山煤电把改善产业工人民生、增进产业工人福祉、保障产业工人权益摆在重要位置,在加大产业工人维权服务力度上下真功、见真效,让产业工人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作为全国总工会确定的50家提升职工生活品质试点之一,西山煤电坚持共建共享,开展“六大类三十项生活品质提标行动”,通过实施矿山生态修复治理、老旧小区绿化改造、“千亩百栋”保障性住房建设等举措,全面打造职工生活幸福、环境良好的“企业样板”。

在此基础上,西山煤电持续优化薪酬分配结构,工资分配向井下一线、生产一线和其他艰苦岗位倾斜,去年以来,先后3次提高职工工资收入,上调井下津贴和夜班津贴,2021年职工平均收入增幅达到10%以上。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克扣夹带工资问题,西山煤电健全完善了工资分配会议制度、参与制度、公示制度、监督制度,确保公开透明。此外,西山煤电积极构建管理、技术、技能人才“三通道”,推行井下高校毕业生选拔培养,724人进序培养,22人挂职锻炼;同时,加大劳模先进表彰奖励力度,最高奖励每人两万元,让基层奋斗者、实干家既有荣誉又有实惠,既有“面子”又有“里子”。

公交公司:让产业工人在精神上更有幸福感。狭小的驾驶室,起早贪黑,迎来送往,工作单一重复,精神高度集中。公交驾驶员承担着身体与心理的压力,负面情绪往往会成为安全隐患的导火索。

在乒乓球桌上出出汗,戴上拳击手套打打沙包,在智能互动宣泄仪上发泄一下,实在不行就找专业人员唠一唠……如今,太原公交公司的职工心理减压室已然成为职工的“避风港”。“职工心理减压室不仅能帮助职工达到减压的目的,而且大大提升职工的幸福指数。”公交司机小李开心地说。

除此之外,太原公交公司坚决落实厂务公开、行政领导与职工对话会、职工提案等民主管理制度,充分发挥职工在民主监督、民主管理中的主体地位。在评先评优中向一线职工倾斜,每年10个企业“特级劳动模范”名额全部从一线职工中产生,“企业劳模”“先进生产(工作)者”评比一线职工占到了70%,并在落实职工工资增长机制中向一线职工倾斜,极大增强了职工的幸福感、获得感。

如今,以太钢集团、太重集团、西山煤电、公交公司为代表的企业职工“钱袋子”越来越鼓,产业工人越来越能感受到“产改”成效看得见、摸得着,体面劳动、舒心工作、全面发展的职业荣誉感和自豪感不断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强了。“知识改变命运、技能成就未来”“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理念在太原已逐渐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产业工人切身感受到技能人才的春天来了。据悉,目前太原市产业工人数量达82.4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达24.24万人。

结语

五年,稳扎稳打,蹄疾步稳;五年,接续发力,硕果累累。

推进产改五年来,太原市产业工人的理想信念更加坚定、技能素质得到大幅提升、创新活动取得丰硕成果,高技能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产业工人的主人翁地位也得到进一步强化。如今,扩容、强大的产业工人队伍为龙城太原注入了勃勃生机,积蓄了发展动能。

“改革越深入,难度越大。眼下‘产改’进入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攻坚期,面临啃硬骨头、涉险滩的‘深水区’。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深刻体会到‘产改’是事关党的执政根基的重大政治任务,必须把加强党的领导作为推动改革的根本保证,必须把以产业工人为中心作为推动改革的基本取向,必须把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作为推动改革的主攻方向,必须把发挥基层企业主体作用作为推动改革的关键所在,咬定目标任务不放松,坚持总体思路不动摇,绵绵用力,久久为功,以钉钉子精神推动‘产改’工作走深走实。”太原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总工会主席冯原平总结道。

经验弥足珍贵,未来任重道远。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发出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的伟大号召。

蓝图已经绘就,奋斗正当其时。新时代新征程上,太原市总工会广大干部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全国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部署要求,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央部署、贴合职工需求、契合龙城特色的“产改”之路,团结带领广大产业工人为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太原篇章贡献智慧和力量。文、图/太原市总工会提供

THE END
1.技能强国技能强国-全国产业工人学习社区是由中华全国总工会建设的网上学习平台,重点服务产业工人思想政治引领和技术技能提升。平台由全国总工会劳动和经济工作部负责指导,中国工人出版社负责具体运营,具有自主技术开发、活动内容运营和互联网传播能力。https://chinaskills.chineseworkers.com.cn/
2.全国产业工人学习网手机版下载安装最新全国产业工人学习网大小:14.6 M 语言:中文 类别: 教育教学 系统:ios 点击下载 简介全国产业工人学习网集产业资讯、课程、在线测验于一体,为用户提供专业的虚拟学习环境,移动端与web平台数据同步,通过移动端即可完成各项课程学习任务。 版本: | 更新时间: 2024-11-05 https://m.onlinedown.net/soft/1220431.htm
3.就业创业和职业培训在线服务平台就业创业和职业培训在线服务平台(就创平台)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以提升就业创业技能为核心,汇集短缺职业、龙头企业等课程,融合“教、学、测、练、考、证、就”的数字化在线培训服务平台。https://jc.mohrss.gov.cn/statement?type=2
4.充分利用“技能强国本刊讯日前,全国总工会和国务院国资委党委联合印发《关于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在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中带动作用的意见》,从4个方面,提出19项具体举措。其中,在落实企业培养产业工人的主体责任具体举措中明确提出,充分利用“技能强国-全国产业工人学习社区”等网络平台开展线上培训,构建产业工人数字素养及技能发展的培育https://mall.cnki.net/magazine/article/ZGNR202212009.htm
5.工业和信息化技术技能人才网上学习平台2024年全国中小企业服务月直播公开课第一期“以中小企业数字化水平能力评估为抓手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免费 1.3课时 2024年全国中小企业服务月线上直播公开课第二期--“精益策略环方法 引爆中小企业用户增长” 免费 1.1课时 2024年全国中小企业服务月直播公开课第三期--ABB赋能产业新人才,助力企业共赢新业态 https://www.tech-skills.org.cn/
6.首家全国产业工人学习社区示范平台上线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4月27日在京开幕。开幕式上,同期举办了“技能强国—全国产业工人学习社区”示范平台建设启动暨首家企业试点平台上线仪式。 中建二局学习平台作为全国总工会确定建设的第一家示范平台,着重打造职工群众共享的全新技术技能学习生态圈,根据自身行业属性,对功能板块及内容都进行了个性化配置,增加具有建https://www.bdcn-media.com/a/14831.html
7.智慧中国杂志中国机械工业经济管理研究院主办2017年第07期中共中央、国务院日前印发《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按照政治上保证、制度上落实、素质上提高、权益上维护的总体思路,改革不适应产业工人队伍建设要求的体制机制,调动广大产业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基于虚拟接入物联网中间件平台的设计与应用 关键词:中间件 物联网 虚拟接入 无线传感网络 提出一种https://www.youfabiao.com/zhzg/201707/
8.中国建设科技有限公司人才培训中心业内新闻提升数字化技术应用和设计水平。积极推进BIM应用,鼓励政府投资新建公共建筑项目以及市政桥梁、轨道交通、交通枢纽等市政设施建设项目推行BIM技术和咨询专项服务模式。培育一批BIM软件开发骨干企业和专业人才,推动研发自主知识产权BIM软件和平台。 8、加快培育产业工人队伍http://www.zjypxzx.com/c/2021-12-31/495666.shtml
9.防疫期间网上免费教学科研资源一、国家线上免费职业技能培训资源 1.工业和信息化技术技能人才网上学习平台http://www.tech-skills.org.cn 2. 全国产业工人技能学习平台 PC端:http://skills.kjcxchina.com 移动端:http://skills.kjcxchina.com/m) 3. “学习强国”技能频道 4.中国职业培训在线 https://www.xcvtc.edu.cn/dzgg/47777.jhtml
10.技能强国·全总产业工人学习平台中华全国总工会通过网络平台提供远程培训服务,让疫情期间的工会组织变身一所“大学校”。全总推出“技能强国——全国产业工人技能学习平台”,课程免费开放,并增设“大国工匠直播课堂”栏目,每天邀请各行业劳动模范、大国工匠、技术专家开展线上培训。据统计,平台上线至今已累计培训职工超1500万人次,培训总时长超200万小http://www.ucps.cn/ucps/vip_doc/16969997.html
11.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发言稿范文14篇目前,依托大师工作室资源优势,建成多个专业工种培训基地,定期开展技能培训、技术推广和竞赛辅导,发挥专业工种培训基地产业工人培养的辐射带动效用,以工匠型技能人才培养为目标,建立“大师带徒”工作制,组建“匠人库”,通过专修班、特训班、突击班等方式,依托集团重大工程、重点项目、重要创新等工作中的难点难题解决,加快https://www.newsipay.com/zhuantifanwen/fayangao/32891.html
12.重磅!事关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这场发布会公布多项利好消息把农民工培养成为高素质现代产业工人有哪些举措? 全国总工会劳动和经济工作部副部长、一级巡视员姜文良介绍,优化农民工落户政策。国务院出台《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明确放开放宽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落户限制。 提升技能素质。人社部印发《关于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意见》,开展“春潮行动https://www.workercn.cn/c/2024-10-25/8378434.shtml
13.福建省总工会推进数字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建立数字产业人才职业培训交流平台,围绕5G、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工业互联网等数字经济领域创新人才,建设创客咖啡厅,开展项目洽谈、技术沙龙、社交娱乐等活动。每年组织开展产业工人论坛讲座、省内外各地市学习交流会,开展产业工人技术展示沙龙、宣讲路演等交流活动,为产业工人提供http://www.fj12351.cn/new_detail.jsp?xh=714754&column=14
14.指引全面推进工会工作高质量发展帮我搜福建工会要紧扣我国工人运动的时代主题,团结动员广大职工把人生理想融入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事业中,聚焦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点产业,围绕助推数字经济、海洋经济、绿色经济、文旅经济发展,持续打造劳动和技能竞赛升级版,汇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要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落实https://bjbws.com/tax_information_detail/212/577/MTY0MDc=.html
15.靶向培养“六新产业”适配人才为加快打造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大军,吉林省总工会积极构建全周期职工技能提升培训体系,着力推动落实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鼓励职工踊跃参与创新创造,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奉献“工力量”。 打造产业工人三级培训平台 534间客房、36个实训室(场)、24个多媒体教室、4个学术报告厅……走进吉林省新能源工匠学院,记者https://m.gmw.cn/2023-04/23/content_36514838.htm
16.汽车调查报告四、汽车产业人才培养培训平台 通过我区国家级职业技术中专业学校实训基地的合作办学,引进大连天巳汽车职业技术学院,建设沈阳近海汽车职业技术学院,重点培养培训汽车产业技术工人、管理人才及汽车后巿场服务人才,为客商的入驻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 第四部分新能源汽车项目优惠政策 https://www.unjs.com/fanwen/Gongzuobaogao/diaochabaogao/gongzuobaogao_1267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