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小生活在林區,對家鄉有着深厚的情感,如今林區發展得越來越好,很慶幸自己能通過森工集團公開招聘回家鄉就職,希望用我的所學為林區貢獻青春力量。”12月17日,內蒙古森工集團阿爾山森工公司新入職員工商代開心地説。
內蒙古大興安嶺保存完好的森林生態系統。
2024年11月20日,隨着內蒙古森工集團2024年公開招聘工勤技能人員擬錄用人員名單公示的結束,經報名、資格審查與預選推薦、體能復試、政審、體檢等程序,792名青年員工即將走向工作崗位,在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不同崗位、各條戰線開啟人生新篇章。
森工集團公開招聘工勤技能人員體能復。
林區開發建設70多年來,為國家經濟建設、生態保護建設、城鎮的發展做出重要貢獻,林業人口最多時超過50萬人。但近年來,由於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加之林區地處偏遠,生活條件艱苦,林子雖然越來越好,動物越來越多,但林區的人卻越來越少。
2020年,《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2年)》頒佈實施。內蒙古森工集團加快制定以公司章程為基礎的市場化用工、薪酬管理等制度辦法,重啟“人才引進”計劃,提振改革發展信心。
2021年以來,內蒙古森工集團緊緊圍繞林區生態保護、産業發展需求,着力加大員工招聘力度,分層次、分批次、分階段招聘3179名員工,其中2024年招聘1518人。讓“企業之需”與“人才之能”相互契合、相得益彰,為企業發展注入了一劑強心劑。
校園招聘高校畢業生宣講會。
在高素質人才引進上,走進東北林業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內蒙古大學、內蒙古農業大學、內蒙古財經大學等高校,向高校學子拋出“橄欖枝”;在專業化人才供給上,圍繞林區生態旅游、林下經濟、林業碳匯、生態礦産業、傳統産業升級等五大産業所需,精準細化招聘各類急需緊缺專業人才,形成靠人辦産業、靠産業養人的良性循環;在工勤技能人員招聘上,加大對持A/B證駕駛員、挖掘機駕駛員、熟悉森林防滅火技能等林區急需緊缺技術技能人才的招聘力度。
從校園到人才市場、從社會到軍營、從林區到全國,一場場人才濟濟的招聘會,一份份誠意滿滿的就業意向書,實現了內蒙古森工集團與各領域、各層次人才的“雙向奔赴”。
新入職航空特勤隊轉業軍人進行體能訓。
內蒙古大興安嶺航空護林局特勤突擊隊,以“空地一體化”作戰模式為林區的防滅火等工作提供了高效、專業的支持,對吸納就業的退役軍人實行軍事化管理。退役軍人張裕是這支隊伍中的一員。他在2024年被森工集團統一招錄,並分配到航空護林局工作。對於這份工作,他充滿了珍惜和感激之情。他&&,要以軍人的作風和品質,在崗位上繼續發光發熱,為林區的防滅火工作貢獻自己的力量。
內蒙古森工集團人力資源部部長鄒曉東&&,內蒙古森工集團聚焦企業發展和人才需要,不斷完善人才服務保障方式,為更多年輕人創造機會,真正實現事業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使他們更好地扎根林區、服務林區、建設林區,確保林區既要“後繼有林”又要“後繼有人”。
開展新入職職工培訓。
梧高鳳必至,花香蝶自來。為建立健全人才培養制度,內蒙古森工集團下發《內蒙古森工集團人力資源發展三年規劃(2024—2026年)》《內蒙古森工集團“三引進一培養”推進人才工作“強心活點”項目實施方案》《內蒙古森工集團大學生員工雙向挂職鍛煉實施方案》等一系列制度,加快形成具有林區特色和競爭力的人才制度優勢,營造識才愛才敬才用才的環境。
“沒來之前還為這裡的生活條件有所擔心,不知道住得好不好,吃得好不好,工作環境怎麼樣,現在這些顧慮全都打消了,大學生員工宿舍電視、無線網絡、洗衣機等一應俱全,還有統一的食堂,比我想象中要好的太多了。”內蒙古森工集團莫爾道嘎森工公司大學生員工王冠宇高興地説。
打好“引育用留”連環招,激發人才新動能。今年以來,內蒙古森工集團通過“自下而上”提出崗位需求、“自上而下”確定崗位編制,不斷優化組織機構,持續推進“三項制度”改革,積極開展集團中層領導、科職人員競爭上崗,以及交流輪崗等舉措,持續加大人事制度改革力度,“點”上發力使國有企業改革有深度更有溫度。
內蒙古森工集團直屬機關黨委副書記郭志虎在此次集團中層領導人員競爭上崗中脫穎而出,他説:“2009年內蒙古農大畢業後,我孤身一人從農村老家到林區扎根,在畢拉河林業公司機關和基層多個崗位歷練,從一名普通員工提拔到正科級,能夠通過競爭上崗晉陞副處級,離不開組織的培養、領導的認可、同事們的幫助,更得益於森工集團風清氣正的工作氛圍和公正持衡的用人導向。”
近年來,內蒙古森工集團通過加大員工招聘力度,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林區人員總量不足、年齡老化、結構不合理的問題,員工隊伍平均年齡由50歲降低為47歲。特別是,林區森林防滅火戰線撲火隊員年齡老化的問題得到有效改善。
當前,困擾內蒙古森工集團多年的“後繼有林,後繼無人”的問題正在得到有效破解。(劉玉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