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市明确各乡镇林业站是县级林业主管部门的派驻机构,性质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

近年来,三明市按照国家林草局林业工作站管理总站“职能立站、质量建站、能力强站、服务兴站”的要求,不断提升林业站作为林业治理和林长制落实的基层节点作用,取得积极成效。2022年,三明在全省林长制考核中获第一名,入选国家全面推行林长制正向激励市。全市11个县(市、区)共有林业站130个,其中86个完成标准化建设,标准化率达66.2%,居全国前列。2023年6月1日,全国林业站和生态护林员工作会议在三明召开,基层林业站建设和林长制工作成效获国家林草局肯定推广。

建管并举创活机制

理顺林业站职责机构,创新建设管理机制,确保建出成效、管出规范。

政策保障稳机构。明确各乡镇林业站是县级林业主管部门的派驻机构,性质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保障机构、职能稳定。推动将乐、建宁、清流等县出台林业站综合改革试点方案,在人员补充、职称评聘、干部选拔、经费投入等方面给予倾斜保障,有效调动林业基层人员的积极性。

加大投入强规范。在标准站建设要求基础上,创新出台林业站“八有”建设规范,即:有标准站房、统一标识、设施设备、智慧管理、按编配员、护林队伍、规范图表、服务窗口。“十三五”以来全市投入6730万元推进林业站建设,目前全市130个林业站均建成自有业务用房,站房平均面积达780m2,实现站容站貌整洁美观,站牌站标醒目清晰。

智慧管理优设施。提升设施设备现代化水平,完善智慧指挥及森林巡护调度等智能化模块,近90%的林业站配有巡护车辆,并备有医药箱、老花镜等便民物品,保障职能高效运转,服务温馨便捷。

量质齐抓建强队伍

持续抓好基层人员培养和护林队伍,确保基层林业队伍人员稳定和素质提升。

人员引进年轻化。坚持“当地生源当地用”原则,与林业大中专院校开展合作,实施林业站专技人员招生、培养、就业“三定向”模式,学员3年的在校学习中就到林业站实习、跟班,毕业即能适应岗位,而且熟悉乡情乡话,人员招得进、留得住。目前,全市林业站大专学历以上人员占比近80%,35岁以下年轻人占25%,实现了“老中青结合、传帮带接续”良好循环。

队伍管理专业化。全面推行“精细化、网格化、社会化、智能化”生态护林员管理模式,按照“村推、乡聘、站管、局统筹”原则,优先让符合条件、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就地转为生态保护人员,既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又稳定了生态护林员队伍。近五年,年均投入5500万元聘用生态护林员2300多名。泰宁等县为生态护林员购买“林长制林安保险”,将生态护林员绩效与所管护林子的保险收益相挂钩,提升生态护林员巡林积极性。

速效同增抓实管护

积极推动基层队伍整合优化,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立体综合巡护模式,提升资源管护效能。

力量整合提升执法效能。创新基层林业执法“一带三”模式,即林业站长兼任执法中队队长,带好林业站、执法队和生态护林员3支队伍,整合设立56个基层林业执法中队,实现生态护林员“岗哨发现”、林业站“技术鉴定”、执法中队“立案查处”无缝衔接。建立“一林一警”工作机制,有效解决行刑衔接不畅问题。2022年在全省率先完成森林督查图斑案件清零,全市涉林案件发生率从2018年起逐年比降约23%,近五年未发生大案要案。

联动融合提升防灾能力。建立森林火灾、林业有害生物联防联控机制,林业站发动乡镇应急办、派出所等各方力量,针对重点时令、重点区域、重要时段开展联合宣教、联合巡查、联合演练,并牵头各包村(管护站)人员和生态护林员、监管员协同作战,有效遏制火灾发生及有害生物疫情蔓延。

内外兼修做优服务

对内当好参谋助手,推动林长制工作落到一线;对外服务林农群众,推动林业改革发展各项举措落地生根。

助力林长履职。建立基层林长制工作协同机制,推动在林业站设立乡镇林长办,实现“近距离”会议会商、林情通报、联合巡林,将森林管护、资源培育、林业改革发展等各项林长制重点任务落到实处。

优化林业服务。创新承诺制采伐审批机制,做到“两宽、两简”,即放宽林木采伐蓄积、年龄,简化设计材料、精简审核程序,实现林业站“一站式”办理采伐审批、植物检疫、调查设计等事项,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如,去年3月沙县区高桥镇某村民申请办理9立方米蓄积的采伐审批,依托县、乡(镇)二级信息化服务平台,实现90分钟办结,全程免费。

推动林改落地。为适应林权流转交易等林业改革需要,在林业站窗口建立“共享联办”综合服务信息化平台,提供林权纠纷调处、政策咨询等服务。方便林农林企查阅林权转让、木材供需、金融政策等信息,2021年以来全市林业站共带动林权流转交易65次、面积1.5万亩,落实林业信贷3600万元。

THE END
1.云南省红河州全面恢复设置乡镇林业站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根据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切实加强基层林草基层管理机构建设,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林业站和生态护林员工作会议”精神,积极推动乡镇林业站恢复设置。 2019年机构改革,红河州只保留了蒙自市等5个县(市)的44个独立林业站。2023年9月底,原已撤并的个旧市等9个县(市)的90个乡镇林业站目前已https://www.forestry.gov.cn/c/www/dfdt/529925.jhtml
2.加强乡镇林业站建设10篇(全文)乡镇林业站是指导和组织辖区内国有、集体、个人发展林业生产的基层单位, 行使行政职能。是林业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宣传站;是森林资源保护的管理站;是林业科技的推广站;是林农兴林致富的服务站。 金洞管理区乡镇林业站是金洞林区林业生产、管理的主力军, 每年肩负着约13 km2的造林作业设计、施工和检查验收工作,https://www.99xueshu.com/w/ikey23elgk39.html
3.乡镇林业站是干什么的管理林政和森林资源、护林防火、防治病虫害、营林生产等。乡镇林业站的全称为“某某乡(镇)林业工作站”,是县(市)林业部门在乡镇的管理机构(一般为事业单位,科员级),与乡镇的国土管理所等性质类似。一般乡镇林业站实行县(市)林业部门、所在乡镇双重领导,以林业部门领导为主。青春https://edu.iask.sina.com.cn/jy/3fPvFRHqR4Z.html
4.乡镇林业站工作总结合集[13篇]总结是把一定阶段内的有关情况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导性的经验方法以及结论的书面材料,它能使我们及时找出错误并改正,不如静下心来好好写写总结吧。如何把总结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乡镇林业站工作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乡镇林业站工作总结 篇1 https://www.pinda.com/zhichang/gongzuozongjie/479481.html
5.博白县那林镇林业站博白县那林镇林业站,是一家事业单位。主要职责 (一)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和各项林业方针、政策、了解和反映、解决农民群众在发展林业生产中的要求与问题。(二)根据本地森林资源的实际情况,选聘护林员划定护林责任区,管理森林资源。(三)协助当地政府和林业局开展防火宣传,组织打火队伍。(四)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D%9A%E7%99%BD%E5%8E%BF%E9%82%A3%E6%9E%97%E9%95%87%E6%9E%97%E4%B8%9A%E7%AB%99/64609792
6.乡镇林业站工作总结(15篇)乡镇林业站工作总结2 一年来,我市的林业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州林业局的指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央林业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委八届七次全会部署和人代会提出的目标,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思想观念,牢固树立与科学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工作https://www.oh100.com/a/202301/5946058.html
7.钦州市乡镇林业站区号乡镇林业站名称通讯地址联系电话县名省名管理体制邮政编码机构设置形式市名加挂机构牌子名称 0777 钦州市钦南区大番坡镇林业站 钦州市钦南区大番坡镇 钦南区 钦州市 双重领导,以垂直管理为主 535000 独立法人 钦州市 无 0777 浦北县平睦镇林业站 广西浦北县平睦镇新睦西街88号 8788012 浦北县 钦州市 垂直http://www.iqinzhou.com/w/data/jingji/qzsxzlyz.htm
8.乡镇省级标准化林业站建设实施方案(二)、标准化林业站用品配备按照省林业站关于省级标准化林业站建设标准进行配备(附2)1、办公室用品配备:会议室办公桌 只,办公椅 张,圆桌 米,电脑 台,打印机 台。2、工作用品配备:罗盘 只,指南针 只,GPS定位仪 台,3、各类规章制度牌、省级林业站徽章的制作。http://www.fanwy.cn/1w/194/386301.htm
9.乡镇林业站工作总结3篇xx年,镇林业站在区林业局和分乡镇委、镇xx的领导和指导下,以开展保持党员先进xx教育活动为重点,努力实践“xx”重要思想。以发展为主线,加强“两大工程建设;以林政执法为基础,加强森林管护、森林三防、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以科技为动力,加强自身建设和林业产业建设。科技兴林,依法治林,大力护林,增强功能。不断改进https://www.gwy101.com/Article_Show.asp?ArticleID=194304
10.乡镇林业站工作地点(乡镇林业工作站岗位培训在线平台)导读今天小编岚岚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乡镇林业站工作地点,乡镇林业工作站岗位培训在线平台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今天小编岚岚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乡镇林业站工作地点,乡镇林业工作站岗位培训在线平台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https://gdsnz.snsqw.com/gdsnz/202407/1772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