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源国家公园是藏羚羊等高原野生动物的家苏南摄
大熊猫国家公园内冷杉树上的大熊猫(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片区供图)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温带针阔叶混交林(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管理局供图)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内的海南长臂猿(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供图)
武夷山国家公园常绿阔叶林带黄海摄
2021年10月12日,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上,我国正式宣布设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第一批国家公园,涉及青海、西藏、四川、陕西、甘肃、吉林、黑龙江、海南、福建、江西等10个省区,均处于我国生态安全战略格局的关键区域,保护面积达23万平方公里,涵盖近30%的陆域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类。
二、编制实施《国家公园等自然保护地建设及野生动植物保护重大工程建设规划(2021—2035年)》
国家林草局、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组织编制了《国家公园等自然保护地建设及野生动植物保护重大工程建设规划(2021—2035年)》,规划内容涵盖国家公园建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国家级自然公园建设、野生动物保护、野生植物保护、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外来入侵物种防控等7项工程,明确了推进自然保护地生态系统整体保护、提升国家重点物种保护水平、增强生态产品供给能力、维护生物安全和生态安全的主要思路和重点措施,将作为统筹推进自然保护地生态系统稳定和质量提升、国家重点物种保护等工作的重要依据。
三、首次完成黄河流域国家级保护区管理成效评估
为规范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提升自然保护区管理成效,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国家林草局于2020—2021年组织第三方开展了黄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成效评估。评估结果显示,保护区总体优良率达91.5%,其中,97.6%的保护区设有专门的管理部门并建立了较全面的规章制度,23.2%的保护区开展了一区一法建设,92.7%的保护区已建立了基础设施,89%的保护区建立了长期固定监测样地,98.8%的保护区近10年内开展过科学考察或专项调查,39%的保护区在近5年内开展了“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网络体系建设。评估期内,40.2%的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状况改善较为明显,超89%的保护区内植被盖度保持稳定或有所提升。
四、国家林草局与中国科学院联合成立国家公园研究院
2021年6月8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与中国科学院共建的国家公园研究院揭牌成立。国家公园研究院汇聚中国科学院系统、林草系统的多领域专家学者智慧力量和科技资源,建设国家公园领域最具权威性和公信力的研究机构,为国家公园的科学化、精准化、智慧化建设与管理提供科技支撑。
五、国家林草局与国家文物局签署加强世界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合作协议
六、自然保护地系列标准出台
2021年10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批准发布《自然保护地分类分级》《自然保护地生态旅游规范》等系列标准。提出了自然保护地划定条件及分类分级系统,同时还明确了自然保护地分类条件与分级要求;《自然保护地生态旅游规范》规定了自然保护地生态旅游的基本要求、范围与分区、游憩活动、设施建设和管理等内容。前者从技术角度明确了中国特色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分类分级体系,后者则明确了自然保护地生态旅游科学化发展和规范化管理的技术要求。两项标准的发布与实施,促进了标准化在我国自然保护地管理改革中的应用和融合,对于推动我国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促进自然保护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有着深远的意义。
七、全国自然保护地网上培训28.9万人次
八、自然保护地生态转移支付资金力度进一步加大
2021年,多省出台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办法,明确资金支持自然保护地的范围和标准,加强自然保护地建设管理。山东省印发《山东省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办法》《山东省省级及以上自然保护区考核指标》,明确提出对省级及以上自然保护区(含国家公园)实施生态补偿,2019—2021年,累计落实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资金2亿元。江西省出台《江西省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办法》,明确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所在地按每个1500万元进行补助,对国家级自然公园所在地按每个750万元进行补助。2022年预计按定额分配补助资金2.5亿元。四川省制定《林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禁止开发区补助资金管理办法(暂行)》《国家森林公园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禁止开发区补助资金管理办法(暂行)》,明确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森林公园按每个360万元标准进行补助,并规定了使用方向。
九、《秘境之眼》高峰时段观看人数超过5.5亿人次
十、《一方水土》微电影在世界地质公园网络电影节获奖
2021年12月16日,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的指导下,福建龙岩地质公园提交的微电影《一方水土》从全球27个国家的62件入围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获第一届世界地质公园网络电影节第二名。《一方水土》讲述父女两代林业人成长与传承的故事,在朴实的场景中歌颂客家人温暖的亲情与乡情,同时展现龙岩地质公园的地学、文化和生态特色,可持续发展成就,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