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清华建筑学院的教师(四)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24.02.20陕西

出自清华建筑学院的教师系列这篇是第四期,每期教师列表:

第一期:

潘曦、王鑫、段威、王蔚、宋科、黄华青

第二期:

孟璠磊、商谦、刘平浩、李煜、顾月明、郝晓赛

第三期:

李宁、张帆、卢健松、韩林飞、李华东、翟辉、兰俊

第四期:

胡一可、杨宇亮、关博文、王新轲、郑红彬、吴道彪、彭琳、陈倩、程海帆、胡荣、段文

第四期正文:

胡一可

现任职务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天津大学建筑学院风景园林系副主任、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数字建构实验室主任、天津市城市规划学会规划信息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2002年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建筑学专业,学士

2005年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硕士

201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风景园林专业,工学博士

国际交流

台湾东海大学访问学者(2019)

IIAS(国际亚洲研究所)、荷兰莱顿大学访问学者(2015)

UKNA亚洲城市知识网络(欧盟项目)联络人(2015)

研究和教学方向:

1、城乡公共空间研究2、建造教学3、风景旅游区规划设计

学术兼职:

《城市、环境、设计》UED副主编,《景观设计》编委,《天工》编委,《风景园林》特约编辑,《中国园林》审稿专家,天津市城市规划学会规划信息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研究方向

城市公共空间研究、建造教学研究、风景旅游区规划设计

取得成果

主持的工程设计及科研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城市型风景名胜区边界划定与管理量化研究(2013.01.01——2015.12.31)

2、教育部:城市型风景名胜区边界管理量化研究(2013.01.01——2015.12.31)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人群行为分析的城市型风景区边界城市空间原型研究(2017.01.01——2020.12.31)

参与课题

2025.12.01)

参与展览:

1、2021北京设计周展览部分

2、联合国展览

3、包豪斯展览部分

4、威尼斯双年展

会议演讲

1、2022青年风景园林师论坛暨中国“风景园林月”说园沙龙论坛主题为

“碳中和与设计应对策略”,《基于能量形式的低碳社区设计途径》,2022.05.27

2、2022“基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实践需求的风景园林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虚拟教研室”成立暨风景园林教育数字化论坛,《基于虚拟仿真的技术课程与实验教学》,2022.04.28

3、清华大学景观学系LA-FRIDAY讲座,《社区与居民生活——理想微观人居环境探索》,2022.01.04

4、北京国际设计周“意匠营造”展,《乡村营造教学与研究成果分》(ConferencePresentation-OralPresentation),北京中华世纪坛,2021.10.10

5、2021教育部风景园林教指委大会“风景园林教育教学模式创新”分论坛,《基于OBE模式的风景园林设计工作坊课程框架》,2021.09.11

6、WISELIFE2021生活创作者大会,《景观研究与设计的新方法》,天津,2021.04.23

7、规划实施专委会启动仪式暨基于十四五开局之年的城乡规划实施对策学术研讨会,天津品所中心,2021.03.20

8、2021健康人居与未来城市国际论坛暨第11届园冶高峰论坛,西安曲江国际会议中心,2021.03.27-28

9、2021天津·建筑设计周,青年建筑师论坛,《“平行城市”》,2021.01.14

10、2020年台湾造园景观学会109年度会员大会暨第18届造园景观学术研讨会,《道路与街道的可能性》,2020.01

11、2020年中国风景园林教育大会,《“设计—建造”一体化模式在风景园林设计教学中的应用——以三届北林国际花园建造节为例》,苏州大学金螳螂建筑学院学术交流中心融通厅,2020.12.05

12、河北省第四届园博会开幕式国际学术交流会,《园林城市视角下街道与道路的可能性探讨》,2020.09.16-17

主持/参与项目

2022

1、2022年全国风景园林专业14校联合毕设中期汇报,2022.04.30

2021

1、“UED建筑品谈——摩霄论建”建筑作品研讨会,中国土家泛博物馆摩霄楼,2021.09.28

2、2021教育部风景园林教指委大会,《新工科·新引擎》,2021.09.11、18(开幕式、教学培训、主旨报告、闭幕式)

2020

1、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海峡两岸学术交流活动,2020.11.18

2、福建南平矿区景观设计、生态修复、凝灰岩尾矿、除尘降噪与建筑垃圾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研究

3、义龙新区基础教育园区及鲁屯镇第一中学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研究

4、福州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铜盘园区)规划设计研究

2019

1、定兴县管控区生态景观概念规划

2、商河万花部落田园综合体

3、枣庄洪门村

2018

1、兴义市七舍镇—白龙山规划设计

2、一村一大师|田园综合体项目——楼纳河对门改造

3、盘锦市中心城区街道综合改造

4、贵州省义龙试验区布依小镇修建性详细规划

5、山东省滕州市级索镇郝屯村美丽村居规划设计

6、太和村田园综合体概念规划设计

7、汉中五门堰文旅小镇修建性详细规划

2017

1、贵州兴义布依圣景旅游区修建性详细规划

2、石斛石头寨概念规划与建筑设计

2016

1、辽宁盘锦辽东湾新区

2015

1、盘锦辽河口生态经济区欢喜岭修建性详细规划

2013

1、沈阳音乐学院新校区

2012

1、河南师大附中双语国际学校

2、盘锦辽滨内湖外海景观设计

3、盘锦辽滨新区行政中心

4、盘锦辽滨新区行政中心

5、盘锦辽滨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6、武夷山创意产业园区规划设计

2011

1、武夷山北城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及建筑单体设计

2、云南临沧大学城及服务区规划设计

学术组织任职

1、天津市城市规划学会风景环境规划设计学术委员会/委员;

2、天津市规划实施专委会/委员;

国际比赛评委:

1、“园冶杯”大学生国际竞赛/评委;

2、2021年全国景观规划设计创新创业大赛/评委;;

2、2020世界人居环境科学发展论坛暨第十届艾景奖/评委;

3、2020年福建省空间资源与城乡建设领域研究生教育论坛暨“人居环境”设计竞赛/评委;

指导学生获奖

1、北京,第四届北林国际花园建造节一等奖;

2、海河柳林公园景观设计国际大学生竞赛三等奖;

3、《城市·环境·设计(UED)》硕博论文竞赛二等奖;

4、第九届城市与景观“U+L新思维”全国大学生概念设计竞赛二等奖;

1、全国大中学生第九届海洋文化创意设计大赛一等奖;

2、2020年第十届艾景奖国际园林规划设计大赛一等奖;

3、2020年成都公园城市国际花园节暨第三届北林国际花园建造节设计竞赛一等奖;

4、第一届“美丽乡村”大学生艺术设计大赛二等奖;

5、JDC—基准杯2020国际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三等奖;

6、2020中国风景园林教育大会学生设计竞赛三等奖;

7、第七届“紫金奖”建筑及环境设计大赛三等奖;

8、2020年度全国高等院校大学生乡村规划方案竞赛优秀奖;

9、凯州新城国际青年设计师竞赛优秀奖;

10、2020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大学生设计竞赛研究生组佳作奖;

11、2020《中国建筑教育》“清润奖”大学生论文竞赛优秀奖;

12、2021中国人居环境设计学年奖银奖;

1、2019第二届北林国际花园建造节一等奖;

2、2019园冶杯大学生国际竞赛一等奖;

3、2019亚洲设计学年奖“建成环境技术与创新”金奖;

4、第九届艾景奖国际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大赛银奖;

5、国际高校建造大赛三等奖;

6、2019亚洲设计学年奖优秀奖;

7、第五届“中联杯”国际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优秀奖;

8、2019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大学生设计竞赛佳作奖;

9、“新安江杯”严东关旅游综合体设计竞赛入围奖;

1、国际高校建造大赛二等奖;

2、UIA-霍普杯2018国际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入围奖;

3、2018海峡两岸“创意点亮乡村”民宿设计征集活动入围奖;

4、2018“名品彩叶杯”彩叶花园设计竞赛最佳创意奖;

1、UIA-霍普杯2017国际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三等奖;

2、义龙未来城市设计国际竞赛二等奖;

3、德阳高校国际建造大赛二等奖;

4、德阳高校国际建造大赛优秀奖;

1、2016美国D3明日住宅竞赛优胜奖;

2、2016天津国际设计周竞赛一等奖;

3、2016年楼纳国际山地建筑艺术节之楼纳国际高校建造大赛三等奖、最佳组织奖;

4、碧桂园·森林城市地标建筑国际设计竞赛优秀奖;

5、2016年“全国高校建筑设计教案/作业观摩和评选活动”优秀作业;

6、2016年度中国建筑设计新人战竞赛优胜奖;

1、2015天津国际设计竞赛金奖;

2、2015年度UA创作奖-概念设计国际竞赛佳作奖;

2014

1、2014“POLIS未来建筑师设计竞赛”第一名;

2、2014韩国釜山中、日、韩国际学生竞赛特等奖(第一名);

3、2014年度艾景奖-中国国际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大赛一等奖第一名;

4、2014首届天津国际设计周竞赛铜奖;

5、2014国际威卢克斯建筑学生设计大赛提名奖(2项);

6、UIA-霍普杯2014国际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二等奖;

7、UIA-霍普杯2014国际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优秀奖(2项);

8、2014天作杯全国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三等奖;

9、2014年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优秀作业;

1、2013AIM国际建筑设计竞赛单体居住改造设计一等奖;

2、2013美国D3明日住宅竞赛一等奖;

3、2013年度艾景奖-中国国际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大赛铜奖;

4、2013年度UA创作奖-概念设计国际竞赛三等奖;

5、2013年度UA创作奖-概念设计国际竞赛佳作奖;

6、2013年"园冶杯"风景园林国际竞赛规划设计论文二等奖;

7、2013国际威卢克斯建筑学生设计大赛评委会奖;

8、“博地杯”2013国际绿色建筑设计大赛提名奖;

9、城市立体农场国际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鼓励奖;

10、蓝星杯·2013全国大学生建筑设计方案竞赛金奖(1项)、银奖(2项);

11、2013AutodeskRevit杯全国大学生可持续建筑设计竞赛优秀奖;

12、2013年度华城杯建造节金奖;

13、亚洲建筑新人战优秀奖;

1、2012AIM国际建筑设计竞赛单体居住改造设计一等奖;

2、2012年度霍普杯2012国际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三等奖(2项)、佳作奖(3项);

3、阿尔博波特兰建筑设计比赛佳作奖;

4、2012国际威卢克斯建筑学生设计大赛荣誉奖;

5、2012年度第三届“中联杯”全国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三等奖(2项)、优秀奖(1项);

6、2012年度中国建筑设计新人战竞赛优胜奖(第三名)

发表论文

本科——博士阶段

1、胡一可,刘海龙.景观都市主义思想内涵探讨[J].中国园林,2009,25(10):64-68.

2、胡一可,郭湧,王应临,赵智聪.流绿·留绿借车融绿,化站为园[J].风景园林,2009(05):30-31.

3、胡一可,杨锐,王劲韬.对中国古典园林与英国自然风景园之综合分析比较[J].华中建筑,2009,27(01):202-207.

4、胡一可,宋睿琦.慕尼黑奥林匹克公园规划与城市生活[J].建筑师,2008(03):52-59.

5、胡一可.广州城市状态:暧昧中的潜规则[J].北京规划建设,2006(02):15-19.

任教至今——

1、Ullah,N.;Siddique,M.A.;Ding,M.;Grigoryan,S.;Zhang,T.;Hu,Y.SpatiotemporalImpactofUrbanizationonUrbanHeatIslandandUrbanThermalFieldVarianceIndexofTianjinCity,China.Buildings2022,12,399.

2、丁梦月,胡一可,曹宇超.园游、郊游、山水游:三种时空尺度北宋文人交游[J].中国园林,2022,38(3):10-13.

3、吴韶集,胡一可.基于深度学习的公共空间人群行为可视化研究——以天津大学卫津路校区为例[J].风景园林,2022,29(02):106-111.

1、NadeemUllah;ShaguftaZada;MuhammadAmirSiddique;YikeHu;HeesupHanetal.,DrivingFactorsoftheHealthandWellnessTourismIndustry:ASharingEconomyPerspectiveEvidencefromKPKPakistan[J].Sustainability,2021(12):1-16.

2、Ding,M.Y.,Hu,Y.K.,HaoKang,Z.,&Feng,Y.J.(2021).TeachingwithVirtualSimulation:IsItHelpful[C].InE.Bohemia,L.M.Nielsen,L.Pan,N.A.G.Z.Breki,&Y.Zhang(Eds.),ProceedingsoftheDRSLearnXDesign2021:6thInternationalConferenceforDesignEducationResearchers(Vol.3,pp.772–779).

3、YangGu,YikeHu.ResearchonBambooConstructionProcessBasedon"Design-Build"Integration[J].創藝學報JAD.2021(08):1-27.

4、胡一可,丁梦月.城市社区绿地空间研究进展[J].风景园林,2021,28(04):21-26.

5、丁梦月,胡一可.界画中的中国古代城市意象与风景营建方法研究[J].景观设计,2021(01):4-9.

6、鲁睿,耿华雄,李致,等.投影遮挡分析优化公共坐具布局研究——以北京王府井步行街为例[J].中国园林,2021(11):39-44.

1、连海涛,孔宇航,胡一可,霍玉佼.基于多智能体行人模拟的建筑规划领域研究前沿[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2(01):52-56.

2、胡一可,李鹏飞,王志强.基于三维累积可视的展陈空间观看行为研究[J].南方建筑,2020(01):60-66.

3、张真真,胡一可.黔西南地区民居环境实测与气候适应性研究[J].南方建筑,2020(01):108-114.

4、孔宇航,张兵华,胡一可.传统聚落空间图式语言体系构建研究——以福建闽江流域为例[J].风景园林,2020,27(06):100-107.

5、胡一可,顾阳,王洪成.基于一体化模式的花园快速营造研究[J].风景园林,2020,27(S2):35-40.

6、丁梦月,胡一可.健康视角下的城市公共空间研究进展——基于2000-2020年英文文献的计量分析[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20年会论文集(上册)[C].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20:9.

7、胡一可,张文正,王苗.丽江古城旅游景区街道功能对街道活力的影响研究[J].景观设计,2020(05):24-31.

8、周子涵,郭佳琦,黄云珊,胡一可,辛善超.隙坊——城市缝隙空间的微更新计划[J].城市环境设计,2020(03):275.

1、张兵华,胡一可,李建军,刘淑虎.乡村多尺度住居环境的景观空间图式解析——以闽东地区庄寨为例[J].风景园林,2019,26(11):91-96.

2、宋睿琦,顾志宏,胡一可.教育建筑中的“四合”设计策略——天津大学新校区机械工程学院[J].新建筑,2019(04):56-59.

3、胡一可,李晶.基于旅游者和日常访问者人群行为的城市型景区“共处”空间研究[J].中国园林,2019,35(06):61-66.

4、连海涛,张建勋,胡一可,白梅.建成环境中行人步行行为决策模拟研究前沿[J].新建筑,2019(06):32-35.

5、胡一可,邱诗尧,许涛.天津大学风景园林专业本科培养体系构建[J].城市建筑,2019,16(36):59-63+75.

1、李晶,胡一可.基于空间句法理论的开放式景区优化研究——以天津水上公园为例[J].中国园林,2018,34(S2):128-133.

2、杨柳,胡一可.城市型风景名胜区入口空间构成与人群行为研究[J].中国园林,2018,34(S2):134-139.

3、埃里克·鲁索,蒂姆·阿格内洛,张文正,胡一可.城市山地保护:美国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市案例研究[J].风景园林,2018,25(12):10-22.

4、王志强,胡一可,王垒.空间—行为关联视角下的社区街道空间微更新研究——以天津市西北角回民社区为例[J].风景园林,2018,25(10):98-103.

5、苏航,胡一可.贵州传统聚落“场坝”空间量化分析[J].建筑与文化,2018(08):192-194.

1、宋昆,胡一可.建造札记:一次全过程的建造体验[J].中国建筑教育,2016(03):5-17.

2、胡一可,丁梦月,王志强,张可.计算机视觉技术在城市街道空间设计中的应用[J].风景园林,2017(10):50-57.

3、熊然,胡一可,危锐.黔西南地区布依族传统空间界面分析——以南龙古寨与色居为例[J].建筑与文化,2017(06):149-151.

4、张颀,许蓁,邹颖,张昕楠,胡一可.变与不变、共识与差异——面向未来的建筑教育[J].时代建筑,2017(03):72-73.

1、胡一可,丁梦月,吴德雯.城市型风景区边界区域城市空间优化设计方法研究[J].南方建筑,2016(04):50-55.

1、苑思楠,胡一可,郑婕.基于行为研究的建筑设计教学探索——天津大学建筑学院二年级实验班教学实践[J].中国建筑教育,2015(03):64-69.

1、胡一可,胡鸿睿,邵迪.基于互动式眺望模型的风景区边缘区建筑高度控制研究[J].中国园林,2014,30(06):22-27.

2、胡一可,唐婧娴,邵笛.风景名胜城市设计方法研究——以武夷山北城新区城市设计为例[J].中国园林,2014,30(09):96-100.

3、胡一可.从无障碍设施想开去[J].风景园林,2013(06):158.

4、胡一可.建筑系关键词[J].中国建筑教育,2014(01):102-104.

5、胡一可,南宇川.低碳视野下建筑的生态美学初探[J].建筑与文化,2014(02):20-23.

6、胡一可,宋睿琦.数字技术与建筑美学[J].建筑与文化,2014(01):95-96.

7、胡一可,吴德雯.城市型风景名胜区边界的尺度转化研究[J].南方建筑,2014(03):17-22.

8、张昕楠,胡一可.也说建筑设计竞赛的种种[J].中国建筑教育,2014(02):98-100.

9、陈小辉,胡一可,马立.武夷山多层级空间体系研究[J].新建筑,2014(04):141-145.

1、张昕楠,胡一可,邵笛.国际竞赛中的欠发达地区设计——以D3明日住宅竞赛大奖作品为例[J].中国园林,2013,29(12):31-34.

1、胡一可,杨锐.风景名胜区边界认知研究[J].中国园林,2011,27(06):56-60.

2、斯蒂芬·F·麦库尔,胡一可.全球视野与本土经验中国世界遗产突出的普遍价值及其在保护与管理中的运用[J].风景园林,2011(01):102-113.

主要著作:

1、《体验中的建筑天津大学二年级实验班教学手册2》,胡一可,孙德龙,苑思楠著,天津大学出版社出版(2019.11)

2、《解读<街道的美学>》胡一可、丁梦月编著,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2016.10)

3、《图解风景旅游区规划》,胡一可、张昕楠编著,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08)

4、曹磊主编、胡一可参编,玛莎·施瓦茨&天津大学建筑学院风景园林系联合设计教学实验,江苏: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03)

5、孔宇航主编、胡一可参编,建筑,剖切的艺术2,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2013.09)

6、孔宇航主编、胡一可参编,建筑,剖切的艺术1,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2012.09)

译作:

1、《建筑设计过程》,李致、甘宇田、胡一可译,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22.04)

2、《广场:尺度设计空间》,胡一可、李晶、杨柳译,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2020.08)

3、《如何造就一座伟大的城市》,胡一可、于博、苑馨宇译,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2020.07)

4、《公共交通街道设计指南》,刘大川、王冬楠、侯少峰译,张涛、宋睿琦、胡一可审校,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2019.01)

5、《城市街道设计指南》,杨柳、刘大川、胡一可译,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2018.10)

6、《全球街道设计指南》,王小斐,胡一可译,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2018.07)

7、《城市自行车道设计指南》,张可、李晶、胡一可译,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2018.07)

8、《WOW事务所作品集》(美)奥斯卡·里埃拉·奥赫达编,王小斐,胡一可译,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01)

9、《剖面手册》保罗·刘易斯(美),马克·鹤卷(美),大卫·J.刘易斯(美)著,王雪睿,胡一可译,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09)

10、《热到冷建筑适应之旅》比雅克英格斯编著;张天翔,胡一可译,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2017.03)

11、《包豪斯1919-1933》,(德)包豪斯档案馆//玛格达莱娜·德罗斯特.丁梦月、胡一可译,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2017.01)

12、《景观设计思源——大师手绘草图构思与表达》蒂姆·理查德森编著,胡一可、丁梦月译,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2016.11)

13、《建造设计手册:建筑竞赛点评与图解》,(德)本杰明·胡斯巴赫、克里斯蒂安·雷姆豪斯、克里斯丁·艾希曼(编)(中)胡一可、张天翔(译),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2016.04)

14、《理查德·迈耶(第四卷)》,(美)理查德·迈耶(编)王芸、胡一可译,江苏凤凰科学技术(2015.11)

曾参与规划设计项目数十项,其中“丽江束河古镇更新规划设计”获云南省村镇优秀规划设计一等奖,“丽江束河丽水阳光酒店工程设计”获云南省优秀工程设计二等奖。

王新轲

·2018年1月-今,西安交通大学,教授

·2017年-今,西安交通大学,中共西安交通大学党委人居学院分党委副书记

·2014年9月-2015年9月,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访问学者

·2011年-2017年,西安交通大学,人居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系,副系主任,支部书记

·2011年—2017年,西安交通大学,人居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副教授

·2008年-2010年,西安交通大学人居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讲师,曾入选西安交通大学“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入选者

学术兼职

国际室内空气品质学会ISIAQ会员。

中国暖通空调学会两委会空调专业委员会委员、秘书。

中国环境学会室内环境与健康分会理事。

中国健康建筑标识评价专家。

陕西省绿色建筑评价专业委员会委员。

陕西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专家。

陕西省自动化学会智能建筑与楼宇自动化专业委员会委员。

陕西省建筑节能协会专家库成员。

西安市绿色建筑科学技术研究会专家会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项目评审人等

SCI索引期刊IndoorAir,BuildingandEnvironment,EnergyandBuildings,AppliedEnergy,Chemosphere,JournalofHazardMaterialPLOSONE,IndoorandBuiltEnvironment,EnergyConversionandManagement,ChineseScienceBulletin,BuildingSimulation,JournalofToxicologyandEnvironmentalHealthSciences,TheKoreanJournalofChemicalEngineering论文审稿人。

取得成绩

2016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青年科技奖”。

大学开始受教育经历

·2002年-2008年,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技术科学系,工学博士(导师:张寅平教授)

·1998年-2002年,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技术科学系,工学学士

科研项目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陕西省、西安市科研项目4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国家科技支撑项目1项。主持暖通空调系统设计、供热规划、绿色发展政策研究等多项横向课题。

科研成果

近年,共发表科研论文50余篇,其中英文SCI源期刊论文30余篇,参与编写教材4本,《中国室内环境与健康研究进展报告》2本,英文专著2本,拥有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1项,软件著作权1项。获2016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青年科技奖”,2020年陕西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第三完成人)。

科研简介

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点:(1)室内化学污染源散发、输运特性,提出了迄今为止最为通用的室内干板材VOCs散发通用模型,首次调查了陕西省室内邻苯二甲酸酯类污染物水平,探究了室内邻苯二甲酸酯污染机理。(2)暖通空调中的新材料、新技术及可再生能源利用研究。首次探究了碳纳米管用于室内新风系统热回收的可行性,测量了碳纳米管复合膜传热传湿特性;建立了关中地区农村建筑太阳能和地源热泵耦合系统的示范工程。(3)研究利用人工智能自动控制供热系统的方案,提出了利用人工神经网络确定最优供热温度的算法。

郑红彬

汕头大学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副院长、硕导。入选汕头大学卓越人才计划优秀人才、汕头市高层次人才(B类)。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史分会会员。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2007年获中南民族大学工学学士学位

2010年获武汉大学工学硕士学位

2014年获清华大学工学博士学位

2012年10月至2013年3月赴英国剑桥大学进行博士生联合培养

中国近代建筑史

在《ConstructionHistory》、《近代史研究》、《建筑师》、《世界建筑》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参编《河北天津古建筑地图(上、下册)》和《中国工业遗产史录河北卷》,合译《现代日本家与居:建筑、家庭空间与中产文化》。近年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和一般项目、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

吴道彪

2022年3月至今:汕头大学工学院土木与环境工程系,讲师

2018年7月-2020年8月:碧桂园集团海南区域公司,区域副总裁

2017年7月-2018年8月:碧桂园集团海外设计院,副院长

2016年3月-2017年6月:碧桂园集团设计系统,副总裁助理/建筑设计总监

2015年10月-2016年3月:碧桂园集团董事局主席办公室,主席秘书

2014年11月-2015年9月:碧桂园集团马来西亚公司,设计管理副总监

2006年9月-2010年7月:北京清华安地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助理建筑师

2010年10月-2014年3月:东京大学,建筑学,博士

2007年9月-2010年6月:清华大学,建筑学(建筑设计及其理论),硕士

2001年9月-2006年6月:广东工业大学,建筑学,学士

1.可持续建筑设计、旧城更新与既存建筑再生、城中村建筑形态;

2.大学校园规划、博物馆设计、住区规划及住宅设计、酒店设计。

主持横向科研项目:

2017年-2018年:碧桂园地产住宅收纳系统研究

2016年-2017年:碧桂园地产理想社区配套设施研究

2014年-2015年:碧桂园森林城市绿色建筑设计策略研究

项目建设管理:

2019年-2020年:碧桂园海南区域东方海逸半岛项目

2017年-2019年:海南省陵水海峡两岸青年交流中心

2014年-2015年:碧桂园马来西亚森林城市总体规划及首期展示区建筑设计管理

项目设计实践:

2022年:主持汕头市濠江区埭头村老厝区景观整治规划设计;

2017年:主持海南省陵水县海峡两岸青年交流中心设计;

2010年:主持山东省莱芜市广播电视中心建筑设计;

2010年:主持新疆喀什市游客服务中心建筑设计;

2009年:参与山西省太原市鼓楼历史街区改造;

2008年:参与江苏省无锡市清名桥历史地段旧城更新城市设计;

2008年:参与江苏省江阴市红豆村村域规划及重点建筑设计;

2007年:参与北京市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怀柔校区科研楼建筑方案设计;

2007年:参与河南省南阳市博物馆建筑设计;

2007年:参与辽宁省朝阳本科大学校园规划与单体设计;

2007年:参与江西省赣州市赣州博物馆建筑设计;

2006年:参与上海市中国流行面料松江产业研发基地规划与建筑单体设计;

2006年:参与湖南省湘西自治州里耶古城重点地带建筑与景观设计。

2016年:参与规划设计及管理的碧桂园马来西亚森林城市项目获联合国环境署颁发的“可持续城市与人居环境奖”规划设计奖;

2010年:参与设计的赣州市博物馆城展馆获江西省第十四次勘察设计“四优”评选优秀工程勘察建筑设计类一等奖;

2011年:参与设计的赣州市博物馆城展馆获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

会议报告:

2.可持续本土化:中国绿色建筑设计策略探析(Localizationofsustainability:asurveyonarchitecturaldesignstrategyofgreenbuildinginChina),会议论文,日本建筑学会2012年度大会学术演讲梗概集(东海),2012年9月,pp507-508。

彭琳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风景园林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任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理论与历史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风景园林学会文化景观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重庆市风景名胜区和自然遗产专家委员会委员、重庆市风景园林学会专家库专家、重庆市风景园林学会女风景园林师分会委员。

2011/09–2016/10,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风景园林专业,工学博士

2008/09–2011/06,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风景园林专业,工学硕士

2009/09–2011/08,日本千叶大学,环境造园学,学术型硕士

2004/09–2009/06,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学专业,建筑学学士

其中:

2014/01–2014/06,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国家公派联合培养博士生

国家公园与风景区保护管理与规划设计、流域自然保护地、风景遗产保护。

科研课题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基于整体价值认知的山岳型风景名胜区风景资源评价模型研究(5170805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项目负责人,2018/01-2020/12.

[2]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成渝地区城市保护地边缘区土地利用冲突识别、机理及规划调控研究(2022M710522),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项目负责人,2022/6-2024/6,

[3]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博士项目,巴渝地区传统风景名胜地精神价值解读及其保护策略研究(2016BS029),重庆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项目负责人,2017/01-2018/12.

[4]自然资源文化的概念及其分类体系研究,重庆市规划与资源局,项目负责人,2019/1-2019/12.

[5]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国家公园建设与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14ZDB142),参研人,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办公室,参研人,2014/11-2019/06.

[6]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西南多民族聚居区绿色建筑模式与技术体系(2017YFC0702404),参研人,2017/07-2020/12.

[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突出价值识别的风景名胜区保护与监测研究(5147823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研人,2015/01-2018/12.

规划设计作品

[1]云阳磐石城保护利用项目工程设计,主研人,2019/03-.

[2]涪陵方坪概念性旅游规划,主持人,2021.01-.

[3]崇礼国家体育休闲综合示范区概念规划,主研人,2016/05-2017/12

[4]泰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6-2035),参研人,2015/12-2016/06.

[5]青海玛多国家公园资源保护与访客体验规划(2016-2035),参研人,2015/08-2015/11.

[6]九寨沟世界自然遗产地保护规划(2011-2030),参研人,201201-2012/12.

著作论文

[1]彭琳,陈烨,赵智聪,张引,杜春兰*.基于SCP理论的山地区域自然保护地体系优化研究述评[J].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22,37(03):1-9.

[2]彭琳贺沁璇曹越张引*.长江流域自然保护地体系优化路径研究:基于国际大河流域对比分析[J].中国园林,2022,(10)(已收录待刊).

[3]彭琳,杜春兰*.面向规划管理的国外国家公园监测体系研究及启示——以美国、加拿大、英国为例[J].中国园林,2019,35(08):39-44.

[4]彭琳.整体价值视角下风景名胜区保护对象认知研究[J].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19,34(06):1-8.

[5]彭琳,杨锐*.论风景名胜区整体价值及其识别[J].中国园林,2018,34(07):42-47.

[6]彭琳,赵智聪,杨锐*.中国自然保护地体制问题分析与应对[J].中国园林,2017,33(04):108-113.

[7]赵智聪,彭琳.国家公园分区规划演变及其发展趋势[J].风景园林,2020,27(06):73-80.

[8]赵智聪,彭琳,杨锐.国家公园体制建设背景下中国自然保护地体系的重构[J].中国园林,2016,32(07):11-18.

[9]彭琳,谷光灿.“风景园林遗产保护”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中国林业教育,2020,38(05):66-68.

[10]毛华松,彭琳,孔明亮.面向创新人才培养的风景园林设计课程“半自主式”教学模式研究[J].风景园林,2018,25(S1):61-67.

[11]彭琳,赵智聪.UTAustin风景园林专业硕士“阅读研讨”型课程教学评述[J].中国园林,2016,32(04):101-105.

[12]彭琳,赵智聪.“心意传承”与“模型传承”——文化景观中非物质文化要素保护的日本模式借鉴[J].中国园林,2014,30(04):67-70.

[13]彭琳,杨锐.日本世界自然遗产地的“组合”特征与管理特点[J].中国园林,2013,29(09):41-46.

[14]彭琳,孔明亮,杜春兰.澳大利亚基于价值认识的遗产保护理论溯源与发展研究[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8年会论文集[C].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8:5.

[15]彭琳,赵智聪.基于GIS最小成本分析的威海市域生物廊道网络识别与保护.中国第二届数字景观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015.

[16]彭琳,赵智聪.美国大坝建设与河流保护的争论及其风景园林师的作用.2015城市雨洪管理与景观水文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016.

[17]彭琳,王倩娜."传承与创新"语境下日本京都现代园林美学特征研究[J].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12(03):11-15.

[18]赵智聪,彭琳.五问狼牙山[J].风景园林.2012,(5):154-155.

[19]Wang,Qianna,Peng,Lin,Zhao,Zhicong,Ikiugu,MartinMwirigi,Kinoshita,Isami.Keyfactorsforrenewableenergypromotionanditssustainabilityvaluesinruralareas:FindingsfromJapaneseandChineseCaseStudies.InternationalReviewforSpatialPlanningandSustainableDevelopment[2187-3666],Published2015,Volume3,Issue1,Pages56-73.

[20]彭琳,顾朝林.圆明园中的田园景观识别及其类型研究.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3年会论文集(上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92~96.

[21]彭琳.风景名胜区整体价值识别与保护.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21.12.

[22]佩尔·施密特等(著),罗丹、彭琳(译).景观分析——发掘空间与场所的潜力.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22.07.

[23]林纯正(著),贾丽奇、彭琳、刘海龙(译).智能城市与生态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10.

陈倩

昆明理工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城乡规划系教师,硕士生导师。云南省“美丽县城”建设专家委员会专家,云南省乡村建设评价专家。

2002年获昆明理工大学,建筑学专业,建筑学学学士学位

2006年获昆明理工大学,建筑历史与理论专业,工学硕士学位(导师:翟辉)

2014年获清华大学,城市规划专业,工学博士学位(导师:谭纵波)

传统聚落与乡村规划设计、地域建筑设计。

基于博士论文撰写的专著《大理、丽江传统聚落形态及其形成机制研究》,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对该地域聚落的人居环境、建设现状等内容进行了定量统计和定性分析,从宏观角度系统梳理了聚落的分布和发展特点。并综合运用城市形态学研究法、历史学研究法、案例研究法以及对比研究法等多种方法,以“传统聚落”为载体,以“空间形态”为核心,以“形成机制”为主线,将聚落按地形差异划分为山地、半山地和平坝三个类型,从空间形态构成、历史发展过程、形态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研究,从而深度解析影响聚落空间形态形成的内在机制。

专著:

《大理、丽江传统聚落形态及其形成机制研究》(2017年)。

《筑苑·剑川沙溪古镇》(2022年)。

大理丽江传统聚落中“四方街”广场空间形态及发展演变研究(建筑学报、2016年);基于文化旅游产业导向的云南小城镇地域特色发展研究;丽江宝山石头城空间形态形成机制分析;传统聚落形态形成机制的方法论探讨;因盐而生的传统山地聚落“诺邓”——“大青树”广场及其场所空间的历史研究;云南诺邓山地聚落空间解析;传统聚落形成机制研究框架——以云南滇西北地区为例等10多篇论文先后在核心期刊上发表。

基金课题:

参与和主持的基金课题主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乡村地文模式语言研究——以云南为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直过民族走廊’传统聚落变迁研究”;云南省级人培项目“云南传统聚落空间形态与景观环境的形成机制研究”;云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滇西北传统聚落空间结构发展机制研究”等多个项目。

教学成果:

2017年至2022年,主持和参与西部“4+1”联合毕业设计(昆明理工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四川大学、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多次承办团队在昆明理工大学的教学,增加了昆明理工大学的影响力、知名度和校际交流。指导学生参加各类设计竞赛,例如第六届全国“西部之光”大学生暑期规划设计竞赛、《中国建筑教育》“清润奖”大学生论文竞赛、园冶杯大学生国际竞赛、全国高等院校大学生乡村规划方案竞赛、“西部四+1”联合毕业设计竞赛、全国高校建筑类研究生健康人居杯论文竞赛等,获得各类奖项达13次。

规划设计实践:

“丽江束河茶马古镇规划设计”获2005年度云南省村镇规划设计一等奖。

“束河丽水阳光酒店工程设计”获2007年度云南省优秀工程设计二等奖。

剑川县沙溪古镇(特色小镇)发展总体规划(2017年)

剑川县沙溪古镇(特色小镇)修建性详细规划(2018年)

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保护管理规划(2018年)

昆明城市历史镇村保护体系规划现状调研(2021年)

云南省乡村建设评价(2022年)

程海帆

昆明理工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城乡规划系讲师,硕士生导师。

1999年9月-2007年7月,昆明理工大学建筑学学士、工学硕士;

2007年9月-2013年1月清华大学城乡规划学博士研究生,工学博士。

2013年至今,云南省“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清华校友总会建筑学院分会秘书处,丽江古城建筑遗产保护学会副秘书长,中国农村发展学会会员,日本农村规划学会会员

城乡规划与设计,城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规划;长期致力于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的传统村落与传统民居研究。

(一)主持科研项目

1.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绿色宜居村镇技术创新”重点专项,西南民族村寨防灾减灾技术综合示范(2020YFD1100705)子课题三,2020/10-2022/12,在研,主持

2.昆明市呈贡区龙城街道办,解码呈贡老城研究报告与多媒体动画制作(JMCQLC2021),2021/10-2022,在研,主持

3.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CSUS),西南民族村寨适应性空间优化规划设计指南与图集:横断山区村寨空间适应优化;高海拔聚居区村寨空间适应优化,2022/02/01-2022/12/31,在研,主编(排名第3)

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51608240),当代民族地区传统乡村聚落空间适应性重构研究,2017/01-2019/12,已结题,主持

5.昆明市呈贡区人大常委会,昆明市呈贡区旧城更新改造研究(项目编号:CGQRD2019—JCGZ),2019/9-2020/12,已结题,主持

6.清华大学(住建部村镇司项目编号:TC220907V),云南地区乡村建设评价数据分析与技术指导,2022/8-2022/12,在研,主持

7.清华大学(住建部村镇司项目),云南地区乡村建设评价研究,2021/8-2021/12,已结题,主持

8.时空连续统视野下滇藏茶马古道沿线传统聚落的活化谱系研究(51968029),2020/01-2023/12,在研,参与(排名第3)

9.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建设项目设计前期及规划咨询管理标准,2019/6/1-2022/9/1,已结题,参编

(二)学术成果

(主要论文)

1.詹勇,程海帆,胡荣,等.图式语言视角下环滇池地区古村落空间布局特征研究.住区,已录用.

2.程海帆,黄纯,胡荣,等.基于微气候适应性的传统街巷舒适度研究——以滇池东岸呈贡老城为例.住区,已录用.

3.颉文珍,王颖,程海帆.基于“茶”因子的聚落营建智慧研究——云南景迈山区传统聚落为例.住区,已录用

4.程海帆,陈鹏,胡荣*.傣族传统村落气候适应性特征分析——以曼远村为例.城市规划(英文版).已录用.

5.朱良文,程海帆*.乡村振兴中的民居宜居性研讨.南方建筑.网络首发.

6.马蕊,杜爽,程海帆.基于突出普遍价值的哈尼梯田世界遗产文化景观社区参与保护探索.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2(2):47-54.

7.何飞平,程海帆*,王颖.藏族聚居空间垂直分异的环境适应性研究——以梅里雪山国家公园西当村域为例.建筑与文化,2020(10):256-258.

8.王颖,程海帆.模块化的本科城市设计教学研究.中国建筑教育,2020(4):65-71.

9.程海帆.云南民族聚落的传统人居环境及空间转型重构探讨,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19,34(6):58-65.

10.程海帆*,张盼,朱良文.作为文化景观遗产的村落保护性改造试验——以红河哈尼梯田遗产区阿者科村为例,住区,2019,93(5):82-88.

11.罗丹,程海帆*,杨宇亮.水系影响下的红河哈尼梯田聚落空间特征及其“在地性”传统营建系统转译.住区,2019,93(5):24-33.

(教材/专著)

1.何杰,程海帆*,王颖主编.乡村规划概论[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20.

2.朱良文,王颖,程海帆*编著.丽江古城密码[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20.

(专利)

1.王颖,张剑辉,程海帆.一种太阳能装置结合的传统民居坡屋顶装置(202023125846.8).实用新型专利,2021.7.21.

2.程海帆,张盼,王钰,等.一种组合式自动灌浆装置.实用新型专利,2022.7.26.

(学术交流)

1.程海帆,胡荣.2022中国人居环境设计学年奖系列论坛.传统城乡聚落保护背景下“空间营造”实践教学探索.2022.6.25.

2.张婷,程海帆*,王颖.西双版纳传统傣族聚落“召片领”形成机制及其启示(专题宣读/优秀论文).第26届民居建筑学术年会,邯郸,2021.10.15.

3.马蕊,杜爽,程海帆.哈尼梯田文化景观世界遗产价值保护的社区参与途径探析.第三届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国际会议(The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HeritageofChina2021).苏州科技大学,苏州,2021.4.10-2021.4.11.

4.ChengHai-fan*,ResearchTibetansettlementsSpace'sVerticalVariationandEnvironmentalAdaptationatMeiliSnowMountainAreaofWorldNaturalHeritage(口头发表).2019日本乡村规划年会,长野,2019.12.01.

5.ChengHai-fan*(指导教师),KUST&CMU.2019southeastAsiaNativeConstructionJointWorkshop.元阳阿者科,2019.4.5-2019.4.7.

(二)获奖情况

1.程海帆,任洁(1/2,指导教师),昆明理工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基于热舒适度的傣族聚落公共空间适应性研究——以西双版纳曼累讷村为例,2022

2.程海帆(3/4,优秀指导教师),“千年古红米,福泽千万家”——世遗哈尼梯田乡村生态文化振兴,第七届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云南省金奖,2021(11)

3.程海帆(1),2019年云南省“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其他国家级人才计划,云党人才〔2018〕5,关于公布2019年云南省“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专项入选人才名单的通知,2019(10)

(三)主持的专业技术工作/横向课题

1.德钦县城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及城市设计:滨水山城城镇景观风貌与建筑特色专题研究,2022

2.洱源老街项目概念规划,2022

3.镇雄县乡村振兴农村自建房指导图集,2022

4.元阳县新街镇爱春、胜村实用性村庄规划,2021

5.德钦县国土空间规划:综合防灾治理等专题研究,2021

6.云上小镇“四化”整体环境提升改造项目总承包(EPC项目),2020

7.富民县九峰山西华禅寺恢复重建总体规划暨核心区修建性详细规划,2020

8.嵩明县杨林镇新村村委会吴官营新村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2019

9.《丽江古城密码》研究与编写:调查研究专题,2019

胡荣

2016年开始在昆明理工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城乡规划系工作。讲师,硕士生导师。城乡规划与管理研究所副所长。

2001——2006在浙江大学,2006——2016在清华大学硕博连读。

城乡规划与设计、传统乡村聚落的保护与发展研究。

主持1项省级人培项目,主持2项昆明地区城市更新课题。参与国家自然基金、科技部支撑计划、科技厅项目等科技研究项目5项;完成滇中、滇南、滇西北地区的区域规划、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乡村规划等横向项目30余项;参与编制地方技术管理手册、标准、导则多项;发表学术论文、会议论文十余篇;参与编著教材2部,专著1部;获得国家、省市、学校奖项10余项。

段文

昆明理工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任昆明理工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助理、青年学术委员会主任。

201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学专业,获建筑学学士学位。

201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城乡规划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导师:张杰)。

2014年,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大学教堂山分校(UNC),访问学者。

2016-2018年,国家开发银行云南省分行,客户经理。

长期致力于城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城市更新研究。

出版专著《新制度经济学视野下历史街区保护复兴》(2021年);参与编写“十三五”教材《历史城镇保护利用》;主持省级人陪项目1项,云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基金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主持“昆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白皮书”、“昆明市域历史城镇调研”等项目;发表期刊、会议论文十余篇;指导研究生设计项目“明塘聚英·研学问道”获“2021年中国古村落活化利用建设规划设计大赛”一等奖。

THE END
1.新闻网【林大网讯】(文/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近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林业种质资源培育与质量提升”重点专项2024年度立项名单公布。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李新功教授牵头申报的“南方储备林高效培育与绿色先进制造集成示范”项目获批立项。这是我校林业工程学科首次牵头承担“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林业重点专项项目。 https://xww.csuft.edu.cn/ldxw/202412/t20241219_166156.html
2.林业所研究成果通过中国林学会科技成果评价12月17日,中国林学会组织北京林业大学、中国农科院、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国际竹藤中心、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中国林科院等单位的6位专家,对林业所主持完成的研究成果“京津冀地区典型立地红豆杉栽培关键技术”进行评价。 专家组认真听取了项目负责人的成果汇报,审阅了相关材料,经质询和讨论,一致认为,该成果整体达到同类https://www.caf.ac.cn/info/1254/54156.htm
3.规划院入选工程咨询行业智库型单位影响力名单近日,中国工程咨询协会发布了2023年工程咨询行业排名,国家林草局规划院入选工程咨询行业智库型单位影响力50强名单,位列全国第28位。 长期以来,规划院积极发挥技术、科技和服务等功能,锚定工程咨询高端智库战略定位,不断增强研究成果对咨询服务的应用转化水平,贡献了一批高水平智库成果,为推动林草行业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http://www.isenlin.cn/sf_E8E4F67234324C8AA606797AB1868DE3_209_6A38B55864.html
4.国家林草局规划院建院70周年座谈会在京召开业务动态累计完成生产项目1万余个、科研标准研发近1千项,项目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1项、省部级以上奖励近300个。2024年,规划院主办的《林草资源研究》期刊在WJCI全球林业学科排名第67位,规划院入选全国工程咨询行业智库型单位影响力50强名单、位列第28位。https://www.forestry.gov.cn/c/ghy/ywdt/601245.jhtml
5.规划院入选工程咨询行业智库型单位影响力名单近日,中国工程咨询协会发布了2023年工程咨询行业排名,国家林草局规划院入选工程咨询行业智库型单位影响力50强名单,位列全国第28位。 长期以来,规划院积极发挥技术、科技和服务等功能,锚定工程咨询高端智库战略定位,不断增强研究成果对咨询服务的应用转化水平,贡献了一批高水平智库成果,为推动林草行业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http://www.yeyahu.com/sf_80425FB0076C4E7FA855D87DC96F94EA_209_F2AE1C4285.html
6.规划院入选工程咨询行业智库型单位影响力名单新闻资讯动态资讯近日,中国工程咨询协会发布了2023年工程咨询行业排名,国家林草局规划院入选工程咨询行业智库型单位影响力50强名单,位列全国第28位。 长期以来,规划院积极发挥技术、科技和服务等功能,锚定工程咨询高端智库战略定位,不断增强研究成果对咨询服务的应用转化水平,贡献了一批高水平智库成果,为推动林草行业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https://lyrcpx.org/news_view_7452_107.html
7.政策资讯2025年度全国林草种苗供需分析报告发布为保障“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林草种苗供应,引导广大林草种苗生产经营者合理安排生产,国家林草局林场种苗司会同草原司,组织北京林业大学、国家林草局草原研究中心编制了《2025年度全国苗木供需分析报告》《2025年度全国草种供需分析报告》,近日正式发布。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wOTE4MTM5Mg==&mid=2651495414&idx=4&sn=5d507dff6f416313f82b6778b8ce2096&chksm=8d25dffb7a2ce010750d8b7c47701ac957ca449d6a4b81ce3743e32965edc099ebdd3e452326&scene=27
8.荣获20212022年度全国林业优秀工程咨询成果三等奖江西山和林业工程咨询事务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和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林业调查规划设计的社会服务机构,已取得了甲级资质(资质编号:甲B14-001),是中国林业工程建设协会(以下简称“协会” )的理事单位,协会调查监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协会信息技术与卫http://www.shlygczx.com/list/post/2944506/
9.中国工程咨询协会全国优秀工程咨询成果奖奖励条例【摘要】:根据1996年制订的《中国工程咨询协会优秀工程咨询成果奖励暂行办法》 ,中国工程咨询协会评选全国优秀工程咨询成果奖的工作已进行了 5年。 2 0 0 1年元月 ,中国工程咨询协会以协政字 [2 0 0 1]3号文 ,印发了补充和修改后形成的《中国工程咨询协会全国优秀工程咨询成果奖奖励条例》 ,本刊转登于下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SLJD200103000.htm
10.自然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获全国林业优秀工程咨询成果二等奖《贵州省自然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获全国林业优秀工程咨询成果二等奖 近期,中国林业工程建设协会对全国406个申报全国林业优秀工程咨询成果奖的项目进行专业技术评审,经资格预审、专家审查和评审委员会投票等环节,最终评选出2021—2022 年度全国林业优秀工程咨询成果254项。其中,由省林业对外合作与产业发展中心牵头编制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83428258450753269&wfr=spider&for=pc
11.2024年度全国勘察设计同业协会工作会议专题在项目评优方面:电力协会开展电力、水电行业“四优”评选,组织电力工程科技进步奖申报和评审;公路协会开展2022年度全国优秀工程咨询成果(公路)奖项专家初审;有色协会开展有色金属建设领域施工工法评审;北京、河北、山西、内蒙古、吉林、上海、江苏、安徽、福建、河南、湖北、海南、四川、云南、贵州、陕西、新疆、广州、深圳https://www.chinaeda.org.cn/channels/319.html
12.周凯10. 第四届“国青杯”全国高校艺术设计作品大赛优秀创作二等奖 11. 第三届中国梦·青年影像盛典剧情类二等奖 12. 第二届江苏省高校网络教育优秀作品推选展示活动新媒体作品一等奖 13. 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优秀成果项目二等奖(2019年度) 14. 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优秀成果项目一等奖(2021年度) 15. 江https://baike.sogou.com/v64892938.htm
13.吉林省人事考试网4.报考条件(一)中规定的“从业年限”是指报考人员自参加工作之日起累计从事工程咨询相关业务时间的总和,计算截止日期为考试当年度的12月31日。 5.报考条件(二)1中所称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是指中国工程咨询协会组织评选的全国优秀工程咨询成果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以及住房城乡建设部组织评选的全国优秀勘http://www.jlzkb.com/cms/root/ksdtdetail.vm?content=L-iAg-ivleaKpeWQjS_kuJPkuJrmioDmnK_otYTmoLzogIPor5UvN2ZjN2FlZWMtYmI1NS00ZDZlLWJkNWQtMDcxYWM1MDE0Ym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