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新时代林业工作,需要具备跋山涉水的脚力、明察秋毫的眼力、运筹帷幄的脑力、生动形象的笔力、以身献林的定力。“五力”,是做好林业工作的标准要求,也是方法路径。唯此,个人才能尽职出彩,林业才能创新发展。
一是需要具备跋山涉水的脚力
林业工作千头万绪,复杂冗繁。林地勘验、图斑核实、木材检尺,只有深入实地现场作业,才能得到真实准确的第一手资料;化解矛盾、调解纠纷、调处争议,只有亲临一线走访调查,才能明辨是非,客观公正,最终解决问题;现场勘查、调查取证、走访核实,只有亲临现场侦查问询,才能找寻线索,洞察破绽,还原真相,才能顺藤摸瓜锁定嫌疑并将其绳之以法。
二是需要具备明察秋毫的眼力
新时代林业工作的使命任务对林业人的眼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
敏锐的眼力是完成任务的保证。新时代涉林作案人员文化素质更高,作案方式更多元、作案手段更隐蔽、反侦查的意识和能力更强、逃避打击的方式办法更多,这就需要林业人有明辨是非的辨别力、去伪存真的鉴别力、明察秋毫的洞察力,在纷繁情况中明辨方向、在是非证据中厘清真伪、在重重迷雾中拨云见日,从而将事实理清、证据找准、程序办妥、标准做高,确保将每宗涉林案件办成实案铁案,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
敏捷的眼力是创新工作的基础。林业工作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仅凭老经验老办法是难以胜任新代林业工作,只有既立足自身实际,深入调查研究,不断研究新情况、探索新办法、解决新问题;又放眼行内行外、国内国外,坚持拿来主义和为我所用的思想原则,在学习中开阔视野、增加阅力、补齐不足;在借鉴中增长见识,提高能力,实现创新超越,推进林业工作与时俱进。
敏感的眼力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前提。当今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突飞猛进,科技创新为林业事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和技术支撑。科学技术发展助推林业工作向信息化、数字化、精细化、集约化、高效化迈进,这就要求林业人有更强的学习力、更多的知识力、更细的观察力、更深的思维力,才能顺应时代发展,胜任本职工作,完成使命任务。
三是需要具备运筹帷幄的脑力
四是需要具备生动形象的笔力
写是传的前提,传是写的结果;不写,传就变得言中无物,空中楼阁;写了不传,让其深居闺中,毫无价值。对于林业人来说,一方面要下足“写”的功夫。要将日常工作中的经验做法、工作心得、个人见解,归纳提炼出来,写出既有思想深度,又有情感厚度;既有知识广度,又有精神高度的经验总结,以此达到提高自己、启迪他人、推动工作的目的。
五是需要具备以身献林的定力
林业工作艰难辛苦,需要吃得了艰苦、守得住孤寂、耐得住饥渴、扛得住压力,这就需要具备爱林护绿、以身献林的定力,砥砺前行。一是要有为林而战的初心。把林业当事业,视使命如生命、将初心变决心,始终把做好林业工作当作人生追求和价值取向,一门心思护林、聚精会神守绿,用实际行动保护林业资源和生态环境。二是要有吃苦耐劳的决心。能够栉风沐雨,风来雨去,寒来暑往;能够风餐露宿,渴饮山间水,饥食野生果;能够披星戴月,迎着晨曦去,伴着月夜归,只有能够吃尽苦中苦,方能护好绿中绿。三是要有甘于孤寂的恒心。图班核实、实地核验、现场查验、木材检尺等工作,大多在人迹罕至的深山开展、在幽静茂盛的密林进行,除了虫鸣鸟叫、树木涛声,只有荒野的孤单和偏远的静寂,这就需要林业人有“心远地自偏”的精神境界。四是要有依法办事的公心。在日常工作中,抑或为民服务,抑或调处民众涉林矛盾纠纷,抑或打击涉林违法行为,都要做到依法办事、依法调解、依法执纪,不懈怠不偏袒不徇情,始终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切实维护自身形象,维护法律权威,体现公平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