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万钧(1904年6月24日—1983年7月25日),出生于江苏徐州。林学家、林业教育家。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52年加入九三学社。九三学社第五、六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郑万钧自1939年12月由法国获得博士学位回国后至1961年12月,先后在云南大学、中央大学、南京大学、南京林学院任教整整22年。在教学中,他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教学与科学研究结合。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他经常带领学生到野外,到林区调查实习。1950年和1951年暑假,他带领学生在山东、江苏北部考察林业。1951年冬季,又接受国家任务,带领学生去广西南部开展宜林地调查。在担任南京林学院领导职务后,尽管行政事务繁忙,他仍坚持教学,带领学生到南京郊区和安徽琅琊山实习,还招收研究生,开设森林地理学、植物拉丁文等课程,并指导论文写作。他对学生从严要求,一丝不苟,要求学生遵守纪律,及时完成作业;但对学生的缺点从不当面训斥,总是谆谆教导,启发学生提高认识,自己改正错误。几十年来经他教过的学生不少已成为林业专家、学者。他要求师生们积极开展科学研究活动。他组织气象、土壤、森林生态、造林、森林经理等学科青年教师去福建杉木中心产地——南平溪后乡蹲点搞调查研究,总结杉木丰产经验。他们以充分的数据,分析杉木人工林的丰产与多种环境因素和造林技术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杉木造林的宜林地选择和造林技术措施,对中国南方营造速生丰产林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1962年,郑万钧被调到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担任副院长,后任院长。他坚决贯彻林业科学研究与生产实际相结合、为生产服务的方针。他非常强调一切工作从调查研究入手。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深入南北各地,了解基层单位林业科学研究现状,在这个基础上制定林业研究发展规划。鉴于中国森林资源贫乏,木材短缺,他特别重视速生丰产林技术措施的研究。1966年上半年,郑万钧去广州参加农业区划会议,会后即转赴南方几省区了解速生丰产林的科研情况。先后和广东林科所的科研人员在台山了解湿地松种子园的建设,在开平调查马尾松飞播造林,在电白博贺港了解木麻黄人工林速生丰产经验,在湛江雷州调查桉树良种造林经验,然后绕道广西,并北上湖南、湖北,了解省区林科所科研开展情况。他工作尽职、尽责,不辞劳苦深入科研、林业生产实际。
郑万钧于1952年加入九三学社。他曾当选为全国政协第四、五届委员,林学会第二、三届副理事长、第四届理事长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