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1年“八五”普法规划实施以来,惠州市严格贯彻落实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持续加强普法工作领导,完善普法工作机制,创新普法工作形式,积极探索实践分层分类分众普法模式,形成了一批可学习借鉴、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做法。
为总结经验推广做法,市普法办于6月中旬组织开展了“惠州市十大普法创新项目(2021-2023年)”征集评选活动。此次活动得到各地各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广泛参与,共收到53个申报项目,项目题材广泛、形式多样、富于创新,充分展示了全市普法工作成果和实效。经初步筛选和专家评审,《惠州市医疗卫生行业柔性普法百集短片项目》等10个项目获评“惠州市十大普法创新项目(2021-2023年)”。据介绍,这些案例针对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中的难点、重点问题采取了有力举措,群众认可度高、获得感强,在工作理念、体制机制、方式方法等方面具有创新意义。为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积极推动构建全市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大格局,本期《普法月刊》对这10个项目进行集中报道和展示。
1
惠州市医疗卫生行业柔性普法百集短片
申报单位:惠州市卫生健康局
短片集《卫惠》,片名意义为以医卫的科技及健康的理念守卫惠州。《卫惠》系列短片计划制作100集,至今已完成《市中心血站专辑》《市职业病防治院专辑》《市卫生监督所消毒产品监督管理专辑》《主题曲〈绽放〉》《市医师协会及医师节活动专辑》等文案设计和摄制共计22集。
2
惠州市创新方式开展“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法治宣传教育活动
申报单位:惠州市水利局
每年3月22日是“世界水日”,3月22日至28日是“中国水周”。
惠州市水利局紧紧围绕“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的宣传主题开展系列宣传活动,充分利用报纸、网络、电视、户外LED大屏等平台推出水法律法规网络竞赛小游戏、“走进节水企业”网络直播、节水护水主题儿童画比赛、小记者参观“节水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制作水利建设成果及碧道VR实景微视频、录制惠州“午间说法”“法德讲堂”普法宣传等栏目,开展形式创新、内容丰富的线上线下宣传活动,营造全民护水节水爱水的浓厚氛围,推动惠州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迈上新台阶,助力惠州建设更加幸福国内一流城市。
3
省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中职学校普及《民法典》途径研究
申报单位:惠州市教育局、惠阳区司法和信访局、惠阳区职业技术学校
为让民法典走进校园、走进学生心里,促进学生法治素养提升,惠阳区职业技术学校党总支本着“依法治校质量立校特色兴校”的理念,推出了“民法‘典’亮校园”项目。
第一,健全组织,强化宣传队伍。第二,注重实效,以“三个载体”增强普法氛围:发挥媒体宣传引导作用、发挥普法阵地教育功能、发挥文化作品渗透优势。第三,突出创新,花式宣传加大普法力度,如不定期召开宣传讲座,开通法律咨询、投诉渠道,编制《民法典》案例校本教材。第四,开展“模拟法庭”活动。项目组成员通过支教,把项目研究带到贵州省黔西南州贞丰职校,普法事迹被多家媒体争相报道,在广东惠阳和贵州贞丰两地形成了较大的社会反响。
4
“漫说检察”新媒体普法
申报单位:惠州市人民检察院、惠东县人民检察院
惠州市人民检察院、惠东县人民检察院两级检察院围绕贯彻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结合检察职能宣传,创新普法方式,共同打造“漫说检察”普法项目,旨在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漫画方式开展普法,寓教于乐,提高普法实效。2021年以来,先后推出了《照妖镜!让TA们原形毕露吧!》《退!退!退!7大直播带货套路,背后真相是……》《坑!坑!坑!高考刚结束,检察官紧急提醒》等37篇漫画新媒体原创作品,29篇作品被最高检、广东政法和检察日报、正义网等国家级、省级媒体平台以及各级政法宣传平台采纳转发,取得了良好宣传效果,扩大了法治宣传覆盖面。
5
创建社保征缴争议调解处理中心打造新时代普法宣传教育“惠税”样本
申报单位:国家税务总局惠州市税务局
国家税务总局惠州市税务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全市创建“枫桥式”社保征缴争议调解处理中心,推出微阵地、微平台、微机制、微服务工作模式,完善纳税人缴费人权利救济和税费争议解决机制,抓实社保征缴争议高效处理和快速化解,切实解决老百姓在社保征缴方面反映强烈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市税务局创新打造“云端调解”平台和“1+9+17+N”工作矩阵,由以往的纠纷“处理难”到如今的“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一条龙服务”,助力社保争议快速处理化解,社保争议案件平均处理时长缩短70%,推动共建共治共享社保费综治格局日趋完善。2022年,市税务局被中共广东省委授予“广东省依法治省工作先进单位”。
6
“马警官”反诈攻坚队
申报单位:惠阳区公安分局
7
青少年法治情景剧普法
申报单位:惠东县司法和信访局
8
普法剧场音频《“董”法奇遇记》
申报单位:博罗县司法局
为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对法律知识的需求,扩大普法受众面,博罗县司法局着力打造具有博罗特色的普法宣传品牌,深耕普法宣传载体,联合县融媒体中心,创作普法小剧场——《“董”法奇遇记》,并依托罗浮新闻APP、“博罗融媒”视频号和抖音号、“乡村大喇叭”频道等新型普法平台,以声波的形式传递法律知识,让法律知识走进千家万户。截至目前,《“董”法奇遇记》已更新15期,宣传内容涵盖宪法、民法典、国家安全法、禁毒法、法律援助法、安全生产法、家庭教育促进法等,播放次数达1260余次。此种宣传模式,打破乡村传统单一的摆摊设点、法治讲座等宣传方式,让普法“潮”起来、“活”起来、“兴”起来,让法律知识真正走进千家万户。
9
龙门县生态文明教育实践基地
申报单位:龙门县人民检察院
为持续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2022年3月,龙门县检察院向县林业局制发检察建议,与多部门联签两项生态保护刑事司法、行政执法、社区矫正衔接机制,建成全市首个融“党建示范、智慧共用、诉源治理、乡村振兴、科普教育”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林业生态文明教育实践基地。目前,基地建设经验、成效获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省政府官网刊载;工作获权威媒体报道,知晓度日益提高。2023年上半年,基地贯彻落实绿美广东生态建设部署,完成670亩主题林建设及休闲、研学区规划,加快推进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
10
大亚湾开发区“和美网格+普法”实践
申报单位: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政法信访办
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积极探索“网格+普法”工作模式,强化“和美网格”治理抓手作用,充分发挥综合网格员在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中的“先手棋”作用,将普法工作延伸到一线、下沉到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