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草领域碳达峰碳中和(以下简称双碳)标准作为国家基础性制度的重要方面,是实现林草行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基础工具和重要支撑,在实现林草行业双碳战略目标中发挥基础性、引领性作用。加强林草领域双碳标准国际化工作是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双碳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的重要举措,对加强林草碳汇能力建设、林草产业节能减排、实现林草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推动中国标准走出去与提升中国双碳标准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开展林草领域双碳国际标准与中国标准比对分析,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未来林草领域双碳标准国际化工作建议,为推进林草领域双碳标准国际化提供参考。
1林草领域双碳重要工作任务及其标准范围
林草行业在国家双碳战略中发挥重要作用。林草碳汇是实现国家碳中和的“压舱石”。据专家估测,到2060年,全国碳排放量可能在25亿吨左右,林草碳汇量达到15-18亿吨左右,对国家碳中和贡献在60%以上。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双碳工作的意见》、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明确提出持续巩固提升碳汇能力的重大任务,部署了“碳汇能力巩固提升行动”,对新时期深化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巩固生态系统固碳作用、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等工作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做好双碳工作的决策部署,林草领域落实双碳工作有五大重要工作任务[1]:(1)持续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扩大林草面积,巩固提升碳汇能力;(2)大力推动森林、草原、湿地、荒漠等生态保护修复力度,提升林草质量,提高碳汇增量;(3)全面加强资源保护,减少碳库损失;(4)大力发展生物质能源和木竹替代,实现生物减排固碳;(5)推动林草产业绿色低碳发展。
根据国家标准委等11个部委联合发布的《双碳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确定的双碳标准范围,结合林草领域双碳重要工作任务,林草领域双碳标准可分为:(1)林草领域双碳基础共性标准:主要包括林草行业碳监测核算核查、低碳管理、低碳评价、碳中和管理等的标准;(2)林草领域碳减排标准:主要包括林草产业节能与能耗、生物质能、林草环保与绿色发展协同降碳、林草资源循环利用等的标准;(3)林草领域碳清除标准:主要包括生态系统固碳和增汇、木竹替代、林草生物质产品等的标准。林草领域双碳标准范围见表1。
表1林草领域双碳标准范围
2林草领域双碳国际标准现状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在服务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应对气候变化”目标下,开展了大量的应对气候变化的标准化工作。截至2024年3月,ISO和IEC共发布了应对气候变化国际标准4002项,其中ISO国际标准1499项,IEC国际标准2503项。林草领域双碳国际标准见表2。
2.1林草双碳基础共性标准
2.2林草领域碳减排标准
主要是能源管理与节能、环境保护协同降碳、生物质能等方面的标准。现行能源管理与节能ISO国际标准24项、在研标准5项;现行环境管理、水再使用、饮用水、污水和雨水系统及服务、污泥回收、再循环、处理和处置等环境保护协同降碳国际标准107项、在研标准41项;现行固体生物质燃料、沼气等生物质能国际标准51项,在研标准11项,其中固体生物质燃料国际标准47项,在研标准10项,沼气国际标准4项,在研标准1项(表2)。
2.3林草碳清除标准
主要有三类标准:(1)二氧化碳捕集、运输与地质封存标准:目前ISO发布了二氧化碳捕集、运输和地质封存(CCS)领域的设计、建设、运行、环境规划和管理、风险管理、量化、监测和验证、船舶运输CO2等方面的国际标准13项,在研的国际标准8项。如ISO27919-1:2018《二氧化碳捕集、运输和地质封存管道运输系统二氧化碳捕集第1部分发电厂燃烧捕捉二氧化碳的性能评估》等。这些标准适用于石油等行业二氧化碳捕集、运输与地质封存使用,林草行业不太适用;(2)木竹替代标准:主要规范木材、人造板、竹藤等产品的标准。其中,现行的木材国际标准53项,在研标准2项,人造板国际标准45项,在研标准1项,竹藤国际标准10项,在研2项;(3)林草生物质产品标准:主要是软木标准,现行国际标准41项,在研标准1项。目前,林草生态系统固碳和增汇国际标准缺乏。
表2ISO和IEC林草领域双碳国际标准情况
3林草领域双碳国内标准现状
林草领域双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情况见表3。
表3林草领域双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情况
3.1林草领域双碳基础共性标准
(1)林草碳监测核算核查标准:仅有在研的GB/T32151.X《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要求第X部分:木材加工企业》、GB/T32151.X《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要求第X部分:家具企业》以及《木材与木制品中生物碳含量计算方法》《人造板及其制品中总有机碳的测定方法》等4个国家标准计划。而林草行业温室气体排放限额标准、温室气体排放信息报告、碳盘查、碳核查标准均未见;(2)林草产品碳足迹标准:仅有在研《木竹产品碳足迹评价指南》林业行业标准,其他未见;(3)碳中和标准:仅有行业标准LY/T3116-2019《中国森林认证碳中和产品》;(4)低碳管理及低碳评价标准:未见。
3.2林草碳减排标准
(1)林草产业节能与能耗标准:现行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49项,其中国家标准13项,行业标准36项;(2)生物质能标准:现行国家标准和林业行业标准33项,其中国家标准11项,行业标准22项;(3)林草环保与绿色发展协同降碳标准:现行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222项,其中国家标准116项,行业标准222项;(4)林草资源循环利用等的标准;现行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59项,其中国家标准43项,行业标准16项。
3.3林草碳清除标准
(1)林草生态系统固碳和增汇标准:主要包括林草碳汇计量、碳汇监测、碳储量计算、优势树种生物量测定、竹林与竹材碳计量规程等标准。现行林草碳汇标准23项,其中,有GB/T41198-2021《林业碳汇项目审定和核证指南》、《GB/T43648-2024主要树种立木生物量模型与碳计量参数》和GB/T43647-2024《中国森林认证森林碳汇》国家标准3项,以及LY/T3197-2020《竹材制品碳计量规程》、LY/T3196-2020《竹林碳计量规程》等林业行业标准21项;(2)木竹替代标准:包括木材、人造板和竹藤原材料及其产品的标准。截止2023年底,其中,木材国家标准157项,林业行业标准72项,人造板国家标准83项,行业标准98项,竹藤标准国家标准30项,林业行业标准57项;(3)林业生物质产品标准:现行国家标准26项,行业标准23项。
3.4存在的主要问题
3.4.1林草领域双碳国际标准基础薄弱、总体偏少
从表2可见,林草领域国际标准基础较弱,总体数量偏少,其中,林草生态系统固碳和增汇标准为零,而林草领域碳减排标准较少,难以满足应对气候变化的需要,发展空间巨大;此外,国际标准化组织还没有设置相应的生态系统固碳和增汇技术委员会。
3.4.2林草领域双碳基础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域缺失严重
从表3可见,林草领域双碳基础标准缺失严重,如林草产品碳足迹、林草碳中和管理、低碳管理与低碳评价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基本为零,林草碳监测核算核查仅有1项。为支撑实现林草领域双碳发展目标,急需加强林草领域双碳标准制修订工作,特别是林草领域双碳基础标准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立项与研制,满足实施国家双碳目标的需求。
4中国林草领域双碳标准国际化工作建议
4.1争取申请组建国际标准化组织生态系统固碳和增汇技术委员会
继续深化和落实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科技司和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标准创新司建立的林草领域“双碳”国际标准制定推进协调机制,做好顶层设计,在国家林草局林草应对气候变化标委会基础上,尽快申请组建国际标准化组织生态系统固碳和增汇技术委员会,加强林草领域双碳国际标准化管理,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实现双碳战略目标贡献中国力量。
4.2加强林草双碳关键领域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修订工作
加强林草生态系统固碳和增汇、林草碳监测核算核查、林草产品碳足迹、林草碳中和管理、低碳管理、低碳评价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修订工作,夯实林草碳汇能力巩固提升行动的标准基础。
4.3选择重点领域开展林草领域双碳国际标准培育与研制
以林草生态系统固碳和增汇、生物质能、木竹替代、林业生物质产品领域为重点,开展林草领域双碳国际标准培育与研制,争取林草领域双碳国际标准化工作取得突破。
4.4加强林草领域双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外文版工作
加强林草领域双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外文版翻译工作,为中国标准转化国际标准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