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的基本知识

森林资源:森林资源包括森林、林木、林地以及依托森林、林木、林地生存的野生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森林:包括乔木林和竹林。

林木:包括树木和竹子。

林地:包括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无立木林地、宜林荒山荒地和辅助生产林地。

有林地:包括乔木林地和竹林地。

1、乔木林地:乔木是指具有明显直立的主干,通常高在3米以上,又可按高度不同分为大乔木、中乔木和小乔木。由郁闭度0.2以上(含0.2)的乔木树种(含乔木经济树种)组成的片林或林带,连续面积大于1亩的林地称为乔木林地。

2、竹林地:由胸径2厘米(含2厘米)以上的竹类植物构成,郁闭度0.2以上的林地。

疏林地:由乔木树种组成,郁闭度0.10~0.19的林地及人工造林3年、飞播造林5年后,保存株数达到合理株数的41%~79%的林地;或低于有林地划分的株数标准,但达到该标准株数40%以上的天然起源的林地。

灌木林地:灌木是指不具主干,由地面分出多数枝条,或虽具主干而其高度不超过3米。由灌木树种(含经济灌木树种)或因生境恶劣矮化成灌木型的乔木树种以及胸径小于2厘米的小杂竹丛组成的称灌木林地。灌木林地又分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地和其他灌木林地;国家特规灌木林地是指乔木生长线以上的灌木林地、林种为经济林的灌木林地和岩石裸露40%以上、石漠化或红色荒漠化严重、专为防护作用的灌木林地;其他灌木林地是指国家特别规定以外的灌木林地。

未成林造林地:包括人工造林(3年内)未成林地和封育(5年内)未成林地。

苗圃地:固定的林木花卉、育苗用地。

无立木林地:包括采伐迹地、火烧迹地和其他无立木林地。

宜林地: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为林地的土地。包括宜林荒山荒地、宜林沙荒地、其他宜林地。

辅助生产林地:直接为林业生产服务的工程设施与配套设施用地。

林木:生长在林内达到林冠层的乔木树种。林木的树干比孤立木通直、高大,能产生圆满度较好的原木,它是构成森林产量的主体,是经营和利用森林的主要对象。

森林分类:森林分为以下5类:

(1)防护林:以防护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丛,包括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农田、牧场防护林,护岸林,护路林;

(2)用材林:以生产木材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包括以生产竹材为主要目的的竹林;

(3)经济林:以生产果品,食用油料、饮料、调料,工业原料和药材等为主要目的的林木;

(4)薪炭林:以生产燃料为主要目的的林木;

(5)特种用途林:以国防、环境保护、科学试验等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包括国防林、实验林、母树林、环境保护林、风景林,名胜古迹和革命纪念地的林木,自然保护区的森林。

森林起源:亦称林分起源或林分成因。指森林形成的方式,也就是森林的繁殖方式。具体分为两种情况:①林分最初形成时的起源。因起源于天然繁殖或人工种植,有天然林与人工林之分。②林木的形成,由于繁殖方法的不同,可将森林起源分为实生林和无性繁殖林两类。

人工林:由人工播种、栽植或扦插而形成的森林。

天然林:由天然下种或萌芽而形成的森林。

原始森林:从来未经人工采伐和培育的天然森林。

次生林:是指原始森林或人工林经过人为的或自然的因素破坏之后,未经人为的合理经营,而借助自然的力量恢复起来的一类森林。

植被:各种各样的植物成群生长,种类聚集,群落交织,就像绿色的绣花被一样把大地紧紧包裹起来,这一层生气蓬勃、千变万化的植物覆盖层,就叫做植被。

植物群落:植被并不是杂乱无章的拼凑,而是在一定地段的自然环境条件下,由一定的植物种类结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有规律的组合。每一个这样的组合单位,就叫做一个植物群落。

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多种不同的动植物群落类型、数量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森林是陆地上生物最多样、最丰富的生态系统,是动植物和微生物的自然综合体,所以保护森林就是直接和间接保护生物多样性。

生态环境:生态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气候资源数量与质量状况的总称。生态环境亦可简称环境。

生态环境建设:生态环境建设是指运用生态系统原理,根据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规模的生态建设任务,模拟设计最优化的人工生态系统,按模型进行生产,以取得预期的最佳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林业生态环境建设:是指从国土整治的全局和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出发,以维持和再造良性生态环境以及维护生物多样性和具代表性的自然景观为目的,在一个地域或跨越一个地区范围内,建设有重大意义的防护林体系、自然保护区和野生动植物保护等项目,并管护好现有的森林资源。

林分:内部特征大体一致,而与临近地段又有明显区别的一片林子。一个林区的森林,可以根据树种组成、森林起源、林相、林龄、疏密度、地位级及其他因子的不同,划分成不同的林分。

立木:包含两层意思:①形成森林主要部分的树木的总和;②林地上未伐倒的生活着的树木。

树种组成:指森林中的林木是由哪些树种所组成的。

优势树种:在一个林分内,数量最多的(一般指蓄积量所占的比例最大)的树种。

先锋树种:能在荒山瘠薄地等立地条件差的地方最先自然生长成林的树种。如马尾松、油松、枫香、沙棘等。

纯林:由同一树种组成的林分叫做纯林。

混交林: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树种组成的林分叫做混交林。

林相:有两种含义:①森林的外形,指林冠的层次,有单层林和复层林之分。②森林的林木品质和健康状况。林木价值高,生长旺盛称为林相优良,反之称为不良。

郁闭度:森林中乔木树冠彼此相接而遮蔽地面的程度。用十分法表示,以完全覆盖地面的程度为1,分为十个等级,依次为1.00.90.8……0.1。

林龄:指林分与林木的年龄结构,可分为同龄林和异龄林。林分内所有林木年龄完全相同,这种林分称为同龄林。如林分内林木之间的年龄相差不超过一个龄级的称为相对同龄林。林木年龄相差一个龄级以上的森林,叫做异龄林。

龄级:为简化森林年龄统计而划定的林分年龄级。一般慢生树种以20年为一个龄级,比较速生的树种和中生树种以10年为一个龄级,速生树种5年为一个龄级。

龄组:对林木生长发育时期的年龄分组。有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过熟林之分。

幼龄林:指林分完全郁闭前的时期。

中龄林:林冠郁闭后至林分成熟前的时期。

成熟林:林木在生物学及工艺方面都已进入成熟,直径生长已非常缓慢或基本停止。

过熟林:自然稀疏已基本结束,林木生长停止,开始心腐,病虫害侵染,部分立木由于生理衰退而枯立腐朽,林分经济价值和有益效能开始不断下降。

蓄积量:是指一定面积森林(包括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过熟林和枯立木林分)中,生长着的林木总材积(用立方米表示)。主要是指树干的材积。

出材量与出材率:出材量是指实际采伐林分中生产的原条、原木、小规格材和薪材的数量。不包括枝桠、树皮、伐根等。出材率是指出材量与采伐蓄积量的比率。它是反映森林资源利用的重要指标,出材率高,表明林木资源利用好;反之,说明利用差。

森林覆盖率:是指全国或一个地区森林面积占土地面积的百分比。它等于:(有林地面积+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面积)÷土地总面积×100%得出的数称森林覆盖率。

林木绿化率:林木绿化率是指(有林地面积+灌木林地面积+四旁树占地面积)÷土地总面积×100%。

二、造林绿化

人工造林:用人工进行植苗、播种等方法营造森林的工作。

四旁绿化:指在宅旁、村旁、路旁、水旁植树。

立地条件:是指造林地作用于森林植物的地形地势和气候、土壤等环境因子的综合。

适地适树:就是要使造林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和造林地条件相适应,以充分发挥其生产潜力,使一定的营林地段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达到较好的生产水平。

全面整地:全面翻耕整理造林地,彻底清除杂草、灌木。

撩壕整地:又叫抽槽或沟带整地。是沿等高线从下而上开挖沟槽,把心土堆在下坡,筑成土梗的一种整地方式。

带状整地:在所整地带之间保留一定宽度的生草带,以有利于防止水土流失的整地方式。

块状整地:在种植点小块开垦,块与块的距离依造林的株行距而定。

植苗造林:栽植苗木使它生长成林的造林方法。是目前林业生产上最常用的造林方法。

初植密度:也叫栽植密度。是指人工造林和迹地更新时单位面积上最初栽植的株数。

直播造林:是将种子直接播于造林地上,使其发芽生长成林的一种造林方法。

封山育林(封育):指对具有天然下种或萌蘖能力的疏林、无立木林地、宜林地、灌丛实施封禁,保护植物的自然繁殖生长,并辅以人工促进手段,促使恢复形成森林或灌草植被;以及对低质、低效有林地、灌木林地进行封禁,并辅以人工促进经营改造措施,以提高森林质量的一项技术措施。

丘陵:没有明显的脉络,起伏较小,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

山地:地势相对高起,表面起伏很大的地区。

低山:海拔绝对高度500~1000米,相对高度200~500米的山地。

中山:海拔绝对高度1000~2000米,相对高度500~1000米的山地。

高山:海拔绝对高度2000米以上,相对高度1000米以上的山地。

黄壤:在热带和亚热带湿润气候、常绿阔叶林作用下发育而成的土壤。土壤中富含铁的氧化物,故呈**或鲜**。土质粘重,酸性大,含有效磷少。

红壤:在暖湿气候和常绿阔叶林作用下发育而成的土壤。土中铁铝丰富呈红色,土层中常有红、棕、黄、白交织的网纹。一般酸性强,有效磷少,剖面深厚。

紫色土:在紫色砂页岩上发育起来的土壤。这种土壤的母质很容易风化,含矿质养分较多,土层疏松,但易遭水土流失,土层浅薄。

石灰性土壤:含有碳酸钙或碳酸氢钙等石灰性物质的土壤。呈中性到碱性反应,含矿物质养分丰富,但对磷酸的固定作用较强。主要分布在半干旱和干旱地区。石灰性强的土壤在剖面中下部常形成石灰结核,石灰磬层等石灰集聚层。

石漠化:指在热带、亚热带湿润半湿润气候条件和岩溶极其发育的自然背景下,受人为活动干扰,使地表植被受破坏,造成土壤严重侵蚀,基岩大面积裸露,石砾堆积的土地退化现象。它是岩溶地区土地退化的极端形式。

石漠化土地:指基岩裸露度或石砾含量≥30%,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土地。①植被综合盖度<50%的有林地、灌木林地;②植被综合盖度<70%的牧草地;③未成林造林地、疏林地、无立木林地、宜林地、未利用地;④非梯土化旱地。

造林质量管理“八率”:指造林面积核实率、造林质量合格率、良种使用率、作业设计率、幼林抚育率、林木管护率、检查验收率、资料建档率。目前要求造林质量管理“八率”均为100%。

①面积核实率=(∑调查小班的核实面积/∑调查小班的上报面积)×100%

②造林质量合格率=(∑调查合格小班面积/∑调查小班上报面积)×100%

③良种使用率=(∑调查造林使用良种的小班面积/∑调查造林小班面积)×100%

④作业设计率=(∑调查有作业设计的小班面积/∑调查小班面积)×100%

⑤幼林抚育率=(∑调查抚育合格小班面积/∑调查小班面积)×100%

⑥林木管护率=(∑调查有管护措施的小班面积/∑调查小班面积)×100%

⑦检查验收率=(∑调查检查验收的小班面积/∑调查小班面积)×100%

⑧资料建档率=(∑调查建档的小班面积/∑调查小班面积)×100%

母树和母树林:供采种的树叫做母树。很多母树生长在一起就叫做母树林。

优良母树:指具有优良遗传品质的林木个体。

优质种源:生长旺盛,干直、枝小和冠形紧凑、无病虫害的优势木,其比例占75%以上的母树林称为优质种源。

采穗圃:对于容易扦插繁殖的树种,用被选优树的种条(插穗)建立的采穗圃,作为往后常年采穗造林之用,它相当于种子园,只不过种条代替了种子。

三、保护管理

主伐:在成熟林中以取得木材收获为主要目的的采伐。

抚育采伐:根据森林生长和发育的规律,在不同龄期,伐除部分林木,为保留的林木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更好地发挥其有益的效能。

更新采伐:在森林的有益效能开始减退时所进行的一种采伐,这种采伐以不降低森林有益效能为前提,以保护防护效能和特种作用持续稳定的发挥。

皆伐:整个林分一次伐除,通过人工植树或天然下种(自临近林分或伐倒的树木)达到更新目的。

择伐:把林分中部分适合和应该采伐的林木进行采伐的方式,主要用于复层异龄林。

渐伐:把成熟林分的林木在一个龄级期内分两次或数次伐除。

疏伐:在林木向高生长最旺盛的时期所进行的抚育方式。伐去过密的树木中品质较差的植株而保留较好的植株,以使林木形成良好的干形,并促进生长。

生长伐:在林木生长最旺盛时期一直到主伐前一个龄级的阶段内所进行的抚育方式。目的是使林木得到更多营养空间以促进林木生长,提高木材产量和质量。

卫生伐:为除去森林中不健康的植株而进行的抚育方式。

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简称一类清查):即国家森林资源调查。在国家林业局组织下实施,复查间距期为5年。其目的是通过查清全国或省、自治区的森林资源数量、质量及其消长变化情况,为制定全国林业方针、政策,制定全国和各省区及大林区的各种林业计划、规划和预测资源发展趋势提供科学依据。这类调查以省、市、区或大林区为单位进行。

二类森林资源清查:亦称森林经理调查。此类调查是根据国家林业局的统一部署,由省林业主管部门或者其委托的地州市林业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在林业生产单位内进行。复查间距为10年。其目的是为林业基层单位掌握森林资源现状及动态,分析检查经营活动效果,编制或修订森林经营方案及有关规划提供依据。这类调查的森林资源数量和质量要落实到小班,其准确度优于一类调查。

三类调查:即作业设计调查。是林业基层生产单位为满足伐区设计、造林设计和抚育采伐设计而进行的调查。

森林抽样调查:对一定范围内的森林,应用数理统计学原理抽出部分样地进行调查,根据样地调查结果推算该范围内全部森林的数量和质量的方法。

森林区划:为了便于森林调查和开展营林活动,按一定经营规模将林区划分成不同森林经营管理单位的工作。

林班:一种永久性的林地区划,为便于经营管理,把林地划分为许多林班。因经营集约度的高低不同,林班的平均面积不一,由几十公顷到几百公顷不等。其界线或用人工伐开,或利用山脊、河流、道路等自然地形线而形成。用号码或地名命名。

小班:是指在森林调查规划设计时将森林按不同的权属、土地类别、起源、森林类别、林种、优势树种组、龄组、郁闭度等级、立地类型、经济林产期(经营集约度等级)和林业工程类别等划成不同的小区,每个小区称为小班。小班是森林区划的最小单位。

小班调查:在小班范围内进行的测树因子、土壤植被、地形地势等调查项目。

标准地:用代表选样或随机、机械选样选取一定面积的林地作为调查样本,称为标准地。

林业有害生物:是指危害森林、林木和林木种苗正常生长并造成经济损失的病、虫、杂草等有害生物(由于“森林病虫害”不能包括可对林业造成危害的杂草、软体动物、脊柱动物和其他植物,近年来改称为“林业有害生物”)。

林业外来有害生物:是指原产于国(境)外,传入我国后已经危害森林、林木和林木种苗正常生长并造成经济损失的病、虫、杂草等有害生物。

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是指在我国境内局部地区发生,危险性大,能随森林植物及其产品传播,经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发布禁止传播的有害生物。

补充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是指在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局部地区或国内其他地区局部发生,危险性大,能随森林植物及其产品传播,经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发布禁止在本辖区内传播的有害生物。

应施检疫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是指依法必须经过检疫才允许调运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也包括根据疫情应实施检疫检验和除害处理的包装材料、运输工具、土壤等。

产地检疫:是指国内调运、邮寄或出口的应施检疫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在原产地进行的检疫调查、除害处理并得出检疫结果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系列旨在防止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传出的措施。

调运检疫:是指森林植物及其产品在调出原产地之前、运输途中及到达新的种植或使用地点之后,根据国家或地方政府颁布的森检法规,由法定的专门机构,对应施检疫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所采取的一系列的检疫检验和除害处理措施。根据森林植物及其产品调运的方向,可将调运检疫分为调出检疫和调入检疫两部分。

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是指那些为害严重、防治困难、能够给林业生产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有害生物。全国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名单由国家林业局发布。本省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名单由省林业厅发布。

疫区:是指根据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的发生情况,依照森林植物检疫(简称“森检”)法规,按照法定程序划定,并且采取相应检疫措施的地区。疫区的划定,由省林业厅提出,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并报国家林业局备案。

野生保护动物:是指珍贵、濒危的陆生、水生野生动物和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我国受保护的野生动物有4大类:①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分为两级,即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和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②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即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以前称三级保护野生动物)。③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④我国参加的有关国际公约和国际协定中规定保护的野生动物。

野生保护植物:是指原生地天然生长的珍贵植物和原生地天然生长并具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文化价值的濒危、稀有植物。野生保护植物分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又分为国家一级、二级保护野生植物)和地方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即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以前称三级保护野生植物)。

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自然保护区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地方级自然保护区(含省、县级自然保护区)。新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要求在15万亩以上、省级自然保护区在10万亩以上、县级自然保护区在3万亩以上。

自然保护小区:是指对有典型性的森林生态系统、自然生态环境、珍稀动物繁殖栖息地、珍稀植物生长繁衍地规划面积在2000公顷以内,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森林防火实行各级人民政府行政领导负责制的五条标准:一是各级组织机构落实,特别是市、县、乡三级森林防火指挥部,机构健全稳定,人员高效精干。二是责任到人,各级地方政府森林防火指挥长是本地区森林防火的第一责任人,森林防火指挥部成员,都要划分森林防火责任区,签订责任状,并经常深入责任区督促检查,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三是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当地林业发展总体规划。四是森林火灾预防和扑救经费纳入地方财政算。五是一旦发生森林火灾,有关领导及时深入现场组织指挥扑救。

森林火险天气等级

森林火险

天气等级危险程度燃烧程度蔓延程度

一没有危险不燃烧不蔓延

二低度危险难燃烧难蔓延

三中度危险能燃烧能蔓延

四高度危险易燃烧易蔓延

五极度危险极易燃烧极易蔓延

①实行“打早、打小、打了”的原则。

②实行保护人身安全第一的原则。

③统筹兼顾,牺牲局部,保存全局的原则。

④要积极扑救,不要消极防守的原则。

⑤集中优势兵力作战的原则。

⑥捕捉有利战机的原则。

⑦讲究经济效益的原则。

森林火灾分类:

①森林火警:受害森林面积不足1公顷或者其他林地起火的;

②一般森林火灾:受害森林面积在1公顷以上不足100公顷的;

③重大森林火灾:受害森林面积在100公顷以上不足1000公顷的;

④特大森林火灾:受害森林面积在1000公顷以上的。

因人而异。

农业硕士考试内容有

科目一:政治思想基础理论;

科目二:英语(二);

科目三:农业知识综合;

科目四:专业科目。

林业硕士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45林业基础知识综合

④842现代林业理论与实践

“九五”期间,林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普通高、中等林业院校为林业建设培养和输送了一大批林业专门人才,并取得了一批重大林业科研成果;以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为重点的林业成人教育得到迅速发展。林业教育培训工作对提高林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促进林业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当前,党中央、国务院对生态环境建设高度重视,林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此同时,我国教育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林业院校的管理体制和布局结构发生了重要的变化。新形势要求我们必须转变思想观念和工作职能,紧密围绕林业中心工作,全面开创林业教育培训工作新局面。为适应教育改革和新世纪林业建设跨越式发展的要求,现就进一步加强林业教育培训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认清形势、明确任务,转变观念、加强领导

(一)林业教育培训工作必须主动适应林业发展和教育体制改革的新形势、新任务,积极转变思想观念和工作职能,促进两个重点转移:即从部门办学重点转向对林科教育的宏观指导、协调和服务;从学历教育重点转向林业全行业培训,全面提高林业行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

(二)新时期的林业教育培训工作要继续以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为重点,全面强化行业培训。要坚持林业生产、科技推广和教育培训三结合,紧紧围绕六大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建立科教培训体系,开展整体配套培训,为确保各项林业重点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保障。

(三)普通高、中等林业院校是林业教育和林业建设的宝贵资源和阵地。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后,国家林业局将重点加强对林科教育的宏观指导、协调和服务。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林业院校在林业学科专业、师资队伍、科学研究和成果推广应用等方面的优势,为林业教育培训工作和林业现代化建设服务。

(四)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进一步加强林业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全面贯彻落实“科教兴林”战略。要把林业教育培训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建立健全各级林业教育培训工作的组织和机构。做到认识到位、政策到位、投入到位,机构落实、人员落实、基地落实,全面开创林业教育培训工作的新局面。

二、突出六大林业重点工程培训,加强林科人才培养

(一)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林业教育培训工作要紧密围绕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等六大林业重点工程建设,抓好以下3方面的整体配套培训。

一是各级林业领导干部、公务员、林业行政执法人员、工程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以及重点工程区域各级地方政府领导干部的林业政策、法律法规和科技培训。特别是要重点培训一批重点工程的监理人员,全面提高工程建设的管理水平和科技含量。

三是林农实用技术培训。要重点抓好乡村林场场长、技术员和乡村护林员、林木种苗专业户的技术资格培训。特别是在退耕还林还草等工程建设区域,要把林农培训与林农的脱贫致富紧密结合起来,确保“退得下,还得上,稳得住、能致富、不反弹”,使林农成为一支建设和保护林业生态环境,繁荣地方经济的重要力量。

(二)指导林科学科专业教学改革,加强林科人才培养。国家林业局通过与有关部、省共建林业高等院校的形式,继续在林科学科建设、专业设置、课程教材、人才培养规格、数量和质量、毕业生输送等方面保持对林业院校的指导、协调和服务;并在林科学科、重点实验室、教学科研基地建设,以及科研项目申报评审、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国际合作与交流、信息沟通等方面给予支持,同时根据学校所承担的行业性任务给予相应的专项经费支持。

三、加强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实行分工负责、分级培训

(一)林业教育培训工作要实施统筹规划,归口管理。各级各类林业教育培训工作要统一规划。开展各类培训,必须纳入同级林业人事教育主管部门的计划,举办岗位或资格性认定培训班,必须经同级林业人事教育主管部门批准。要严格各类培训证书的管理,规范培训行为,保证培训质量。坚决杜绝“乱办班、乱收费、乱发证”和低水平重复培训。

(二)对林业公务员、林业经营管理者、林业专业技术人员、林业工人和林农的培训,要根据相应的岗位规范实行分类指导。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按需施教的原则,增强林业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六大林业重点工程建设,要从每项工程建设的规划开始,就研究制定相应的人员培训方案,纳入同级林业人事教育培训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并与工程同步实施、同步检查和同步验收。

(四)国家林业局负责林业全行业教育培训工作的宏观指导和管理。组织行业专门人才现状调查与需求预测,制定林业教育培训的有关政策以及岗位培训规范和制度,制定行业教育培训的指导性中长期规划和计划,负责行业培训证书管理。组织重点关键岗位的指导性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制定和教材建设。组织县处级以上林业领导干部、部分关键岗位的培训和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区域地方县级领导干部的专题调训。同时,负责组织林科重点学科专业教学改革和主干课程及其教材的开发。

国家林业局同时负责局机关公务员和局直属单位领导干部的培训工作。组织制定局机关公务员和直属单位局管干部培训规划,制定培训实施办法,编制年度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宏观指导局直属单位的培训工作。

(五)各省级林业主管部门负责指导和管理本辖区的林业教育培训工作。组织本辖区林业行业专门人才现状调查与需求预测,制定本辖区林业教育培训规划和计划,组织本辖区县处级及以下各类林业领导干部、科技人员、林业工人以及林农的培训。并协助国家林业局安排落实林业或地方干部的调训工作。

四、继续推进林业教育培训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

(二)加强教育培训教材建设。培训教材建设要坚持统筹协调、分工协作、选编结合、以选为主的原则,突出特色,注重实用。要不断充实和更新教学内容,创新培训手段,积极应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技术,促进培训教材的现代化建设。国家林业局将继续组织林业教育培训优秀教材的推荐和评选工作,并组织编写行业特点突出、覆盖面广、通用性强的重点培训教材,其他教材由各地方林业人事教育主管部门根据本地区教育培训工作的需要组织编选。

(三)加大林业行业关键岗位持证上岗制度,林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登记制度,林业工人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林农技术资格证书制度和林业重点工程建设监理人员资格证书制度的实施力度。同时,要逐步建立教育培训的激励和制约机制,把培训经历与考核、使用、晋级和准入等结合起来,逐步使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文凭并重,作为人员录用、使用的必备条件。各级林业人事教育培训工作主管部门要积极与本系统、本地区的组织和人事部门加强沟通,密切联系,结合劳动人事制度改革,制定并逐步完善培训与考核、使用、奖励、职称评定等相结合的配套政策,建立培训与使用一体化的培训制度和运行机制。

五、加强教育培训基地和师资队伍建设

(一)要充分发挥现有培训基地的作用,重点加强现有培训基地的领导和管理,改善教学条件,提高培训质量和办学能力,防止盲目扩大摊子,搞重复建设。国家林业局将以北京林业管理干部学院为基础,建设国家级行业培训基地,承担行业的重点培训任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农林)厅(局)要以原林业部公布的林业关键岗位培训基地为基础,至少重点建设一个省级示范性培训基地。要逐步建立对各级教育培训基地的资格审查制度,定期组织培训基地的条件和质量评估。逐步形成部(局)、省(区、市)、地县(林业大中型企业)三级林业培训网络和县、乡、村三级林农培训网。

(二)加强林业教育培训的师资队伍和管理队伍建设。要建立教育培训的师资库,加强动态管理,优化师资配置。形成一支以兼为主、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要重视各级林业教育培训工作者队伍的自身建设,改善教师和管理人员的工作、生活条件。有计划地对专职教师和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与知识更新,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和业务素质。

(三)要充分发挥普通高中等林业院校、科研院所、林业教育学会等在开展林业教育培训方面的作用,充分利用高等林业自学考试,函授、夜大学教育以及农业(林业)广播电视教育等形式,运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等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开展远程教育培训,鼓励职工自学成才,努力构建林业从业人员终身教育体系。

六、切实加大林业教育培训工作的投入力度

(一)“十五”期间,国家林业局将加大林业教育培训经费的投入力度,重点用于由国家林业局负责组织的公务员培训、六大林业重点建设工程的县级林业领导干部、科技骨干培训和地方县级领导干部的专题调训;还将集中一定的基本建设投资,重点改善北京林业管理干部学院办学条件,建设一流水平的国家级林业行业培训基地。同时争取国家对地方林业教育的继续支持,重点实施“西部地区林业培训网络建设工程”,侧重扶持西部12省等重点省级林业培训基地购置教学设备,提高培训质量,增强培训能力。有关省区要按1:1配套比例投入,建设省级林业教育培训示范基地。

(二)各级林业部门要高度重视林业教育培训的投入,把教育培训经费列入本部门、本单位的经费预算,并多渠道筹集资金,千方百计增加对教育培训的投入,保证教育培训工作的正常开展。各林业企事业单位要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按不低于工资总额1.5%的比例安排本单位的职工教育培训经费。

实施六大林业重点工程建设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林业部门,要根据工程人员培训方案,从财政主渠道落实专项培训经费,并切实用于工程培训。各省林业部门安排工程人员培训经费的预算和执行情况,要作为工程项目审查和检查验收的重要内容之一。

七、加强林业教育培训工作研究,扩大对外合作培训与交流

(一)积极开展教育培训工作研究和实践探索,推进教育培训工作从传统培训转向现代培训;充分发挥林业教育培训工作的先导性作用,促进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林业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国家林业局将围绕林业生态重点工程建设的整体配套培训、林科人才培养模式以及林业人力资源的整体开发等专题,制定研究课题指南,组织开展课题研究。

(二)继续实施现有的各项国际合作培训项目,进一步扩大国际合作培训与交流,采取多种形式和途径,积极开辟国(境)外培训渠道,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在开展林业教育培训方面的成功经验和有效机制,指导和推动林业教育培训工作向更高层次发展。

THE END
1.林业基础培训教学课件20240323.pptx林业基础培训教学课件目录contents林业概述与基础知识森林培育与经营管理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管理森林防火与扑救技术林业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实践操作环节01林业概述与基础知识林业是指培育、管理、保护和利用森林资源,发挥森林多种效益,促进生态、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基础性公益事业。林业定义林业具有生态、经济、https://m.renrendoc.com/paper/320206783.html
2.林业基础知识20230814090437.pdf林业基础知识 林业基础知识 森林 是指以乔木为主体,包括灌木、草本植物以及其他生物在内,占有较 森林 是指以乔木为主体,包括灌木、草本植物以及其他生物在内,占有较 大的空间,密集生长,并显著影响周围环境的生物群落。 大的空间,密集生长,并显著影响周围环境的生物群落。 森林覆盖率 也叫森林覆被率。指一个国家或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3/0814/8025053022005121.shtm
3.林业专业知识1 、林业:我国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林业是指培育和保护森林,发展生态建设、改善生态环境,同时以取得木材和其它林产品,利用林木的自然特性,以发挥防护作用的社会生产部门。包括造林、育林、护林,森林采伐和更新,木材和其它林产品的采集和加工等。包括营林和森林工业两大部门。其主要任务是有计划地绿化现有荒山荒地https://lgsbhq.qdn.gov.cn/wsfw/cjwt/202401/t20240104_83448903.html
4.林业基础知识考试题库林业基础知识考试试题在线考试中心考试资料网考试题库提供林业基础知识考试题库,林业基础知识考试试题,林业基础知识考试答案,林业基础知识试题等在线测试、章节练习,助你考试轻松过关。http://www.ppkao.com/tiku/11212/
5.林业基础知识,你掌握多少?林业用地面积占行政区划土地总面积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县(市、区)划为林区县。林区县的划定,由省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意见,报省人民政府批准。(《浙江省森林管理条例》) 七、林地 包括郁闭度0.2以上的乔木林地以及竹林地、灌木林地、疏林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的宜林地。(http://s.nhzj.com/wap/thread/view-thread/tid/5093262
6.林业基础知识教程(豆瓣)白涛,男,教授,林业专家,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教授。宋丛文,男,二级教授,林业专家,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目录 ··· 模块一 林业基础知识 模块二 森林培育技术 模块三 森林资源管理模 模块四 森林资源保护与利用 模块五 拓展领域 我来说两句 短评 ··· ( 全部1 条 ) 热门 / 最新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0426025/
7.最新林业基础知识大综合(77页)林业基础知识综合 ---【精品文档】如有侵,系网站权请联删 除--- 第一部分自然保区相关知护识 (一)名解词释 1、自然源资:在一定条件下,自然界中人有用的一对类 切物和能量的称,具有相当的稀缺性和社会有效性。特质总 点:A整体性;B有限性;C地域性;D性和定性变动稳; E次性与多用性;F国性层际 https://jz.docin.com/p-4222249580.html
8.林业的基础知识一、基础知识 1. 森林资源:包括森林、林木、林地以及依托森林、林木、林地生存的野生动物、植物和微生物。2. 森林覆盖率:是指以行政区域为单位森林面积与土地面积的百分比。3. 森林的作用主要有蓄水保土、调节气候、改善环境、提供林产品。4. 林业建设的方针:林业建设实行以营林为基础,普遍护林,https://wen.baidu.com/question/1504046165942036699.html
9.林业基础知识题库考试题库林学-林业基础知识题目预览 【判断题】 [1/659]土温年变化的幅度随着深度增加而减小。 A. 正确 B. 错误 参考答案: A 参考解析: 无 【多选题】 [2/659]林业上所说的种子通常包括四个类型即()。 A. 种子型 B. 果实型 C. 部分种子型 D. 部分果实型及无融合生殖形成的种子 参考答案: A B 参https://m.shuashuati.com/paper/7a61c807775340868aefeccbb7b92fcb.html
10.林业基础知识综合考试大纲内蒙古农业大学2023研究生考试大纲:345林业基础知识综合 内蒙古农业大学345林业基础知识综合2023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已出,为帮助考生明确考试复习范围和有关要求,特制定出本考试大纲。本考试大纲适用于报考内蒙古农业大学2023考研学子,一起关注。 【专业课大纲】 内蒙古农业大学研究生考试大纲 林业基础知识综合考试大纲https://www.kaoyan365.cn/tag/114497.html
11.2022年初试科目(345)林业基础知识综合考试大纲《林业基础知识综合》(包括植物学和园林生态学)是报考林学专业硕士的考试科目之一。为了帮助考生明确考试复习范围和有关要求,提高复习效率,特制定本考试大纲。 本考试大纲适用于报考北京农学院林业方向的专业硕士研究生考试。 二、考试时间和方式 1.考试方式:笔试,植物学75分,园林生态学75分,总分150分。 https://yz.bua.edu.cn/info/1075/3056.htm
12.广西林业局笔试备考—林业基础知识(一)广西林业局笔试备考—林业基础知识(一) 广西事业单位考试 【行测+申论】教材||事考笔试历年考题解析||http://www.zgoog.com/show/56311.html
13.湖北省林业局关于印发《2024年林业工作要点》的通知(鄂林发九、提升林业基础支撑保障能力 一是加强项目谋划储备,积极争取中央项目资金支持,严格项目资金管理,完善项目资金管理制度。二是着力提升科技支撑能力,突出木本粮油、产业发展、国土绿化质量提升、林业现代化等重点领域,深化实用技术攻关,强化科技推广服务,加强食用林产品监管,积极争取国家级林业科创平台落户湖北。三是加强林业http://law.foodmate.net/show-2270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