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自然资源厅生态环境厅水利厅海洋局能源局畜牧局“三定”方案公布山东新闻

3月4日,山东机构编制网发布《山东省自然资源厅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山东省生态环境厅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山东省水利厅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山东省海洋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山东省能源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山东省畜牧兽医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

山东省自然资源厅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

第一条根据党中央、国务院批准的《山东省机构改革方案》和《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山东省省级机构改革的实施意见》,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山东省自然资源厅(以下简称省自然资源厅)是省政府组成部门,为正厅级,加挂山东省林业局(以下简称省林业局)牌子。

第三条中共山东省委海洋发展委员会办公室设在省自然资源厅,接受中共山东省委海洋发展委员会(以下简称省委海洋委)的直接领导,承担省委海洋委日常工作,负责统筹谋划、综合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省委海洋委各项决定事项、工作部署和要求等,具体工作由省海洋局承担。

第四条省自然资源厅贯彻党中央关于自然资源、林业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落实省委工作要求,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坚持和加强党对自然资源、林业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主要职责是:

(一)依法履行全省全民所有土地、矿产、森林、草原(地)、湿地、水、海洋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和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职责。贯彻执行自然资源、国土空间规划以及测绘等方面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起草有关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草案。

(二)负责全省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评价。执行国家关于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评价的指标体系、统计标准和制度规定,实施自然资源基础调查、专项调查和监测。负责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评价成果的监督管理和信息发布。指导市县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评价工作。

(三)负责全省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工作。拟订全省自然资源和不动产统一确权登记、权籍调查、不动产测绘、争议调处、成果应用的制度、标准、规范并组织实施。建立健全全省自然资源和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负责自然资源和不动产登记资料收集、整理、共享、汇交管理等。指导监督市县自然资源和不动产确权登记工作。

(五)负责全省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组织拟订自然资源发展规划和战略,制定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标准并组织实施。建立政府公示自然资源价格体系,组织开展自然资源分等定级价格评估。开展自然资源利用评价考核,研究拟订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政策并组织实施。负责自然资源市场监管。管理监督城乡建设用地供应。开展自然资源形势分析,组织研究自然资源管理涉及宏观调控、区域协调和城乡统筹的政策措施。

(七)负责统筹全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牵头组织编制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并实施有关生态修复重大工程。负责国土空间综合整治、土地整理复垦、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负责林业、湿地和草原(地)生态保护修复工作。落实国家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制定合理利用社会资金进行生态修复的政策措施,提出重大备选项目。

(八)负责组织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牵头拟订并实施全省耕地保护政策,负责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保护。组织实施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和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监督占用耕地补偿制度执行情况。

(九)负责管理地质勘查行业和全省地质工作。编制地质勘查规划并监督检查执行情况。管理省级地质勘查项目。组织实施省级重大地质矿产勘查专项。监测地下水过量开采引发的地面沉降等地质问题。负责古生物化石的监督管理。

(十二)负责全省森林、草原(地)、湿地资源的监督管理。负责全省林地管理,指导省级以上公益林划定和管理。监督管理全省退耕还林工作。监督管理全省草原(地)的开发利用。负责全省湿地保护工作,监督管理全省湿地的开发利用。

(十四)负责全省陆生野生动植物资源的监督管理。组织开展陆生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提出全省国家重点保护的陆生野生动物、植物名录调整建议。组织、指导全省陆生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经营利用和疫源疫病监测以及疫病防控工作。监督管理陆生野生动植物猎捕或者采集、驯养繁殖或者培植、经营利用。按照分工监督管理陆生野生动植物进出口。

(十六)负责全省测绘地理信息管理工作。负责基础测绘和测绘行业管理。负责测绘资质资格与信用管理,监督管理国家地理信息安全和市场秩序。负责地理信息公共服务管理。负责测量标志保护。

(十七)推动全省自然资源领域科技发展。拟订自然资源科技发展规划、计划并组织实施。组织制定省级技术标准、规程规范并组织实施。组织实施重大科技工程以及创新能力建设,推进自然资源信息化和信息资料的公共服务。组织开展自然资源领域对外交流合作。

(二十)管理省海洋局。

(二十一)完成省委、省政府交办的其他任务。

(二十二)职能转变。

1.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转变政府职能、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的决策部署,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深化“一次办好”改革的要求,组织推进本系统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精简下放有关行政审批事项、强化监管力度,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强化自然资源管理规则、标准、制度的约束性作用,推进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和评估的便民高效。

2.根据国家规定统一履行全省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统一行使全省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发挥国土空间规划的管控作用,为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提供科学指引。加快建立统一规范高效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统一推进各类自然保护地的清理规范和归并整合。进一步加强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建立健全源头保护和全过程修复治理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实现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

(二十三)有关职责分工。

2.关于矿泉水、地热水管理。开采矿泉水、地热水,省水利厅负责办理《取水许可证》,省自然资源厅凭《取水许可证》办理《采矿许可证》。

3.关于地下水监测信息共享。省水利厅负责组织对地下水实施监测。省生态环境厅负责组织对地下水环境质量实施监测。省自然资源厅负责组织监测因地下水过量开采引发的地面沉降等地质问题。省水利厅、省生态环境厅、省自然资源厅建立完善地下水监测信息共享机制,定期发布和共享地下水监测信息。

5.关于采空区治理。历史形成的采空区,由省自然资源厅牵头,联合市、县(市、区)政府和省有关部门,研究制定治理方案。目前正在生产的非煤矿山企业形成的采空区,由省应急厅牵头,督促市、县(市、区)政府和矿山企业制定并落实治理方案。

7.关于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省自然资源厅负责食用林产品(含干果和管辖范围内的水果,下同)从种植环节到进入批发、零售市场或者生产加工企业前的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以及职责范围内的农药、肥料等其他农业投入品使用的监督管理;负责陆生野生动植物疫源疫病监测以及疫病防控。省市场监管局负责食用林产品进入批发、零售市场或者生产加工企业后的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两部门建立食品安全产地准出、市场准入和追溯机制,加强协调配合和工作衔接,形成监管合力。

第五条省自然资源厅设下列内设机构:

(一)办公室。负责文电、会务、督查、信息、机要、保密、档案、值班、安全等厅机关日常运转工作。承担政府信息和政务公开、新闻发布、建议提案办理等工作。

(五)人事处。负责厅机关、省海洋局以及所属事业单位的机构编制、人事管理、社会保障等工作。指导全省自然资源领域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组织指导本系统干部队伍建设和教育培训工作。

(六)科技与国际合作处。拟订全省自然资源领域科技发展、国际合作规划和计划并组织实施,承担重大科技项目和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工作。负责全省自然资源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管理工作。监督管理林业和草原(地)生物种质资源、转基因生物安全。负责自然资源领域的对外合作与交流。

(八)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处。拟订全省自然资源和不动产统一确权登记、权籍调查、不动产测绘、争议调处、成果应用的有关政策和标准、规范、办法并组织实施。建立健全全省自然资源和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负责全省自然资源和不动产登记资料收集、整理、共享、汇交管理等。指导监督市县自然资源和不动产确权登记工作。

(十)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处。拟订全省自然资源资产有偿使用制度并监督实施,建立自然资源市场交易规则和交易平台,组织开展自然资源市场调控。负责全省自然资源市场监督管理和动态监测,建立自然资源市场信用体系。建立全省政府公示自然资源价格体系,组织开展自然资源分等定级价格评估。拟订全省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标准,开展评价考核,指导节约集约利用。管理监督全省城乡建设用地供应,负责全省各类开发区用地管理。

(十二)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处。拟订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规范和技术标准。拟订全省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拟订全省耕地、林地、草原(地)、湿地等国土空间转用政策并组织实施。承担报国务院、省政府审批的各类土地用途转用的审核、报批工作。拟订全省城乡规划管理等用途管制政策并监督实施。承担全省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方面的事中事后监管工作。

(十四)耕地保护监督处。拟订全省耕地保护政策,组织实施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和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负责全省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占用和补划的监督管理。承担全省耕地占补平衡工作。承担全省土地征收征用管理工作。负责全省耕地保护政策与林地、草原(地)、湿地等土地资源保护政策的衔接。

(十五)地质勘查管理处。管理全省地质勘查行业和全省地质工作。组织开展全省矿产资源形势分析和战略研究,组织协调、督促检查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实施工作。拟订全省地质勘查规划并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拟订全省地质勘查工作标准、规程并组织实施。管理省级地质勘查项目,组织实施重大地质矿产勘查专项。承担矿产资源勘查审批方面的事中事后监管工作。负责全省地质资料汇交、保管、利用和古生物化石的监督管理工作。

(二十)国土测绘处。负责编制全省基础测绘规划、计划并监督实施。组织管理省级基础测绘和其他全省性重大测绘项目。建立和管理全省测绘基准、测绘系统。统筹全省遥感影像获取和利用,监督管理民用测绘航空摄影、卫星遥感和测绘地理信息标准化工作。拟订全省测绘地理信息行业管理政策,监督管理全省测绘活动、质量。负责全省测绘信用体系建设与管理。承担测绘资质、资格管理的事中事后监管工作。

(二十一)地理信息管理处。拟订全省地理信息安全保密、成果管理、地图管理和测量标志保护的政策并监督实施,审核全省重要地理信息数据。负责全省测绘地理信息成果汇交和测绘项目登记。组织指导全省基础地理信息公共服务、产业发展和应急测绘保障工作,协调地理信息资源共享。开展全省国家版图意识宣传教育。承担地图审核、国家永久性测量标志拆迁或者使永久性测量标志失去效能审批方面的事中事后监管工作。

(二十五)执法局(挂信访工作办公室牌子)。负责重大案件查处和跨区域执法的组织协调工作,具体承担法律法规赋予省级履行的执法职责,指导、监督市县行政执法工作。处理群众来信来访来电,协调处置全省自然资源重要信访事项和群体性突发事件,督查落实重要信访事项处理。

机关党委。负责厅机关、省海洋局以及所属事业单位党的建设和群团工作,日常工作由人事处承担。

离退休干部处。负责厅机关、省海洋局离退休人员的管理服务工作,指导所属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的管理服务工作。

第六条省自然资源厅机关行政编制215名(含专职党务工作人员)。设厅长(省林业局局长)1名,兼任省自然资源总督察,副厅长5名(其中副厅长、省林业局副局长1名,1名副厅长兼任省自然资源副总督察),专职省自然资源副总督察1名(副厅级);正处级领导职数32名(含总规划师2名、总工程师2名、总经济师1名,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1名),副处级领导职数44名(含机关纪委书记1名)。

暂保留执法局事业编制16名、副处级领导职数2名,随人员退休或者转岗逐步收回。

第七条省自然资源厅所属事业单位的设置、职责和编制事项另行规定。

第八条本规定具体解释工作由中共山东省委办公厅、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会同中共山东省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承担,其调整由中共山东省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按照规定程序办理。

第九条本规定自2019年2月16日起施行。

山东省生态环境厅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

第二条山东省生态环境厅(以下简称省生态环境厅)是省政府组成部门,为正厅级。

第三条省生态环境厅贯彻党中央关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落实省委工作要求,在履职过程中坚持和加强党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生态环境领域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会同有关部门拟订全省生态环境政策、规划、区划并组织实施,起草生态环境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草案。会同有关部门编制并监督实施重点区域、流域、海域以及饮用水水源地生态环境规划和水功能区划。组织拟订并实施全省生态环境标准、技术规范等,参与制定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经济政策,推进绿色金融体系建设。

(二)负责重大生态环境问题的统筹协调和监督管理。组织协调全省重特大环境污染事故和生态破坏事件的调查处理。指导协调各地突发生态环境事件、重污染天气的应急、预警工作。牵头指导实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协调解决有关跨区域、跨流域环境污染纠纷,统筹协调全省重点流域、区域、海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组织编制并监督实施省级突发生态环境事件应急预案、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辐射事故应急预案。建立健全企业环境行为信用评价制度。

(三)负责监督管理减排目标的落实。组织制定全省陆地和海洋各类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排污许可证制度并监督实施,监督检查各地污染物减排任务完成情况,实施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指导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工作。依法配合税务机关开展环境保护税征收管理工作。

(五)负责环境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制定全省大气、水、海洋、土壤、噪声、光、恶臭、固体废物、重金属、化学品、机动车等的污染防治管理制度并监督实施。会同有关部门监督管理饮用水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监督指导城乡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监督指导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监督指导全省区域大气环境保护工作,组织实施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协作机制。

(六)指导协调和监督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组织编制全省生态保护规划,开展生态状况评估,监督对生态环境有影响的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活动、重要生态环境建设和生态破坏恢复工作。组织制定全省各类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监管制度并监督执法。监督野生动植物保护、湿地环境保护、荒漠化防治等工作。指导协调和监督全省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监督生物技术环境安全,牵头生物物种(含遗传资源)工作,组织协调生物多样性保护,参与生态保护补偿工作。

(七)负责核与辐射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参与全省核安全和辐射安全政策的组织实施工作。负责全省辐射环境事故应急处理,参与核事故应急响应工作。组织实施全省辐射环境监测和核设施、重点辐射源的监督性监测。监督管理核技术利用、电磁辐射、伴有放射性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的污染防治。负责全省放射性废物管理工作。

(十一)负责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组织拟订并实施全省应对气候变化以及温室气体减排规划、制度和政策,研究提出低碳发展的政策建议。承担全省碳排放权交易组织协调工作。

(十三)组织指导和协调全省生态环境宣传教育工作,制定并组织实施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政策,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有关宣传教育工作,推动社会组织和公众广泛参与生态环境保护。配合有关部门做好优化营商环境有关工作。

(十四)开展生态环境对外合作与交流,研究提出国际生态环境合作中有关问题的建议。组织协调全省生态环境国际条约履约工作,协调推进与履约有关的利用外资项目。受省委、省政府和生态环境部委托组织处理涉外生态环境事务。

(十五)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管理设区的市生态环境部门的领导班子成员。指导全省生态环境系统队伍建设工作。

(十六)承担省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日常工作。

(十七)完成省委、省政府交办的其他任务。

(十八)职能转变。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转变政府职能、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的决策部署,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深化“一次办好”改革的要求,组织推进本系统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精简下放有关行政审批事项,缩短审批时限,提高审批效率。统一行使生态和城乡各类污染排放监管与行政执法职责,切实履行监管责任,全面落实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和环境质量底线,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保障我省生态安全,建设美丽山东。

(十九)有关职责分工

1.关于水资源保护与水污染防治。省水利厅负责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合理利用等工作,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编制水资源保护规划,发布水文水资源信息。省生态环境厅负责组织实施水环境质量的监测、调查评价等工作,发布水环境信息;负责水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加强入河湖污染防控,保护和改善水环境质量。两部门加强协调配合,定期通报水污染防治与水资源保护情况,协商解决有关重大问题。

2.关于地下水监测信息共享。省水利厅负责组织对地下水实施监测。省生态环境厅负责组织对地下水环境质量实施监测。省自然资源厅负责组织监测因地下水过量开采引发的地面沉降等地质问题。省水利厅、省生态环境厅、省自然资源厅应当建立完善地下水监测信息共享机制,定期发布和共享地下水监测信息。

第四条省生态环境厅设下列内设机构:

(一)办公室(挂国际合作处牌子)。负责文电、会务、督查、机要、保密、档案、信访、值班、安全等厅机关日常运转工作。承担政府信息和政务公开、建议提案办理等工作。负责综合材料起草、综合性调研以及重大专题调研工作。组织开展生态环境对外交流与合作。按照规定组织开展国际环境条约省内履约工作,组织处理涉外生态环境事务。承担省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办公室的具体工作。

(四)人事处。负责厅机关和直属单位的机构编制、人事管理、社会保障等工作。按照干部管理权限,承办设区的市生态环境部门领导干部的有关管理事项。指导生态环境领域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组织指导本系统干部队伍建设和教育培训工作。负责厅机关离退休人员的管理服务工作,指导厅直属单位离退休人员的管理服务工作。按照规定承办全省生态环境行政表彰有关工作。

(六)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处。拟订全省控制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和环境统计的政策、规划、制度并组织实施。负责全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排污权交易工作。组织实施排污申报登记。拟订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年度目标和考核计划,组织分解、落实环保约束性目标,监督考核计划任务完成情况。负责生态环境统计、污染源普查和生态环境形势分析。

(八)水生态环境处。拟订全省水生态环境的政策、规划、制度并组织实施。负责全省地表水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工作。拟订全省水功能区划,开展水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估。拟订并监督实施全省重点流域污染防治规划计划。组织实施跨界河流断面水质考核。监督管理全省饮用水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指导入河排污口设置。

(十九)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办公室。拟订并组织实施全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的政策措施和制度规范。制定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规范、工作计划、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对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处理建议,按照要求向有关部门移送材料,并对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案件整改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指导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办公室日常工作。

机关党委。负责厅机关和直属单位党的建设和群团工作。

第五条省生态环境厅机关行政编制206名(含6个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办公室行政编制72名和专职党务工作人员)。设厅长1名、副厅长5名(其中1名副厅长兼任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办公室主任),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专员3名(副厅级);正处级领导职数29名(含总工程师1名、核安全总工程师1名、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办公室副主任2名、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第一至六办公室主任各1名、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1名),副处级领导职数40名(含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第一至六办公室副主任各2名、机关纪委书记1名)。

第六条省生态环境厅所属事业单位的设置、职责和编制事项另行规定。

第七条本规定具体解释工作由中共山东省委办公厅、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会同中共山东省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承担,其调整由中共山东省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按照规定程序办理。

第八条本规定自2019年2月3日起施行。

山东省水利厅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

第二条山东省水利厅(以下简称省水利厅)是省政府组成部门,为正厅级,加挂山东省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管理局(以下简称省南水北调局)牌子。

第三条省水利厅贯彻党中央关于水利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落实省委有关工作要求,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坚持和加强党对水利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水利工作法律法规,保障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负责全省水法治建设工作,起草有关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草案,拟订全省水利政策,提出有关水利价格、税费、基金、信贷的政策建议;拟订全省水利发展中长期规划,组织编制水资源综合规划、跨设区的市流域综合规划和防洪规划等重大水利规划。

(二)负责实施全省水资源的统一监督管理,负责生活、生产经营、生态环境用水的统筹和保障;组织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拟订全省水中长期供求规划、水量分配方案并监督实施;负责全省水资源的统一规划和配置,负责重要流域、区域以及重点调水工程的水资源调度;组织实施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等制度,指导开展全省水资源有偿使用工作;指导全省水利行业供水和村镇供水工作。

(四)指导全省水资源保护工作。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编制水资源保护规划;指导饮用水水源保护、地下水开发利用和管理保护工作;组织指导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

(五)负责全省节约用水工作。负责节约用水的统一管理和监督工作,拟订节约用水政策,组织编制节约用水规划并监督实施,组织制定有关标准;负责用水总量控制的监督和管理工作,指导和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指导中水等非常规水资源和雨洪资源开发利用工作。

(七)指导全省水利设施、水域及其岸线的管理、保护与综合利用。组织指导水利基础设施网络建设;指导河道、湖泊以及河口、海岸滩涂的治理、开发和保护;指导河湖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河湖生态流量水量管理以及河湖水系连通工作;负责推进河长制湖长制工作的组织协调、调度督导和检查考核等工作;承担省河长制办公室的日常工作。

(八)负责指导全省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工作。负责组织实施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有关制度,负责组织实施具有控制性的或者跨设区的市、跨流域的重要水利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组织提出并协调落实南水北调工程、胶东调水工程等骨干调水工程运行和后续工程建设的有关政策措施,监督工程安全运行,组织工程验收有关工作,督促指导地方配套工程建设;指导防潮堤建设与管理;承担省重点水利工程建设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

(九)负责全省水土保持和水生态建设工作。拟订水土保持和水生态建设规划并监督实施,组织实施水土流失的综合防治、监测预报并定期公告;负责重点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的审批、监督实施工作;牵头做好荒山、荒丘、荒滩、荒沟治理开发的管理工作。

(十)负责指导全省农村水利工作。组织编制农村水利发展规划和地方行业技术标准并监督实施;组织开展大中型灌排工程建设与改造;组织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工作,指导节水灌溉有关工作;指导农村水利改革创新和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指导农村水能资源开发、小水电工作。

(十一)负责全省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工作。拟订水利水电工程移民有关政策、规划并组织实施;负责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安置工作的管理和监督,组织实施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安置验收、监督评估等制度;组织开展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并监督实施,协调监督三峡工程库区移民后期扶持工作;承担省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工作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

(十二)负责组织查处全省重大涉水违法事件,调处跨设区的市水事纠纷,受省政府委托调处省际间水事纠纷,负责水行政执法监督工作,指导水政监察和水行政执法工作;负责指导水利行业安全生产工作,负责重点水利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指导水利建设市场的监督管理,组织实施水利工程质量和安全监督。

(十三)负责全省水利科技和外事工作。组织开展水利行业质量监督工作,负责组织拟订水利行业地方技术标准和规程规范,负责行业技术标准和规程规范的监督实施;负责组织重大水利科学研究、技术推广和创新服务工作;指导全省水利系统对外交流合作、利用外资、引进国(境)外智力等工作;指导水利宣传、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等工作。

(十五)负责协调省内涉及黄河的有关事务。

(十六)完成省委、省政府交办的其他任务。

(十七)职能转变。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转变政府职能、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的决策部署,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深化“一次办好”改革的要求,组织推进本系统、本行业转变政府职能。加强水资源合理利用、优化配置和节约保护。坚持节水优先,从增加供给转向更加重视需求管理,严格控制用水总量和提高用水效率。坚持保护优先,加强水资源、水域和水利工程的管理保护,维护河湖健康美丽。坚持统筹兼顾,保障合理用水需求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水安全保障。

(十八)有关职责分工。

2.关于水资源保护与水污染防治。省水利厅负责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合理利用等工作,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编制水资源保护规划,发布水文水资源信息。省生态环境厅负责组织实施水环境质量的监测、调查评价等工作,发布水环境信息,负责水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加强入河湖污染防控,保护和改善水环境质量。两部门应加强协调配合,建立部门协商机制,定期通报水污染防治与水资源保护有关情况,协商解决有关重大问题。

3.关于地下水监测信息共享。省水利厅负责组织对地下水实施监测。省生态环境厅负责组织对地下水环境质量实施监测。省自然资源厅负责组织监测因地下水过量开采引发的地面沉降等地质问题。省生态环境厅、省自然资源厅、省水利厅应建立完善地下水监测信息共享机制,定期发布和共享地下水监测信息。

5.关于矿泉水、地热水管理。开采矿泉水、地热水,省水利厅负责办理《取水许可证》,省自然资源厅凭《取水许可证》办理《采矿许可证》。

第四条省水利厅设下列内设机构:

(一)办公室。负责文电、会务、督查、信息、宣传、机要、保密、档案、信访、值班、安全等厅机关日常运转工作,承担政府信息和政务公开、调研、信息化、综合性文稿起草和建议提案办理等工作。

(二)人事处。负责厅机关和直属单位机构编制、人事管理、社会保障等工作,组织指导全省水利系统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参与拟订全省水利人才发展政策、规划并组织实施。

(四)财务审计处。编制省级水利部门预决算。提出水利财政预算资金安排建议,并统筹协调项目实施的监督管理和绩效评价。承担省级水利资金以及水利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协调有关水利价格、税费、基金、信贷事宜。负责厅机关财务管理工作,指导、监督厅直属单位财务管理工作。负责部门内部审计工作。

(五)农村水利处。指导农村水利和农村水电工作。组织拟订农村水利发展规划和地方行业技术标准并监督实施。指导灌排工程的建设与管理工作,组织开展大中型灌排工程建设与改造,组织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工作,指导节水灌溉有关工作。指导农村水利改革创新和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指导农村水能资源开发、小水电工作。

(七)行政许可处。负责推进本系统职能转变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组织编制系统内权责清单,深化简政放权,优化权力运行流程,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承担本部门行政权力事项的动态调整工作。指导全省水利行政许可工作,负责组织制定本部门行政许可有关制度、程序等,负责水利行政许可事项受理、办理和组织协调工作。

(八)水利工程建设处。指导全省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工作,制定有关制度并组织实施。组织指导水利工程蓄水安全鉴定和验收,组织指导省骨干河道堤防、重要病险水库、重要水闸的除险加固和防潮堤建设。组织实施具有控制性的或者跨设区的市、跨流域的重点水利工程建设。负责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的监督检查,承担水利建设市场的监督管理工作,指导水利建设市场信用体系建设。

(九)科技与对外合作处。负责水利科技创新工作。负责行业技术标准和规程规范的监督实施,组织拟订水利行业地方技术标准、规程规范并监督实施。组织重大水利科学研究、技术引进、科技推广和创新服务。组织、指导水利系统对外交流合作、引进国(境)外智力工作。

(十一)省节约用水办公室。拟订节约用水政策,组织编制并协调实施节约用水规划,组织指导计划用水、节约用水工作。制定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计划用水和定额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指导和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指导中水等非常规水资源和雨洪资源开发利用工作。

(十二)水土保持处。组织指导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工作,组织编制水土保持规划并监督实施。组织实施重点水土保持建设项目。组织开展水土流失监测、预报并定期公告。承担荒山、荒丘、荒滩、荒沟治理开发有关工作。负责水土保持技术服务单位和水土保持项目建设管理的监督检查。

(十三)监督处。督促检查水利重大政策、决策部署和重点工作的贯彻落实情况。组织实施水利工程质量和安全监督。指导全省水利行业安全生产工作,负责水利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组织指导水库大坝、农村水电站的安全监管。组织实施水利工程项目与安全设施同步落实制度,开展水利工程项目安全标准化建设。组织开展水利工程稽察工作。组织或参与重大水利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

(十四)河湖管理处(挂河长制工作处牌子)。指导水域及其岸线的管理、保护和综合利用,指导河道、湖泊、河口、海岸滩涂的治理、开发和保护。指导水生态建设。指导河湖水生态保护与修复以及河湖水系连通工作。监督管理河道采砂工作,组织指导编制河道采砂规划和计划。负责推进河长制湖长制工作的组织协调、调度督导和检查考核等工作,承担省河长制办公室的日常工作。承担南四湖水利协调管理工作。

(十五)运行管理处。指导水利设施的管理、保护和综合利用,组织编制水库运行调度规程,指导水库、堤防、水闸等水利工程的运行管理与划界工作。组织指导水库大坝、水闸等水利工程的安全鉴定等安全管理工作。组织指导水利工程管理标准化工作。

(十七)水旱灾害防御处。组织编制洪水干旱防治规划和防护标准、重要河道、湖泊和重要水工程的防御洪水抗御旱灾调度以及应急水量调度方案并组织实施。承担水情旱情预警工作。组织协调指导蓄滞洪区安全建设、管理和运用补偿工作,指导洪泛区、蓄滞洪区和防洪保护区的洪水影响评价工作。

(十九)调水管理处(挂省引黄办公室牌子)。组织开展跨区域跨流域水资源供需形势分析,统筹指导水资源调度工作并监督实施,负责跨区域跨流域骨干水网工程水资源调度管理工作。组织拟订水量分配方案、年度水量调度计划,指导河湖生态流量水量管理。承担省内涉及黄河事务的综合协调工作。

离退休干部处。负责厅机关离退休人员工作,指导厅直属单位离退休人员工作。

第五条省水利厅机关行政编制180名。设厅长(省南水北调局局长)1名,副厅长5名(其中副厅长、省南水北调局副局长1名);正处级领导职数25名(含总规划师1名、总工程师1名、总经济师1名、督察专员1名、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1名),副处级领导职数38名(含机关纪委书记1名)。

第六条省水利厅所属事业单位的设置、职责和编制事项另行规定。

第八条本规定自2019年2月16日起施行。

山东省海洋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

第二条山东省海洋局(以下简称省海洋局)是省自然资源厅的部门管理机构,为副厅级。

第四条省海洋局贯彻党中央关于海洋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落实省委工作要求,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坚持和加强党对海洋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海洋方面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负责研究提出全省海洋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的建议。会同有关部门拟订全省海洋发展政策并组织实施,组织协调推进海洋强省重大项目,督促落实海洋强省建设行动方案。

(二)负责协调海洋事务,拟订全省海洋产业发展、产业布局和海洋资源高效利用规划。拟订全省海洋新兴产业规划并组织实施,协调解决海洋新兴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推进海洋重大项目实施。负责全省海洋经济运行综合监测、调查评估、统计核算和信息发布。

(三)负责海域使用和海岛保护利用管理。拟订全省海域使用和海岛保护利用政策和技术规范,监督管理海域海岛开发利用活动。组织开展海域和海岛监视监测和评估。承担用海、用岛的审核、报批工作。组织实施海域、海岛、海岸线修复工程。负责全省海洋观测预报、预警监测和防灾工作,按照要求参与重大海洋灾害应急处置。

(四)负责拟订并组织实施全省海洋科技发展规划。组织实施海洋基础与综合调查。组织实施海洋高新技术和应用技术研究、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拟订并组织实施全省海洋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组织实施海洋重大科技工程、项目以及创新能力建设。

(六)指导、监督海洋执法工作。

(七)完成省委、省政府交办的其他任务。

(八)职能转变。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转变政府职能、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的决策部署,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深化“一次办好”改革的要求,组织推进本系统转变政府职能。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经略海洋的决策部署,加强战略谋划和统筹协调,加强海域使用和海岛保护利用管理,促进海洋新兴产业发展,加快海洋强省建设。

第五条省海洋局设下列内设机构:

(二)海洋战略规划与经济处。拟订全省海洋发展战略、中长期规划并组织实施,提出海洋领域重大问题的政策建议,督促落实海洋强省建设行动方案。拟订全省海洋经济发展、海岸带综合保护利用、海域海岛保护利用、海洋军民融合发展等规划并组织实施。拟订全省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海洋可再生资源、海洋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规划并监督实施,协调解决海洋新兴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负责海洋项目的立项审核、申报以及项目管理工作。负责全省海洋经济运行综合监测、调查评估、统计核算和信息发布。

(三)海域与海岛管理处。拟订全省海域使用和海岛保护利用政策与技术规范,监督管理海域海岛开发利用活动。组织开展海域海岛监视监测和评估。承担用海、用岛的审核、报批工作。组织实施海域、海岛、海岸线修复工程。拟订海岛对外开放和保护名录,负责海域、海岛统计工作。指导海洋执法工作。

(四)海洋预警监测处。拟订全省海洋观测预报和海洋科学调查政策和制度并组织实施。开展海洋生态预警预测、灾害预防、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治理,发布警报和公报,按照要求参与重大海洋灾害应急处置。建设和管理全省海洋立体观测网,组织开展海洋科学调查与勘测。

第六条省海洋局机关行政编制40名。设局长1名,副局长3名;正处级领导职数6名(含省委海洋办秘书处处长1名),副处级领导职数9名。

第七条省海洋局所属事业单位的设置、职责和编制事项另行规定。

山东省能源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

第二条山东省能源局(以下简称省能源局)是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部门管理机构,为副厅级。

第三条省能源局贯彻党中央关于能源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落实省委工作要求,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坚持和加强党对能源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能源发展和改革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起草全省能源发展的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草案。拟订全省能源发展战略、规划和政策并组织实施。推进能源体制改革,拟订有关改革方案,协调能源发展和改革中的重大问题。

(四)负责能源行业节能和资源综合利用,参与研究全省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目标建议,指导、监督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有关工作,衔接能源生产建设和供需平衡。

(五)负责全省能源预测预警,监测分析能源市场供求变化,发布能源信息,参与能源运行调节和能源保障。

(六)负责全省能源行业管理。负责全省油区管理。承担全省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的监督管理职责。负责煤矿工程质量监督和压煤建筑物搬迁管理有关工作。

(七)负责全省能源行业安全生产管理。在职责范围内,负责全省煤矿安全监管工作。

(九)完成省委、省政府交办的其他任务。

(十)职能转变。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转变政府职能、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的决策部署,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深化“一次办好”改革的要求,组织推进全省能源系统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精简行政审批程序,减少审批环节,提高行政效率,加强监督管理,创新监管方式,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1.推进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能源供给体系质量,加快优化能源结构,壮大清洁能源产业,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2.强化能源行业管理,加强能源法制建设,推进能源体制改革,提升能源高质量发展水平,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美好生活提供坚实的能源保障。

3.加强监督管理,创新监管方式,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全面落实“双随机、一公开”要求,着力加强安全生产,压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依法履行行业安全监管责任,落实属地安全监管责任,保持能源行业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

第四条省能源局设下列内设机构:

(一)办公室。负责文电、会务、督查、信息、宣传、机要、保密、档案、信访、值班、安全等局机关日常运转工作。承担政务公开、政务舆情、综合性文稿起草、局机关信息化建设等工作。负责局机关财务、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指导局直属单位的财务、国有资产管理工作。

(二)人事处。负责局机关和直属单位机构编制、人事管理、社会保障等工作。负责组织指导全省能源行业人才队伍建设和教育培训工作。

(四)发展规划处。负责组织拟订全省能源发展规划、年度计划和产业政策。负责拟订全省核电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衔接平衡煤炭、石油、天然气、电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等专项规划。负责研究提出全省能源重大项目建设布局建议。参与研究全省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工作方案,指导、监督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有关工作。组织开展全省能源行业统计和预测预警等工作。负责能源对外合作与交流工作。

(五)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处。负责全省能源行业节能和资源综合利用工作,研究拟订行业节能、资源综合利用和提高能源效率的政策措施。组织推进全省能源关键设备研发、成套设备的引进消化创新,组织实施重点科技专项和重点示范工程,推广应用新产品、新技术、新设备。参与拟订全省能源行业地方性标准。

(六)电力处。负责拟订全省火电、电网和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规划、计划和有关政策并组织实施。负责全省电力设施和电能保护工作。负责编制下达公益性、调节性等发用电量计划并组织实施。编制和实施年度电力生产和供应保障预案,平衡电力资源,协调处理电力生产和电网运行中的重大问题。负责电力市场建设、电力需求侧管理和电力调度管理有关工作。

(七)煤炭处(挂省政府压煤村庄搬迁办公室牌子)。负责拟订全省煤炭开发等发展规划、计划和政策并组织实施。负责全省煤矿工程质量监督工作。负责组织开展全省淘汰煤炭落后产能工作,推动省外海外煤炭基地建设工作。承担全省压煤建筑物搬迁以及房屋斑裂维修的组织协调工作。

(八)石油天然气处。负责拟订全省油气开发有关发展规划、计划和政策并组织实施。负责协调推进全省天然气供应保障和储气设施等应急能力建设。承担全省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的监督管理职责,负责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的指导协调和监督检查,督促石油天然气管道企业履行管道保护主体责任。负责全省油区管理。对外可使用省油区工作办公室名义开展工作。

(十)安全监督管理处。负责全省能源行业安全生产管理。在职责范围内,负责全省煤矿安全监管工作。依法监督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矿井。参与煤矿安全生产事故的抢险救援和调查处理工作。

机关党委。负责局机关和直属单位党的建设和群团工作。

第五条省能源局机关行政编制69名(含专职党务工作人员)。设局长1名,副局长3名;正处级领导职数11名(含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1名),副处级领导职数19名(含机关纪委书记1名)。

第六条省能源局所属事业单位的设置、职责和编制事项另行规定。

第七条本规定具体解释工作由中共山东省委办公厅、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会同中共山东省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负责承担,其调整由中共山东省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按照规定程序办理。

山东省畜牧兽医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

第二条山东省畜牧兽医局(以下简称省畜牧局)是省农业农村厅的部门管理机构,为副厅级。

第三条省畜牧局贯彻党中央关于畜牧兽医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落实省委工作要求,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坚持和加强党对畜牧兽医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主要职责是:

(二)负责全省畜牧业监督管理工作。指导畜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推动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负责全省种畜禽管理和奶畜饲养监督管理工作。负责饲草草种管理工作。依法指导、扶持涉牧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建设与发展。承担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的指导和服务工作。

(三)负责全省动物防疫工作。拟订全省动物疫病防治规划并组织实施。负责全省动物防疫、动物及其产品的检疫监督工作。负责全省畜禽标识以及动物产品可追溯体系建设。负责无规定动物疫病区有关工作。负责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监督管理工作。负责兽医从业人员和中兽医监督管理工作。

(四)负责全省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负责畜禽收购、运输和屠宰环节质量安全监督管理。负责生鲜乳生产、收购环节质量安全监督管理。负责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畜牧业投入品质量以及使用的监督管理。牵头负责“瘦肉精”监督管理工作。负责兽医器械监督管理。

(五)负责毛皮动物养殖、胴体处置监督管理工作。负责饲料、饲料添加剂、添加剂预混合饲料生产企业监督管理工作。指导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

(六)制定全省畜牧兽医行业科技、教育培训、技术推广规划并组织实施,推动重大科研项目攻关。指导全省畜牧兽医队伍建设。负责畜牧兽医行业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

(七)负责收集、发布畜牧兽医行业信息,组织推动信息化工作,指导信息服务。开展畜牧兽医行业统计、监测、预警工作。

(八)承担省防控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的日常工作。

(九)承办省委、省政府交办的其他任务。

(十)职能转变。

1.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转变政府职能、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的决策部署,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深化“一次办好”改革的要求,组织推进本系统转变政府职能。深入推进简政放权,减少行政许可事项,简化审批流程,规范缩短审批时限,强化对市场主体的服务,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2.落实畜牧业投入品、动物以及动物产品监管责任,加强动物疫病和人畜共患病防控,强化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监管,严防、严管、严控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

3.强化畜禽废弃物综合利用、绿色生态养殖,推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

(十一)有关职责分工。

1.关于食用畜禽及其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省畜牧局负责食用畜禽及其产品从养殖环节到进入批发、零售市场或者生产加工企业前的质量安全监督管理;负责畜禽收购、运输、屠宰环节(含生猪定点屠宰)和生鲜乳生产、收购环节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以及兽药、饲料、饲料添加剂等其他畜牧业投入品质量和使用的监督管理;负责全过程畜禽疫病防控,加强对进入批发、零售市场或者生产加工企业后的畜禽疫病防控,避免疫病传播、流行。省市场监管局负责食用畜禽及其产品进入批发、零售市场或者生产加工企业后的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两部门建立食品安全产地准出、市场准入和追溯机制,加强协调配合和工作衔接,形成监管合力。

2.关于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监管。省畜牧局负责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其他畜牧业投入品生产经营以及使用(水产养殖使用除外)的监督管理。省农业农村厅负责水产养殖中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投入品使用的监督管理,负责职责范围内的其他渔业投入品的监督管理。

第四条省畜牧局设下列内设机构:

(一)办公室(挂规划财务处牌子)。负责文电、会务、督查、机要、保密、档案、信访、值班、安全等局机关日常运转工作。承担政府信息和政务公开、新闻发布、建议提案办理、局机关综合性文稿起草等工作。负责畜牧兽医行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承担有关重大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组织起草畜牧兽医行业有关发展规划。负责畜牧兽医专项经费和基本支出经费管理。承担局机关财务、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指导、监督局直属单位财务、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负责畜牧业建设项目的编报、计划下达和绩效考核。依法指导、扶持涉牧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建设与发展。

(二)人事处。负责局机关以及直属单位的机构编制、人事管理和社会保障等工作。负责局机关离退休人员的管理服务工作,指导局直属单位离退休人员的管理服务工作。组织、指导本系统教育培训工作。

(四)畜牧与畜禽废弃物利用处(挂省奶业管理办公室牌子)。负责畜禽良种的资源保护开发、繁育推广、生产经营管理工作。负责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的指导与服务工作。指导毛皮动物养殖发展。负责制定奶业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负责奶畜饲养以及生鲜乳生产、收购环节的监督管理工作。按照规定负责畜禽养殖、牧草项目的筛选、实施和管理。负责饲草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以及饲草草种管理工作。组织指导畜牧业标准化建设。

(五)动物卫生处。负责全省动物防疫、检疫工作,拟订动物疫病防治计划并组织实施。按照规定负责动物防疫、检疫项目的筛选、实施和管理。指导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的建设。负责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毛皮动物胴体处置监督管理工作。负责动物诊疗机构和兽医生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监督工作。负责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和监督管理工作。负责动物诊疗活动、兽医从业人员和中兽医监督管理。组织实施畜禽标识以及动物产品可追溯体系建设。承担省防控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办公室的具体工作。

(六)饲料兽药处。负责饲料、饲料添加剂、兽药、兽医器械监督管理工作。指导饲料、饲料添加剂、兽药、兽医器械生产经营企业健康发展和转型升级。组织拟订和实施饲料、饲料添加剂、兽药产品质量抽检计划,以及动物、动物产品兽药残留监控计划。按照规定负责有关饲料、饲料添加剂、兽药项目的筛选、实施和管理。

机关党委。负责局机关和直属单位党的建设和群团工作,日常工作由人事处承担。

第五条省畜牧局机关行政编制54名(含专职党务工作人员)。设局长1名,副局长3名;正处级领导职数11名(含总畜牧师1名、总兽医师1名、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1名),副处级领导职数12名(含机关纪委书记1名)。

第六条省畜牧局所属事业单位的设置、职责和编制事项另行规定。

THE END
1.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林业“三定”工作的通知林业“三定”工作,是全面落实党的林业政策,调整林业生产关系,纠正“左”的思想影响,调动集体、社员造林营林护林积极性,加快林业建设的根本大计,是振兴林业,开创林业新局面的一项基础工作,对于落实中央书记处关于首都建设方针的四项指示,加快首都绿化,加快山区建设有着重要意义。为进一步做好林业“三定”工作,现作如下通知https://www.beijing.gov.cn/zhengce/zfwj/zfwj/szfwj/201905/t20190523_70880.html
2.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百题问答6篇(全文)(2)调查摸底,制订方案。在试点成功、全面摸清情况的基础上,省、市、县、乡(镇)、村(组)要制订改革工作方案。市、县、乡(镇)、村(组)的改革方案要逐级备案。 (3)宣传发动;开展培训。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使广大农户充分认识这项改革的重大意义,充分了解有关政策,积极支持、参与改革。层层开展骨干培训,使参与https://www.99xueshu.com/w/fileupbhrvln.html
3.森工国有林区改革方案篇2:森工国有林区改革方案 碧泉林业局国有林区改革调研报告 根据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开展国有林场和国有林区改革调研的通知”精神,结合碧泉林业局天保工程实施以来的实际情况,现把国有林区发展改革有关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企业基本情况 云南省碧泉林业局是全省17户国有重点森工企业之一,当时按照“先生产https://www.360wenmi.com/f/file5gvy0h5f.html
4.岳西县国有林场改革“三定”方案落定2016年6月20日,岳西县机构编制委员会以岳编〔2016〕27号文,批复了岳西县国有林业总场“三定”方案。 该方案 一是将“岳西县林业总场”更名为“岳西县国有林业总场”,确定为财政预算事业单位(公益一类),保留副科级建制,隶属于县林业局。 二是同意岳西县国有林业总场设综合股、资源保护股、森林培育股、计划财务股http://www.isenlin.cn/sf_AD0B5B93AB2F43489EE63FB8141DE8E4_209_cgj909.html
5.XX市XX区农林资产经营集团有限公司三定方案.doc深化国有农林场改革,加快农林场经济发展; 4、承担区级重点、园林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与投资; 5、为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集体经济组织等提供担保服务; 6、现代都市农业建设和农业、林业生态休闲旅游开发; 7、农场职工住房解困及安置房建设; 8、国有农林场社会管理,确保农林场社会稳定; 9、负责区委、区政府交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8/1211/6031214013001235.shtm
6.国家林草局三定方案公布森林草原防火相关职责明确江苏省林业同时,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负责组织指导国有林场林区和草原开展宣传教育、监测预警、督促检查等防火工作。必要时,可以提请应急管理部,以国家应急指挥机构名义,部署相关防治工作。 “三定”规定,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设内设机构森林公安局,由森林公安局负责森林和草原防火相关工作。https://www.jaf.ac.cn/index.php?s=/Mobile/Show/index/cid/17/id/915.html
7.现代国有林场评价规范5.2.3.5 林业现代装备 用于评价国有林场林业现代装备配置情况,包含配置资源保护类林业现代装备,配置营林生产类林 业现代装备等2 个指标. 5.2.4 林区富裕 5.2.4.1 定性定编定经费 用于评价国有林场"三定"方案是否得到巩固情况,包含国有林场公益性质定位,国有林场人员编 制情况,国有林场经费是否纳入当地财政预算管理https://dbba.sacinfo.org.cn/attachment/downloadStdFile?pk=1a42d5181de50a4cb3fac7a92a13f1539cccf452d3be184f8f578d8ad04e1d63
8.林政国有林之变2015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有林场改革方案》,国有林场以生态建设为主,推动政事分开、事企分开,实现管护方式创新和监管体制创新,向生态保护修复升级、向生态系统维护升级、向生态环境服务升级、向生态空间治理升级,建立有利于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有利于改善生态和民生、有利于增强林业发展活力的国有林场新体制https://sxlykxy.com/a/daqinling/xiaofenlei3/2022/0217/8203.html
9.森林防火工作方案(14篇)保护森林草原资源,维护生态安全,建设生态文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森林防火条例》《草原防火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林业主管部门认真做好“全力防、配合救”的森林防火工作相关要求,现制定永宁县自然资源局森林草原防火工作方案https://www.pinda.com/zhichang/gongzuofangan/146883.html
10.林业工作总结范文2016年,全市林业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厅的关心支持下,注重规划引领、注重改革创新,聚力“三个发展”,坚定不移地冲刺全省第一方阵,在植树造林、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文明场圃创建、国有林场经营机制改革和林种结构调整等多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森林防火、有害生物防治和采伐限额各项指标得到严格控制,林业总https://www.yjbys.com/zongjie/gerenzongjie/2305134.html
11.工作开展情况范文(精选11篇)一是召开了三定管理专门会议,研究落实工作措施,制定下发了三定管理工作意见或方案;二是将三定管理工作纳入了综治工作年度考核内容和“三电”保护工作重要考核内容,严格进行考核;三是镇、村社定片、定员、定责完成,台帐清楚,镇属地三电企事业单位定址、定人、定类工作完成,台帐清楚;四是镇三电设施网络图绘制完成率100https://mip.ruiwen.com/word/gongzuokaizhanqingkuangfanwen.html
12.林业站工作总结(精选20篇)我在工作中,一是认真收集、整理、利用县两类林区划材料、工程工作方案、林业“三定”时的相关资料和森林资 源调查等资料。二是实地勘察,认真做好确乡界、总结以上工作虽有成绩但也有不足之处,在来年中还应该加强学习,总结经验,让自己工作得到进一步提升。 林业站工作总结 20 xxxx林场是xxxx县林业局下属的国营林https://www.fwsir.com/Article/html/Article_20230302082823_24712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