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预计降雪总时长超48小时!北京降温降雪6问6答
此外,一轮寒潮天气即将到来。周五起气温骤降,北京将从“冷藏区”变为“速冻区”。预计双休日最低气温都为零下15℃,并有可能突破历史同期的最低气温记录。目前,北京市已经发布寒潮蓝色预警、暴雪黄色预警。
北京新一轮降雪有多大?为何近期降雪频频?极端严寒天气下,应该注意什么?
新一轮降雪什么时候到?
“目前预计城区降水量为6毫米至12毫米,而上一场雪,全市平均降水量为5.9毫米。”尹炤寅介绍,气象上会用降水量(雪化成水后的高度)来描述降雪量级,1毫米的降水量大概可以带来1厘米左右的积雪,也就是说,新一轮降雪可以给北京带来新增积雪6厘米至12厘米。
北京这场雪有多大?
尹炤寅告诉记者,和上场雪一样,预计新一场降雪过程中,降雪较多的地方还是南部和西部。“原因很简单,这次下雪是由于偏南风和偏东风持续给北京输送水汽。偏南风从南边过来,那肯定是南边的雪下得大。而偏东风从渤海湾吹过来,正好吹到北京西边、太行山脉一带,所以西边太行山脉山前那一带雪下得大。”
气象上一般用24小时降水量来判断降雪的量级,尹炤寅介绍,目前来看,周三、周四两天的雪量可以说是一场大雪加一场中到大雪。此外,周三和周四的中午到下午,这两个时段降雪最明显。
为何近期北京降雪频频?
北京冬季下场“痛快雪”并不简单,但近期北京的明显降雪一场接一场。
北京将迎来寒潮天气,具体情况如何?
根据寒潮蓝色预警,受冷空气影响,预计15日至16日北京将出现寒潮天气,48小时最低气温降幅超过10℃,16日夜间平原地区最低气温将降至零下15℃左右;15日至16日白天阵风可达7级左右,请注意防范。周五起,预计北京连着7天最低气温都在零下10℃以下。
此次寒潮的低温是否有极端性?
尹炤寅告诉记者,12月中旬出现这样的低温并不常见,是有极端性的。1951年有完整气象观测资料以来,代表“北京温度”的南郊观象台在12月中旬记录到的最低气温是零下18℃,第二低是零下14.8℃。在这次寒潮的影响下,双休日的最低气温至少是“保二争一”,也有可能突破同期历史记录,出现北京有完整气象记录以来12月中旬最冷的一天。
尹炤寅表示,冬季气候预测会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但根据以往经验记录,如此强度的寒潮每年最多只有一次,因为北极地区冷空气也是需要积聚后再南下影响我国。“出现一次后,后边大概率不会再有最低气温低于零下18℃的天气了,应该说未来几天大概率是本年度冬天最冷的几天。”
降雪、极端严寒天气下,公众应该注意什么?
前几日的积雪未化,部分路段仍有结冰,叠加新一轮降雪,首先要注意的是交通安全。“周三晚高峰和周四晚高峰,降雪会比较明显,道路上的积雪不太容易融化,这时出行一定要格外注意交通安全。同时也需要特别提醒老年人,冬季外出行走时容易摔伤,所以建议老年人至少到下周一前,非必要不出门。”
除了降雪引起的道路湿滑,“雪后寒”还会对健康产生影响。每天的最低气温都出现在日出前后,这也就意味着,早高峰时段的气温刚好是一天当中的最低值。“这时大家基本上刚睡醒,从暖和的室内走到干冷的室外,比较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因此建议大家早起出门的时候,注意保暖,最好戴个帽子,这样可以尽可能地减少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概率。”尹炤寅提醒。
此外,自采暖用户在加强供暖的同时,还应注意做好居室通风,谨防火灾和一氧化碳中毒。降雪可能导致设施温棚损坏、简易搭建物垮塌,建议对临时搭建物、农业大棚等临时设施进行加固,及时清理积雪。
北京升级暴雪橙色预警,发布七条响应措施
12月12日22时00分,市气象台升级发布暴雪橙色预警信号。预计12月13日早晨至15日上午,本市将出现大雪到暴雪,其中13日10时至20时为此次降雪过程的最强时段,延庆、昌平、门头沟、房山、怀柔、海淀、石景山、丰台、东城、西城、朝阳、大兴、通州的部分地区降雪量将达到10毫米以上。市应急局发布七条预警响应措施。
北京市暴雪橙色预警响应措施
1.请市民注意保暖、防寒防冻,注意用火、用电、用气安全,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2.倡导市民减少出行,出行时尽量乘坐公交、地铁;减少驾车出行,驾驶时保持安全车距、减速慢行;少骑或不骑自行车和电动自行车。
3.请市民避免到山区游玩,非必要不进山;在山区驾车时要采取防滑措施;远离老树、构筑物、墙体、牌匾及积雪危险区域,以防被砸压;路过桥下、屋檐处时,防止冰凌融化脱落伤人。
4.中小学、幼儿园实行居家学习,开展线上教学活动,停课不停学;倡导企事业单位员工错峰上下班、弹性办公。
6.城市运行保障单位要全力开展扫雪铲冰,做好供热服务保障,加强交通组织和疏导,前置抢险处突力量,及时处置突发情况,确保水、电、气、热等城市生命线安全运行。
7.要密切监控、及时清除学校体育馆等各类场馆、大跨度建筑物、农业设施大棚、临时搭建物、危房顶部积雪,防止垮塌。山区景区暂停营业,非山区景区的户外大型游乐设施暂停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