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互基础篇(一):交互动效,1天掌握并覆盖80%以上场景动画视觉

编辑导读:在使用某些产品的时候,感觉用户体验不是很丝滑,原因就是缺乏页面或窗口的过渡动效考虑。交互动效,一直是备受“冷落”的部分,却影响着用户的使用感受。本文作者围绕交互动效进行六个维度的分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现象,很多公司或团队并没有独立的交互设计岗位,而交互设计的工作往往由产品经理或UI设计师来完成。

产品经理更加注重业务流程和任务流程的完整性,UI设计师更加注重表现层的感受,那么交互设计师都容易忽视的“交互动效”就更容易被忽略了。因此我们总是觉得自己的产品总是比不上大厂的顺滑,但又总说不出哪里不对,那么我可以明确的告诉你就是缺乏页面或窗口的过渡动效考虑。

下面上干货,先来一张脑图:

一、动效的分类

从不同的维度进行分析,动效设计类型有不同的分类结果。

维度1:动效的使用目的

因为动效存在负面作用,合理的使用它变尤为重要。Cooper(2014)提出动效需要谨慎的使用。过度的使用动效不仅让人困惑和反感,而且让人生理上不舒服。比如苹果的IOS7,它过分强烈的视差效果让很多用户感到不舒服。交互动效的首要目标应是支持和增强用户在状态间的转化。

Saffer(2013)提出使用动效存在下列目的:

Yalanska(2016)也定义了UI动效的四项作用:

Google的MaterialDesign(2017),提出在MD中,动效用来描述空间关系,功能,富有美感和流动性的目标。动效显示APP是如何组织的以及它能够做什么,具体如下:

在这个维度上,我将动效的类型分为“解释类”、“装饰类”以及“解释+装饰综合类”。

维度2:动效的出现时机

根据动效出现的时机与作用,将动效大致分为四类,分别是品牌类动效、引导类动效、转场类动效、反馈类动效。

1)牌类动效

通常,品牌类动效出现在开机页面。

有些产品的品牌类动效的风格会遗传给产品的其他动效设计,使产品的设计风格与动效特点上保持一致。

2)引导类动效

引导类动效一般出现在引导页面或入场动效之后,引起用户注意或引导用户进行操作,从而减少用户困惑,如APP的引导页等。引导类动效还包括页面元素动画、图标动效,已引起用户的注意,进行操作。

3)转场类动效

转场类动效又可细分为:离场类动效与入场类动效,二者是相向而生,主要功能是页面层级展示以及流畅过渡。

离场动效是页面中元素的离开,入场动效是页面元素的进入,二者占据着动效设计的绝大部分,对整个产品形象的塑造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在效果上要更加注意克制的设计要求。

4)反馈类动效

反馈类动效是指用户在操作后页面给出的操作反馈提示动效,是衔接用户操作与页面跳转的过渡效果。反馈动效可细分为:实时反馈动效与整体反馈动效。

在反馈类动效中,设计师最熟悉的动效是加载动效,其是对用户点击一下载的反馈,同时衔接了离场动效与入场动效,使用户的才做反馈更加顺畅,避免中间出现断层。

维度3:动效的变化属性

在浏览器中最常用、最容易实现且能保障性能的是位置(position)、大小(scale)、旋转(rotation)、透明度(opacity)这四种属性的变化,当变化这四种属性的任意一种或几种就能达到交互微动效的目的时,无须再加入其它不必要的属性,以免影响动效流畅度。

属性的变化一般又分为线性(liner)变化和曲线(curves)变化两种。

1)线性变化

线性变化具有匀速、骤停这两个特征,一般适用于与物理属性无关的过渡动效(如透明度属性的变化,包含渐隐渐现或颜色间的切换),或有规律的加载动效(如均匀的循环、数值变化或进度变化)。在与物理参数有关的变化中(如位置变化),尽量避免使用线性变化,否则很容易给人带来动效僵硬、不自然的感觉。

2)曲线变化

二、动效的设计原则

GoogleMaterialDesign(2020)提出的系统动效原则:

提供有效信息(Informative):

动效设计通过强调元素,操作可用性和操作结果之间的关系来通知用户。

聚焦(Focused):

动效应该集中在重要内容上,而不会造成不必要的干扰。

富有表现力(Expressive):

动效应该在用户的各个使用场景中,为常见的互动添加个性,并能表达品牌的风格。

AppleIOS(2021)提出的系统动效原则:

1)明智地使用动效

不要为了使用动画而使用动画。过多或不必要的动画会使人感到与世隔绝或分心,尤其是在无法提供身临其境的体验的应用程序中。iOS使用运动效果(例如视差效果)在主屏幕和其他区域创建深度感。这些效果可以增加理解和乐趣,但是过度使用它们会使应用感到迷惑并且难以控制。如果要实现运动效果,请始终测试结果以确保效果良好。

2)遵循现实世界的规律

人们倾向于接受艺术感,但是当运动没有意义或似乎无视物理规律时,他们会感到迷失方向。例如,如果有人通过从屏幕顶部向下滑动来显示视图,那么他们应该能够通过向上滑动来消除视图。

3)使用一致的动画

熟悉、流畅的体验才能使用户更好的参与其中。他们习惯于在整个iOS中使用的微妙动画,例如平滑过渡,设备方向的流畅变化以及基于物理的滚动。除非您要创建沉浸式体验(例如游戏),否则自定义动画应与内置动画相当。

4)将动画设为可选

在辅助功能偏好设置中启用减少动作选项后,您的应用程序应最小化或消除应用程序动画。

MaterialDesign(2017)也提出了4点原则:

腾讯ISUX在交互微动效设计指南(2017)中提出的功能性动效原则:

1)克制有度

控制时长和出现频率。不增加额外操作,不干扰用户。

2)清晰聚焦

3)自然流畅

保持视觉连续性,缓动过渡。做到不卡、不闪、不跳。

迪士尼动画师Johnson和Thomas的动画圣经—《TheIllusionofLife:DisneyAnimation》其中的12条动画设计原则:

三、动效的时长

小元素的轻微变化效果(如渐隐渐现、大小变化等小范围变化),一般在200~300毫秒以内。

较大元素的复杂变化效果(如包含大范围缓动位移),可长达400-500毫秒。

3.补充

(不同复杂度的动效用户惊喜度与使用时长的关系)

四、动效的基本单元拆解1.变化的基础类型

1)Movement移动

2)Scaling缩放

3)Rotation旋转

4)Alpha透明度

5)Shape形状

6)Color颜色

1)linear匀速变化

2)Smoothstep缓动慢-快-慢

3)Spring弹簧(超出范围)正变化-负变化-正变化…

4)Bounce弹跳(范围内)正变化-负变化-正变化…

5)Anticipate预备动作负变化-正变化

五、MaterialDesign的常用动效模式1.containertransform容器转换

所述容器变换图案被设计为包括一个容器UI元素之间的过渡。此模式在两个UI元素之间创建可见连接。通过将一个元素无缝转换为另一个元素,可以增强两个元素之间的关系。例如,当卡片转换为详细信息页面时,将用户的焦点定向到识别该详细信息页面是卡片的扩展版本。

容器转换模式也可以应用于仅占据屏幕一部分且不会扩展为全屏视图的转换:

2.Sharedaxis共享轴

所述共享轴线模式用于具有空间或导航关系UI元素之间的过渡。此模式使用共同的转变在x,y或z轴上增强元素之间的关系。

3.Fadethrough淡入淡出(A页面/状态→B页面/状态)

在通过褪色模式被用于不具有彼此牢固的关系UI元素之间的过渡。

4.Fade褪色(弹出层的打开和关闭)

该模式用于在屏幕上,的界限内的输入的UI元素或退出诸如一个对话框,在衰落和从屏幕的中心向外的视图。

六、具体案例分析

总结了简短的3个原则进行动效的案例分析:

按照场景,目的,制作,评估的四步骤,具体解释如何综合运用运用设计理论和原则。

案例1:

场景:Banner

目的:State,Attention,Relief

制作:笔者做的旋转Banner,主要用到了Framer的PageComponent.用定时器控制Page的切换,和底部导航圆点样式的切换。需要掌握了简单coffeeScript的语法即可。

细节优化:

评估:

案例2:

场景:Form

目的:State,Attention,Feedback,Individualization

制作:笔者做的Form表单效果,模仿的Google登陆。使用的PageComponent控制页面切换。由于Framer原声不支持表单输入控件,另外用到了Github上的一个Input插件模拟动态输入效果。

案例3:

场景:Image

目的:Attention,Individualization

最后给大家推荐一款速成的软件Principle,和sketch的操作很像,几乎没有学习成本,操作界面如下:

我花了几分钟做了一个容器变化的动效:

朋友们,你学废了吗~~~

参考资料:

本文由@Rinoa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THE END
1.响应时间的数字是真的吗?深入了解液晶显示器的视频性能艺卓注: 以下是2010年5月31日在ITmedia上发表的日文文章“响应时间的数字是真的吗?! - 让我们来看看液晶显示器的视频显示性能”的翻译。 版权所有2011 ITmedia公司。保留所有权利。视频模糊通常不是很明显,但您是否曾经有意识地检查现在使用的液晶显示器的视频显示能力? 首先,我们想请您打开下面的视频。 刚开始https://www.eizo.com.cn/global/library/basics/response_time_figures/index.html
2.电视机响应时间一般是多少8-15毫秒。大部分中低端电视的响应时间都在8毫秒到15毫秒之间,高端电视响应时间基本会保持在8毫秒以下。越快的响应时间意味着越流畅的画面,一般来说,“拖影”现象在响应时间大于25ms的电视上非常严重。 响应时间又分为黑白响应时间和灰阶响应时间,电视上一般使用的参数是黑白响应时间。响应时间为30毫秒的话,每秒钟电https://n.znds.com/article/40535.html
3.性能测试知多少响应时间在上一节中,我们讲到吞吐量,做为一个用户你可以对吞吐量毫不关心,但响应时间却是用户感受系统性能的主要体现。 从用户角度来说,软件性能就是软件对用户操作的响应时间。说得更明确一点,对用户来说,当用户单击一个按钮,发出一条指令或在web页面上单击一个链接,从用户单击开始到应用系统把本次操作的结果以用户能察https://developer.aliyun.com/article/134451
4.页面响应时间的标准是什么?指的是客户发出请求到得到响应的整个前言 在面试中,我们经常会被问到从输入网址到页面展示发生了什么,或者前端的优化建议,我们都很有必要了解下网页响应时间标准是什么? 响应时间 指的是客户发出请求到得到响应的整个过程的时间。在某些工具中,请求响应时间通常会被称为“TTLB”(Time to laster byte) ,意思是从发起一个请求开始,到客户端收到最后一https://juejin.cn/post/6867721264740433934
5.性能测试之——响应时间呈现时间构成主要是前端的响应时间,这部分时间主要取决于客户度而非服务端。 当然,我说这个呈现时间总不能全怪罪与浏览器的身上吧!当然还和承载它的操作系统有关,以及电脑硬件(比如cpu 内存)。假如你有超快的浏览器,如果是一台极其垃圾的电脑,我想你多打开两个网页就有可能使电脑卡掉。 https://www.jianshu.com/p/dbc5c9530a5f
6.性能概念99线响应时间如果仅仅是关注平均值,由于大部分请求的响应时间还是相对较短,有一部分接口可能是10ms级别,慢请求往往只占一个很小的比例,所以从平均值中分析数据时,慢响应的接口响应时间被平均了。但实际上,可能有超过1%,或者5%请求的响应时间已经远远超出目标响应数据的范围 https://blog.csdn.net/lluozh2015/article/details/100527332
7.显示器响应时间是什么意思?显示器响应时间5ms和1ms有什么差别我们在选购显示器的时候,经常会关注显示器尺寸、面板类型、屏幕比例、分辨率、接口等参数,不过对于游戏玩家更在意的是刷新率与响应时间等参数。关于刷新率知识已经科普了多次,相信不少玩家对刷新率参数有所了解。那么显示器响应时间是什么意思?显示器响应时间5ms和1ms有什么差别?针对这两个问题,下面装机之家来科普一下http://www.lotpc.com/yjzs/8246.html
8.性能测试中的重要指标:响应时间并发数和每秒事务数这三个指标都非常重要,但是具体优先关注哪个则取决于你的系统和业务需求。一般来说,如果用户体验是首要关注点,响应时间可能是最重要的指标。如果系统需要处理大量并发请求,那么并发数可能是最重要的。如果系统需要快速处理大量事务,那么TPS可能是最重要的。 https://cloud.tencent.com/developer/article/2311564
9.湿度测量的响应时间及其对测量性能产生的影响在理想条件下,所有测量仪表都应是准确的。但在现实环境中,有很多因素都可能会影响测量准确度。其中一个因素是仪表的响应时间。响应时间可以定义为传感器能以多快速度响应测量参数的变化,并且会对测量性能产生重大影响。 定义响应时间: 通常使用两个不同指标来定义响应时间:T63和T90。当被测参数量值有瞬时变化时,测量https://www.chem17.com/tech_news/detail/2926262.html
10.关于系统交互中响应时间的基本建议YJXZ根据《可用性工程》书中的描述,如果系统所进行的操作需要很长的响应时间,反馈就变得很重要。关于响应时间的基本建议多少年来变化都不大,一般分为0.1秒、1.0秒和10秒三个类别。 0.1秒 0.1秒是让用户感觉到系统立即作出了响应的时间上限,此时除了显示系统处理的结果外不需要其他反馈。 https://www.cnblogs.com/gisen_6/p/3252010.html
11.系卢麾课题组发文量化全球植被含水量对表层土壤水分响应时间近日,清华大学地学系卢麾副教授课题组在《IEEE应用地球观测和遥感专题选刊》(IEEE Journal of Selected Topics in Applied Earth Observations and Remote Sensing)上发表题为“全球植被对短时间尺度地表水含量的响应时间分布”(Global Patterns of Vegetation Response to Short-term Surface Water Availability)的论文,使用https://www.dess.tsinghua.edu.cn/info/1079/5031.htm
12.液晶电视选购技巧和注意事项家用电器显然,“信号响应时间”指标越小越好。响应时间越小,则用户在看移动的画面时不会出现有类似残影或者是拖曳的感觉。而且,此点上对液晶电视机的要求比液晶显示器还要高。电视机由于主要播放活动、变化的动态画面,信号响应时间越短,显示效果就好。 小技巧:要从多角度看电视画面,比如在角度上选择正对屏幕,再偏移一些角度https://www.to8to.com/yezhu/v36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