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然最近意外发现,才在幼儿园上大班的女儿不知从哪里知道了“蛋仔派对”。
“这什么游戏,居然可以影响到幼儿园的孩子了?”曹然惊讶地说道。
为了搞清蛋仔派对到底具有什么魔力,为何能迅速在平时不接触手机的低龄儿童里打开市场,曹然开始了一番研究。
这场研究进行到半路就让曹然“一身冷汗”……看上去人畜无害的可爱蛋仔,已经成了捕获无数低龄儿童的庞然大物。
如今,全国有1亿玩家活跃在这款游戏里,更重要的是游戏几乎可以说席卷了中小学甚至幼儿园,问起来没有哪个小孩子不知道“蛋仔派对”。
而鲜为人知的是,伴随着这一庞然大物的不断生长,一群孩子和家长正深陷充值维权、新型诈骗、隐私泄露等黑色旋涡里……
他们之中:有8岁女孩偷偷充值成为“盲盒收藏家”;有家长组织维权群累计追讨600万元;有13岁孩子1小时被骗36万……
以下是关于他们的真实故事。
一、8岁女孩充值万元,成为“盲盒收藏家”
街边文创店里,最近多了一个新角色,一个淡黄色、圆滚滚、看起来人畜无害的“蛋仔”。
“大概8~9月份开始吧,好像店里的C位就开始放蛋仔玩偶了”,某连锁文创店店员接受显微故事采访时表示,“大部分购买的都是小朋友,他们现在很迷蛋仔”。除了玩偶,和蛋仔派对有关的咕卡玩具、文具、贴纸也一应俱全。
不仅10后小学生们痴迷,如今《蛋仔派对》还在不断渗透15后更低龄的孩子。其中就包括曹然的女儿。
今年刚工作的张玉洁国庆回家,也意外发现小学三年级的外甥女小雅在玩《蛋仔派对》。
屏幕上,小雅操纵着一只粉色蛋仔,带着可爱的小猫帽子,偶尔还可以跳跳甩手舞,“看起来怪萌的”。
整个游戏世界看起来像个大型游乐场,Q萌的小蛋仔们可以在里面逛街、荡秋千、玩滑梯,还能遇到开放世界里的其他蛋仔,和他们一起竞技比赛。
“这不就是糖豆人吗?”张玉洁乍一看,觉得这个游戏和以前她自己玩过的《糖豆人》别无二致,画风和玩法也很类似,但外甥女接下来的操作让她惊觉这款游戏不是那么简单。
“无论是表情、配饰、衣服、帽子或者是全套皮肤,大多是以盲盒游戏的形式来抽的”,张玉洁发现,除了仿真盲盒机抽皮肤,游戏里还隐藏着幸运大转盘、砸金蛋等看起来类似博彩的玩法。
图|蛋仔派对盲盒区画面
“一个这么多小孩子在玩的游戏里,隐藏这么多类赌博机的玩法,合适吗?”
张玉洁发现,小雅的蛋仔人像下方有个“盲盒收藏家”的称号,还标注着她广西南宁江南区前500名的“战绩”。张玉洁马上点开小雅的充值记录,页面里赫然显示她已累计充值93710蛋币(10蛋币=1人民币)。
图|“盲盒收藏家”和“区前500名”示意
“暑假结束,班里的同学喊她一起玩,她就跟着玩了”,张玉洁姐姐表示,自己工作也忙,周末就让孩子打打游戏消遣下也没什么。但后来,她发现小雅的状态越来越不对劲,放假不喊妈妈带她出门玩了,说要在《蛋仔派对》上和同学玩。
小雅妈妈在班里找了其他家长询问,这才发现,大家都有类似的苦恼。
孩子课间交流都是蛋仔,原先不玩的,回来也向父母要手机,一开始就说看看里面什么样,进而发展到每天打几局竞赛,最后就开始磨着要求父母充值买皮肤。
图|小红书上一位小学生家长对“蛋仔派对”的吐槽
根据公开信息,《蛋仔派对》最初在2022年5月上线,一开始并没有激起太多浪花,但经历了寒暑假后,成功锁定了一批未成年学生用户,在低龄儿童中“成功种草”,快速传播。
曹然尊重女儿想和朋友一起交流的想法,但也表达了对未成年人游戏的忧虑,最终她决定自己先下载下来玩一玩,看看到底是一款怎样的游戏。
二、维权金额600万的“蛋仔家长退费群”
很快,曹然发现了蛋仔派对让未成年人,尤其是10后甚至15后沉迷的原因。
首先,最流行的皮肤通常和大热动画IP合作,完全“击中”低龄儿童的心,有猪猪侠、超人强、果宝特攻,以及看起来像灰姑娘、艾莎公主的皮肤等。
图|猪猪侠蛋仔皮肤
如果你想获得心仪的蛋仔形象,它的配饰、服装、皮肤颜色、表情等,大多都需要通过抽奖的形式来获得。尤其是一些典藏款、稀有款,往往需要抽取非常多次,价格不菲,动辄投入几百元人民币--。
就这样,集齐了同学社交、氪金抽奖、低门槛动作竞技、虚拟游乐场环境、低龄儿童喜欢的IP限定款皮肤的蛋仔派对摆在了曹然面前,“每一条都是对低龄儿童未成熟心智的精准打击”。
实际上,曹然的担心不无道理。许多深受“蛋仔派对”困扰的家长们,早已开始私下组团维权。
今年4月,抖音网友@翼正逻辑发布了一条名为《家长请注意!一款专门为低龄少儿开发的游戏,到底靠什么盈利?》,该视频高达2200+点赞,远超他平时的视频。
为此,@翼正逻辑为这些“蛋仔派对”的受害者家长们专门组建了一个维权群。
“建群以后,每天都有4~5个家长入群,都在咨询如何维权退费”,@翼正逻辑表示,目前群里一共300多人,建群以来,累计维权金额高达600万。“几乎每个家长都反映,孩子付完款以后,就偷偷把付款记录删除了”,这才导致家长意识到金钱流失时,已达到一定数额。
群内有位家长今年查出癌症,家人也忙着照顾他,这让暑假期间9岁的儿子一时疏于看管。有次孩子拿着手机找妈妈要求实名认证“蛋仔派对”,没想到,接下来的几个月,移动支付账单出现了多次648元的消费,总额超过6万元。
“我一定要把这笔钱拿回来,这可都是救命钱”,该家长表示。
“也有些家长,遇到这个情况以后把孩子揍得鼻青脸肿,导致孩子抑郁症,最后只能通过长期吃药解决”,@翼正逻辑说道。
“为什么孩子能随便玩,随便充值?”这几乎是所有维权家长心中的疑问。
前不久,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便点名《蛋仔派对》,称其被多名消费者集中反映游戏存在防沉迷漏洞;也有专业机构测评,《蛋仔派对》存在“渠道服防沉迷漏洞”等问题。
所谓渠道服,是指游戏厂商为了获得更多用户和收益,为手机厂商设计的定制版游戏,一般从安卓手机应用商城下载。
如此一来,同样是规定要求的防沉迷措施,在实名认证这第一个关卡中就可以轻松绕过,孩子进入游戏自然再无任何限制。
曹然搜索了一下黑猫投诉,有超过1万条投诉包括蛋仔派对关键词,其中大多和未成年人充值有关,10岁以下的小朋友比比皆是。
“吓得一身冷汗”,但曹然和周围的家长聊过,很多人还没意识到这个问题未来的严重性。
三、隐秘角落里的“蛋圈文化”,闷声赚钱的平台
“虽然大家的孩子都在玩,但家长觉得自己能管得住”,曹然表示,有些家长认为不能一味打击孩子玩游戏和社交需求,如果“盯得紧”,事情应该不会那么严重。
但实际上,这款游戏所带来的影响并不仅是高额“氪金”。
今年6月,广东东莞,一名13岁男孩因为玩《蛋仔派对》遇到了骗子,对方以领取“蛋仔派对免费皮肤礼包”为诱惑,连吓带骗,1个多小时就骗走了36万;
今年3月,江苏扬州,多名小学生因为玩《蛋仔派对》,被人以“免费送游戏皮肤”为由先后骗走超10万元。
……
在面向网易游戏玩家的网易大神软件里,蛋仔派对专区有不少未成年人发帖寻求“蛋搭子”。
图|蛋仔派对社区晒图找蛋搭子
比如,随意开黄腔、约线下见面。
图|网友晒出自己在蛋仔遇到的骚扰对话
再比如,遭遇“网络乞讨”。
图|网友晒图在线“乞讨”求皮肤
网络乞讨背后,是《蛋仔派对》中的未成年人,大量存在的不当消费观。蛋仔派对的充值、升级、等级设置,刺激了未成年人之间的攀比心理,正在10后甚至15后群体中,形成一股畸形的“蛋圈文化”。
“你简直无法想象,才大班的孩子,平时交流的话题已经是“XXX有了4个皮肤”“XXX说可以用爸爸妈妈手机下载这个游戏”,曹然说,女儿已经多次哀求妈妈下载《蛋仔派对》让她看看里面长什么样子。
张玉洁的外甥女小雅在游戏内已达到30级,游戏次数82次。小雅很得意地和张玉洁说,靠这些皮肤和战绩,现在她是班里拥有“崽子”最多的人,皮肤也是最多的,“很多同学羡慕都羡慕不来”。
“千万不要盲目自信,以为你的家庭氛围好,孩子就不玩手机了”。在维权群里,有不少家长本身严格要求自己,平时不玩手机,看书写书法,培养孩子良好的成长氛围,结果孩子照样沉迷进这个游戏,“就因为班里的同学玩,同学冲,互相攀比等级”。
这些隐藏在蛋仔派对背后的不良社交,无一不在“催熟”未成年人,让还未经世事的他们提前暴露在更大的安全隐患下。
“这款游戏所带来的价值观取向影响,比电信诈骗更隐蔽、危害更大”,@翼正逻辑表示,“电信诈骗,作为成年人你至少知道讨论,可以选择不相信,但割小孩的韭菜,摧毁了一个又一个孩子,一个又一个家庭。”
如今,《蛋仔派对》的月活跃用户数已经突破1亿,对比整个中国游戏大盘,月活用户也才6亿。这也意味着,蛋仔带来的影响可能远比很多人想象的要大很多。
和不断暴露的问题成正比的是,今年网易的业绩十分红火,上半年收入达到491亿人民币,为近五个财年上半年收入最高。
四、尾声
但说得容易,执行起来困难重重。曹然担心,自己再怎么一味杜绝,也经不起环境对人的影响。
果不其然,当日放学,女儿又可怜兮兮地哀求,“妈妈,就上去看看就好,就看一下就好,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