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2024工业互联网步入规模化高质量应用新阶段制造业智能化

通信世界网消息(CWW)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抓新工业革命机遇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要“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全方位全链条普及应用,发展工业互联网,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这既体现了一以贯之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战略定力,也为我们扎实推进工业互联网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和行动指南。七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我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迈出坚实步伐,有力推动了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日益成为新型工业化的战略性基础设施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驱动力量。

回顾2024年,我国工业互联网已进入高质量发展、规模化应用阶段,核心产业增加值达到1.35万亿元,应用融入49个国民经济大类,覆盖全部41个工业大类,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分别达到64.9%、83.1%,在功能体系、产业供给、数智转型、AI赋能等方面呈现出以下四大亮点。

功能体系“从有到强”

2024年,我国工业互联网网络、标识、平台、数据、安全五大功能体系持续强化。

网络体系不断夯实。高质量外网覆盖全国主要城市,以5G为代表的新型网络技术推动企业内网改造加力提速,建成5G行业虚拟专网超4.5万个,建设“5G+工业互联网”项目超1.5万个、高水平5G工厂700余个。

标识体系日益健全。国家顶级节点稳定运行,二级节点实现31个省(区、市)全覆盖,标识解析服务覆盖了电子信息、汽车制造、石化、钢铁等47个重点行业,服务企业超45万家。

平台体系基本建成。已培育340余个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平台,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数量达49个,重点平台工业设备连接数超亿台(套)。

数据体系初具规模。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体系化建设提速,汇聚数据超14亿条,数据量达到3.76PB。其中,装备制造业数字供应链平台汇聚37万余家企业、2.1亿余种工业基础产品;工业数字化碳管理平台接入工业生产设备70余万台(套),服务企业9000余家;工业数据资产登记平台登记数据超16.7亿有效值DRs,工业数据要素价值释放初见成效。

安全体系持续完备。国家、省、企业三级联动的国家级监测平台基本建成,覆盖汽车、钢铁等重点行业的14.1万家工业企业、980万台(套)联网设备,实现全天候全方位工业互联网安全监测、风险预警和通报处置。

产业供给“补短锻长”

工业互联网应用需求的快速增长以及应用场景的加速拓展,带动了基础软硬件自主化、集成化发展,推动网络数据等优势领域发展提质加速。

基础硬件实现突破。2024年1—8月,我国芯片产量超2800亿颗,日产突破12亿颗,同比增长27%。5G模组产品数量全球占比超80%,价格较商用初期下降了90%,工业级5G网关、路由器等产品数量全球占比超40%。

工业软件“小步快跑”。2024年前三季度,我国工业软件产品收入2104亿元,同比增长8.8%,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EDA、CAD、ERP、MES等产品加速涌现。国产生产制造类工业软件在石化、化工、钢铁、有色金属等流程行业应用已逐步成熟。

新型工业网络加速演进。通过融合5G、TSN、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提供更高效的数据传输能力、更广泛的互联互通范围、更可靠的数据安全机制,解决原有现场层、控制层、监控层和管理层无法互联互通的难题,实现端到端集成、横向集成、纵向集成。

数据“要素化”进程提速。我国数据资源位居全球第二,数据生产总量达32.85ZB,广泛互联、资源集聚、生态繁荣、价值共创、治理有序的工业可信数据空间网络加快建设,工业数据开发开放和流通使用水平明显提升。

数智转型“由点及面”

工业互联网应用从龙头企业内部拓展到产业链上下游,通过大企业带动小企业、下游企业带动上游企业、新兴产业带动传统产业,持续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

“点”上树标杆。以主要产业链“链主”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为重点,引导数字化水平较高的企业分级建设一批智能工厂。目前,已支持66个城市超4万家试点企业开展数字化改造,遴选培育1400余家数字化服务商,打造3300余项“小快轻准”数字化产品和解决方案。

“线”上强协同。在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化工、建材、电力装备等领域,制定重点行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一链一策”开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数字化协同改造。例如,石化行业聚焦标准基础、供应商培育、技术改造、平台布局、前沿创新、安全保障等方面,注重提升“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全链条数字化水平,推动行业数字化转型。

“面”上重带动。推动国家高新区、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等核心承载区数字化转型,充分发挥园区、产业集群带动优势,优化区域产业布局,推动主导产业高质量发展。例如,佛山市出台多项政策支持泛家居集群数字化改造,成功带动全市半数以上规上工业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生产效率平均提升16.5%,产品不良率降低8.4%,生产运营水平得到明显提升。

AI赋能“向新提质”

人工智能作为影响未来发展的关键变量,其基础模型算法、高度泛化能力和机器生成能力可通过工业互联网等赋能工业全过程全环节,与此同时,带动工业互联网平台数据汇聚、建模分析、知识复用等能力提升。

工业智能应用向多环节、多行业延伸。人工智能技术已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营管理等制造业重点环节初步应用。以421家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为例,研发设计周期平均缩短20.7%,生产制造效率平均提升34.8%,检测效率提升3倍。重点行业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煤炭、电力、物流、消费品、电子信息等行业龙头企业加快探索大模型应用。例如,煤炭工业领域建成行业大模型训练中心,算法识别精度提高10%;钢铁领域探索构建大模型与小模型协同体系,加速从原料至成品的全流程人工智能应用,重塑生产运营模式。

THE END
1.一条时间线,看中国互联网30年中国互联网新浪财经一条时间线,看中国互联网30年 编辑:廖轩仪http://finance.sina.com.cn/jjxw/2024-04-20/doc-inasmxku6389823.shtml
2.互联网+是什么意思互联网+提出时间及应用互联网+是什么意思-互联网+提出时间及应用-腾讯网 互联网+ 互联网+是什么意思,互联网+是指创新2.0下的互联网发展的新业态,也是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的互联网形态演进及其催生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 互联网+是互联网思维的进一步实践成果,推动经济形态不断地发生演变,从而带动社会经济实体的生命力,为改革、创新、http://www.kiaic.com/article/detail/2021.html
3.乌镇“网”事一图看中国30年“上网”史略从1994年中国实现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到今年,中国互联网已走过30年历程。 一图回眸中国30年互联网史↓ 监制丨张鸥 吴光秋 制片人丨陶郎 策划丨张云鹭 李瑛 参考文献:这三十年,我国抓住信息时代历史机遇——中国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30周年述评https://m.gmw.cn/2024-11/19/content_1303900862.htm
4."互联网+"的中国盘点2015中国互联网发展十件大事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以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不断驱动线上线下(O2O)互动融合,旅游、租车约车、餐饮外卖等服务业基于O2O模式的产品种类和服务形态日益丰富,O2O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最活跃的领域。 @ IP新解 IP意为知识产权,2015年,这一词汇成为当之无愧的热词。当下,中国的影视产业IP主要指向了文学小说,尤其是https://www.cac.gov.cn/2015-12/30/c_11176276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