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玩游戏或看电影时,屏幕内容不可能只是做最黑与最白之间的切换,而是五颜六色的多彩画面,或深浅不同的层次变化,这些都是在做灰阶间的转换。事实上,液晶分子转换速度及扭转角度由施加电压的大小来决定。
理论上来说:
5毫秒=1/0.005=每秒钟显示200帧画面
4毫秒=1/0.004=每秒钟显示250帧画面
2毫秒=1/0.002=每秒钟显示500帧画面
1毫秒=1/0.001=每秒钟显示1000帧画面
(但我们都知道,这仅仅是理论上的数据,实际上显示器能显示器的帧数还需要根据显示器的刷新率的上限来看。)
实测仅差1ms,但差别比想象中的大
注意房间内的画框、窗户和天花板上的灯1ms响应的显示器拖影情况明显小于2ms的显示器。
在急速转换视角的过程中,2ms响应的显示器拖影都快成实相了。
在翻墙的过程中,枪支的晃动1ms响应的显示器拖影情况明显小于2ms响应的显示器,而且2ms响应的显示器画面模糊程度要比1ms响应显示器严重不少。
为了防止因为拍摄原因造成错误的实验结果,我们还拍摄了一台60Hz/4ms响应的IPS显示器作为对照组。
评测室总结
而针对FPS和赛车等需要急速转换场景的游戏或者软件,这样的1ms甚至0.1ms响应的显示器的价值就体现出来了,有那么一部分人玩FPS游戏会头晕,其中一部分的原因就是”拖影“的存在(而就在对视频截图的过程中,看了一遍又一遍模糊的场景画面,自己都头晕恶心了好一会)。
还有人会说,自己看显示器怎么没有这样的情况,这里其一是有个体差异性,其二是个人认知感受不到并不代表视觉系统和大脑感受不到,我们要知道我们所理解的画面是通过了大脑处理之后的。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