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改大变“新中考”“新高考”重大质变特扎眼,你务必要知道!

开学前夕,“新中考”“新高考”重磅袭来,这次是全国性质的改革,这些改革给幼升小带来哪些变动?具体什么是“新中考”“新高考”,京京为你说道说道!

“新中考”“新高考”来袭

9月1日升入初中的初一新生,三年后将体验“新中考”。从2020年起,北京市统一高考科目调整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不分文理科,每门科目满分150分,总分450分。

新中考政策

今天,市教委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建立初中学业考试制度,初中毕业考与高中招生考将二考合一,2021年初步形成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模式,改变唯分数论。

1

两考合一,减少考试次数

本市将建立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主要衡量学生达到国家规定学习要求的程度,考试成绩既是学生初中毕业又是升学的基本依据,明确了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多重功能。

市教委明确,推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不是取消中考,而是将初中毕业考试和高中招生考试合二为一,实现一考多用,避免多次考试,减轻学生重复备考的负担和压力。

2

延续选考淡化分数

《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所设定的全部科目纳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考试设置语文、数学、外语、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体育与健康、艺术(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信息技术和劳动技术12门科目。

3

考试成绩以原始成绩和等级成绩呈现,淡化分分计较。

4

考题增加实践,减少死记硬背

新中考突出实践导向,增加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和综合社会实践活动成绩权重,为学生提供优质、多元、丰富、生动的实践活动,培养综合素养。

考试提高命题质量,减少单纯记忆、机械训练性质的内容,重点考察学生能力发展水平,合理控制学生过重课业负担。

5

综合素质评价纳入中考招生

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包括学生的思想道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方面。评价结果以《北京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册(试行)》的形式呈现,设A、B、C、D四个等级。

评价报告册及等级经公示后提供给高中阶段学校招生使用。引导学校教师树立正确育人观和质量观,淡化分分计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6

高中有望自主招生

高中录取模式也将有所创新,现行普通高中招生方式将整合为统一招生、校额到校、自主招生三类。

本市将探索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招生录取模式,改革录取计分科目构成,适当给予学生自主选择和高中阶段学校自主招生机会。

市教委介绍,本市将完善招生计划编制办法,按市、区两级管理权限和工作程序编制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计划并严格执行。同时,健全招生管理工作规定,规范学校招生行为,严禁违规招生和擅自提前招生。另外,严格控制考试招生加分项目和分值,健全考生加分资格审核公示制度。

7

专家解读:“两考合一”可减轻学生负担

实施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是否会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

北师大老师辛涛表示《实施意见》对此做了充分考虑,多措并举避免增加学生负担:

一是区别于高考改革,高中招生改革将初中毕业考试和中考“两考合一”,实现一考多用,防止因开展学考而增加初中学生考试次数,避免加重学生考试负担。

二是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虽“全科开考”,但只将部分科目成绩计入高中招生录取的总成绩,这也是基于不加重学生负担的考虑。

三是在学生完成每门科目课程内容学习后安排学业水平考试,实行随教、随考、随清,避免扎堆考试,分散了复习备考的压力。

四是给予学生两次外语听力和口语考试机会,有助于缓解学生的焦虑情绪,使学生发挥出真实的水平。

新高考政策

改革内容包括: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包括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体育与健康、艺术(音乐、美术)、信息技术、通用技术13门科目。

新高考“6选3”,即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科目设等级性考试,考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从6门等级性考试科目中自主选择参加3门科目考试。

等级性考试每学年组织1次,安排在每年的6月;考试成绩以等级呈现,分为5个等级,等级根据原始分划定,成绩当年有效,计入高校招生录取当年总成绩。

2019年将本科一批与本科二批合并为本科普通批。

从2020年起,参加本科院校招生录取的考生的总成绩由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成绩和考生选考的3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等级性考试科目成绩构成,其中选考科目每门满分100分,即高校招生录取总分满分值为750分。

部分高校探索开展综合评价录取模式改革试点,综合评价录取依据统一高考成绩、学业水平考试成绩、面试成绩、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进行录取,高考成绩占比原则上不低于总成绩的60%。

家长们需要注意,高考改革后,三门统考课语文、数学、外语,其中外语可以多次参考,取最高分计入高考总分,就高考总分的区分度来讲大大降低;数学在今后的命题中要大幅度降低难度,区分度也会较大下降,只有语文的广度、难度提升,因此语文在高考总分中区分度会最大,最容易拉开学生档次。

小学教材大改,紧跟中高考改革

根据中央要求,教育部统一组织新编了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教材;

2017年秋季学期,全国所有地区小学一年级和初中一年级使用统编教材,2018年覆盖小学初中一、二年级,2019年所有年级全部使用统编教材。

也就是说,2019年和2020年幼升小的孩子,入读小学后将使用该套教材,那么您知道课本变化在哪?京京为您全面介绍,赶紧往下看。

语文课本新变化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小学语文有古诗文129篇,初中语文古诗文选篇132篇,选文体裁多样;

2.选文的变化;

既有反映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革命经历的篇目和他们的作品,也有反映革命英雄人物的篇目;或者描绘祖国山川的秀美与雄壮,以美丽的景物感染学生;或者展示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以铿锵的话语激励学生...

3.体系结构的完善;

语文教材一至六年级每册6-8个单元,由课文、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等板块组成。每单元3-4篇课文,语文园地包括“日积月累”“字词句运用”“书写提示”等栏目。七至九年级每册6个单元,包含阅读和写作两大板块,各单元穿插安排“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名著导读”“课外古诗词诵读”等栏目;八至九年级每册设置1个“活动探究”单元,突出任务性学习理念。

4.小学一年级先认字,再学拼音;

过去刚入学的时候,孩子们先学会拼音,才开始识字。而这回的教材“大换血”,顺序完全倒置:把拼音学习推后个把月,先认一些汉字,再学拼音,而且边学拼音边认字。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共安排了2个识字单元、2个汉语拼音单元和4个课文单元。让孩子们在学习了"天地人"、"口耳目"、"金木水火土"等一些常用字之后,再进行13个课时的汉语拼音系统学习。

想了解教材具体内容,可识别下方二维码进行查看↓↓↓

(识别查看)

京京小结:

2019年和2020年幼升小家长注意,日后的中考理科题目中或也会增加阅读量,考察学生的知识结构,以及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今后的中高考所有科目都会是对语文的持续考察。不仅是语文试卷增加了阅读量,其他科目都增加!家长们需从小培养孩子相应方面的能力。

THE END
1.书单什么是新中考?和老中考有什么区别?书单|什么是新中考?和老中考有什么区别? 一、何为新中考? 新中考指新时代背景下,以北京2018年中考为先导,在全国范围内,各地陆续展开的中考改革,也被很多地方称为学考(学业水平考试)。 此轮改革与之前以山东为首的学业水平考试相比,既有继承,又有发展。https://m.douban.com/note/844357954/
2.2023届初三毕业年级进行首次“新中考”2月13日晚,市教育局印发《湛江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标志着备受师生家长关注的湛江“新中考”方案正式出炉。实施意见显示,湛江的“新中考”改革从2020年初中一年级新生开始实施,2023届初三毕业年级正式进行第一次“新中考”。 https://m.gdzjdaily.com.cn/p/2821382.html
3.「初升高」2021年新中考变化招生快讯资讯中招网「初升高」2021年新中考变化 变化一:建立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 从2021年中考开始,将初中毕业考试和高中招生考试“两考合一”,实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实现一考多用。往年初三学生,需要参加初中毕业考试,这个考试关系到拿毕业证,但每个区每个学校对于初中毕业考试时间、要求不同;往年初三还需要参加高中招生考试,也就是我们https://m.zhongzhao.org.cn/news/show-3344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