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未上线,引入来的用户就只能先放到群里。引入的方式有两种:邀请和招募。邀请是“请求”来的,招募是“吸引”来的。但从运营执行角度来说,根据产品功能,包装一个吸引用户的项目,以用户感兴趣的形式展现是很重要的一点。
2.引入种子用户后如何管理?
第一步:建立组织
因为没有产品,所以可以建立虚拟组织,设群规公告、准入门槛、会员权益和日常活动,并告诉大家未来将上线的产品。让人觉得这是一个严肃、有组织和规范的事,有仪式感,不是随便搞起来的,就会更重视。
第二步:策划活动
为下一步用户引入做准备,需要有一个噱头吸引对方加入。要想到一个好的理由让对方加入进来,毕竟只是建群是没有什么吸引力的。这时候可以在群里搞搞活动,就是噱头,有两种类型:
·利益型。比如什么什么必死啊大赛,投稿发给官方(因为产品没上线)就可以参加评选,前三名获得购物卡现金券等,或是红包这种纯利益性的。
·针对不同的用户,可以稍微改变一下文案。用户不傻,你找的很多人可能之前有很多被邀请的经历,群发的文案他们一眼就会看出。最重要的是,别把名字、称呼、性别等关键信息写错!不要让人家一看就知道你是群发的就没劲了,太不真诚。
第四步:优化调整
·以上所有环节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会碰到很多问题,这是很正常的,需要在执行过程中不断优化调整,有些环节可以优化的空间很大。
3.如何保持群组活跃?
第一步:管理
管理团队的构成:
·管理者,你是这个群的「创始人」,管理员就是「职业经理人」。以后你肯定要慢慢退居二线,群就由他管理,所以要开始帮他建立威信和话语权。
·答疑者,是管理员的副手,左膀右臂。群里最大的工作量就是答疑了,每次新人进来,答疑者要负责破冰,有疑问要随时解决。
第二步:活跃
·话题讨论
·投票调查
以下几个功能,你最希望有哪个?引导用户参加这种门槛很低的调查,配上几张截图,慢慢就能培养用户对产品的认知。通过一些引导或选项的设置,我们应该可以想办法保证投票最多的那一个功能,就在即将上线的版本里,这样用户也更有参与感。这样用户自己参与设计的产品,怎么能不支持呢?
·线上活动
4.上线后如何操作?
把你的种子用户导流到刚上线的产品上。正常的状态是,用户都像嗷嗷待哺的小鸟一样,张嘴找你要app的下载链接。有几件事需要做:
·培训。新产品上线后,对于用户来说还是比较陌生,虽然之前看过UI。所以要在群里不断的解答疑问,培训他们使用和操作。
·收集反馈。可以把种子用户的使用体验,建议,吐槽,赞同收集起来,提交一些反馈。
第二位达人:小麦
种子用户对于初创产品来说,应该分为三类:
是的,产品的第一批用户一定是创始团队的团队成员,当然还包括他们的马甲(每人至少10个吧),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需要将产品的功能和流程反复验证,另一方面需要完善网站的信息架构与内容。这是整个网站定基调的步骤
在网站第一步的验证以及基本信息架构完成后,产品需要进行小范围的用户验证。
在这个阶段,目标种子用户的选择很重要。基本上需要满足如下几个要求
1.就是你产品的目标用户或者对于产品目标用户群又足够的了解
3.对你的产品有足够的耐心
那么初始种子用户从哪里找呢?一方面,肯定是从自己的身边的朋友同事,另一方面,在前期做产品需求分析以及定位的时候,一定会接触大量的目标用户(如果没有,你的需求很有可能出现偏差),在建立了一定的沟通通道后,这部分用户可以称为产品的初始种子用户,甚至未来的核心用户。
其实我比较赞同产品的邀请机制,尤其是社交类的产品。前期的慢运营往往可以帮助产品在后期的爆发期有更稳定的基础。
以上两点是我认为相对可以获得质量较高种子用户的方式,当然也不排斥其他用户推广模式。
第三位达人:hailing
对所有初创企业来说,都一定会面临如何获取早期用户的问题。
一、战术层面,获取有哪些途经
1、动员公司所有的员工,让员工去拉用户
2、灵活运用已有的互联网平台和渠道
在萌萌搭上线第二天殷志平就把产品提交到NEXT上,成为当天NEXT上排名第二的产品。至于效果,殷志平在后台看到的数据是,白天每一分钟就增长一个用户,晚上每两分钟就增长一个用户,就这样两千用户不到两天就完成了。
3、进行资源置换
二、战略层面,学会理解并运营早期用户的价值
知乎的产品设计师黄涛,则从战略层面阐释了理解并运营早期用户的价值,核心要点是“口碑传播是社区产品最有效的冷启动方式”。
1、想要获取种子用户,对于社区类产品来说,必须回答好三个问题:
1)作为社区,你的用户价值是什么?
2)你的用户在什么地方?
3)如何完成产品闭环?
对于其他的产品,也可以思考一下自己的内容是什么,比如说你的用户交互本身是不是你产生的内容,用户到你这个地方是在一起做某件事情,一起组织活动,这些活动并不会形成白纸黑子。
●如何完成产品闭环?这个事情很简单,也并不是一个大杀器,解决了这个问题产品就成功了。它讲的是在你的设计中,一定要让用户最终回到你的产品来。比如多人在自己的第一个产品上线之前都会考虑,是要把产品雕琢得足够再上线,还有很多足够完整再上线。
在黄涛看来,其实不一定非要把产品做得很好,也不用纠结如果这个产品上线失败了,不知道是产品没做好,还是说事情本身就是错误的。这时候,最重要的是看闭环是不是已经形成了,是不是已经形成了一些简单的回路,当用户开始使用的时候可以获得及时有效的反馈,如果反馈已经实现了,就看反馈是不是达到了预期,这些反馈里面是不是存在一些新的难点是过去没有预见到的。
2、用户从0到100
●想清楚什么是口碑传播,什么不是;
●创始团队必须是产品的活跃使用者;
●从自己的身边寻找种子用户;
●给每个种子用户提供高回报。
3、用户从100到10000
●保持和用户近距离接触;
●调动用户情感;
●扩大闭环,设计传播通路;
●集中资源,制造聚焦;
●在运营上保持克制。
最后收回来,口碑怎么做到?就是要有口皆碑,就要求你的产品细节上足够雕琢,足够的打磨,不能在产品还没有成熟和体验不够好的情况下,急于推广和营销,作为口碑合适允许里失败的宽容度也是非常高,因为每次扩展都是在一个一个圈子里,在这个小圈子里反复的曝光,一开始做得不好也不用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