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教学平台搭建方案(精选5篇)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ki.kjdkx.2016.12.041

AbstractInordertorealizetheteachingreformof"studentcentered","hybridteachingmodeofflippedclassroombasedonSPOC"isputforward,whichcombinesMOOCandtraditionalclassroomteaching,forstudentsinsmallclassescarryingoutthehybridteachingwiththecombinationofonlineandoffline.Theimplementationofflippedclassroomteachingmodefullyarousesthestudents'learningenthusiasmandimprovestheteachingqualityeffectively,andprovidescertainreferencevalueandguidingsignificancefortheteachingreformofcollegesanduniversities.

KeywordsMOOC;SPOC;flippedclassroom;hybridteaching

1从MOOC到SPOC

“互联网”与“传统集市”相结合,于是“淘宝”出现了;“互联网”与“传统银行”相结合,于是“支付宝”出现了;“互联网”与“传统交通”相结合,于是“滴滴出行”出现了……可见,“互联网+”可以这样理解:用互联网思维、技术对传统行业进行改造,最终改造的结果是新行业形态的出现。①MOOC、SPOC就是“互联网+教育”的结果。

MOOC(massiveopenonlinecourses,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又称“慕课”,是一种大规模的、开放的在线课程,它与传统课程的不同在于它的大规模、在线和开放。②虽然MOOC的优点是易于使用、人群覆盖广以及拥有丰富的学习资源,但是也逐渐显现出辍学率高、教学效果不理想以及互动性弱的缺点。

当前一种成功创新的在线教育形式是SPOC(SmallPrivateOnlineCourses,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POC创造了一种混合教学环境。③在混合式教学中,学生不仅学习网上的教学资源,而且还可以与教师在线下进行交流和互动,它较好地融合了MOOC教学的优点,同时又弥补了传统大学课堂教学的不足。表1给出了SPOC与MOOC的特点对比。④

因此,总结SPOC的内涵为:充分利用MOOC等在线课程平台的资源、技术以及教学手段,对高校传统课堂教学进行无缝融合的小型在线课程。

2基于SPOC的翻D课堂教学流程

2.1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2)SPOC课程提供了多种教学资源,包括教学视频、PPT课件、课程简介、授课大纲、阅读材料、课间提问、讨论区、课后作业、单元测验、期末考试等。

(4)课程需要完成课后作业和单元测验,课后作业和单元测验一般有截止日期。教师给出课后作业的评分标准,然后由同学互评,单元测验成绩可通过在线自动评分方式获得。

(5)SPOC平台开设有讨论区,学习者可以进行在线学习交流活动。线下授课在教师的引导和组织下,针对学习中遇到的难点、重点展开讨论,同时现场进行习题练习和实验。

(6)课程考试在线下进行,完成课程并考试合格后,学生可以获取学分。

SPOC课程教学流程如图1所示。

3开展基于SPOC的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的思路

3.1选择合适的课程作为SPOC教学改革试点

SPOC课程属于探索性的教学研究。在探索的初始阶段,先选择少部分课程进行教学改革试点,被选定的课程要合理地划分线上和线下的教学内容,即哪些内容是适合网上自学的,哪些内容是适合在课堂上学习进行翻转课堂的,使二者紧密地衔接起来,实现线上教学到线下教学的自然过渡。

3.2根据SPOC课程的特点调整教学大纲

SPOC课程是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自主学习在前,教师答疑解惑、组织讨论、开展团队学习等教学活动在后,这就决定了SPOC课程的教学大纲与传统的教学大纲有很大的差别。因此,在教学目的与要求、授课内容、课堂学时分配等方面都需要进行调整更新。

3.3根据SPOC课程的特点设计教学方案

在传统课堂的教学方案上要重新进行设计,在线教学与课堂教学应该统一设计。线上及线下教学内容的安排、线上及线下教学过程的组织、线上及线下教学质量的控制、线上线下教学过程的衔接等方面,在新的教学方案中都应该有所体现。教师应该改进教学方法与策略,引导学生由简单的“理解+记忆”,进入到深层次学习,达到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

3.4根据SPOC课程的特点调整课程考核方式

SPOC课程的考核方式与传统的考核方式有所不同,它的考核评价体系应该被设计成多元的,一方面要考查线上自主学习的表现,其中包括单元测验、课后作业、以及讨论区与同学互评的参与情况;另一方面也要记录线下课堂参与程度和学习效果。因此,综合学生线上和线下表现的评价才是全面而客观的。⑦

SPOC课程的开设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在现有在线平台的MOOC课程下开设,相对来说较易实现;还有一种方法是自行搭建SPOC课程平台。这里简要介绍第二种开设方法。

3.6评估SPOC课程教学效果并完善教改方案

通过一轮SPOC课程的教学,学校对SPOC课程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估,总结SPOC课程的教学经验,并对不足的地方加以调整,进一步完善教学改革方案,然后逐步在全校范围推广SPOC课程,扩大教学改革的受众面。

4结语

将MOOC之类的在线学习资源用于大学的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核心途径之一便是混合教学。许多教育研究表明,混合教学是未来高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在内的各种教育门类中最为重要的趋势。MOOC要进入大学,必然要借助混合教学模式。大学可以在全校或者各个学院(系),有选择地开展“基于SPOC的翻转课堂混合教学”改革试点,让已经做好充分准备的教师,在自己的课堂中尝试开展混合学习试点工作;让大学自己的教师在教授课程的同时,选择其他大学在线开设的同名MOOC,将面对面的教学模式与在线的教学模式结合起来,优势互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

注释

①杨天明,杨天舒.基于“互联网+”理念的跨校修读学分课程的调整与完善[J].现代教育管理,2015(11):55-58.

②邓霄云.从MOOC到SPOC的教学改革思考[J].高等教育,2015(7):132-133.

③左娜,王祖源,吴天刚.SPOC――对MOOC模式的创新与反思[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2):6-9.

④费少梅,王进,陆国栋.信息技术支持的SCH-SPOC在线教育新模式探索和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5(4):57-60.

⑤杨丽,张立国.SPOC在传统高校教学中的应用模式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6(5):56-62.

[关键词]新时期;高校;后期管理

1引言

后勤管理所涉及的内容及方法较多,包括财务预算、项目建设、暖通管理、施工方案协调、房屋配置、食品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并且这些管理内容对促进高校的发展有直接的影响。因此,教师需协同工作人员探寻新时期后期管理的方法,积极融入互联网技术,同时利用创新的运行思维打造出完整的后期运行体系,从而解决资源利用不协调、分配不合理方面的问题,也能提高高校后勤管理的质量。

2高校后勤管理的原则及意义

3新时期高校后勤服务管理创新的要求

4新时期高校后勤管理技术的创新方法

5结论

综上所述,后勤管理创新过程中,需设立可靠的、有效的管理方法、科研方法及操作方法,重视对师生生活、学习方面的调研工作,以便提高后勤管理的有效性。另外,工作人员需在管理过程中融入现代化技术形式,侧重打造“云数据”的管理特征,可提升整体后勤管理的质量及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王洁,汤顺琦.服务创新发展:新时期高校后勤办公室工作研究与探索[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8(8):124-125.

[2]顾琼华.新形势下如何做好高校后勤安全管理工作的创新路径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7):161-162.

[3]殷仁坤.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后勤管理体制创新研究[J].智库时代,2019(48):252-253.

[4]姚才来,张春发.新时代高校后勤管理工作中的人文关怀融入研究[J].智库时代,2019(34):234.

【关键词】互联网;幼儿园;家园共育模式;创新发展

在素质教育的推动下,家校联动教育作为新兴的教育理念被广泛应用于多个教学领域,家园共育模式便是这种教育理念在幼儿教育领域的体现。在信息化时代,家校沟通更加便捷,因此,当下构建幼儿教育与家庭教育协同育人机制具有充分的创新发展基础。

一、互联网环境下幼儿园家园共育模式创新发展的可行性

(一)我国学前教育改革稳步进行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学前教育改革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特别是2010年后,国家先后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等重要文件,不断明确学前教育的任务,提升学前教育的地位。在此背景下,国家大量的优秀幼教专业人才投入到学前教育改革中,此外还有雄厚的资金支持,这些都是构建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协同育人机制的有利条件。所以,互联网环境下幼儿园家园共育模式创新发展,具有一定的外部环境基础。

二、互联网环境下幼儿园家园共育模式创新发展的原则

(一)持续性原则在互联网环境下创新发展家园共育模式,要以幼儿的持续发展为根本立足点,这是我国教育的根本要求,同样也是学前教育的核心方针。幼儿园和家庭进行共同教育时,要时刻以幼儿为中心,将幼儿的持续发展作为联动教育时要遵循的原则,让幼儿在家园共育模式的影响下获得持续性的发展。此外,互联网环境下,幼儿园家园共育模式本身也要具备持续性原则,即根据社会变革不断进行改进,以便持续性地发挥作用。

(二)公平性原则幼儿园家园共育模式的创新发展需要幼儿园和家庭的深入合作,大部分幼儿园的条件差别不是太大,而家庭却有着巨大的差别,这就涉及到了公平性问题。作为幼儿园来说,在与家庭进行协同教育时必须一视同仁,不能因为幼儿的家庭环境较差而对家园共育产生敷衍或者放弃心理。学校只有一视同仁,将所有家庭放在同一条线上,使不同家庭的学生享受相同的教学资源如教师队伍、教学场地、教学设备等,这样才能让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共同育人模式取得最大化的成效。

(三)开放性原则开放性原则指的是幼儿园和家庭之间应当做到教育信息的开放。其一,家庭要摆脱传统教育的思想束缚,不能提到幼儿的教育问题就想到幼儿园,要意识到家庭也是幼儿教育活动开展的主要场所。家庭要利用互联网技术积极地与幼儿园进行沟通。其二,幼儿园也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向家庭开放教育资源,促进幼儿园和家庭之间的教育资源共享。总之,互联网环境下,家庭和幼儿园都需要在一定范围内提升自己的开放度,这样才能让幼儿园家园共育模式获得创新发展。

(四)差异性原则从实际的学前教育工作情况看,不同的幼儿园的教育工作存在一定的差异。幼儿园必须立足于自己的校情和每位幼儿家庭的整体情况,规划和研究家园共育模式的具体内容,可以学习其他幼儿园的家园共育模式,但不能盲目复制。

三、互联网环境下幼儿园家园共育模式的创新路径

(一)正视网络环境,转变家园共育实施理念互联网环境下幼儿园家园共育模式创新的第一步是要对家园共育模式的实施理念进行深化改革。在“互联网+”的时代大背景下,逐渐形成了“互联网+教育”的现代教育模式。学前教育将会迎来重大发展机遇,而幼儿园的教育也会在“互联网+”的潮流下获得进一步发展。在“互联网+”视域下,幼儿园家园共育模式中的幼儿园主体和家庭要打破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正视网络环境,重视网络教育活动。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幼儿园可以积极开展“互联网环境下幼儿园家园共育模式的创新发展”主题大会,让幼儿教师与家长共济一堂,引导家长与幼儿教师进行沟通与合作,并将互联网思想传达给幼儿教师与家长。

【关键词】云平台;移动网络;智能终端;教学管理;功能设计

一、引言

二、云计算方式下的移动教学监管平台架构搭建

2.1云计算技术特点

2.2云计算策略下的移动教学监管平台架构

云计算模型下和现有的教学监管平台存在差别。在云计算模式下的软件平台即供应商将全部程序安置在自身服务装置上,采用网络完成线上互动。整个移动教学监管平台包含老师,学生,管理者四种角色;教师模块包含资源监管,即数据检索,浏览以及推荐功能,作业监管部分则包含作业任务,作业批示,作业评判和作业统计等功能;学生与学生互动部分则包含资源加载,学术交流,完成作业,资源学习等功能。

2.3云服务整体程序设计

在云服务状态下的程序即供应商将全部程序安置在系统服务装置[3]中,采用网络完成在线程序服务。云计算模式将服务划分为三个等级,即将程序用作服务(SaaS)层级,平台用作服务(PaaS层级),将基本装置设定为服务层级。

2.4云计算方式下的移动教学监管平台架构

2.5本章总结

本章主要给出云计算方式下的移动教学监管平台架构搭建,首先分析了云计算技术特点,进而给出云计算策略下的移动教学监管平台架构,包含云服务整体程序设计以及云计算方式下的移动教学监管平台架构设计。

三、教学监管平台移动网络对接模式解析

3.1移动网络与教学监管平台对接分析

伴随当前科技的不断发展,综合当前的移动校园网络与教学监管平台业务过程手机录入方便,显示屏幕,存储空间,处理功能不断提升的特点,将移动网络和教学监管系统对接是非常必要的。此外,整个教学监管系统面对全校教师和学生,其访问数据量较大,因而整个教学监管系统可靠程度高,数据处理性能较好,因而需要扩充网络数据常用功能和学校需求结合。

3.2移动网络接口分析

移动网络数据主要源于现有的校园网络,因而实现移动网络和现有网络间的数据对接是整个课题的重点,数据传送选取XML模式,构建一对一响应机制。数据响应采用XML集合完成关键字处理,识别流水码生成的标志。

3.3本章总结本章主要给出教学监管平台移动网络对接模式解析,首先完成移动网络与教学监管平台对接分析,进而给出移动网络接口分析。

四、云计算方式下的移动教学监管平台功能模块设计

依据使用者登入账号智能化获取功能树菜单,菜单动作依据角色进行匹配,因而能够使得学生,教师以及整个系统的监管者能够通过智能终端顺利登入系统,并且在系统中根据自己的职责完成工作。

4.2在线作业操作

教师能够实现在线布置作业,批示作业,学生在完成作业之后能够在线提交作业,并且搜索自己所提交的作业,进而针对已完成的作业进行等级评判。因而云计算方式下的移动教学监管平台能够实现无纸化业务处理,具有高效和环保特点。

4.3移动教学监管系统内部邮件的实现

移动教学监管系统还包含系统公示,日志管理等操作。例如:当系统正在维护或者暂停服务时,则由教师给某个行政班级发出提交作业的通知,日志监管即采用记录的模式登记使用者录入之后的移动教学监管系统应当处理的项目。

4.5动态权限的分配监管

动态权限的分配监管功能由系统监管者完成,给不同的角色设置各种角色并且给予不同的权限,进而构建动态性能树。

4.6教学资源监管

该部分搭建在云计算服务装置中,即采用校服务装置和云计算端实现互动,该部分包括资源搜索,预览,推荐以及收藏功能,完成资源互动。

4.7本章总结

五、本文总结

作者:欧楠单位: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万利平,陈燕.云计算在教育信息化中的应用探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9):75-77.

【关键词】实验室建设实验室管理大数据计算资源管理

(1)实验室建设应建设在具备计算资源的管理、数据存储、数据采集能力的功能框架上;

(2)实验室应能为各专业学生提供具备大数据实验、大数据分析能力的计算资源及框架;

(3)实验室平台应具备产学研培养模式的服务能力。

以人才培养与学科研究/建设互动为原则,大数据背景下实验室建设与学科发展、创新人才培养、师资技术培训紧密结合,本文提出了基于项目管理和计算资源管理的计算机专业实验室建设及管理的研究,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为推动教学和课程改革,推动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转变,具备分析学生技能、学习行为及数据处理(数据采集、存储、分析)能力,形成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建一个良好的实验教学环境。

2大数据背景下计算机专业实验室建设需求

在大数据背景下,随着学校近年来专业数量的进一步扩大,增加的专业对实践动手能力要求较高,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现在的教学模式亟需发生变革,必须寻求一种更有效的实训模式。结合计算机学科及专业实验需求,实验室的建设应具备前瞻性、扩展性、普适性的特征,专业实验室的管理是管理员对计算资源进行运维的过程,体现了应用与理论相结合的需求。实验室具备云计算、云服务及数据处理的能力,为培养新型技能型人才提供良好的实验教学、实习实训、对外服务的平台及教学环境。在大数据背景下,计算机专业实验室的建设及管理应从以下的几个方面进行规划及分析:

(1)针对计算机学科各专业的共同特征,在理论教学中各课程间是一个协同耦合的关系,以软件开发过程为主线,将专业课程用规范的软件项目过程模式应用到实践教学管理中,将新的软件开发模式、新的开发技术、新的业务流程快速地部署到实践教学中并实施――该过程的实现对实验室建设提出了专业实验室中应具有基于项目管理平台的能力。

(3)实验室管理中应提供云服务平台的管理模式,各类各层次及企业机构用户能按其在参与的项目中所担任的角色参与项目信息的共享、项目开发过程的协同、任务的分发及监督、讨论等基于项目管理的活动,并可提供方便地按需进行系统环境的配置、开发平台的部署等。

(4)提供知识库管理功能,在课程上、在项目开发模版上、在开发素材上、在代码复用上,为项目开发人员提供支撑的知识库及归档服务。

(5)计算机专业实验室的建设是一项既有硬件建设,又有软件平台建设的复杂工程,同时针对计算机专业的特点,实验室是学生走向岗位的跳板和桥梁,其软件平台的建设应以产学研平台为指导原则进行构建。

结合计算机学科的发展,云计算技术类专业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实验室平台依靠云计算技术的模拟实践环境的构建,将各行业实际的应用过程整合进来,把专业知识和实践方法综合与贯通起来,能更好地解决云计算技术类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师资培训的问题。

3计算机专业实验室建设方案及管理模式

3.1实验室建设方案的总体框架

针对高校的特点,实验室建设的总体应用架构的搭建及系统平台的构建遵循面向服务架构(SOA)原则,具备安全性、集中性、高效性、高可靠性、开放性、可扩展性。实验室的总体框架由软件平台和硬件设备整合而成,主要包含了:

(1)应用层――教学实验实训管理;

(2)云服务平台层――云服务运维管理层;

(3)虚拟资源层――计算资源的虚拟化及管理;

(4)基础设施层――服务器及网络等物理设备。

方案的总体框架如图1所示:

图1中“计算资源管理平台”主要负责以下的工作:

用户管理:团队用户的申请、审批、权限、生产环境及计算资源的配置模板管理。

计算资源分配管理:针对用户的需求,制作对应的软件生产环境系统镜像(配置生产环境、开发嘞薜龋,并为其分配相应的计算资源。

在线用户管理:用户VM的管理、计算资源的回收和分配;

基础设施的管理:在基础设施中添加、维护物理服务器的入群和退出等。

计算资源管理平台是一个基于云计算应用的管理平台,部署上主要采用一台高性能服务器或与云服务平台层的服务器(高性能服务器)捆绑在一起。

3.2实验室管理平台――软件项目管理平台

为实现实验室的高效管理,为实现产学研的实习实训模式,实验室管理和核心平台――软件项目管理平台,平台主要由三个子平台构成,其框架如图2所示。

3.2.1知识资源库管理平台

3.2.2协同开发服务云端平台

以协同软件生产线为业务工作流(需求分析设计任务分解任务分发开发整合(单元测试)测试验收),线上(云端)主要管理:任务分解、任务分发、开发、整合(单元验收)、项目验收五个过程,其它过程为线下管理。在平台上,首先将需求与设计部分(线下由项目负责人、项目经理完成――教师、学生、企业协同完成任务的设计及分配)产生的软件设计说明书作为一个新的项目在平台中进行注册的初始化文档导入系统,线上部分主要有:组织级项目管理、项目生命周期管理、任务管理、测试管理、评审管理、外包管理、审查管理、知识和文档管理等基于混合敏捷开发方法(即支持敏捷和传统的项目管理)的标准和方法。

3.2.3协同开发桌面云

将桌面计算机的计算和存储资源(包括CPU、硬盘、内存)集中部署在云计算数据中心机房,通过虚拟化技术将物理资源转化为虚拟资源,并按需向用户提供虚拟桌面服务。实现完整的水平整合和云化企业异构IT基础设施的能力,能够支持数据中心虚拟化或桌面虚拟化构筑云计算基础架构和运营模式,实现固定和移动融合的云接入能力,帮助学生跨学院/跨区域对项目开发环境下的桌面、应用和数据进行统一管理、和聚合,提升软件项目研发过程的信息安全及技术保密。

该平台基于项目过程建立一个以流程导向、以软件项目为中心的实验室运维支撑平台,为整个云实验室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运维管理体系。

3.3实验室管理的内容

3.3.1实验教学管理模式

按照“三位一体”原则,主要由实验室管理员、课程教师、学生、企业机构四个角色,为云计算教学实践和实验提供一个统一的管理服务模式,在管理平台中完成实验资源调度管理、教学资源管理、实训课程管理、实验软件管理、实验考核管理、用户管理、权限管理及其他个性化设置管理等。

3.3.2实验课程管理

按照计算机学科各专业将课程理论和云实验课程两部分组成,涵盖基础原理、核心技术、平台实践、应用案例等。

最终用户通过网络,使用各种PC浏览器或移动终端设备接入实验教学管理门户,通过统一身份认证、访问控制等安全策略控制后,使用云实验室各种虚拟云资源及学校云实验课程,为最终用户提供云计算教学和体验。

4计算机专业实验室实施架构及基础业务流程

解决方案实施架构及基础业务流程如图3所示。

为了降低实验室的维护成本,提高信息安全管理力度,采用“云端集中化”模式,通过云桌面技术将学生个性化桌面集中部署在服务器上,不同设备可以随意访问,同时实现桌面维护简单化、业务数据集中化。具备:

(1)稳定、节能;

(2)少故障、易维护;

(3)模板式桌面部署,系统安装、软件分发、环境设置、故障恢复等工作可以一键下发,减少运维工作量;

(4)移动化、更灵活提升办公效率;

(5)安全、易备份,业务数据集中存储,形成分布式共享数据存储,提供经济高效的存储。

5结束语

[1]陈雷.大数据学习分析的研究与应用――以浙江省教师教育MOOC培训平台的课程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6,26(08):109-115.

[2]张艳艳,韩涛,高秀芝,等.基于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实验室管理改革方向[J].教育教学论坛,2016(05):219-220.

[3]毋妙丽,段晓英.基于云桌面的虚拟实验室建设及应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6(23):10-12.

[4]王娟高等院校专业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探析[J].中国轻工教育,2016(01):64-66.

[5]欧跃发,黄文明.基于云计算的虚M实验系统的设计及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08):097.

[6]刘世伟,田世鹏,甘涛,等.虚拟实验室的研究与应用现状综述[J].物联网技术,2016,6(09):82-83.

作者简介

莫潇晓(1981-),男,广东省肇庆市人。现为肇庆学院教育技术与计算机中心助理实验师。研究方向为实验室管理、虚拟实验室、云计算。

THE END
1.网络平台建设方案(精选6篇)篇2:网络平台建设方案 云平台建设原则 1、标准化 当前云服务在整个信息产业中还不够成熟,相关的标准还没有完善。为保障方案的前瞻性,在设备选型上力求充分考虑对云服务相关标准的扩展支持能力,保证良好的先进性,以适应未来的信息产业化发展。 2、高可用 为保证数据业务网的核心业务的不中断运行,在网络整体设计和设备https://www.360wenmi.com/f/fileqwm16hm2.html
2.线上教学平台建设方案(通用10篇)为有力保证事情或工作开展的水平质量,时常需要预先制定一份周密的方案,方案是阐明具体行动的时间,地点,目的,预期效果,预算及方法等的企划案。我们应该怎么制定方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线上教学平台建设方案(通用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https://www.ruiwen.com/fangan/7185362.html
3.教育机构线上教育平台建设方案.doc教育机构线上教育平台建设方案TOC\o"1-2"\h\u5504第一章引言 2199671.1项目背景 223061.2项目目标 3222471.3研究方法 311035第二章线上教育平台概述 412232.1线上教育平台定义 413112.2线上教育平台发展现状 4275022.3线上教育平台优势与挑战 451612.3.1优势 445982.3.2挑战 420420第三章平台功能规划 5212883.1功能模块设计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351303194.html
4.平台建设方案内容提示: 平台建设方案 第 1 篇 平台建设方案 一、前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平台经济成为促进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本方案旨在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结合企业发展需求和当前市场环境,制定一套合法合规的平台建设方案。 二、项目背景 1. 市场分析:当前市场对高效、透明、便捷的在线服务平台需求日益增长,https://www.doc88.com/p-53347945070722.html
5.打造线上平台方案因此,打造一个高效、稳定、安全的线上平台方案尤为重要。本文将介绍打造线上平台的相关方案,并解释每个方案中所需的关键要素。 二、线上平台方案要素 1. 打造一个强大的线上平台需要选择适合的技术架构。常见的技术架构包括单体架构、微服务架构和容器化架构。单体架构适合规模较小的项目,而微服务架构和容器化架构https://wenku.baidu.com/view/b7d3314ab84cf7ec4afe04a1b0717fd5370cb23e.html
6.互联网“加”网上服务大厅建设方案“互联网+”网上服务办事大厅平台建设方案 目录一、建设背景和意义 3 1.1项目建设背景 3 1.2行政审批弊端 4 1.3行政审批意义 6 1.4项目建设目标 8 1.5项目建设原则 9 二、平台需求分析 11 2.1系统使用对象需求分析 11 2.1.1公众、企业用户 11 2.1.2政府部门办理人员 11 2.1.3领导、监察人员 12 2.1.4系统https://www.docin.com/touch_new/preview_new.do?id=4784536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