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冯宝成团队、二五财团、富强联盟等“民族资产解冻”诈骗正在中老年人中蔓延,骗子们宣称:不用投资,每天参与学习传统文化、道德经等,扫扫二维码,以后就能获得“几万、几十万、甚至数百万的国家款项…
▲家属的无助
▲开会洗脑
▲扫码
什么是“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我们来看一段央视的报道。
“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是一种集返利、传销、诈骗为一体的新型、混合型犯罪,通常假借国家大政方针和社会热点,编造民间财团与外国财团竞争保家卫国、成为国家的经济卫士、国家发放扶持款等各种虚假信息,谎称未来能得到丰厚“福报”的方式进行诈骗。
自2019年以来,国家重拳出击,侦破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案件,摧毁犯罪网络,查明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虚假项目和组织。公安部先后公布两批名单,第一批43个、第二批61个,合计104个。
公安部公布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项目和组织104个名单
为什么各类民族资产解冻骗局经过多次打击还屡禁不止,屡打不绝?这类虚假项目和组织近年又有哪些新的变化呢?
1、打着免费报单的旗号,更具有迷惑性和欺骗性。
▲不收钱
▲老韭菜
▲不甘心
有别于之前的民族资产解冻诈骗动辄缴纳几十元、上百元的会费、报名费不同,现在的各类虚假项目都不收钱,还极力和各类互联网诈骗项目撇清关系,宣称“凡是收钱的都是虚假平台”,而且标榜自己才是真平台,别的都是虚假平台等。
参与这类诈骗项目的中老年人很多都是之前各种互联网诈骗项目的受害者,他们都有“不怕一万就怕万一“的侥幸心理,还有“以小博大”、“不劳而获”的投机心理和不服输不甘心、总想捞回来的赌博心态。所以就一而再再而三地被拉入各种骗局,导致越陷越深。从以前交钱报单反复被割韭菜到现在的免费平台,这些中老年人面对家人的劝阻振振有词:他们不收取一分钱,骗我什么了?反正我不交钱,没有什么损失,不怕它是假的,就怕它是真的,万一真能“发钱”呢?
骗子们吸取了之前民族资产解冻诈骗项目反复骗钱被打击取缔的教训,不再明目张胆地收钱,这就加大了公安机关打击的难度,因为没有骗取钱财的证据,所以导致这类骗局始终逍遥法外,难以被打击。
2、中老年人缺乏关爱,对互联网信息难辨真伪,更容易落入不法者的圈套。
3、利用了中老年人朴素的“爱国主义情怀”
这些中老年人壮志未酬,总想发挥余热,实现自我价值。现阶段的老年人,大多经历过物质和精神双重匮乏的时代,集体归属感更强。“组建民族财团”“支持国货,抵制外货”,每个人都有“不穿军装的战士”、是在构建抵御外敌的“经济长城”的使命感,当其行为被冠上高大上的光环,同时又能为个人创造价值时,他们就会感觉到满满的正能量和爱国情怀,更让被漠视的他们再次感知到个人的价值,获得情感上的极大满足,沉迷其中无法自拔。
4、利用群众对国家的信任,曲解国家政策,虚构各种项目,给中老年人造梦
将诈骗行为包装得“高大上”是这类不法分子的惯用伎俩。诈骗分子曲解“中国梦”“互联网+”“一带一路”“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等国家政策,让受害者坚信自己参与的是合法的项目。中老年人容易中招,这与他们成长的时代有关,对于中老年人而言,国家政策意味着光荣、正确、安全,很容易成为骗子围猎的对象。
诈骗分子不忘给中老年人造梦画饼,谎称学成之后,会有几十万、几百万的回报,把受害者的胃口吊起来,产生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的错觉。
5、通过腾讯会议,学习道德经、伪国学等传统文化,以及时事政治等给参与者洗脑,达到精神控制的目的。
二五财团则以“人民公仆”自居,通过学习时事政治和考试,让受害者感觉到满满的正能量和使命感。
富强联盟则更加嚣张,从线上转战线下,在全国各地设立工作站,通过聆听富强联盟语录不停地给受害者洗脑。
6、传销裂变式发展,军事化管理,组织严密。
对于反对的声音,他们会反复的劝说洗脑,对于严重质疑者,会清理出群,笔者就卧底一个二五财团的腾讯会议,见识了他们的庐山真面目。
7、标榜自己才是真平台,以“宏观调控”、“保密”等歪理邪说掩盖真相
▲学习保密法
为了加大欺骗性,迷惑群众,骗子们贼喊捉贼:“国家为了落地这些项目,会以大量的“搅水”型项目做掩护,只有我们这个才是真正的主平台。”。
为了让骗局不被识破和举报,骗子们把打击说成是“宏观调控”,要求参与者签订保密协议,学习保密法,吓唬参与者:保密就是保命、保密就是保财、保密就是护家、保密就是爱国。拟定一套应对应答的话术来对付执法部门的调查,建立攻守同盟,加大了执法部门打击查处的难度。
▲富强联盟贼喊捉贼,谎称自己才是真平台
谎言只能欺骗一时,不能欺骗一世,有看清真相的团队长给我们揭秘了不为人知的秘密:
冯宝成,黑龙江人,57岁,无业人员,住牡丹江市东宁市东宁镇某小区,2016年在广西参与臭名昭著的“1040工程”传销,在传销组织中担任讲师一职,被骗20多万后负债累累。冯宝成有个“北海北部湾精英群”,其组建的“民族资产解冻”诈骗团伙很多核心成员都是异地传销的难民。
二五财团的负责人楚建生,72年生,河南禹州人,于2019年5月加入对外宣称系国家给予精准扶贫对象及一带一路经济建设参与者发放扶贫补助的“特质卡项目”,楚建生任该项目下属“25财团”负责人,收集到的公民个人信息共计21752条。被告人楚某生犯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被福建省邵武市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年1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5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