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6月25日讯上合示范区坚持“一核引领、全域联动”,聚焦“搭平台、创模式、聚产业、强主体”,立足上合经贸应用场景和合作需求,依托中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在全国首创推出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综合服务平台,成为中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首个国际专区。自去年11月25日正式上线发布以来,有力推动解决了中国与上合组织国家地方经贸合作存在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促进了上合组织国家间地方经贸合作“软联通”,进一步提升与上合组织国家经贸合作便利化水平。
这几天,上合经贸综服平台工作人员金东卫与乌兹别克斯坦的一家干果贸易公司对接,帮助他们在上合经贸综合服务平台上完成注册,开拓中国业务。
“最近好多乌兹别克斯坦人来这里参观,他们想看看上合示范区是什么地方,他们想了解一下综合服务平台的情况。因为现在中国和乌兹别克斯坦两个国家贸易、文化、经济、物流方面的关系提高到了新的水平,所以我老家的人对这个地方很感兴趣,他们想在这里注册公司,想用这个综合服务平台做两个国家之间的生意。”金东卫说。
“上合经贸综合服务平台给我们企业提供了面向上合经贸合作的集约化、一站式的服务功能,我们在线上发布采购需求、寻找贸易伙伴,进行租船订舱、通关申报等操作,并且提供商事法律服务以及多样化的金融产品。”传化上合(青岛)国际经贸有限公司物流贸易负责人张桂秀说。
立足上合经贸合作痛点堵点难点问题,上合经贸综服平台着力推动制度创新,实现了“优惠税率查询和原产地规则预判”“信用上合跨境征信”“五港联动多式联运”“中俄报关单一单两报”“上合银关通”“数字一单制”等特色功能,为国际间规则、标准等互认合作提供了有效支撑。
上合经贸综服平台负责人刘兵说:“去年上合经贸综服平台属于初创期,今年我们在1.0版本的基础上继续进行2.0版本的生态搭建,在原有8大功能的基础上,今年我们更加聚焦跨境结算、易货贸易、航空物流、二手车出口、中国和境外双园互动等功能,为企业解决更多的痛点难点问题,为中国和上合国家之间的扩大规则、规制、标准等制度性开放,发挥更大作用。”
上合经贸综合服务平台启用以来,已有近5000家企业上线开展业务,报关单申报总量4632票,报关申报金额161.81亿元。来自11个国家的60多个政府部门、商协会和贸促机构参与平台合作共建,有近千家企业注册为平台认证用户,促进实现交易额近3000万元。
“立足上合经贸综服平台,作为公共服务平台的定位不变,进一步提升平台的业务服务能力,不断丰富平台功能,进一步引导省内外和境内外的企业,到我们平台来开展业务。进一步发挥线下企业服务中心的作用,作为线上平台的有机组成部分和有效的补充,为平台入驻企业提供更具有个性化的服务功能。我们也要建立平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业务模式,特别是以管委+公司+外部合作这样模式,形成完整的服务生态,促进我们平台能够安全有序健康发展。”上合示范区管委会企业服务一部部长迟永欣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