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电梯井施工,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梯井操作平台及电梯井结构。
背景技术:
1、电梯井施工时,需要工作人员站在电梯井操作平台上进行支模,然后向模板里浇筑混凝土,以形成上层的电梯井。
3、然而,不同电梯井的横截面尺寸存在差异,上述电梯井操作平台不适用于不同横截面尺寸的电梯井中。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提高电梯井操作平台的通用性,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梯井操作平台及电梯井结构。
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电梯井操作平台及电梯井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梯井操作平台,包括:
4、盖板,用于工作人员站立;
5、支撑机构,用于支撑所述盖板,所述支撑机构与所述盖板可拆卸设置;
6、所述支撑机构包括:
7、第一支撑组件,包括两个平行的纵杆与三个平行的第一伸缩件,所述纵杆与所述第一伸缩件连接成田字结构,所述第一伸缩件的长度能够伸长或缩短,所述第一伸缩件的伸缩位置靠近所述第一伸缩件的一端设置;
8、第二支撑组件,包括两根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与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垂直,且所述支撑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组件边缘的一所述纵杆连接,以使得所述第一支撑组件与所述第二支撑组件形成直角;
9、第三支撑组件,包括至少两根平行的第二伸缩件,所述第二伸缩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伸缩件远离所述支撑杆的一端铰接,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杆远离所述第一伸缩件的一端铰接;
10、限位组件,被配置为支撑在电梯井的电梯门的门槛上;
11、所述第一支撑组件、第二支撑组件以及第三支撑组件形成直角三角形结构;
12、所述第一伸缩件包括第一固定段与第一滑动段;
13、所述第一固定段与所述第一滑动段同轴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段远离所述第一滑动段一端与所述支撑杆连接的一所述纵杆固接,所述第一滑动段远离所述第一固定段一端与所述第二伸缩件的一端铰接;
14、所述第一滑动段与所述第一固定段重叠的部分设有第一锁紧件,所述第一锁紧件用于固定所述第一滑动段和所述第一固定段的位置;
15、所述限位组件包括用于搭接在电梯门的门槛上的两个限位块,其中,一所述限位块设于一所述支撑杆上,所述限位块靠近所述支撑杆的底部设置;
16、所述限位块与所述支撑杆的夹角为直角;
17、所述电梯井操作平台还包括调平机构;
18、所述调平机构包括调平板和驱动件;
19、所述调平板顶端与所述第一滑动段远离所述第一固定段的一端铰接,所述调平板位于所述第三支撑组件远离所述支撑杆的一侧;
20、所述驱动件一端与所述调平板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支撑组件铰接。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时,根据电梯井的截面尺寸,调节第一伸缩件与第二伸缩件的长度,由于第一伸缩件与第二伸缩件铰接,能够使得第一伸缩件与第二伸缩件的交点沿第一伸缩件的长度方向移动,以适应电梯井的电梯门与电梯门正对的井壁之间的距离的变化,从而当第一支撑组件调平之后,能够使得第二支撑组件与限位组件搭接在电梯门的门槛上,且第一支撑组件与第二支撑组件相交的位置抵接于电梯的井壁上,便于提高电梯井操作平台的通用性;同时,直角三角形结构的电梯井操作平台能够在电梯井中快速吊装,以提高电梯井的施工效率。此外,将第一伸缩件的伸缩位置靠近第一伸缩件的端部设置,在调节第一伸缩件的长度时,降低了调节难度。最后,通过盖板与第一支撑组件可拆卸设置,在第一伸缩件的长度调节之后,便于根据第一支撑组件适配不同尺寸的盖板。
22、第一固定段与第一滑动段滑动连接,通过第一锁紧件固定第一固定段与第一滑动段的位置,便于调节第一伸缩件的长度。
23、设计的限位块,在支撑杆紧贴电梯门的门槛竖直面时,限位块能够搭接在电梯门的门槛顶壁,以便于电梯井操作平台的稳定性,进而提高安全性。
24、当在电梯井中吊装电梯井操作平台时,电梯井操作平台倾斜即可顺利上吊,在固定电梯井操作平台时,由于此时电梯井操作平台处于倾斜状态,工作人员难以够到电梯井操作平台的底部,通过驱动件驱动调平板转动,使得调平板贴合于电梯门正对的井壁上,在驱动件持续施力的过程中,由于调平板不再转动,会使得第二伸缩件与支撑杆的相交处靠近电梯门,从而便于工作人员将电梯井操作平台调平,同时,进一步提高了电梯井操作平台的安全性。
25、将限位块与支撑杆的夹角设为直角,当限位块贴合在电梯门的门槛顶壁时,由于电梯门的门槛顶壁水平设置,一方面能够加强电梯井操作平台的稳定性,另一方面便于辅助电梯井操作平台进行调平。
26、可选的,所述第二伸缩件包括第二固定段与第二滑动段;
27、所述第二固定段与所述第二滑动段同轴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滑动段远离所述第二固定段一端与所述第一滑动段铰接,所述第二固定段远离所述第二滑动段一端与所述支撑杆的一端铰接;
28、所述第二滑动段与所述第二固定段重叠的部分设有第二锁紧件,所述第二锁紧件用于固定所述第二滑动段和所述第二固定段的位置。
2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固定段与第二滑动段滑动连接,通过第二锁紧件固定第二固定段与第二滑动段的位置,便于调节第二伸缩件的长度。
30、可选的,所述驱动件包括气缸,所述气缸一端与所述调平板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支撑组件铰接,所述气缸设于所述调平板与所述第三支撑组件之间。
3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计的气缸,一方面,通过气缸活塞杆的升降即可实现调平板的转动,便于电梯井操作平台的调平操作;另一方面,在电梯井操作平台调平并固定之后,气缸可以增加调平板与第二伸缩件的连接强度,进而增加了电梯井操作平台的稳定性。此外,气缸能够限制第一伸缩件与第二伸缩件的伸缩,进一步提高了电梯井操作平台的稳定性。
32、可选的,所述第一锁紧件和所述第二锁紧件均包括若干锁紧螺栓,所述第一滑动段、第二滑动段、第一固定段、第二固定段上均设有用于所述锁紧螺栓穿设的多个通孔。
3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计的锁紧螺栓,便于固定第一伸缩件与第二伸缩件的长度,同时,也便于解除第一伸缩件与第二伸缩件长度的固定,进而便于调节第一伸缩件与第二伸缩件的长度。
34、可选的,所述盖板底部设有用于容纳所述纵杆与所述第一伸缩件的容纳槽,所述盖板搭接于所述第一支撑组件上。
3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计的容纳槽,通过第一支撑组件与容纳槽配合,防止了盖板的松动,进一步提高了电梯井操作平台的稳定性。
36、第二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电梯井结构,包括:
37、如上述的电梯井操作平台;
38、电梯井,包括依次相邻且层叠设置的多层标准层,每层所述标准层具有电梯门,所述电梯门的门槛的竖截面为矩形。
3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电梯井操作平台与电梯门的门槛之间的配合,便于电梯井操作平台的快速调平,提高了电梯井的施工效率。
40、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41、1.本技术通过调节第一伸缩件与第二伸缩件的长度,由于第一伸缩件与第二伸缩件铰接,能够使得第一伸缩件与第二伸缩件的交点沿第一伸缩件的长度方向移动,以适应电梯井的电梯门与电梯门正对的井壁之间的距离的变化,从而当第一支撑组件调平之后,能够使得第二支撑组件与限位组件搭接在电梯门的门槛上,且第一支撑组件与第二支撑组件相交的位置抵接于电梯的井壁上,便于提高电梯井操作平台的通用性;同时,直角三角形结构的电梯井操作平台能够在电梯井中快速吊装,以提高电梯井的施工效率。此外,将第一伸缩件的伸缩位置靠近第一伸缩件的端部设置,在调节第一伸缩件的长度时,降低了调节难度。最后,通过盖板与第一支撑组件可拆卸设置,在第一伸缩件的长度调节之后,便于根据第一支撑组件适配不同尺寸的盖板;
42、2.本技术通过将限位块与支撑杆的夹角设为直角,当限位块贴合在电梯门的门槛顶壁时,由于电梯门的门槛顶壁水平设置,一方面能够加强电梯井操作平台的稳定性,另一方面便于辅助电梯井操作平台进行调平;
43、3.本技术通过驱动件驱动调平板转动,使得调平板贴合于电梯门正对的井壁上,在驱动件持续施力的过程中,由于调平板不再转动,会使得第二伸缩件与支撑杆的相交处靠近电梯门,从而便于工作人员将电梯井操作平台调平,同时,进一步提高了电梯井操作平台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