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8月22日电(记者刘玉龙、冯钰林)研学游是激发文旅消费内生动能的新业态,也是摆在行业企业面前的一道“思考题”。近日在北京举办“研学游热背后的冷思考”研讨会上,参会嘉宾围绕研学游业态发展趋势、研学游如何兼顾“有研有学”、如何促进研学游健康发展进行讨论。
图为来自石家庄的学生在杭州手工艺活态馆研学体验伞面绘画(新华社记者韩传号摄)
与会专家表示,促进研学游融合发展,既源于我国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的现实要求,也是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
中国文房四宝协会副会长王杰认为,研学游其势乍起,方兴未艾。我国文房四宝行业有一些企业开展了研学项目,部分企业已经获得了良好的效益,营收超过了其传统业务,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增长。
“与文化、旅游相融合的研学游产业有望成为一个新的经济驱动力。”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文化政策专业委员会主任张晓明说。
要在“研学”上下功夫
张晓明认为,研学游,最关键的是“研学”,要力争做到旅游活动与历史、人文、景观的深度和便捷融合。
中信资本投资副总裁王马捷也指出,目前研学游在“研学”方面仍需加强。他建议,把科技、工程、AI等融合到游学中,科学设置游学产品,把更多好的元素、体验带给消费者。
研学游能撬动多种资源,产生巨大效益,但研学游存在产品同质化、服务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与会人士提出,要精心打造研学游产品,促进研学游稳健发展。
中国文化书院监事江力认为,研学游具备促进商业、提升教育两大功能,在研学游产品设计方面要秉持工匠精神,尊重历史文化、严谨科学。
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副秘书长徐亮表示,要精心打造出更多体现文化内涵、人文精神的特色文化和旅游消费产品,让人们在研学游的过程中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