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新的领域,可能之前只是有个模糊概念,这时候个人喜欢先花个2个小时进行泛阅读,对它是什么有个大概了解,形成感性认识。
当然,搜索路径也是有技巧的。最初的时候,只知道百度,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后来发现还有很多其他有用的方法,列在这里:
2.知乎搜索
知乎的好处有两点:一方面,这里有很多真正的从业人员,答案有感性有理性,值得信赖;另一方面,不同的答案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诠释,能较为全面地理解新领域。如果能跟一个从业者建立联系,那就完美了!
3.经管之家(原人大经济论坛)
第一次来是找统计年报,很全很给力。后来发现,很多在其他渠道找不到的资料,这里都有。这上面都是通过论坛币来交易:你可以上传文档,他人下载你便可获得论坛币,然后再下载其他人的。当然,如果嫌麻烦,也可以花钱买个VIP。
4.投行报告(惠博智能策略终端)
投行的研究报告一般分析得都比较透彻,获取途径推荐:“惠博智能策略终端”。点击页面左下角的“慧搜”,便可进入搜索界面。
输入特定关键词,再选择左边的“行业研究”,即可得到行业研报。
5.上市企业年报
如果这是个成熟行业,那可以去找行业龙头的年报,他们一般会对行业发展提出自己的理解。
以保利地产2015年年报为例,在第四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中,就从市场销售、行业库存、货币政策、后市展望等多个角度对我国房地产行业做了分析。
看完之后,大概就能了解这个行业的现状、未来,以及分析的思路。那么,如何找到公司的年报呢?一般路径如下:
①找到并进入公司官网,点击“投资者关系”——②找到“公司公告”——③就在“定期报告”里。
第二步,初步整理,提取核心观点。
1.先丢到一个笔记软件里。
2.对核心观点进行批注。
无论是加粗、划线、重写都行,重要的是以后翻阅的时候,能一眼辨别出本文的核心要点。
第三步,理清框架。
好了,现在我们已经有了一轮感性认识,接下来就是需要建立一个框架,查漏补缺。在这个过程中,方法有以下几个:
1.图书目录
在理清框架上,秋水老师提供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方法,那就是看图书目录。
2.行业研报
我个人喜欢根据行业研报来做框架。选一份较为详实的研报,把主要结构提取出来,然后再在上面做加减法。
但无论使用哪种方法填充框架,大概都需要能够包含以下几个问题:
①这个领域涉及哪些概念?大概念里有哪些小概念?有关联的其他概念是什么?
②这个领域的发展历史是什么?前景是什么?在国外是如何发展?在国内又如何?
③最近两年的行业报告是如何评判这个行业的?
④这个领域的知名专家有哪些?他们的观点是什么?有什么著作?
⑤行业的竞争格局是怎样的?分为几种流派?各自的代表理论是什么?
⑥这个领域里的顶尖企业分别是谁?各有什么产品或服务?
⑦行业有什么大的活动进行?或者要进行?
框架这种东西,如果只是123地罗列,终究看起来枯燥无味。这时候可以借助脑图的形式进行呈现。脑图的方式有很多,个人喜欢两种:
①在方格笔记本里绘制
②在思维导图里绘制
第五步,进行主题阅读。
有了框架之后,便能感知到自己离“专家”的差距有多少,下一步就是各个击破。朋友彭小六是简书签约作者,在对“如何打造个人品牌”进行研究时,就买了33本书,展开主题阅读。
这个确实辛苦。但相信我,越到后期,越轻松。因为一个领域的知识终究是有一条模糊的边界的,之后随着信息的饱和,你会发现内容开始重复。
到这个时候,便可以进行下一步。主题阅读的途径,除了第一部分给出的那些平台外,还有:
1.书籍
这个没话说,网上的信息还是太过支离破碎,看书终究是全面了解一个领域的最好通道。
2.在线课程
现在有各种在线课堂,比如想学H5,可以去网易云课堂搜《和阿文一起学H5》,花点钱,省去搜索、去粗存精的体力活,其实是划得来的。
3.访谈行业从业者
这个是最佳的途径。如果能找到,请他吃顿饭。记得做好功课,带上提纲,有目的才不枉此行。当然,平时也记得多搜罗一些当地比较有意思的餐馆,这样他人也觉得有个不一样的收获。
4.咨询公司报告
一般来说,隔行如隔山。这个最好是在跟行业从业者聊天中顺便问两句。比如,房地产行业,推荐克而瑞、中指的报告。
第六步,整理输出。
把这一系列内容阅读完之后,下一步就是基于思维导图再次整理。这次的整理以系统化的方式呈现,最好能做到输出。
秋叶有个习惯,就是每做一个新的主题阅读,都以将来把它成稿成书作为目的来实现。这个过程确实辛苦,但有了这样的目的,过程便不再含糊,而且在输入到输出的过程中,实现了知识的二次加工,最终的效果就是小白到专家的成长。
好了,当我们了解了一个领域一个行业后,我们如何快速了解一家企业呢?
我们为什么要了解一家企业?对求职的朋友来说,这关系到一辈子的大事,毕竟一着不慎,几年尽毁。而且有些公司特别看重学生对自己的了解程度,所以做足功课能帮到很多。
这个问题又可以分为两个子问题:第一,了解什么?第二,怎么了解。接下来我们分别来看。
一.了解什么?
要对一家公司形成较为全面的了解,我们需要知道以下内容:
1.公司基本情况
回答的问题是:这家公司到底是干嘛的?它什么时候成立?是由谁成立?当对这一系列问题了解清楚之后,我们对这家公司便有了一个大概认识。
2.管理和人事情况
回答的问题是:这家公司的组织架构是什么?高管是谁?员工有多少?
组织架构能反映出该公司的管理方式,是扁平高效率,还是分工明确标准化操作。了解清楚组织架构,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反推该公司的做事风格。
3.行业情况
回答的问题是:这个行业的市场容量有多少?痛点是什么?发展速度有多快?竞争情况(处于生命周期的哪个阶段)?这家公司在行业里的位置是?
这涉及到行业分析,这就是前文提及的如何快速熟悉一个领域。毕竟,在很多领域,大环境是影响一家公司发展的核心因素,例如房地产、医疗健康。
4.公司业务
回答的问题是:公司的盈利模式是什么?客户是谁?与其他同行业企业相比的竞争优势?
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不了,那这家公司很可能也就那样了。
5.财务情况
回答的问题是:最近几年的主营业务如何?各种财务指标是否健康?
不管公司在外面怎么忽悠,财务报表解释了一切。
6.战略规划
回答的问题是:未来几年将如何扩张?有没有要新进入的领域?
在如今这个时代,不进则退,接下来将如何发力成为了判断这家企业质量的重要指标。
7.其他信息
比如最新动态、是否有投诉纠纷等。
二、怎么了解?
对大多数人来说,“百度”可能是第一个想到的工具。其实,还有一些更直接的渠道或方法,帮助我们更全面和系统地了解企业。
1.天眼查/APP
解决问题:公司基本情况。
也就是说,只要是一家规范的企业,我们都可以在该网站上找到它的以下信息:
当了解了这些信息后,我们对这家企业便有了一个基本概念。
2.公司官网
解决问题:公司业务,管理和人事情况,财务情况,战略情况(一般部分涉及)。
一般来说大型上市企业的官网能囊括大部分我们所需要的信息。
3.招聘网站
解决问题:发展战略。
对有些企业来说,发展战略这件事一般是不愿意提及的,毕竟被同行业知道后,可能会失去先发优势。
但活总是要人来做的。对新业务来说,完全内部转岗很难满足需求,于是不得不对外招聘。而这,可以成为对企业战略方向研究的切入点。
除此之外,招聘网站的BBS(比如应届生求职网BBS)也是个有用的渠道。有一次我想了解某个公司某个部门的工作职责,在公开渠道上没有找到,后来直接去BBS上搜索,通过他们的面经了解了大概信息。
4.巨潮资讯网
解决问题:财务情况。
之前提及过,财务报表可以在上市企业官网上找到。但有时候为了更快捷,我们可以去巨潮资讯网的“定期报告”上下载。
除了这个,网站上还有很多其他信息。A股上市企业会更全面,包括:最新资料、公司概况、发行筹资、分红配股、高管人员、股本结构、十大股东、财务指标、公告摘要、公告全文、定期报告、投资者关系信息、章程制度、持续监督意见。
港股信息则相对更少,只有:公司资讯和信息公告。
解决问题:了解公司最新进展。
一般来说,现在只要是一家还有点规模的企业,都有一个公众号。虽然都是对外宣传稿,但也能大致了解最新的发展情况,比如最新研发的产品,最近组织的活动。
6.垂直媒体
了解创业公司,可以去虎嗅网、36氪;了解房地产公司,可以去乐居网、观点地产网;了解商业地产项目,可以去赢商网……更多的就要问专业领域人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