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1.岳麓书院千年学府“实事求是”朱熹碑廊岳麓山长沙市

长沙1.岳麓书院千年学府“实事求是”

11月29日一早的高铁,不用三个小时就到了长沙,中国高铁的速度令人惊叹!

走出站台,就闻到长沙臭豆腐的味道,接受不了。

昨天已经提前预约,下高铁后直奔岳麓书院。

岳麓书院的所在地是湖南的大学区,人和车都很多,处处可见大学生,看见他们的青春活力,方觉自己已老。

历数中国的著名高校,有21座学府拥有百年以上的校史。然而,究竟哪座学府校史最长呢?非长沙岳麓山下的湖南大学莫属。湖南大学的前身,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北宋四大书院之一、创建于宋太祖时期的岳麓书院,建院时年公元976年。在中国独一无二,堪称世界上最古老的学府。

广场上一幅巨大的白色毛主席雕像,底下的日期是1979年9月9日,伟人离开我们的那一天。

塑像的背后是红底白字的牌子,上写“千年学府湖南大学欢迎您”,牌子下面的石碑是毛主席那首很著名的诗《沁园春长沙》。

人从众,到处都是人,我以为这时出门是淡季,却不知道长沙旅游是不分淡旺季的,全年都多人。

先看看岳麓书院的历史:

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办学的基础上,由官府捐资兴建岳麓书院。

北宋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宋真宗召见岳麓山山长周式,赐“岳麓书院”额,岳麓书院遂为中国四大书院之一。乍一看,那个“岳”字的繁体字有点像“监狱”的“狱”字。

南宋乾道三年(公元1167年),朱熹来访,与张栻论学,开书院会讲之先河,由此形成以朱张之学为正宗的学术传统。

元承宋制,书院办学继续发展,规制日趋完备。但因元末战乱,书院毁于战火。

明朝宣德年间,经地方官员陈钢、杨茂元、王韬、吴世忠等多次修复扩建,岳麓书院主体建筑第一次集中在中轴线上,主轴线前延至湘江西岸,后延至岳麓山巅,配以亭台牌坊,于轴线一侧建立文庙,形成了书院历史上亭台相济、楼阁相望、山水相融的景观。书院的讲学、藏书、祭祀三大功能得到了全面的恢复和发展,奠定了现存建筑基本格局。明代岳麓学术仍以朱张之学为正宗。

明朝正德年间,王阳明及其弟子先后至此讲学,传播心学。明末,东林学派高世泰讲学书院,岳麓学术传统重新得以发展。

岳麓书院历经南宋、元、明、清各代,至清末光绪廿九年(1903年),岳麓书院与湖南省城大学堂合并改制为湖南高等学堂,沿用书院旧址。民国十五年(1926年),湖南高等学堂正式定名湖南大学,仍就书院基址扩建至今。就是说,岳麓书院是湖南大学的前身。从岳麓书院到湖南大学的历史演变,是中国高等教育从传统走向现代的生动缩影。

从宋代“道林三百众,书院一千徒”,到清代“中兴将相,十九湖湘”,从岳麓书院到湖南大学,经世致用、实事求是、开放自由、兼容并蓄的治学精神代代流传,先后涌现出王夫之、陶澍、魏源、贺长龄、曾国藩、左宗棠、郭嵩焘、谭嗣同、黄兴、蔡锷、杨昌济、毛泽东、何叔衡、蔡和森、邓中夏、李达等深刻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风云人物。

岳麓书院为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书院建筑群,建筑面积1万余平方米,在布局上采用中轴对称、纵深多进的院落形式,营造出庄严、幽远的纵深感和视觉效应,深刻体现了博大精深的传统建筑理念。

走进岳麓书院,第一眼看到的并不是宋朝真宗皇帝御书的门额,而是一个规制并不见高大的戏台子,整齐肃穆的读书重地,忠孝廉节的文脉赓续,为何在跨进前门不逾两三米处,建一个颇具湖湘风格的亭台,名曰赫曦台。原来这台子和书院一样,是有千年故事的。

“赫曦”的意思是:红红的太阳升起来了。当年,朱熹应著名的理学大师张栻的邀请,千里迢迢从福建省的崇安来到长沙岳麓书院讲学,在长沙停留了两个多月。清晨的时候,朱熹常常和张栻一起登上岳麓山顶看日出,每当见到旭日腾空,霞光万丈,山川市井,万物一切都沐浴在朝阳中的时候,便激动不已,拍手道:赫曦!赫曦!于是,便将他们观日出的这个地方定名为“赫曦”。后来,张栻便在此修筑一个戏台,名为“赫曦台”以示纪念。因年久失修,后人便在岳麓书院内修筑现今的"赫曦台",表达缅怀。

穿过高耸的牌坊,步入书院的深处,光影透过枝丫洒在青瓦墙上,空气中弥漫着静谧与肃穆,虽然有人声,但比起其他景点,这里能让你情不自禁地压低说话的语调,仿佛让人瞬间回到古代学子苦读的岁月。

书院内现存建筑大多建于明清时期,主要分为教学、藏书、祭祀、园林、纪念五大建筑格局。

教学建筑有大门、二门、讲堂、教学斋、办学斋等。其中,大门采用南方将军门式结构,建于十二级台阶之上。门两旁悬挂一副“惟楚有材,于斯为盛”的对联,门前立有一对方形柱,风格简约大方。

大门之后,即为二门,采用花岗石门框,左右各辟过道,便于通路。

跨过简朴而不失庄重的大门和二门,学门深似海的感触油然而生。

书院内的树木很茂盛,低矮的花丛很少,皆是粗拙的树干,让你不由得生出严肃的气氛来。高拔的樟树如同遵守古礼的守门人,垂首鞠躬,把人们请进了巍巍古院。又行进数百米,便沉浸在“万壑树参天”的境地。几棵高大的银杏树向天空展示它的金黄。不知名的鸟儿在颇有树龄的老树树冠中和书院中来回又扑腾,动静结合非鸟们莫属。

岳麓书院讲堂,布置在书院中轴线中央,是书院的教学重地和举行重大活动的场所,也是书院的核心部分。

讲堂檐前悬挂的“实事求是”匾额,吸引了许多游人驻足赏议。100多年前,一位意气风发的青年进步学生,也曾多次在这里踯躅。在他心中,虽然圣贤已千古,但“实事求是”就是真正的老师,是岳麓书院的精华。

这位青年进步学生,就是后来成为一代伟人的毛泽东。他不但身体力行“实事求是”,更是在革命实践中,创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指明了正确方向和实现的根本途径。

始创于公元976年的岳麓书院,历经千年,弦歌不绝。1917年,怀揣实业报国梦想的湖南公立工业专门学校校长宾步程,手书“实事求是”悬挂于岳麓书院讲堂,将其作为校训,引导学生从事实出发,崇尚科学、追求真理。彼时,青年毛泽东曾寄住在岳麓书院的半学斋,深受其熏陶。

讲堂正中央巨幅匾额“学达性天”是康熙御笔。

讲堂中央下方巨幅匾额“道南正脉”是乾隆御笔。

讲堂正中白底黑字是《岳麓书院记》。为南宋乾道二年书院主教、著名理学家张拭撰,它阐明了岳麓书院以反对科举利禄之学,培养传道济民的人才为目的办学思想,对书院教育具有重大影响。该文是湖南大学校友、湖南省书法协会主席周昭怡1983年书写的。

讲堂两侧墙上的对联

上联: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数,陟岳麓峰头,朗月清风,太极悠然可会;

下联:君亲恩何以酬,民物命何以立,圣贤道何以传,登赫曦台上,衡云湘水,斯文定有攸归。

讲堂左侧墙面的石刻是书院的学规。

讲堂南北两壁所嵌的“忠、孝、廉、节”与“整、齐、严、肃”的大字碑,细细琢磨每个字的意味,都可窥见古书院对学子的谆谆教导与境界引领。且不谈“忠孝廉节”是学子“做人”的基本要求,“整、齐、严、肃”诠释了做学问要严谨踏实、实事求是的道理。古人的求学之道与求学之理是我们做学术、搞研究应当学习的对象。剥除庞杂繁复的功利与浮躁,沉心静学,意坚志远。当我们理会到讲堂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中知书究理时,复观乎堂之内外,木几石凳都印刻着学者的求知之情,这时,一种“求学”的朴素美,就荡然于心了。

整齐严肃,忠孝廉节这八个字成为是湖南大学的校训。

在讲堂左右两侧矗立着南北二斋,长条形的设计,很有纵深感,分别是教学斋和半学斋,均为昔日师生办公、学习、生活的地方。

学斋中间有天井,天井两侧的走廊连接各房间。

还有一口水井,谓之文泉,文如泉涌之意。

讲堂后面的御书楼,是岳麓书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岳麓书院的藏书建筑。宋时称“御书阁”,元明亦称“尊经阁”,清代中期就已发展成为中国民间一座较大型的图书馆,现作为古籍图书馆供书院使用,藏书数量逾五万册。

二侧的汲泉亭和拟兰亭相对而立,汲泉亭后面是百泉轩,百泉轩地处岳麓山清风峡谷口,溪泉荟萃,乃岳麓书院风景绝佳之地。百泉轩有“斯文一派”横额,有《重修百泉轩记》一文。

百泉轩外侧就是园林部位了。园林建筑有百泉轩、麓山寺碑亭、碑廊、自卑亭等。麓山寺碑亭则位于园林南侧,亭内立有著名的“麓山寺碑”,文、书、刻三者俱佳,故有“三绝碑”之称,是中国现存碑刻中影响较大的一块。

精致小巧的园林设计是岳麓书院建筑美的体现。地势缓升,大门、讲堂、御书楼位于中轴线上,湘水校经堂与百泉轩分列左右。屋舍主次有别而不死板,草木落植其间而不纷杂。看过一些寺庙皇宫,虽也有园林,但或重简朴肃静,或重碧宫丹阁,往往忽视自然美的呈现。寺庙常常营造“禅”的氛围,香烟袅袅、木鱼叮咚,一二僧人执帚轻扫,佛音在红色寺墙间绕梁不息,使人生产生出世的缥缈感。皇宫则更为严肃刻板,往往一树一木的布置皆要讲究。整体的面积也更宏大更震撼。石狮子、白玉桥、琉璃瓦,大工大匠的技艺使人们震撼,只是金碧辉煌的宝殿与尘世离得稍远了。

岳麓书院这种朴素且洋溢着求知的美就显得特别了。岳麓书院的景致契合着古人“淡泊宁静”的求学、求知的意境,因此独处深林却也不显得孤僻自哀。讲堂中央高悬“学达性天”鎏金木匾,漆木黑檐、砖石白壁,时隔百年也隐隐听见前辈学者危坐此间,览卷问学之声。学达性天,盖“学”不在于利禄,而在于对天理的把握。天理,即人存在于这个世界向上向前求索的真理明境,穷尽一生探索天理的本真,理解“天命”,达到一种物我合一、天人合一的境界。

园林之中,景色宜人,这里竹木掩映,小桥泉池,碑廊环绕,亭轩别致。著名的岳麓书院八大景观,就分布在这点金聚萃的院里院外,在散布园中的古建筑中,岳麓寺碑亭以造型独特而著称。

而拟兰亭的后面则是三进的小院落,这里容纳着慎斋祠、船山祠、崇道祠、六君子祠、濂溪祠、四箴祠六座祠堂。

屈子祠,则以错落有致、前庭后廊的独特风格备受瞩目,而碑廊中大量珍集的古文石刻,恍如时光淬炼、熠熠生辉。

屈子祠门外有一片开阔地,有水有小石桥,银杏正黄,红叶正红。

此外,书院内还有时务轩、赫曦台、山斋旧址、碑廊(书院办学千年,留下很多有价值的碑刻)等纪念建筑,错落分布于庭院内,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书院的池水倒映着斑驳的建筑,水中有飞檐和蓝天的影子。站在水边,让人感受古人“问道于书,悟道于心”的智慧。

正因为岳麓书院背靠岳麓山,处于山麓之上,所以从大门往书院纵深走,隐约有步步登高的感觉。

如果你站在后门外的崖墙之上俯瞰岳麓书院,但见楼台琼阁,翘檐云墙,亭廊轩榭,气宇非凡,通古达今,博大精深。

书院不仅建筑古朴典雅,而且文化底蕴深厚。这里孕育了许多杰出的人才,如朱熹、张栻、王夫之等,他们的学术思想和精神追求至今仍激励着后人。清代学人所撰的“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楹联,生动地描绘了岳麓书院千年以来人才辈出的盛况。

参天古木郁郁葱葱,淙淙溪水潺潺流淌,历史古迹熠熠生辉。岳麓书院,是书香与古韵交融的见证者,从飞檐翘角的屋顶,到庭院深深的青石小路,每一步都在讲述悠长的历史故事。它不仅是知识的殿堂,还是穿越时空的视觉盛宴,在这里求学的人们真是有福了。

THE END
1.四川研学旅行网研学机构 我的大学——长沙高校人文研学之旅 我的大学——长沙高校人文研学之旅 我的大学——长沙高校人文研学之旅 我的大学——长沙高校人文研学之旅 我的大学——长沙高校人文研学之旅 我的大学——长沙高校人文研学之旅 共2页12http://www.scyxlxw.com/yxjg.html
2.沉浸式红色研学,博士生党员讲述刘少奇故事近日,长沙理工大学师生前往刘少奇同志故里,开展了一场互动式、沉浸式的红色革命文化研学之旅。交通学院博士生支部书记胡嘉受邀参加本次研学,并担任志愿讲解员。 图片1 活动中,胡嘉为本科生们详细介绍了刘少奇同志的卓越贡献和感人事迹。他的讲解生动详实,使同学们深刻感受到刘少奇同志的坚定信念与奉献精神,受到听众们的称https://dsxxjy.sizhengwang.cn/a/cslgdxjtysgcxybssdzb/241220/1987903.shtml
3.之旅——湖南师大"悦读中国”留学生暑期研学活动侧记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徐缘雪 中青报·中青网 记者 马子倩)7月12日一大早,一群在湖南师范大学留学的外国学生集合在木兰楼大厅,准备开始一次特殊的研学之旅——“悦读中国·湖南师范大学国际学生暑期赴中共一大会址研学团”当日出发。 7月13日上午,研学团在上海参观中共一大会址和纪念馆,在一大会址前合影留念。(陈云https://www.hunnu.edu.cn/info/1026/12451.htm
4.2024年港澳台大学生暑期实习活动(广西)——文化研学之旅共绘青春7月27日,一场别开生面的港澳台大学生暑期实习文化交流活动在广西南宁市热烈展开。来自广西多所高校的港澳台大学生,在广西这片充满魅力的土地上研学交流,不仅加深了对祖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认识,更在文化的交融与碰撞中,共同绘制了一幅青春与梦想交织的绚丽画卷。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8257066
5.探访名校名企,拓展认知边界丨2024大连理工大学MBA英国研学之旅回顾回看这十一天的研学之旅,充满好奇、喜悦、开心、激动、欣赏,认识了很多优秀的年轻教授、华裔人士、外国友人等,深入了解当地的建筑、文化、饮食习惯、民风特色等。种种的一切都让这次研学之旅成为人生中最难忘的一次游学,也让我重新温习之前书本上学的英国的历史,以及这个国家的发展进程,从一个没有什么值得说道的小岛https://www.mbachina.com/information/22653.html
6.清新福建”台湾青年非遗研学项目——妈祖信俗研学之旅活动在11月18日下午,由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2024年“海丝起点 清新福建”台湾青年非遗研学项目——妈祖信俗研学之旅活动在莆田正式开营。 本次活动是第九届世界妈祖文化论坛的重要配套项目,来自厦门大学、华侨大学、福建理工大学、台湾大学、辅仁大学、世新大学等两岸高校的近百名师生代表参加活动。 https://www.fjdaily.com/app/content/2024-11/21/content_2932374.html
7.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浙附学子西湖大学研学之旅冬日寒风渐起,但依然可见“丛丛绿叶衬瑶华”,云上草原的秋游之行后,浙附玉泉校区的部分同学又马不停蹄地踏上了西湖大学研学之旅。11月24日下午,浙附研学团来到西湖大学云谷校区。 (浙附西湖大学研学团师生合影) 跟着西湖大学老师的步伐,大家通过玉色拱桥,行至湖心岛上,“学术环”围绕着学术会堂,连廊上陈设着各领http://www.hzzdfz.cn/article/detail/id242746563425789353083.htm
8.从大邑到香江逐梦在研学路上——大邑中学师生赴香港研学之旅大邑中学初中师生46人开启了香港研学之旅的新篇章。 是谁,把香逸尘外花朵安放。 所有的守望,有太多的思念。 沧桑的往事,背影,不是风。 百年沧桑,自有春色满园的花期。 我以紫荆花的名义,写下 依水而立的乳名 ——香港,我来了! 远离课堂回归课堂——学习篇 http://www.scdyjyzx.com/article.aspx?id=9364
9.青浦区基础教育信息公开学校通过推进“行走的课堂”,开展“走进高校”、“走进农村”、“走进产业”等系列活动,助力学生进行生涯规划。现已有“高校之旅”、“产业之旅”、“红色之旅”等“行走的课堂”,让学生走出去进行职业体验。 四、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推进“五个认同”[2] https://www.qpedu.cn/fwxxgk/detail.jsp?id=123746
10.研学之旅作文(通用46篇)研学之旅作文(通用46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研学之旅作文,欢迎大家分享。 研学之旅作文 1 https://www.unjs.com/zuowen/zuowenwang/20230211132626_6422243.html
11.#打工人的秋日通勤#天津大学#研究生生活#研学之旅回忆在线#二七纪念塔 #文昌塔 #东京塔 #长沙烈士公园 #历史建筑 #旅游古迹古建筑 #挑战打卡一百处景点 明朝古墓 南京中山陵 你要的开箱来了 分享好看的耐克乔丹双肩包,百搭潮包 枯萎的花IMD 关注 #考研人 #校内校外 #遛娃 #休闲逛街 #萌娃出行 #日常遛娃 #打工人的秋日通勤 #天津大学 #研究生生活 #研学之旅回忆https://m.dewu.com/note/trend/details?id=258072707
12.我校代表团赴马来高校访问交流雪兰莪大学领导对我校开展“面向东盟的数字科技、艺术与经济之旅”研学项目作出高度评价。数科院融合多学科,联通数字实验室,结合真实产业的课程创新设计建设,为学生打造了先进前沿的沉浸式场景化学习体验,使研学项目师生深刻领略到中国在数字科技赋能艺术、人文、跨境电商领域融合发展的实力和魅力,为之赞叹,极大激发了研学http://www.xshxy.cn/info/1199/25121.htm
13.12/22走进名校系列之复旦大学一日儿童研学行不同年龄段的小朋友对大学校园的认知能力和接受能力都不一样,与往期的高校研学不同的是,这次我们使用大小朋友分类的研学方式,制定符合大小年龄段的活动,更好的吸收知识。 亮点二、“我从复旦毕业啦” 漫步在百年老校复旦大学中,随处可见即将毕业的大哥哥大姐姐身穿代表各个学科的学士服拍照,保存他们大学时代的珍贵记https://shop40783793.m.youzan.com/wscgoods/detail/1yiwhr703zml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