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审计工作,审计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审计监督覆盖面不断拓展,审计事业面临的形势、定位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如何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打造一支能干事、干成事、干好事的审计队伍,已成为审计机关面临的紧迫任务。为进一步激励审计人员转变作风、创新理念、提升素质、担当作为,近年来,禅城区审计局探索打造了集“听、说、评、学、议”于一体的产学研活动平台。通过建立一个新平台、完善一套新机制,努力促进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实现一个新提升。
一、建小组、建制度,打造研学交流新平台
(一)建立产学研活动组,充分发挥带动引领作用
2019年底,由局党员、青年干部牵头,组建区审计局产学研活动组,活动组下设3个专项组,分别为党建与业务提升专项组、大数据审计专项组和综合活动专项组,分别负责牵头组织理论学习、业务研讨、调研、团队建设等各类研学活动。
(二)建立“周五定期学习”制度,积极创造学习条件
二、多形式、多维度,创新研学交流新形式
(一)组织研学交流会,营造共学共享的优良学风
目前,已举办“打造精品审计项目”“加强土地审计”等主题的研学交流会共6期,有力营造了共学共享的良好氛围。
(二)组织科研课题研究,大兴求真务实之风
(三)组织大数据审计探索,弘扬改革创新之风
随着审计监督覆盖面的不断拓展,审计职能的不断优化,基层审计机关“资源少、任务重”的矛盾愈发突出,而破解难题的关键就在于“大数据”,必须走“科技强审”之路,向信息化要资源、要效率。在此背景下,区审计局产学研活动组大数据审计专项组一直致力于探索推进大数据审计工程。一是牵头制定印发局《审计数据资源管理办法》,为推进大数据审计完善制度保障、提供制度指引。二是搭建区政务数据资源平台利用机制,指引审计人员积极利用区政数部门开发的全区政务数据资源平台收集分析数据,提高工作效率,实现资源共享。三是在各审计项目中试行“总体分析、系统研究、发现疑点、分散核实”的数字化审计方式,促进传统审计模式加快向数字化审计模式转变。2020年,区审计局利用大数据审计手段,首次实现对区35个一级预算单位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调查全覆盖,大数据审计实现全新突破,审计覆盖面和工作效率实现全面提升。
(四)组织多样化集体活动,凝聚发扬团队精神
为进一步增强团队精神,激发团队活力,局产学研活动组牵头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一是开展丰富多彩的工会活动,增强协作精神。组织全体职工外出开展徒步等集体活动,日常组织羽毛球健身运动,组织职工参与趣味运动会等,努力丰富职工业余文体生活,进一步增进同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二是开展党建教育活动,提升党性修养。以“三会一课”为载体,开展案例剖析、专题讲座、教育基地现场学习等多形式多类型的政治教育活动,促进审计人员守初心、担使命,切实增强党性修养。三是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树牢宗旨意识。每周二安排党员干部到“双联系”挂点村居,在村居组织便民剪发、庆中秋、登革热防治等各类便民志愿活动,节日期间到村居困难党员、群众家中开展入户慰问,努力为人民群众送温暖、送方便,促进增强审计人员的宗旨服务意识。
三、转作风、提效能,展现平台建设新成效
产学研活动平台的建立和运作,充分激发了干部队伍干事创业热情,为审计人员成长成才提供了广阔平台,对于提升审计队伍质素,提高审计工作质效,起到了积极作用。
(一)思想作风切实转变
通过组织系列形式创新、内容丰富的学习教育和集体活动,审计干部的政治素养进一步增强,思想作风进一步端正,学习主动性进一步提升,完全契合我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要求,为审计队伍保持先进性、纯洁性和青春活力,展现新时代新担当提供了重要保障。
(二)能力素质显著提高
打铁还需自身硬,审计机关作为专业监督部门,审计队伍的能力素养提升至关重要。产学研平台通过营造学习氛围、创造学习条件、开展学习活动,有力促进审计人员各方面的能力得以全面提升,有力强化了审计人员的宏观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促进了审计人员能力素质迅速提升。
(三)审计效能有力提升
想方设法加强审计队伍建设,最终目的是促进审计工作提质增效。通过产学研平台这个新平台、新机制,审计人员实现对工作的问题常交流、知识常更新,从而有效促进审计手段方法创新、工作效能提升、审计质量提高,为更好地发挥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夯实了能力根基。
接下来,区审计局将进一步完善产学研活动平台机制,继续探索打造学习型团队的新方法、新思路,努力锻造能力强、业务精的高素质专业化审计队伍,坚持推动审计事业向高质量内涵式方向发展,争取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