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不少旅行社、教育培训机构等纷纷推出研学游项目。同程旅行酒旅事业群主题游负责人郑坤明表示,今年旅游市场研学游产品种类更加丰富,价格逐渐回归理性,众多旅行社纷纷加入研学游市场的竞争。在研学游产品中,名校参访、博物馆游览和科普教育等主题深受欢迎。在目的地选择上,北京依旧是最受欢迎的研学目的地,紧随其后的是上海、贵州、内蒙古、宁夏和云南。新疆研学游市场在今年暑期呈现快速增长势头。
作为集研究学习与旅行体验于一身的校外活动,研学游深受广大家长和学生欢迎。记者在走访国家自然博物馆、北京天坛公园等景点时,不时会遇到一些来自全国各地的研学团队,有小学生也有中学生。
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新时代文化旅游研究院院长吴若山认为,研学游以“研”为核心驱动力,“学”为明确目标,“游”为实践载体,作为学校课堂教育的自然延伸,不仅满足了亲子出游的多样化需求,更深度融入教育元素,使得旅游体验更加丰富多元。
不是“旅游+”
作为旅游与教育融合产生的新业态,研学游具有较强的综合带动作用,不仅能够辐射推动红色旅游、乡村旅游、文化旅游、工业旅游等旅游新业态发展,还能够带动户外服装、科教用品、旅行保险等行业生产销售,进而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研学游发展,有利于打破单一的景区景点旅游模式,在全域优化配置资源,有效推进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多位受访专家向记者表示,研学游本质上是“研+游”,其中,研学是指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主动探究、主动学习的归纳式学习过程,游只是一种形式和载体,但目前很多研学游本末倒置,由“到此一学”变成“到此一游”。
张冬冬认为,现在一些亲子研学产品打着“定制”名头,实际却是旅游。很多是导游带领家长和孩子游览景区、逛博物馆。这些研学淡化了教育性和实践性,严格意义上讲,只是观光游,并不能算研学游。如果研学游教育属性降低,和普通观光旅游相比,就会让人感觉价格虚高。这些研学产品影响了消费者对研学的认知、认可。
规范是关键
社会各界对研学游的要求不断提高,但一些产品和服务显然还没有跟上,吐槽的声音也不少。不少从业者认为,尽管当下研学市场存在一些问题,但家长们对于高质量、有意义的优质研学游,依然保持高度的热情和期待,市场潜力巨大,亟待治理行业乱象,推动研学市场健康发展。
针对现在经营主体鱼龙混杂、研学游名不副实等问题,张冬冬表示,主营研学游的企业和机构可以考虑对研学游组织者、带队者开展定期、专业的素质水平培训,加大研学产业从业人才培养和储备力度,强化人才专业性。同时加大与专业机构合作,让各行业专家加入,参与研学课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