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发力“联”而有道

家庭、学校和社会是孩子成长的重要土壤,推动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的建立是促进家校社有效协同的一种机制。那么,怎么建设“教联体”?如何建好“教联体”?“教联体”怎样更好地联通各方力量,围绕学生成长建立起广泛的联结?近日,在由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成都市锦江区人民政府主办,成都市锦江区教育局承办的家校社协同育人成果展示暨“教联体”建设经验交流会上,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副教授、基础教育研究所副所长魏军通过剖析政策背景和协同育人工作的重难点,对“教联体”的建设与发展提出了建议。

细化工作机制

有效联动破解育人难题

“教联体”的建设是以中小学生健康快乐成长为目标,这就需要回答好“人才培养如何在服务国家需要的同时,实现学生的个人发展、健康成长”这一问题。魏军认为,要回答好这一问题,首先需要转变教育观念,从单纯的知识导向转变为能力、素养导向,坚持五育并举,支持学生的全面发展,并保证全面育人真正落到实处。

在人工智能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如果教育仍过于强调分数和升学指标,所培养的学生在未来容易被机器替代。因此,魏军认为,要将素质教育与学科教育融合,帮助学生拓宽视野,构建全面、丰富的知识体系。理解、应用知识的能力,评价、批判和创造的能力,沟通交往、团队协作的能力等难以“量化”的能力,在未来会变得越来越重要。

而全方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是一个需要多方参与、协同互助的系统性工程。家庭在品德、习惯的培养方面至关重要;学校则是学生习得知识、树立理想的主要场域;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则必须投身于社会实践之中。

建设“教联体”就是为了加强和提升协同育人水平,进一步明确学校、家庭、社会、政府以及各资源单位的职责,针对具体问题,建立不同的工作机制,有效破解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突出问题。“协同育人并非为了协同而协同,而是为了育人而协同。”魏军说。

例如,一些学生学习压力大,心理“亚健康”,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学习,甚至影响了职业选择与未来发展。针对类似具体问题,“教联体”应如何形成良好合力?魏军建议,在实施过程中,各地各校可以先对育人工作中出现的突出问题进行梳理,分析症结所在,寻找破解策略。同时,政府应整理资源清单,对现有各类教育资源进行摸排,以便更好地统筹运用,给家长和孩子提供支持与帮助。

针对“作业问题”,可以采取“作业熔断机制”;针对“休学、复学问题”,可以建立“家—校—医联动机制”;针对“家长的家庭教育能力提升问题”,可以组建“家长学校”、设立“家长学堂”……不同问题涉及不同资源的整合,因此,“教联体”的建设需要进一步细化工作机制,通过各方有效联动解决实际问题。

厘清权责边界

多方合力提升育人效果

教育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的《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工作方案》明确指出“‘教联体’是以学校为圆心,以区域为主体,以资源为纽带,促进家校社有效协同的一种工作方式”。对此,魏军表示:“‘教联体’工作需要由学校主导,重在政府统筹,实现‘自下而上’与‘从上至下’的双结合。”

落实到具体育人活动中,学校更加了解育人方向,应由学校承担活动的筹划与教学的组织,支持与统筹工作则可以由政府完成。如学校在举办研学活动或春秋游活动时,联系、对接工作不一定能顺利进行,有时还会受到较多限制。此时由政府出面协调、提供资源和条件保障,既可以提高活动组织效率,也可以减轻学校压力。

共建、共享的工作机制能有效促进育人活动的开展,集多方合力提升育人效果。不过,“谁负责”是“教联体”建设过程中,各教育主体共同关心的问题。无论是学习问题、安全问题、健康问题,还是学生的人际交往问题,当出现状况或产生分歧时,各教育主体应当如何划分责任,明确权利边界?

魏军指出,“教联体”建设中,不能让学校的责任“无限扩大”,需在厘清具体权责边界的同时,建立责任共担机制。家校社良好协商,才能为学生健康成长助力。

在资源利用与协调方面,学校可以通过建立多级家委会,充分调动家长资源,让家长积极参与育人活动,增进家校之间的了解与教育理念的互通;政府可以对各级部门提出教育责任要求,便于学校与社区、公共服务机构等展开合作,形成互助互利的共赢模式。

借力人工智能

因地制宜突破教育困局

“教联体”建设意在更好地赋能全社会育人,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提供支持,应尽量避免增加各方教育主体及学生的负担。魏军认为,建立运转顺畅的线上平台机制,将是未来的重要方向。利用信息技术赋能教育,能够助力减负增效,更好地推进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将“教联体”所联动的资源汇聚在统一平台上,便于各方随时获取资源,直接联系沟通,使协作更便捷、更高效。

魏军表示,当前,已有部分面向学生家长的AI咨询师产品以及基于AI模型构建的心理咨询平台,借助人工智能为用户量身定制问题的解决方案,同时缓解教育资源紧缺问题,以人机智能协同的方式辅助专家咨询,简化工作程序,提高工作效率。政府在平台使用中,也可以更好地了解各地区的家庭教育问题,针对现阶段工作的痛点、难点,为各地各校提供必要的支持,以数字化、智能化赋能“教联体”的建设与运行。

THE END
1.研学手册(珍藏版)20231115015220.docx研学手册(珍藏版) 实用文档 PAGE PAGE 1 最美的课程在路上 最美的课程在路上 探国防奥秘 展少年风采 ———走进XXX研学旅行方案指导课 指导教师:XX 学校:海阳市XXX小学 目 录 研学基本信息2 致家长的一封信2 家长反馈单3 研学注意事项3 研学课程安排4 研学活动方案4 研学基地简介5 研学过程记录6 研学课程评https://m.book118.com/html/2023/1115/5011030003011011.shtm
2.《研学手册》这次西安研学之旅我收益良多,学会了很多知识,好多在课本上是学不到的,比如说我学会了如何乘坐火车、地铁,如何叫滴滴打车,如何使用手机地图,如何和别人用普通话交流等等。 俗话说,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这次去西安城墙我直观的感受到了城墙是那么的雄伟坚固,也深刻的理解了一个成语:固若金汤。在陕西历史博物馆,看着一https://www.meipian.cn/2c1lzeoc
3.研学手册.docx探秘生态农业研学活动手册学校班级姓名亲爱的同学们,我们探究生态农业之美的研学即将启航,让我们小组合作做好研学前的准备吧,研学信息表,研学礼仪,遵守公共秩序,爱惜公共设施,维护环境卫生,保护生态环境,爱护文物古迹,珍视花草树木,尊重别人权利https://m.1wenmi.com/doc/1010336.html
4.(完整版)研学手册(珍藏版)Word模板下载编号qwjvbdox本作品内容为(完整word版)研学手册(珍藏版), 格式为 docx, 大小1 MB, 页数为7, 请使用软件Word(2010)打开, 作品中主体文字及图片可替换修改,文字修改可直接点击文本框进行编辑,图片更改可选中图片后单击鼠标右键选择更换图片,也可根据自身需求增加和删除作品中的内容, 源文件无水印, 欢迎使用熊猫办公。 https://www.tukuppt.com/muban/qwjvbdox.html
5.关于组织开展中小学线上研学课程体验工作的通知部门为进一步丰富全区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活动,探索线上课程体验方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推动信息技术与研学实践教育深度融合,促进研学实践教育资源共享,地区教育局依托地区中小学综合实践学校线上研学资源平台,为全区中小学生推出线上研学课程,现将具体工作通知如下。 https://www.dxal.gov.cn/dxal/c100055/202310/c13_f1d815f8ce3d4da89a23681d5960344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