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打造沙钢集团物流服务管控平台的背景
随着行业的发展,对供应链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已经成为钢铁企业的一项重要基本功。为全面提升供应链服务水平,建设一套以“钢铁”为载体,以“物流”为运作,以“信息”为核心的钢铁物流体系就显得愈发重要。以此为契机,促进资金流、信息流、物流相互融合。沙钢集团在近些年已经逐步积累并形成了各种专业的信息化系统,在企业内部高效运作。然而伴随着企业外部的业务联系者对于服务的期望越来越高,将信息化向企业外部延伸势在必行。其中最为典型的两类业务参与者就是供应商和客户,最典型的痛点就在于物流环节,于是本项目的切入点就是为采购供应商和销售客户提升物流环节的体验。
沙钢集团物流管控平台通过顶层设计、系统推进,以满足沙钢内外部发展需求,提质增效,构建全新的创新体系、智造体系、产业链生态体系为目的,以沙钢供应链体系深度重构及创新实践为基础,以创新协调、开放共享为理念,以信息化、标准化为支撑,创新发展钢铁企业供应链新理念、新技术、新模式,高效整合各类资源要素,构建一个基于用户个性化需求,以客户为中心,协同、智能、可视、可持续发展的物流管控平台。对内夯实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创新物流服务模式,发挥物流基础性、先导性作用,建设物流管控平台,提高物流信息化、专业化水平;对外构建供应链多源协同平台,物流服务网络,促进钢铁供应链上下游深度合作。
1.1传统信息化建设进入稳定期
沙钢集团一直以来高度重视信息化与企业的协同发展,已经构建了覆盖采购、生产、仓储、销售、物流等各环节的信息化系统,信息化水平在行业内一直处于第一梯队。
近几年,随着供给侧改革倒逼钢铁企业苦练内功,对上下游产业链进行整合、为供应链赋能已经成为整个钢铁行业的新课题。目前企业级系统建设的大趋势是“大集团”战略,对集团内不同成员企业、不同业态的各类已有信息化系统进行整合。
沙钢集团通过对供应链系统逐步整合,形成了以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和SCM(供应商云平台)为两大抓手的供应链服务体系,使整个集团的信息化版图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和清晰,企业信息化建设进入相对稳定的阶段。
1.2信息化助力服务精细化
当传统信息化建设进入相对稳定阶段后,信息化协同企业向前发展的步伐却不能停止。沙钢集团将信息化服务的受众从内向外延展,最终将服务提升的切入点放在物流服务上。之前已经为客户提供了全流程的可视化服务,用户体验感和满意度得到了较好提升。而实际物流参与的真正主体——驾驶员则一直是信息化覆盖的盲区。此次物流服务平台的建设正是从驾驶员的角度切入,进一步提升协同作业的效率。
通过物流服务管控平台,建立驾驶员、调度、装卸人员的协同关系,通过数字化将装卸资源合理配置,通过信息化服务将厂区的出入、厂区导航、进厂预报、现场排队、自助服务串联起来,在提升驾驶员服务的同时,也实现了对厂内的资源进行合理优化配置。
2沙钢物流管控平台建设的理论依据
物流管控平台不仅是搭造信息化平台,而更希望成为一套先进企业管理思想的载体,因此要求系统的设计理念必须具有“先进性”的特性,通过实施信息化管理,提高整个公司的核心竞争力。通过系统的上线使用,倒逼公司管理业务逐步规范化;同时又要能满足钢铁业务自身的个性化特点。
明确构建物流管控平台的指导思想和目标定位,以解决客户实际问题、提升物流效率和服务水平为指导思想,构建企业级物流服务管控平台。以平台建设为契机,全面提升企业品牌服务价值,为客户助力赋能。
2.1赋能客户推动ToB业务线上化
2.2围绕痛点打造物流服务差异化
2.3以客户为中心实现服务灵活化
2.4服务化架构系统中台化
3沙钢物流管控平台建设的主要做法
3.1承运电子化
物流管控平台横向链接客户关系管理系统、集中购销系统,使得物流的发起源头即可实现电子化。客户可在CRM系统便捷地对提货资源进行自助下单并承运委托,并可进行实时追踪提单情况和货物运输情况。通过中台化设计,客户的提单会自动转换成内部系统中的提单,厂内业务人员只需进行审核、确认,不再需要对照客户传真录入信息。此项功能极大地减少了开单岗位的工作量,并成功实现岗位的减员。系统与玖隆物流自建运输管理系统进行数据交互,建立系统间关于提单、承运单的联系,打通在线流程,在大多数场景替代纸质提单流转。
3.2车辆预报制
系统实时根据预报情况统计预计进厂车辆数量,同时将数据共享给企业大物流系统,以便于现场装卸人员可以提前获取即将进厂车辆信息,提前部署工作。车辆进厂后,会更新已进厂待装货信息和车辆信息,便于调配人员。当车辆到达现场库区后,计量员进行确认,此时系统将产生排队车辆信息。对于进厂装货司机,车辆进厂时会收到装货信息指导短信,短信中也会包含当前库区限排车辆数、已进厂车辆数量、当前排队情况。
3.3船舶预报
3.4智能门卫
沙钢集团对公司门禁系统进行全方位升级,打造了沙钢集团天眼人车系统,对进出厂区的人和车实行了有效了管控,对物流、门禁、采购、销售等领域业务系统进行了整合优化。物流管控平台与天眼人车系统的结合,实现车辆进出厂司机不用下车,只要是通过预报的车辆,进入厂区可以通过图像自动识别技术实现自动抬杆,这对于司机的便捷性不言而喻。系统还在车辆出厂时提供电子码单功能,车辆出厂至门卫时,现场设备能够实时扫描车牌,系统通过车牌号匹配到车上装运货物的信息,并通过大屏幕显示,门卫可快速核对并予以放行。智能门卫的建成,司机不再需要在厂门口下车递交出门证,门卫核对的过程也相应缩短,厂区特别是厂门的交通拥挤情况也得到很大缓解。
3.5物流配套
4沙钢集团供应链物流管控平台的成果
4.1科学统筹规划,实现购销一体的物流管控
打破传统采购、销售分别管理的老思路,以物流价值链的角度统筹规划,构建购销一体化的物流优化解决方案。实现一套系统,集中管控,促进物流各环节业务的规范和透明,提高营运效率、降低物流和交易成本、提高客商满意度。
4.2强化服务意识,贯彻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宗旨
由于厂区面积大,道路较为复杂,为解决外来车辆在进厂装、送货经常找不到库区的问题,在物流管控平台上引入了厂区导航服务。
以小见大,正因为一切以客户为中心的初心、处处为客户考虑的服务理念,才能够在细节上为客户考虑,并通过信息化手段落地。
4.3实时动态掌控,落地可视化决策驾驶舱
决策支持系统通过数据桥梁整合、利用、分析业务系统产生的数据,进行纵向(历史数据)和横向(流程数据)的综合分析,深入剖析企业运作各环节关键问题,对公司经营决策提供支撑和支持,是信息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建立统一管理信息化平台的支撑,是企业数字化管理的支撑,实现大数据分析。数据共享平台可提供自主分析,发挥服务对象主观能动性。
通过大屏呈现可视化驾驶舱,业务管理者可以直观、快速掌握物流情况,辅助开展经营决策。物流管理者可以实时掌握物流现状,临场指挥,从容应对突发状况。
4.4经济效益显著
沙钢集团本部每日钢材发运总量在7万吨左右,其中日汽运发货量约2.5万吨,日汽运入厂近800车次。新系统上线后,相比老的PC端电子平台及CRM系统,主要有四个方面的改进:
2)装货点导航根据提单信息,驾驶员可以利用导航功能迅速找到装货点,避免盲目厂内四处寻找。特别是对堆放点较多的棒线材发运,平均装货时长从原先的4-5小时降至了目前的2-3小时。
4)装卸公司根据车辆预报情况合理安排人员调度,发货档位由系统上线前的42档减少至38档,在人员相对不足前提下还提升了装卸总量。项目年直接效益1348万元,间接效益主要是客户运输满意度提升较高,同时提升了机驾人员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