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数据局发布《天津市公共数据资源登记管理实施细则(试行)》公开征求意见

12月23日,天津市数据局起草并发布了《天津市公共数据资源登记管理实施细则(试行)》(以下简称《细则),公开征求意见。

政策速览

《细则》共六章三十二条,旨在规范公共数据资源登记行为,推动数据资源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和管理,明确了登记目的、适用范围、术语解释、工作原则、职责分工、登记要求、程序及监督管理等内容。

登记程序上,《细则》详细说明了公共数据资源登记的类型,包括首次登记、变更登记、更正登记、注销登记,并规定了申请、受理、审查、公示、凭证发放等程序。

政策原文

天津市公共数据资源登记管理实施细则(试行)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目的依据】

为促进本市公共数据资源合规高效开发利用,规范公共数据资源登记行为,服务全国一体化公共数据资源登记体系构建,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的意见》和《天津市深化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实施方案》(公开征求意见稿)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网络数据安全管理条例》《公共数据资源登记管理暂行办法》(公开征求意见稿)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适用范围】

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开展公共数据资源登记活动及其监督管理,适用本细则。

第三条【术语解释】

(一)公共数据资源,是指本市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依法履职或提供公共服务过程中产生的具有利用价值的数据集合。

(四)登记平台,是指支撑本市公共数据资源登记全流程服务管理的统一信息化系统。

第四条【工作原则】

公共数据资源登记应当维护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保护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和个人信息权益,遵循依法合规、公开透明、标准规范、安全高效的原则。

本市基于统一规则、统一平台建立全市一体化公共数据资源登记体系,形成全市统一公共数据资源目录。

第二章职责分工

第五条【登记主管部门】

市数据主管部门负责统筹、协调、指导、监督全市公共数据资源登记工作,建立公共数据资源登记制度规范与工作机制,统筹推进登记平台建设与使用管理,指导全市登记机构开展公共数据资源登记服务工作,强化数据共享、应用服务和安全保障。

区数据主管部门负责统筹管理本区公共数据资源登记工作,落实国家和本市公共数据资源登记工作部署要求,指导本区登记机构依托登记平台开展公共数据资源登记服务工作。

市数据主管部门指定市数据发展中心为市级登记机构,各区数据主管部门确定本区登记机构,报市数据主管部门备案。

第六条【市级党政部门和各区】

各市级党政部门和各区组织本系统、本区各类登记主体按本细则要求开展公共数据资源登记。

第七条【登记机构职责】

登记机构履行以下职责:

(一)具体实施公共数据资源登记,执行国家和本市管理要求,制定公共数据资源登记业务规则;

(二)按照行政层级和属地原则提供规范化、标准化、便利化登记服务;

(三)建立健全数据资源登记管理责任机制,履行数据安全保护义务,妥善保管登记信息;

市级登记机构在市数据主管部门指导监督下,建设和运维全市统一的登记平台,管理全市登记信息,面向市级登记主体提供登记服务,为区级登记机构提供业务支持。

区级登记机构在区数据主管部门指导监督下,依托登记平台,面向本区登记主体提供登记服务。

无法确定管辖层级、区域范围,或跨层级、跨区范围的登记工作,由市级登记机构负责。

第三章登记要求

第八条【登记范围】

第九条【登记机构】

登记机构应具备开展登记工作的基础条件和业务能力,包括但不限于办公场地、网络环境、技术能力、安全保障能力、人员团队等,不断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水平。

登记机构要采取必要措施防止登记信息泄露,非按规定程序不得将登记信息或由登记信息统计、分析形成的有关信息对外披露或提供。

登记机构无偿提供登记服务,登记工作产生费用纳入同级财政予以保障。

第十条【登记主体】

登记主体按照国家和本市要求,及时申请办理公共数据资源登记,签署诚信承诺书,对登记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有效性负责。

第十一条【登记平台】

登记平台是本市公共数据资源登记申请、受理、审查、公示、公告、凭证发放、信息查询、异议反馈等服务的统一入口。登记平台与国家公共数据资源登记平台对接,实现登记信息互联互通,支撑跨层级、跨区域登记信息查询和共享。

第十二条【登记凭证】

第十三条【登记账号】

市级登记机构为各级党政机关统一配置登记平台的账号,其他登记主体按要求进行认证和账号注册。市级登记机构对登记主体账号进行统一管理。

第十四条【登记信息与目录】

登记机构应完整、准确、清晰地记载各类登记事项信息,形成公共数据资源登记目录,除按规定程序更正、变更外,不得擅自修改登记事项。

登记机构应加强公共数据资源登记目录与政务数据目录关联,依托已有目录基础,探索便捷化登记方式。

登记机构应对公共数据资源登记信息定期备份,保存期限原则上不少于30年。

第十五条【存证管理】

第十六条【第三方服务】

第四章登记程序

第十七条【一般要求】

本市公共数据资源登记类型包括首次登记、变更登记、更正登记、注销登记,按照申请、受理、审查、公示、凭证发放等程序开展,具体按照《公共数据资源登记管理暂行办法》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八条【登记申请与受理】

登记主体经业务审核后,通过登记平台提出登记申请。市、区登记机构根据职责分工与管辖范围在3个工作日内受理。申请材料有问题的,需一次性告知登记主体补充完善,并在重新提出登记申请后计算受理日期。

第十九条【登记审查】

登记机构自受理之日起20个工作日之内完成登记材料审核。审核未通过的,应向登记主体说明原因。

第二十条【登记公示】

第二十一条【登记回撤】

登记凭证发放前,登记主体书面说明理由并取得登记机构同意后可撤回登记申请。

第二十二条【登记凭证发放】

公示期满无异议或其他通过登记机构审查的公共数据资源登记申请,由登记机构向登记主体发放登记凭证。登记凭证有效期限及续展具体按照《公共数据资源登记管理暂行办法》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三条【不予登记】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登记机构不予办理登记:

(一)重复登记的;

(二)登记主体隐瞒事实或弄虚作假的;

(三)存在数据权属争议的;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四条【登记信息查询】

登记机构依法向社会提供登记信息查询服务。

第五章监督管理

第二十五条【安全保障】

登记机构、登记主体和第三方服务机构应严格履行网络和数据安全保障义务,严防登记信息泄露。

第二十六条【协同监管】

市数据主管部门统筹本市公共数据资源登记监督管理工作。各区数据主管部门做好本区公共数据资源登记工作监管。数据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做好跨部门协同监管。

第二十七条【评价与激励机制】

市数据主管部门对本市登记机构服务水平进行评价。登记机构应定期向数据主管部门提交登记服务报告。对于存在突出问题的登记机构,数据主管部门及时指导整改,拒不整改的,取消登记机构资格。

市、区数据主管部门定期对本市公共数据资源登记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对于未按要求进行公共数据资源登记的单位,在政务云资源使用、信息系统运维升级保障等方面将不予优先考虑。

第二十八条【登记机构监管措施】

登记机构在登记过程中有下列行为的,由同级数据主管部门采取约谈、现场指导或取消登记机构资格等管理措施:

(一)开展虚假登记;

(二)擅自复制、篡改、损毁、伪造电子凭证;

(三)私自泄露登记信息或利用登记信息进行不正当获利;

(四)履职不当或拒不履职的情况;

(五)其他违反法律法规的情况。

第二十九条【撤销登记】

登记主体有下列行为的,经核实认定后由登记机构撤销登记:

(一)隐瞒事实、弄虚作假或提供虚假登记材料;

(三)非法使用或利用电子凭证进行不正当获利;

(四)其他违反法律法规的情况。

区级登记机构对已登记公共数据资源进行撤销后,应向市级登记机构备案。区级登记机构撤销登记不符合规定的,由市级登记机构予以纠正。

第三十条【违法责任】

第六章附则

第三十一条【解释】

本细则由市数据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本细则自202X年XX月XX日起实施,有效期至202X年XX月XX日。法律法规、国家政策、市人民政府对公共数据资源登记管理有新规定的,从其规定。

最新营商环境研究成果/汇编

各地营商环境汇编

精彩内容可进入“国脉智库微店”购买获取!

国脉数字智库

关于国脉

国脉,是营商环境、政务服务、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据治理、数据要素×专业服务商,是数据资产化先锋企业。研发“一头一体两翼”企业数据资产化咨询服务方法论,提供数据资产化战略设计、数据治理体系建设、数据资产摸底调研、就绪度评估与咨询、数据要素应用场景与价值研究、数据资产入表和产品化等全流程咨询服务。

THE END
1.印发《四川省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四川省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管理实施细则》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https://www.sc.gov.cn/10462/zfwjts/2020/12/18/a6f91e07744543158b132fb556d85662.shtml
2.平台管理制度(精选11篇)平台管理制度 篇5 根据国家、省gps相关法律、法规及《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安全 管理规范(试行)》要求,实现道路运输业由静态监管向动态监管,事后处理向事前预防的转变,为进一步规范我司客运车辆gps车载终端及监控平台的安装、使用、管理,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一、gps及监控平台安装 https://www.diyifanwen.com/word/pingtaiguanlizhidu.html
3.服务平台管理条例制度范本第三条 服务平台的管理应当遵循合法合规、公平公正、诚实守信、用户至上、安全可控的原则。 第四条 服务平台运营者(以下简称“运营者”)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加强对服务平台的管理,确保服务平台的安全稳定运行。 第二章 用户管理 第五条 用户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社会公德和平台规定,不得利用服务平台从事违法https://wenku.baidu.com/view/561aefbca000a6c30c22590102020740bf1ecd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