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华人民 共和国公安部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令(第75号)  个人求助网络服务平台管理办法2024年第29号国务院公报

(2024年7月26日经民政部部务会议通过,并经国家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

部、公安部、金融监管总局同意2024年9月5日民政部、国家网信办、工业和信

息化部、公安部、金融监管总局令第75号公布自2024年9月5日起施行)

第一条为加强个人求助网络服务平台管理,保护求助人、信息发布人、捐助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个人求助网络服务平台,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指的个人求助网络服务平台,是指专门为因疾病等原因导致家庭经济困难的个人,提供求助信息发布和捐助资金归集、管理、拨付等服务的网络平台。

第三条个人求助网络服务平台,应当经国务院民政部门指定。

个人求助网络服务平台应当遵循合法、诚信、自愿、公平、公开的原则,为求助人、信息发布人、捐助人提供服务。

个人求助网络服务平台不得对求助人、信息发布人、捐助人附加违反法律法规和违背社会公德的条件,不得危害国家安全、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

未经指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个人求助网络服务平台的名义开展活动,不得从事求助信息发布和捐助资金归集、管理、拨付等个人求助网络服务。

第四条申请指定为个人求助网络服务平台的,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有符合本办法规定的运营主体;

(二)已经办理公安机关联网备案手续,并依法开展具有舆论属性或者社会动员能力的安全评估;

(三)网络安全保护等级不低于三级,并取得公安机关出具的信息系统安全管理保护备案证明;

(四)只从事个人求助网络服务,有功能完备的业务系统,具备线上线下服务能力,具备查验通过其发布的求助信息真实性的能力;

(五)已经制定健全的服务协议、求助信息发布规则、个人信息处理规则等平台规则文件;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前款第一项中的运营主体,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实际经营或者开展活动二年以上,申请时已有与运营个人求助网络服务平台相适应的实缴注册资本、注册资金、活动资金、开办资金;其中,运营主体为公司的,申请时已经实缴的注册资本不低于2000万元;

(二)与银行签订捐助资金存管协议;

(四)保证个人求助网络服务平台的相对独立性,规范关联业务,建立风险隔离机制;

(五)内部治理结构健全,运作规范;

(六)无严重违法失信记录,未受到限制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责令停产停业、责令关闭、限制从业的行政处罚。

第五条申请指定为个人求助网络服务平台的,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个人求助网络服务平台申请表;

(三)法律法规和国务院民政部门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第六条国务院民政部门根据工作安排,发布遴选个人求助网络服务平台的公告。

国务院民政部门组建评审委员会,确定拟指定的个人求助网络服务平台名单,并向社会公示。公示期满后,国务院民政部门确定并向社会公布指定的个人求助网络服务平台名单。

第七条除本办法施行前已经从事个人求助网络服务的平台外,未经国务院民政部门指定,任何平台的运营主体不得开设个人求助的捐助资金专用存款账户。

本办法施行前已经从事个人求助网络服务的平台,经国务院民政部门指定的,其运营主体应当在国务院民政部门指定的个人求助网络服务平台名单公布后五日内,向国务院民政部门书面报告捐助资金专用存款账户开设信息。

国务院民政部门指定的个人求助网络服务平台名单公布后,尚未开设捐助资金专用存款账户的个人求助网络服务平台的运营主体,应当在三十日内开设捐助资金专用存款账户,并在开设后五日内向国务院民政部门书面报告账户开设信息。

国务院民政部门指定的个人求助网络服务平台名单公布后,个人求助网络服务平台应当在六十日内提供服务。

第八条个人求助网络服务平台应当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遵循公序良俗,树立良好社会形象,履行信息内容管理主体责任,加强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防范和抵制制作、复制、发布、传播不良信息,不得制作、复制、发布、传播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禁止的信息。

第九条个人求助网络服务平台应当建立健全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完善用户注册、账号管理、信息发布审核、信息实时巡查等制度,及时发现、处置违法和不良信息。

个人求助网络服务平台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规定,加强个人信息保护,规范个人信息处理。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个人信息泄露、篡改、丢失的,应当立即采取补救措施,并按规定通知履行个人信息保护职责的部门和个人。

第十条个人求助网络服务平台应当在显著位置公布平台规则文件。对平台规则进行重大调整的,应当在调整前向国务院民政部门报告。

个人求助网络服务平台应当在求助人、信息发布人、捐助人同意平台规则以及捐助资金使用、退回等约定后,向其提供服务。

个人求助网络服务平台应当明确告知求助人、信息发布人对求助信息的真实性负责,明确告知求助人、信息发布人不得通过虚构、隐瞒事实等方式骗取救助。

(一)求助人、信息发布人的身份信息;

(二)求助人因疾病等原因导致家庭经济困难的情况;

(三)求助目标金额及用途;

(五)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

个人求助网络服务平台应当建立审核团队,对求助信息的真实性进行查验。

第十三条个人求助网络服务平台归集的捐助资金应当由专用存款账户管理、专项使用。专用存款账户出现变更、注销、撤销等情况的,个人求助网络服务平台的运营主体应当及时向国务院民政部门报告。

除个人求助网络服务平台收取服务费用、捐助资金无法原路退回等情形外,专用存款账户归集的捐助资金只能向求助人本人或者其提供的医院等账户转账。

第十四条个人求助网络服务平台应当承担捐助资金拨付审核责任,建立审核机制,加强对捐助资金拨付的审核,并及时向求助人拨付捐助资金。

个人求助网络服务平台应当监督求助人按照求助用途使用捐助资金,要求求助人、信息发布人及时更新捐助资金使用情况。

个人求助网络服务平台应当在求助人筹集的捐助资金达到目标金额或者求助目的已经实现、消失时,及时关闭筹资渠道。

个人求助网络服务平台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以帮助求助人、推广求助信息等名义索取捐助资金抽成、套取捐助资金等行为。

个人求助网络服务平台发现求助人、信息发布人涉嫌诈骗等犯罪行为的,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反映。

第十七条个人求助网络服务平台提供个人求助网络服务,可以收取合理的费用。

个人求助网络服务平台收取费用的,应当根据保本或者微利的原则,合理确定收费项目、项目内容、收费标准、收费方式,并向社会公开。

个人求助网络服务平台应当明确告知用户并经其同意后方可收费,不得采用用户默认同意的方式收费,不得变相收费,不得搭售其他服务、捆绑收费。

第二十条个人求助网络服务平台及其工作人员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欺骗求助人、信息发布人、捐助人;

(二)利用职务或者职业便利以及其他不正当手段强迫、引诱或者限制求助人、信息发布人发布求助信息;

(三)伪造、捏造或者擅自变更个人求助信息;

(四)索取、收受求助人、信息发布人给予的服务协议约定外的酬金、其他财物,或者谋取其他非法利益;

(五)挪用、截留或者侵占捐助资金;

(六)泄露或者不当使用求助人、信息发布人、捐助人未公布的个人信息,谋取不正当利益;

(七)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行为。

第二十一条个人求助网络服务平台应当公布投诉、举报方式,在服务页面设置便捷的投诉、举报入口。

个人求助网络服务平台接到投诉、举报后,应当及时处理。

第二十二条个人求助网络服务平台、求助人、信息发布人、捐助人之间的纠纷,可以通过下列途径解决:

(一)自行和解;

(二)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

(三)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二十三条个人求助网络服务平台应当于每年6月30日前向国务院民政部门报送上一年度工作报告和财务会计报告。

个人求助网络服务平台应当每半年向社会公开一次其从事个人求助网络服务的情况。

第二十四条国务院民政部门会同国家网信、国务院电信主管、国务院公安、国务院金融监管等部门,协同加强对个人求助网络服务平台的监督管理。

国务院民政部门加强对个人求助网络服务平台捐助资金归集、管理、拨付等的监督管理。

第二十五条国务院民政、国家网信、国务院电信主管、国务院公安、国务院金融监管等部门,对涉嫌违反本办法规定的个人求助网络服务平台及其运营主体,有权按照法定职责采取下列措施:

(一)对个人求助网络服务平台及其运营主体进行现场检查;

(二)要求个人求助网络服务平台的运营主体作出说明,查阅、复制有关资料;

(三)向与个人求助网络服务平台业务活动有关的单位和个人调查与监督管理有关的情况;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措施。

个人求助网络服务平台及其运营主体涉嫌违反本办法规定的,国务院民政、国家网信、国务院电信主管、国务院公安、国务院金融监管等部门,可以对有关负责人进行约谈,要求其说明情况、提出改进措施。

第二十六条个人求助网络服务平台应当遵守行业规范,加强行业自律,提高行业公信力。

第二十七条个人求助网络服务平台及其运营主体违反本办法规定的,由国务院民政、国家网信、国务院电信主管、国务院公安、国务院金融监管等部门按照法定职责责令限期改正,予以警告或者通报批评。

个人求助网络服务平台及其运营主体违反本办法规定的,由网信等有关主管部门依据职责,按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等规定进行处置处罚;由电信主管部门依法采取关闭网站、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等措施。

个人求助网络服务平台的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第二十条规定,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八条国务院民政等部门发现个人求助网络服务平台涉嫌非法集资的,应当将有关情况通报处置非法集资牵头部门。

第二十九条个人求助网络服务平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国务院民政部门取消指定,并向社会公告:

(一)指定后六十日内未提供个人求助网络服务的;

(二)连续三个月不提供个人求助网络服务的;

(三)违反本办法规定,国务院民政、国家网信、国务院电信主管、国务院公安、国务院金融监管等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

(四)其他部门向国务院民政部门通报存在违法行为或者突出安全风险,不再符合本办法规定的指定条件的;

(五)向国务院民政部门申请终止个人求助网络服务,并经国务院民政部门同意的。

第三十条被取消指定的个人求助网络服务平台,应当在国务院民政部门发布取消指定公告的当日,在平台显著位置告知社会公众,不得继续从事个人求助网络服务。

第三十一条未经指定的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擅自以个人求助网络服务平台的名义开展活动或者从事个人求助网络服务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会同网信、电信主管部门依法进行处理。

第三十二条本办法自2024年9月5日起施行。

主办单位:国务院办公厅运行维护单位:中国政府网运行中心

THE END
1.精选联盟平台管理规则精选联盟平台管理规则 2024-12-24 10:19:49电商运营团队 第一章 概述 1.1 目的及依据 为规范维护精选联盟平台的正常运营秩序,保障平台内商家的合法权益,根据 、《 商品信息分享功能服务协议 》、《 “精选联盟”服务协议(委托人) 》等规定,特制定本规则。https://school.jinritemai.com/doudian/web/article/101665
2.平台管理规则我们提醒您:在使用我们的服务(以下简称“本平台”)之前,请您务必仔细阅读并透彻理解我们的平台管理规则(以下简称“本规则”),您可以选择不使用本平台,但如果你使用本平台,您的使用行为以及通过各类方式利用本平台的行为将被视为对本规则全部内容的认可。本规则适用于您使用本平台所涉及的所有风险和法律责任。 https://zhuanlan.zhihu.com/p/629738423
3.规则中心第一条 为维护京东开放平台的正常经营秩序,保障京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实现商家店铺的规范化运营,根据国家法律法规规范,以及“京东 JD.COM”开放平台服务协议、《京东开放平台规则总则》等相关协议和规则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 本规则适用于京东开放平台第三方商家。 https://rule.jd.com/rule/ruleDetail.action?ruleId=941277149179023360
4.互联网新媒体平台公约六、平台账号管理规则 用户账号是用户在平台上的身份,是以用户身份使用平台服务的凭证。用户有权选择合法的字符组合作为自己的账号,并自行设置符合安全要求的密码。用户在平台注册、使用的名称、头像、封面、简介、签名、认证信息等账号信息应当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遵循公序良俗。平台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账号管理规则,https://www.xbmu.edu.cn/xxh/info/1341/3051.htm
5.京东新增《京东国际开放平台消极服务管理规则》规则如何规定京东新增《京东国际开放平台消极服务管理规则》,本次京东规则于2023年6月7日生效。 第一章 概述 第一条 为维护京东国际开放平台的正常经营秩序,保障京东国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实现商家店铺的规范化运营,根据“京东国际国际 JD.HK”开放平台服务协议、《京东国际开放平台规则总则》等相关协议和规则制定本规则。 https://www.shuaishou.com/school/infos67734.html
6.平台规章制度范文大全最新第八条平台用户如有违反本规章制度的行为,平台有权依照规定给予处罚。 第二章平台用户的权利和义务 第一条平台用户有权利在平台内浏览、搜索、发布信息,也有权利享受平台提供的服务。 第二条平台用户有义务遵守平台的规定和管理规则,维护平台的安全和秩序。 第三条平台用户有义务保护平台的信息安全,不得泄露平台的商https://wenku.baidu.com/view/e6bff37ebb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b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