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政府网

第一条为了促进和规范本市公共数据开放利用,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山东省大数据发展促进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公共数据开放利用活动,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公共数据利用主体(以下简称利用主体),是指对开放的公共数据进行开发利用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

本办法所称公共数据,是指开放主体在依法履行公共管理职责、提供公共服务过程中,收集和产生的各类数据。

本办法所称公共数据开放,是指开放主体面向社会提供具备原始性、可机器读取、可进行社会化开发利用的数据集的公共服务。

本办法所称公共数据利用,是指利用主体通过技术手段对公共数据进行加工、分析和应用,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和知识的行为。

第四条公共数据开放利用应当遵循需求导向、分类管理、创新发展、安全有序的原则。

第五条市、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公共数据开放利用工作的组织领导,统筹解决公共数据开放利用重要问题、重大事项。

第六条市、区县大数据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指导和监督本级公共数据开放利用工作。市大数据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公共数据开放利用管理制度,制定公共数据分类分级规则,对公共数据开放利用活动进行绩效评价。

网信、公安、国家安全、保密行政管理、密码管理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公共数据开放利用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第七条开放主体应当建立本单位公共数据开放利用工作机制,明确工作机构和人员,做好公共数据开放利用和安全管理工作,提升公共数据质量。

第八条公共数据以开放为原则,不开放为例外。公共数据根据开放属性分为不予开放、有条件开放和无条件开放三种类型。

具有下列情形的公共数据,列为不予开放类:

(二)法律、法规和国家规定不得开放或者应当通过其他途径获取的。

具有下列情形的公共数据,列为有条件开放类:

(二)对数据安全和处理能力要求较高或者需要按照特定条件提供给利用主体的;

(三)法律、法规和国家规定应当有条件开放的其他公共数据。

除本条第二款、第三款规定以外的公共数据,列为无条件开放类。

第九条开放主体应当依托济南公共数据开放网(以下简称开放网)提供公共数据开放利用服务,不得新建独立的开放渠道。已经建设完成的,应当进行整合、归并,纳入开放网。根据国家规定不能通过开放网开放公共数据的,开放主体应当告知本级大数据主管部门。

市大数据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开放网管理制度,增强数据安全监管和防护能力,保障开放网安全稳定运行。

市、区县大数据主管部门可以对数据开放属性提出修改意见,与开放主体意见不一致的,由市大数据主管部门确定;重大、疑难的,由市大数据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论证后确定。

第十二条市、区县大数据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本级开放主体建立拟开放公共数据安全风险评估机制,对拟开放数据进行审核,发现问题及时反馈或者协助开放主体处理解决后再予开放。

第十四条开放主体应当结合公共数据开放重点,按照公共数据资源目录规范编制本单位公共数据开放清单,确定数据的开放属性、信息项、开放条件和更新频率等内容,并对本单位公共数据开放清单实行动态调整,逐步扩大公共数据开放范围。

市大数据主管部门应当组织编制本市公共数据开放清单,并通过开放网向社会公布。

第十五条开放主体应当在开放网列明有条件开放类公共数据的开放要求。

第十六条开放主体提供公共数据开放利用服务,应当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公平对待各类利用主体,不得设定歧视性条件。

市、区县大数据主管部门应当积极探索应用区块链、隐私计算等新技术手段,构建安全可信的公共数据开发利用环境。

第十九条支持行业主管部门引导科研机构、企业、行业组织等开放自有数据,依托可信数据空间、城市区块链平台等城市数据基础设施,推动公共数据与非公共数据融合应用、创新发展。

利用主体应当具备数据利用安全能力,履行数据安全保护义务,接受数据利用安全监督检查。

第二十二条市、区县大数据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本级开放主体,对已开放公共数据的利用情况进行监管,发现涉嫌违法违规行为的,由市、区县大数据主管部门和开放主体按照各自职责,采取限制访问权限、中止数据开放服务和数据利用行为追溯等临时性措施,并依法依规处置。

第二十三条市、区县大数据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本级开放主体制定公共数据开放利用安全处置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第二十四条市大数据主管部门应当会同网信、公安、国家安全、保密行政管理、密码管理等部门制定公共数据开放利用安全工作规范,建立预警、响应、处理和灾难恢复机制。

第二十六条利用主体违反本办法规定,提供虚假申请材料,不按规定场景使用公共数据,或者违反安全承诺的,开放主体应当终止向其提供公共数据开放服务;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由有关机关依法处理。

第二十七条非法获取公共数据或者违法使用公共数据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八条济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济南市南部山区管理委员会、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管理委员会等政府派出机构,按照职责权限执行本办法。

THE END
1.数据管理制度(精选9篇)所有的统计信息应根据其重要程度进行密级划分,并制订相应的管理办法,确定允许对外发布和交流的信息指标、报批权限和手续。 (1)备份的数据、打印出的数据应在指定的数据保管室或指定的场所保管,并指定专人负责保管 (2)数据保管员必须用文件管理等方法,对数据进行登记管理。 (3)未经流程及领导许可,禁止数据的外借,https://www.diyifanwen.com/fanwen/xxjxglzd/16338141.html
2.数据管理制度完整.docx数据管理制度完整:保障企业信息安全的坚实基石一、数据分类与分级管理为确保数据管理制度完整,我们对数据进行分类与分级。根据数据的重要性、敏感程度和用途,将数据分为三大类:公开数据、内部数据和敏感数据。针对不同类别的数据,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1.公开数据:这类数据对企业运营影响较小,但仍需保证其准确性和完整性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364834970.html
3.工信部印发《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数据安全管理办法(试行)》加强数据安全管理,促进数据开发利用,保护个人、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法律法规,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印发《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数据安全管理办法(试行)https://www.cnii.com.cn/tx/202212/t20221214_434255.html
4.数据治理—数据标准管理数据标准管理办法数据标准管理的实施绝非某一个部门的事情,企业的单一部门无法完成,需要从企业全局考虑,建立专业的数据治理组织,来主导数据标准的梳理和定义,并推动和监督数据标准的贯彻与执行。 数据治理组织从职能上可以划分为3层 决策层:设置数据标准管理委员会,主要负责制定企业数据战略, 把控数据治理的总体策略,审批数据标准发布,并https://blog.csdn.net/u014612521/article/details/141423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