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政务新媒体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政府信息公开指南(试行)信息公开政策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政务新媒体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

国办发〔2018〕123号

2018年12月27日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

政务新媒体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政务新媒体是移动互联网时代党和政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凝聚群众的重要渠道,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手段,是引导网上舆论、构建清朗网络空间的重要阵地,是探索社会治理新模式、提高社会治理能力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践行网上群众路线,积极运用政务新媒体推进政务公开、优化政务服务、凝聚社会共识、创新社会治理,取得了较好成效。但同时一些政务新媒体还存在功能定位不清晰、信息发布不严谨、建设运维不规范、监督管理不到位等突出问题,“僵尸”、“睡眠”、“雷人雷语”、“不互动无服务”等现象时有发生,对政府形象和公信力造成不良影响。为推动政务新媒体健康有序发展,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和优化政务服务的决策部署,实施网络强国战略,落实网络意识形态责任制,大力推进政务新媒体工作,明确功能定位,加强统筹规划,完善体制机制,规范运营管理,持续提升政府网上履职能力,努力建设利企便民、亮点纷呈、人民满意的“指尖上的网上政府”。

(二)工作目标。

到2022年,建成以中国政府网政务新媒体为龙头,整体协同、响应迅速的政务新媒体矩阵体系,全面提升政务新媒体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打造一批优质精品账号,建设更加权威的信息发布和解读回应平台、更加便捷的政民互动和办事服务平台,形成全国政务新媒体规范发展、创新发展、融合发展新格局。

(三)基本原则。

1.坚持正确导向。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讲好中国故事,办好群众实事。

2.坚持需求引领。围绕公众需要,立足政府职能,切实解决有平台无运营、有账号无监管、有发布无审核等问题,优化用户体验,提升服务水平,增强群众获得感。

3.坚持互联融合。按照前台多样、后台联通的要求,推动各类政务新媒体互联互通、整体发声、协同联动,推进政务新媒体与政府网站等融合发展,实现数据同源、服务同根,方便企业和群众使用。

4.坚持创新发展。遵循移动互联网发展规律,创新工作理念、方法手段和制度机制,积极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应用,提升政务新媒体智能化水平。

二、明确工作职责

各级政务新媒体按照主管主办和属地管理原则,接受宣传、网信部门的有关业务统筹指导和宏观管理。

三、加强功能建设

各地区、各部门要遵循政务新媒体发展规律,明确政务新媒体定位,充分发挥政务新媒体传播速度快、受众面广、互动性强等优势,以内容建设为根本,不断强化发布、传播、互动、引导、办事等功能,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更加便捷实用的移动服务。中国政府网政务新媒体要发挥龙头示范作用,不断提升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水平。

(一)推进政务公开,强化解读回应。积极运用政务新媒体传播党和政府声音,做大做强正面宣传,巩固拓展主流舆论阵地。围绕中心工作,深入推进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做好主题策划和线上线下联动推广,重点推送重要政策文件信息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需要公众广泛知晓的政府信息。做准做精做细解读工作,注重运用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语言以及图表图解、音频视频等公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提升解读效果。要把政务新媒体作为突发公共事件信息发布和政务舆情回应、引导的重要平台,提高响应速度,及时公布真相、表明态度、辟除谣言,并根据事态发展和处置情况发布动态信息,注重发挥专家解读作用。对政策措施出台实施过程中出现的误解误读和质疑,要迅速澄清、解疑释惑,正确引导、凝聚共识,建立网上舆情引导与网下实际工作处置相同步、相协调的工作机制。县级政务新媒体要与本地区融媒体中心建立沟通协调机制,共同做好信息发布解读回应工作。

(二)加强政民互动,创新社会治理。畅通政务新媒体互动渠道,听民意、聚民智、解民忧、凝民心,走好网上群众路线。认真做好公众留言审看发布、处理反馈工作,回复留言要依法依规、态度诚恳、严谨周到,杜绝答非所问、空洞说教、生硬冷漠。加强与业务部门沟通协作,对于群众诉求要限时办结、及时反馈,确保合理诉求得到有效解决。要善于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分析研判社情民意,为政府决策提供精准服务。注重结合重大活动、重要节日及纪念日、主题日等设置话题、策划活动,探索政民互动新方式。政务新媒体、政府网站、政务热线等应依托政府网站集约化平台完善和使用统一、权威、全面的咨询答问库,不断提升答问效率和互动质量。推动省级政府和国务院部门的咨询答问库与中国政府网对接联通。鼓励采用微联动、微直播、随手拍等多种形式,引导公众依法有序参与公共管理、公共服务,共创社会治理新模式。

四、规范运维管理

(三)安全防护。严格执行网络安全法等法律法规,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保密审查制度和应急预案,提高政务新媒体安全防护能力。加强对账号密码的安全管理,防止账号被盗用或被恶意攻击等安全事件发生。加强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对于泄露后会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社会稳定的信息和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要加强管理,确保不泄露。强化用户信息安全保护,不得违法违规获取超过服务需求的个人信息,不得公开损害用户权益的内容。

五、强化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区、各部门要充分认识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做好政务新媒体工作的重大意义,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完善政务公开协调机制,将政务新媒体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明确分管负责人,统筹推动政务新媒体与政府网站整体协同发展。加强政务新媒体管理,提供必要经费保障,配齐配强工作人员,专岗专责,抓好工作落实。建立完善与宣传、网信、公安等部门的沟通协调机制,共同做好发布引导、舆情应对、网络安全等工作。

(二)加强人员培训。各地区、各部门要将政务新媒体工作纳入各级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教育培训内容,着力强化运用政务新媒体履职能力。认真组织开展业务培训和研讨交流,增强信息编发能力、舆情研判能力、回应引导能力、应急处置能力,打造一支政治立场坚定、熟悉政策法规、掌握传播规律、具备较强能力的专业队伍。积极开展试点示范,选择发展基础好的地方和部门,开展规范发展、创新发展和融合发展试点,探索可借鉴、可推广的典型经验。

(三)加强考核评价。各地区、各部门要将政务新媒体工作情况列入年度绩效考核,制定考核评价办法。树立重实干、重实绩导向,对政务新媒体工作成效好的单位和个人,按照有关规定予以激励表扬。对违反规定发布转载不良或有害信息、破坏网络传播秩序、损害公众权益等突出问题,要严肃追责问责。国务院办公厅将对各地区、各部门政务新媒体进行网上监测和抽查,并通报有关情况。

2018年12月7日

(此件公开发布)

主办单位:国务院办公厅运行维护单位:中国政府网运行中心

THE END
1.加强互联网平台规则透明度自律公约(二)涉及相关政府部门要求不公开的平台规则。 第七条针对对相关主体权益有重大影响的互联网平台服务协议,互联网平台经营者公开入驻、上架、加盟等对接平台 的申请材料、受理条件、关键要件、具体处理流程以及结果反馈时限、方式等。 第八条互联网平台网址链接管理规则涉及内容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wMjIxMTE1NA==&mid=2650804876&idx=1&sn=f97ac4957ea1e77146d59266a6a5c81f&chksm=80ede340d56176768ceae2523df2523fd5638c3b110fbe5f34bfbeb8579b8622a4d11100c887&scene=27
2.《世界中联分支网站和新媒体平台管理办法(试行)》为加强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分支网站和新媒体平台管理,强化网络意识形态阵地管理,确保网络技术安全和信息安全,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信息传播作用,提升信息化服务水平,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日前世界中联特制定了《世界中联分支网站和新媒体平台管理办法(试行)》并正式发布。 https://www.wfcms.org/show/36/3982.html
3.学院网站及新媒体平台信息发布管理办法.pdf学院网站及新媒体平台信息发布管理办法.pdf 6页内容提供方:歪头哥很6 大小:81.52 KB 字数:约2.42千字 发布时间:2022-11-22发布于北京 浏览人气:28 下载次数:仅上传者可见 收藏次数:0 需要金币:*** 金币 (10金币=人民币1元)学院网站及新媒体平台信息发布管理办法.pdf 关闭预览 想预览更多内容,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2/1116/7065150024005014.shtm
4.[精选总结]新媒体运营工作总结范文(汇编6篇)经过一系列的培养和建设,我院的这支网络宣传队伍虽然仅占学员人数的xx,但是有着很高的运转效率、执行力和保密能力,他们肩负起了学院xx等四大平台管理,联络各班新媒体平台控制人,组织新媒体平台培训等工作。 二、xx平台建设和使用 我院于20xx年x月正式引入并使用大学生xx平台,经过努力与推广截止到到20xx年x月x日学https://www.liuxue86.com/a/4407242.html
5.新媒体平台运营管理办法第一条为规范XX公司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心”)新媒体平台的运维管理,进一步增强中心新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确保中心网络媒体平台准确、安全、高效运行,根据国家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及中心相关规章制度有关规定,结合中心实际,制定本办法。 https://www.jy135.com/guanli/2300704.html
6.新媒体平台管理办法根据教育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网络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意见》(教思政[2013]3号)等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学校制定了《西北工业大学校园新媒体平台管理暂行办法》,现予以印发,请遵照执行。 中共西北工业大学委员会 2014年11月25日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lmcxw978.html
7.校园新媒体建设与管理办法渭南职业技术学院和加强学院新媒体的建设和管理,整合校内新媒体资源,构建上下联动的新媒体矩阵宣传格局,促进校园新媒体健康有序发展,充分发挥新媒体在学校立德树人中的积极作用,确保网络意识形态主阵地可管可控,根据国家互联网信息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和《中共渭南职业技术学院委员会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等文件精神,特制定本办法。https://xcb.wnzy.net/info/1036/3617.htm
8.新媒体管理制度(通用5篇)8、每次开会应积极发言,大胆提出的自己的想法,应热爱络平台,关注其他热门学校的微博微信,我们的平台需要观众,吸引观众需要所有人的新颖想法。 9、每一位成员都应该积极提高自己的各方面能力,才能将现在的工作越做越出色。 新媒体管理制度2 为了更好的发展、扩大本协会的影响力,进一步提高协会质量,维持社团工作正常进行https://www.ruiwen.com/zhidu/51261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