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价争夺流量红利,拼购并非是普适之选
目前,无论是美团、小米,还是拼多多,做电商崛起的平台基本都在价格便宜、性价比上挖空心思。而从当年撑起中国轰轰烈烈千团大战的实物团购,到聚划算,再到拼团模式,无不印证了这样一个道理:低价在电商圈完全可以夺取一席之地。
2018年,流量红利衰减,各电商平台都面临着流量贵、获客成本高、转化差的挑战,相较之下,似乎再没有比拼购模式更为强劲的“速效丸”。
拉新、转化上的优势让拼团模式赢得了各大电商的青睐,将这样的模式用在一个品质好、用户流量多的平台上无疑会给用户带来惊喜。
首先,在用户的认知上,拼多多已经与“拼购模式”进行了深度绑定,其他很多电商巨头跟风入局,可能无法充分粘住拼多多此前的存量用户。其次,小额支付、退款、领券等涉及数百人同时并发,仅在技术处理上便足以让绝大部分的电商平台望而却步。再者,尽管淘宝、京东也推出了拼购,但由于其整体用户量比拼多多大,所以,拼团所占的百分比相对较小。即使他们全部在主平台上线拼购,拼购的单量也相对较小,在商户供应链的定制权和调度上依然很难追平专业拼团平台。
满减、领券、限时抢购、包邮、团购......在价格竞争中,似乎从来都不缺少多样的玩法,而如今的拼购模式却不是很多电商都能玩转的,想靠拼购做大平台,显然需要解决很多问题。更何况,在拼购中,尤其是在熟人拼团的场景下,拼出假货的负口碑会极大抵消其拉新效率,假货频现更是会让平台出现“沦陷”般的雪崩效应。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人们对于低价的追求始终是不变的,但同一个段位的低价无法笼络各阶层消费者的心,消费分级由此显得迫在眉睫。如何针对不同层次的商品,在低价的条件下保证商品的质量,才是这种战役的关键问题。
在2017年天猫双11男装品类的销售榜单中,排在前5名的分别是海澜之家、优衣库、GXG、太平鸟和杰克琼斯,而那些起家于淘宝,在天猫时代向品牌化转型的品牌,如衣品天成,却是榜上无名。
观之上榜的品牌不难发现,这些品牌商负责的都是从产品设计策划、生产制造到零售服务的整个环节。工厂可以说是最容易被忽略的地方,也正是抓住了这一点,网易严选开创了国内电商先河,诞生了“严选模式”:电商直接干预工厂的原料、设计、生产,并直接整合流通、销售和售后服务,同时严控品质。
相较于电商模式的创新,严选模式最大的亮点在于它扮演的是上游供应链“优秀制造商联盟”的“组织者”,重构上游优秀生产资源,为消费者筛选制造商,为优秀制造资源提供平台和渠道,解决供需两端同时升级却无法有效匹配的结构性困境。
很快,淘宝心选、京东京造、米家有品等类似项目也纷纷上线,选择从工厂端发力,打造端到端的供应链。这种模式的创新无疑让网易严选们在电商市场被瓜分得所剩去无几的情况下,成功分得了一杯羹。
这种模式改变了传统的合作模式,尤其是在原材料和设计环节的渗透,等同于和工厂签署了“生死契约”,进一步压缩供应链,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物美价廉”。另一方面,工厂在电商价值链中的位置发生了改变,这也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组织生产的不确定性,弥合工厂主产业升级的需要。
新零售下的传统电商何去何从
时至2017年,电商的增速大幅放缓,没有了用户高速增长的互联网红利,电商无疑需要更多的努力和创新。
相比于线上,通过场景化的线下体验更能增强消费者对品质生活的现实体验感,消费者对线下品牌更容易形成品牌认知度。线下与消费者的强交互性亦能补位纯线上模式较弱的服务环节,成为服务的重要场景之一。
自身的优势再加上电商们在线上遭遇的瓶颈,新零售以一路狂奔的态势不断发展。
从本质上来看,基于新的技术来改造传统电商的发展逻辑和模式就是新零售的模式。不过,对于传统电商而言,转型并非是轻而易举之事。
这种模式需要很强的技术积累和投入,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只能通过借助新零售的模式和概念来获得资本投资,进而获得发展。而对于大型的电商平台来讲,则可以通过资本、技术、营销等多种方式来实现对传统电商的改造。
对于任何一种商业模式来讲,无论模式是如何天花乱坠,到最后还是要落脚在满足人们最终的消费诉求上,满足用户基本的消费诉求依然是破解所有发展难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