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林地符合CCER开发条件

今年10月19日我国正式重启全国统一的自愿减排交易市场,这对我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快碳达峰碳中和进程具有重要意义。10月24日,生态环境部发布了造林碳汇、红树林营造、并网光热发电、并网海上风电4项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方法学。

其中,造林碳汇方法学属于林业和其他碳汇类型领域方法学,造林碳汇项目可通过增加森林面积和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实现二氧化碳清除,是减缓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带大家一起逐条整理分析新版造林碳汇方法学中“适用条件”部分的技术要点。

-01-

原文

本文件适用于乔木、竹子和灌木造林,包括防护林、特种用途林、用材林等造林,不包括经济林造林、非林地上的通道绿化、城镇村及工矿用地绿化。

解析:新版造林碳汇方法学扩大了适用范围,本方法学适用于乔木、竹子和灌木三种植被造林(旧版造林碳汇方法学不包括灌木造林,竹林碳汇属于另外的方法学)。进一步规范可开发项目的林种要求:造林类型排除了以生产果品,食用油料、调料、饮料,工业原料,药材和生物质能源为主要目的经济造林;在铁路、公路沿线及两侧,以及河道两岸、渠道两侧,以保护铁路、公路、河岸、渠岸等生态安全、改善生态景观为主要目标的造林绿化;以及城乡居民点、独立居民点以及居民点以外的工矿、国防、名胜古迹等企事业单位用地,包括城市、建制镇、村庄、盐田及采矿用地、特殊用地。

-02-

项目土地在项目开始前至少三年为不符合森林定义的规划造林地。

解析:项目土地在开始实施造林前至少3年为非森林土地(《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对森林的定义:“森林,包括乔木林、竹林和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且符合《造林绿化落地上图技术规范(试行)》对规划造林地的要求(各级国土空间规划中明确的,可用于造林绿化的用地空间,例如:疏林地、迹地、未成林造林地和空置的裸土地、沙地、盐碱地)。

-03-

项目土地权属清晰,具有不动产权属证书、土地承包或流转合同;或具有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或主管部门批准核发的土地证、林权证。

解析:明确了证明的项目土地权属的依据为不动产权属证书、土地承包合同、流转合同或有效的土地证、林权证这5种证明材料任意一种。

-04-

项目单个地块土地连续面积不小于400m2。对于2019年(含)之前开始的项目,土地连续面积不小于667m2。

解析:2019年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规定的农用地(不含设施农用地)最小调查图斑面积为400m2,在2019年前全国土地调查规定的农用地(不含设施农用地)最小调查图斑面积为667m2(1亩)。

-05-

项目土地不属于湿地。

解析:相比旧版造林碳汇方法学去除了对有机土地造林的限制要求,有机土(20cm深度土层内混合土壤的有机碳含量大于或等于12%)造林项目可依据本方法学进行开发。

-06-

项目不移除原有散生乔木和竹子,原有灌木和胸径小于2cm的竹子的移除比例总计不超过项目边界内地表面积的20%。

解析:在造林项目开始前如果项目土地边界内有散生乔木或竹子的存在,项目实施方应按照方法学“8.4项目减排量核算的审定与核查要点”部分中8.4.3的要求对项目前散生木(竹)进行标记且不得将散生乔木或竹子移除;项目实施前,项目实施方可将不超过项目边界内地表面积20%的原有灌木或胸径小于2cm的竹子进行移除。

-07-

除项目开始时的整地和造林外,在计入期内不对土壤进行重复扰动。

解析:土壤扰动是指整地、松土、翻耕、挖除树桩(根)等活动,这些活动可能导致土壤有机碳的降低。除了以项目造林为目的对项目土地进行扰动外,不得在项目计入期内对项目土壤进行上述土壤扰动行为。

-08-

除对病(虫)原疫木进行必要的火烧外,项目不允许其它人为火烧活动。

解析:除对病(虫)原疫木进行必要的火烧去除外,项目造林活动开始后不得对造林地进行人为火烧行为,意外火灾可由方法学计算要求进行过火面积监测,减排量扣减等工作。

——————————————————————

打造构建“碳资产发展中心”对于地方高质量发展建设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和意义,它将助力地方经济向低碳、环保的方向转型,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同时也有助于提升地方形象和竞争力、推动产学研合作、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培养专业人才等方面的工作。

1、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碳资产发展中心”致力于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通过提供碳排放管理、能源结构优化、绿色金融等服务,帮助企业降低碳排放,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有助于地方经济向低碳、环保的方向转型,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

2、提升地方形象和竞争力:通过打造构建“碳资产发展中心”,地方可以塑造绿色、环保的形象,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同时,该中心将为企业提供专业的低碳解决方案,帮助企业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运营成本,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3、推动产学研合作:“碳资产发展中心”可以与高校、研究机构等合作,共同开展低碳技术研发、政策制定等方面的工作。这种产学研合作模式有助于推动科技创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4、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碳资产发展中心”不仅服务于当地企业,还可以辐射周边地区。通过与周边地区开展合作,共同制定区域碳经济发展规划,有助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地方经济协同发展。

5、培养专业人才:“碳资产发展中心”需要具备专业的技术和管理人才。通过吸引和培养这类人才,可以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同时,这些人才也将成为推动地方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中城院·农文旅产业振兴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副秘书长、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工程执行主任袁帅

THE END
1.全国最大林业碳汇项目签约启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政府8月14日,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重启后,体量最大的林业碳汇开发项目在北京正式签约启动。中林数科有限公司与张家口塞林林业集团有限公司将按照生态环境部公布的造林碳汇方法学,将张家口市475万亩新造林开发为CCER(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林业碳汇项目,助力张家口市经济社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https://www.forestry.gov.cn/c/www/lcdt/581985.jhtml
2.一文读懂林业碳汇开发与交易!中国林业碳汇项目起始于国际碳交易,2004 年国家碳汇管理办公室在广西、内蒙古、云南、四川、山西、辽宁启动了林业碳汇试点项目。国内碳交易试点建立后,碳汇交易纳入了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交易,林业碳汇相关方法学也陆续备案。相较风电、光伏等减排项目,林业碳汇项目可以发挥更好的生态环境效益,其价格也高于其他类型的http://www.isenlin.cn/sf_99FB9D0DEAC24A629B14FBC3830080E9_209_94CF979D947.html
3.CCER林业碳汇项目开发需要满足什么条件和标准?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林业碳汇项目作为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受到了广泛关注。通过造林、再造林和森林经营等活动,林业碳汇项目不仅能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还能为参与者带来经济效益。2023年10月,CCER宣布重启后,生态环境部发布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第一批方法学就有造林碳汇,可见国家对林业碳汇项目之重视。 http://m.tanpaifang.com/article/109491.html
4.甘肃首个CCER林业碳汇项目将减排近560万吨二氧化碳中新网兰州11月6日电 (李伟)甘肃省首个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林业碳汇项目——《甘肃省子午岭林业管理局子午岭林区造林碳汇项目》日前开始公示,该项目预计在40年时间内,温室气体年均减排量约为13.94万吨二氧化碳,累计将减排近560万吨二氧化碳。 图为庆阳市2019年人工造林。(资料图)庆阳市林业和草原局供图 https://i.ifeng.com/c/8eI6K8cHpqM
5.自治区首笔!CCER林业碳汇收益权质押贷款落地呼伦贝尔项目CCER林业碳汇收益权质押贷款落地呼伦贝尔 CO? 为进一步拓展碳汇产品价值转化路径,探索“碳汇+金融”新模式,近日,在呼伦贝尔市优化营商环境扩大招商引资政金企对接会上,呼伦贝尔林业集团有限公司与呼伦贝尔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获得了林业碳汇项目综合授信。https://business.sohu.com/a/838362392_121058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