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关部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对直播行业提出了新的工作意见,将网友的目光再一次吸引到了这个正红火的市场之中。
国家近年来也针对直播市场出台了许多政策,进一步规范直播平台,5月7日出台的工作意见就主要聚焦未成年人保护和直播打赏等问题,做出了进一步的规定,正值抖音谋求上市之际,这份工作意见的发布显然又为其增添了不少的变数。
一、未成年人保护进一步完善
简单来说就是以前不出镜的情况下,未满16周岁的主播还是可以通过其它方式来打擦边球进行直播的,比如虚拟主播。
但是在新规的要求下,未满16周岁的用户将彻底与主播职业绝缘,不过整体而言对于直播平台的影响并不算大,因为早在明确要求之前,平台就对未成年主播进行过限制以规避可能存在的舆论和监管风险。
同时还要求网站平台对处于青少年模式下的用户,在22时强制下线所有功能模块,不得提供任何服务。
虽然并没有像游戏行业那样做出严厉到极致的规定,但是直播平台的未成年用户监管在快速收紧已经是未来的主要趋势之一,未来继续出台更严苛的监管措施可能性很大。
实际上,意见中不少规定都是以前都已经提出并且开始实施的,但是却依然无法阻止未成年人的直播打赏行为。
所以,在此次的意见中对未成年用户的充值等问题提出了更严苛的规定,有网友认为后续可能会增加大金额充值、打赏时需要人脸识别等操作的要求,以此杜绝未成年人利用成年人账号私自打赏的可能。
此前B站的虚拟主播区就增加了主播开直播前需要通过人脸识别认证的规定,基本上就是针对未成年人主播违规上线直播所做出的改变,而将人脸识别的要求推广到大额打赏用户中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小雷认为推动直播平台对未成年用户的保护是很有必要的,如今直播娱乐的方式在青少年中十分流行,而一些三观还未稳定的青少年往往会学习和模仿主播的言行和举止,如果主播本身的德行存在问题,势必会带来不好的影响。
二、打榜排名,没了
除了以上几点,意见还提出一个影响到直播平台盈利根本的要求:考虑到榜单、“礼物”是吸引青少“围观”互动的重要功能应用,意见要求各网站平台应在本意见发布1个月内全部取消打赏榜单,禁止以打赏额度为唯一依据对网络主播进行排名、盈利、推荐,禁止以打赏额度为标准对用户进行排名。
这种攀比心理和炫耀心理带来的满足感不仅对成年人有着极大的吸引力,更是能够让处于青春期的未成年人做出过激的行为,比如用父母银行卡大额打赏等。
在因为直播打赏而闹上法庭、上新闻的事件中,打赏排行榜的存在就是主要诱因。
除了直播间本身的排行榜外,直播平台的主播排名、推荐等机制也将被禁止以打赏作为唯一依据,简单来说就是还需要加上直播间人气、互动率等其它数据,防止一些机构刷打赏提高排名。
正值抖音谋求上市之期,直播平台的整改势必会对抖音造成一定影响,但是小雷认为影响有限。
一方面抖音的直播平台与传统直播平台在引流方式、推荐机制、功能模块组成上有着明显区别,主播引流更多的是靠短视频热度而非平台推荐和排行榜引流。
再者,抖音直播虽然人气一直攀升,但是抖音目前的基本盘仍是短视频版块,直播目前的主要作用还是扩展主播人气、增加用户黏性,抖音直播的盈利潜力虽然不小。
但是目前还处于发展阶段,并不像斗鱼、虎扑等平台已经形成了根深蒂固的利益链,更改起来牵涉甚广。
随着监管部门对直播领域的收紧,直播平台也必须思考如何在打赏分成等方式之外的新营收点,否则直播平台现在所面对的未来,也许并不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