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内两上热搜,一个天堂一个地狱,这是哔哩哔哩最近的遭遇。
先是3月3日,他们公布了2022年的业绩,去年净亏损75亿,却给UP主分了91亿,因为慷慨上了热搜。然而时隔一个月,“B站UP主停更潮”也冲上了热搜第一,不少UP主反映,一季度以来收入明显下降。
腰部美食UP主转行卖二手车
昨晚,喵喵抱着告别的心情点进B站UP主“我是怪异君”的主页,最新一条动态是怪异君再次宣布延迟更新视频的消息。喵喵松了口气:“第一次这么庆幸你拖更,还能再多陪我们几天。”
在B站各个分区的角落,陆续有经营多年的UP主告别,包括“影视后期系统教学”“看电影了没”等几十万粉的全职UP主。根据B站用户不完全统计,2018年的百大UP主有20人已经停更。有人换了平台,有人离开自媒体行业,也有人不知哪天起就从月更变成了“缘更”……
赖以生存的创作激励计划缩水
和芋圆一样,UP主离去最核心的原因还是赚不到钱。商业化一直是B站的短板,在2009年诞生之初,他们是一个以动漫和二次元游戏为主的小众文化平台,谁也不知道这个平台能活多久,聚集在这里的创作者和用户自然形成了“为爱发电”的传统。
2012年的B站主页
他们也是为数不多,坚持用真金白银给优质UP主“输血”的平台。2018年,他们推出“Bilibili创作激励计划”,官方根据视频播放量、点赞、投币等数据对视频流量价值进行评估,给予UP主现金激励,每1000播放量大约能折现3元——在当时,这个收益处于全网领先水平。
从去年3月份起,就有UP主透露“B站创作激励改版,收入直接减少80%”,如今一条视频每千播放量只有0.5元左右。今年2月份,有UP主拿自己的一条视频举例,13万播放、2万点赞和1000投币,收入才只有30元,好在他在B站上传视频只是兴趣使然。
“现在和两三年前相比,同样的播放数据,拿到的钱可能只有一半。”另一位UP主说自己播放量40万的视频,最后只拿到了50多块钱。
一季度很多UP主没接到商单
激励在缩水,投入却在增加。芋圆透露,他做全国各地的美食探索视频感到越来越吃力,“美食区太卷了,专业团队的出品质量堪比小型纪录片。”他一个人打磨自己的探索系列,一期成片10分钟左右,一个月最多只能更新3条。每次拍摄不仅要自费吃住出行,还要花钱请人制作当地美食、配合拍摄,制作成本远远超过了这个小频道的承受能力。
压力大的时候,苏苏忍不住想告别视频应该怎么拍,散伙之后去哪里休假,“每次复盘大家都低落,太累了,好像找不到坚持下去的理由。”
现在是一家游戏内容公司老板的“起小点”,也停掉了手里一个知名的百大账号,因为团队养活不了自己。“长视频创作生产的成本太高,每年更新的器材设备、成员的薪酬差旅,加起来会让普通观众吓一跳。”就他的团队来说,一年的成本支出至少要300万。
“起小点”团队的百大UP主奖杯
平台和UP主变现双难
但他也指出,在大部分网民适应碎片化内容的大环境下,许多长视频UP主确实不适应和短视频的竞争。
实际上,最近一次B站创作激励机制的改革就把完播率作为比较重要的参数,对于长视频来说很不友好。这也是B站和短视频平台竞争过程中的无奈之举。短视频和智能推荐确实能吸引更大的流量,有利于商业变现。
另外,站在流量变现的角度,直播依然是比较好的方式。“但这波停更的UP主都不太喜欢直播,更喜欢做内容养活自己。”“起小点”说。
这似乎又回到了B站创立之初基因里的一些东西。给予亚文化足够的生长空间,对年轻群体的尊重,是它能保持活力,持续吸引优质创作者的核心原因,但他们努力维护这方“乌托邦”的行为,也在无形之中把一些商业化可能拒之门外。
同时,一些品牌方也意识到,聚集在B站的Z世代的确有价值,但可能不是现在。2022年年中的数据显示,B站25岁以下的年轻人占比超过50%,新用户平均年龄为20.4岁——如此年轻意味着未来较高的消费潜力,以及当下较低的消费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