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站搬运工都在YouTube年收入百万,那“中译外”的红利会有多大?

从去年年中开始,网上就兴起了“视频搬运暴利”的讨论。

但今天我们并不想就这件事的争议展开讨论,而是想借此一起来看看,中国文化的海外市场到底有多大、“中译英”是否能逆转国内翻译行业现状,以及中国文化如何才能占领海外市场。

中国元素在海外

在过去的一年里,中国博主在海外视频平台屡屡走红,在中国受热捧的博主们,“出口”后仍旧吃香。

2017年2月,“办公室小野”开始拓展海外市场。

短短7个月内其YouTube频道就已达到77万位订阅者,总播放量7741万,Facebook吸粉350万,一跃成为大中华区Facebook用户量排名第4的博主。

而以中国古朴传统生活为题材,以中华美食文化为主线的视频博主李子柒,则在海外运营短短3个月后就迅速斩获YouTube银牌奖,受到海外媒体的争相报道。

海外社交短视频平台musical.ly发现了平时海外用户就对中国用户上传的内容格外感兴趣,于是立即组织了一场全球同步上线、展现中国形象的大型活动——#我们来自中国#。

一大批传统工艺、民俗文化等中国元素在musical.ly中传播开来,打开了海外用户认识中国的另一扇窗。

“中国在世界的印象如何?由你来定义!这是一条会在全球同步上线的中国话题”,一年内该话题下用户创建了共7500多支视频,累计了近430万赞。

图中为一名糖画手艺人的“糖画蜘蛛侠”的短视频截图。

与此同时,抖音带动中国音乐也迅速蹿红世界各地。

武侠玄幻修真网文“被”走出国门。

我们熟悉的各类网文不仅被国外爱好者翻译成英文,还为此专门成立了论坛,日均流量破264万。

《盘龙》完结后,国外网友排队痛哭。

在去年的央视联合中国外文局的调查中显示:

「除了长城、武术、熊猫、中医药和美食等传统特色可以代表外国人眼中的中国文化元素之外,“中国产品”也成为国外年轻人认知中国的新方式。」

一些中国的“生活小玩意”被YouTube的网红博主以一月四次的频率不断安利。

从此我们才知道,原来有些我们司空见惯的东西,国外还真没有。

YouTube上,7年前的一个介绍中国工兵铲的视频,引起国外网友隔三差五的组队“挖坟”围观。

近年来,国家也一直在鼓励和推进“文化走出去”。

以孔子学院为代表的“学院派”文化出海;《战狼2》《红海行动》等“影视文学派”出海;

还有全聚德、庆丰包子等为代表的餐饮文化出海。

从中国网红进军全球舞台,到今日头条、快手等短视频平台频繁进军海外,布局海外市场。

中国元素已然开始重新站上世界舞台。

不过,近年来中国文化在海外市场虽小有成就,但离“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目标仍有较大差距。

据《中国文化国际社交媒体传播研究》中显示:

超过200万观看次数的视频仅占11.5%,观看次数最高的也只有500多万次。」

中国文化类视频多数没能有效传播,原因主要有三:

1、优质内容较少

2、缺少字幕翻译,没有重视海外用户观看体验

3、缺乏有效的海外运营手段

中国传统文化潜藏商机

“以往在大力展示中国古代文明的过程中,给国际公众留下了太多传统中国的意象,在一定程度上也遮蔽了现代中国的魅力和形象。”

在以“Chinesetraditionalculture”与“Chinesetradition”为搜索关键词下的120个研究样本中,中国传统艺术和中国风俗类视频占大多数。

但这些传统艺术类视频多为中国音乐欣赏,舞蹈表演等,呈现方式直白,形式也较为简单,观感不够丰富,略显枯燥。

不提海外,就算在国内,中国传统文化也属于非常小众的领域。

多数描述传统文化视频都较为久远,或画质较差,或内容单一、体现的中国形象也较为落后。

也正是由于缺乏承载文化的优质内容,中国风土人情和传统文化领域中,精致用心的作品都较容易打开市场。

也催生出一批优秀自媒体大号,如“二更视频”、“日食记”、“看鉴”、“野食小哥”、“了不起的村落”等等。

不久前,成立于2016年的儿童传统文化教育品牌“婷婷姐姐”获得了5000万元A轮融资。

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再次创作,将古诗改编成歌曲帮助小孩子记诵,将诗词与音乐、绘画、舞蹈、写诗等传统文化相融合,“婷婷姐姐”成为2017年中国唯一入选全球创新教育100强项目。

我们可以明显看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市场空间仍旧非常巨大,而文化输出也已成为避不开的国际趋势。

但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我们是否应该考虑结合现代流行元素,为传统文化“穿上新衣”,用更贴近生活的方式让更多年轻人愿意去主动接受与喜爱。

拿这一方面非常成功的“故宫淘宝”为例,从故宫淘宝的宣传,让我们第一次感受到历史上著名的”劳模“雍正原来离我们这么近,还挺皮。

四爷从教科书里一跃跳入生活,从二维平面画像变成生动活泼的人物。

不仅会比剪刀手会卖萌,更是被挖出半夜在奏折上批阅“朕亦甚想你”、“朕生平不负人”等真实存在的爆料。

“中译英”市场红利逐渐显露

文化输出的路上必然少不了翻译。

传统翻译行业中一直无法解决的译者存在感低、薪酬低等问题,也许会就着“中译外”这股风会顺势逆转。

目前中国各大自媒体网红都在陆续拓展海外平台。

但大部分都只简单的将中文视频搬运到海外平台,延用着中文配音、中文字幕,甚至仍配着中文标题。

拿目前海外最火的李子柒为例。

除了语言障碍,文化壁垒也是让世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阻碍。

这时译者的工作就不仅仅是翻译了,讲解也必不可少。译者的知识储备丰富,讲解才能精彩。

无形之间译者的工作价值也被拉高,那些译前大量的准备工作也会被得以突显。

海外运营将成为中国文化出口的主战场

2017年11月份,国际版抖音——TikTok正式登陆日本。

超越了YouTube和Instagram等全球短视频巨头,还力压Spotify、LINE等常年霸占榜单前几位的应用,冲上日本AppStore免费榜第一的app。

而TikTok能在日韩市场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

没有单纯粘贴复制国内的模式和内容,而是针对各个国家和地区不同的特色,进行了全面改版,甚至用了不同的宣传策略。

本土化营销以及加大与本土网红的合作,让TikTok在海外的发展得到了1+1>2的效果。

中国文化的成功出口一定绕不过海外运营这一关。

如何契合各个国家、各类人群的喜好,怎么融入本土流行文化来扩大宣传效果,甚至到传统文化产物的定制包装、海外发行等都将成为海外运营的重点。

今年4月,西安就与抖音合作推出“四个一”,通过制作纪录片、打造样本文化城市等方式帮助西安重新演绎传统文化。

同时,在TikTok和musical.ly等海外产品上线了#takemetoXi'an#的挑战,并定制了兵马俑、肉夹馍的特效贴纸,帮助传播西安的美食、美景、民俗、文化。

无论是从市场接受度,还是国家政策扶持的角度看,中国文化输出都将成为下一个竞技场。

而在中国文化出口的路上,翻译和海外运营的角色将会越来越重要,市场对翻译的综合素质要求也会随之提高。

如何让传统文化“活”起来,会是海外市场对中国文化输出的最大考验。中国文化输出也是人人译视界未来的重点服务内容。

THE END
1.在b站做搬运工能挣钱吗?今天分享:在b站做搬运工能挣钱吗?现在很多年轻人都喜欢用B站,因为在B站上面可以学习到很多的东西,B站为什么这么受到年轻人的喜爱的呢,因为B站视频没有开屏广告,用户体验很好,另外就是B站各种内容都有,很多有才艺的人会在上面上传视频,有自拍还有剪辑的高手,那对一些没有才艺的朋友,怎么赚钱呢?当然是搬运视频赚钱了,http://www.kingsmanpro.vip/2721.html
2.发现高墙里开一扇窗:推荐几个B站上的高质量搬运工这个UP主算是一个勤劳的搬运工吧,基本上每天都会更新几个视频,不过视频质量有点参差不齐了,大家可以挑选自己感兴趣的看。 还有一个UP主,是小猫咪字幕组: 小猫咪字幕组主要翻译奈飞(Netflix)的一些冷门剧集,有很多纪录片和真人秀资源,像我之前推荐过的VOX的《解释一切》也是这个字幕组。 https://ping.guba.sina.com.cn/?bid=44771&s=thread&tid=13258
3.B站YouTube美妆视频搬运工赚钱套路b站up主youtuber赚钱方式2021-09-09 10:15:22软件侠何二 0:00/0:00 速度 洗脑循环 Error: Hls is not supported. 视频加载失败 软件侠何二 896粉丝专注分享全球优秀软件 04:45【全球10大视频剪辑软件】电影解说vlog博主必备up主恰饭必备电影后期剪辑必备快速学会视频剪辑 04:10【全球最好用浏览器】电脑上最好用浏览器超实用功能强大https://www.163.com/v/video/VTIH03VDJ.html
4.发现了B站的财富密码,投稿20+播放量百万的方法我咨询B站的客服了,想举报的话,必须视频原作者提供后台截图,必须他本人联系在线客服才行,其他用户举报一点用都没有,而且原作者本人举报之后 视频也不一定下架,需要以工作人员回查判断的实际结果。 赞(2) 回复 Fisch 2021-06-22 20:01:15 油管以前有个叫b站搬运工的,好像赚了几百个w吧,拿软件自动化搬运视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231703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