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温梦华毕媛媛每经编辑:张海妮
“虚拟主播Shoto在B站直播2小时收入超百万,付费率达到了73.3%!”
惊人的吸金能力,将虚拟主播拉到观众面前。今年以来,元宇宙热潮下,各大平台虚拟主播格外热闹。
作为虚拟人广泛应用场景之一,虚拟主播被不少资本、平台视为不可错过的元宇宙赛道之一。从视频平台B站(BILI.O,股价25.59美元,市值100亿美元)到抖音、米哈游,再到传媒、电商等平台纷纷扎堆虚拟主播淘金。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虚拟人存续企业数约为16.76万家,新增企业数量为66293家。
“虚拟主播不仅是各大公司对元宇宙的布局,未来有望助力内容公司争夺流量。”艾媒咨询CEO张毅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坦言,相比真人主播,虚拟主播能够确保内容方拥有足够大的话语权,将对整个内容生态带来影响。
风口之上,虚拟主播的火爆和高收入,赚足噱头。但虚拟主播真能如此赚钱吗?各大公司加码入局,究竟是占得元宇宙先机还是泡沫?未来,虚拟主播又将走向何方?
元宇宙加持曾活跃在二次元的虚拟主播渐成潮流
“来了来了”“宝贝爱你”“好可爱啊!”伴随着直播间紫发紫瞳少年Shoto“hello,goodmorning!”温柔的招呼声,直播间里无数弹幕刷屏而过。
作为虚拟人广泛应用场景之一的虚拟主播,并非新鲜事物。自2016年绊爱首次在YouTube上发表视频,凭借面部、动作捕捉技术生成的虚拟主播便由此诞生。几年过去了,伴随元宇宙热潮,这些曾活跃在二次元的“纸片人”在更多技术加持和场景应用下,再次迎来市场爆发。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虚拟人带动产业市场规模和核心市场规模,分别为1074.9亿元和62.2亿元,预计2025年将分别达到6402.7亿元和480.6亿元,呈现强劲增长态势。
艾媒咨询调研数据显示,47.5%的受访者认为未来真人主播和虚拟主播将共存,45.7%的受访用户认为虚拟主播将会替代某些领域的真人主播。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随着大众对虚拟主播认可度的提高,未来虚拟主播的应用将更加广泛。
不过,虽然虚拟主播渐成潮流,但处于发展初期的虚拟主播的遭遇并不相同:有人火爆,也有人离开,技术加持下“中之人”的存在使得虚拟主播更加鲜活,但也仍存在不确定性。
今年初,被称为“虚拟主播鼻祖”的绊爱宣布休眠;几个月后,由抖音集团开发、乐华娱乐运营的虚拟偶像团体A-Soul宣布,成员之一的珈乐因为身体等问题,进入“直播休眠”。
有的两小时吸金超百万,有的月收入为零虚拟主播变现能力两头分化明显
靠着聊天,头部顶流虚拟主播一场直播吸金百万,让无数人眼红。面对强大的吸金能力,不少入局者发问:虚拟主播真有这么赚钱吗?
“这其实是比较少见的头部现象,从虚拟主播发展到现在的平均收入水平来看,虚拟主播还处于方兴未艾阶段。”张毅表示。
《2022年中国虚拟人产业商业化研究报告》显示,有70.7%的受访用户会给虚拟主播“打赏”。接近九成的用户月均“打赏”金额在300元以内;其中,59.1%的受访用户能够接受给虚拟主播“打赏”100元以内的礼物。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用户对虚拟主播“打赏”金额较低,对“打赏”行为持理性态度。
作为元宇宙中接地气又易先落地的赛道之一,以虚拟数字人为基础的虚拟偶像和虚拟主播,成为不少公司在资本市场讲故事的“法宝”。
2021年6月,在B站的十二周年演讲上,B站董事长陈睿透露,过去一年,有3万多名虚拟主播在B站开播,同比增长40%。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互联网公司前仆后继,传媒公司与游戏公司也成了虚拟数字人的拥趸。
姜山团队研究海内外元宇宙上市公司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中国热“炒”元宇宙概念的除游戏公司以外,大多以传媒公司、内容公司和IP持有方为主。
文娱类公司,入局元宇宙固然有空间,但“天花板”也有限。“文娱产业的市场规模就那么大,假如每年做几百万或者千万级的利润出来,我觉得没问题,但未来的可延展性不大,除非做成中国版的迪士尼或者环球,再或者游戏界的任天堂,这都很有难度,因此能成功的少之又少,所以有核心IP的公司必须通过科技不断赋能提升自身的商业价值。”姜山直言。
对于很多传媒公司而言,未来不需要在元宇宙的赛道上“硬”转型,而是可以将元宇宙作为嫁接的合作和手段。
“目前虚拟数字人公司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以美术为驱动或生成动画的公司,有一定市场空间,门槛不高,没太多技术含量;第二类是传统的后期技术,加上真人视频和CG来合成的,有代表性的更多为内容向的数字人;第三类是拥有自己的技术和算法,有底层科技、材料库和硬件,偏向于技术类的公司。”姜山介绍道。作为投资人,他直言会更倾向于投资偏技术类和有核心技术能力的科技公司。
“虚拟数字人是元宇宙的第一入口。从投资和资本的角度讲,元宇宙的赛道,所有公司都一定会去布局。”姜山强调。
你看到肖战,我看到王一博“千人千面”才是未来趋势
数据显示,2021年B站有超过32000名虚拟主播开播,同比增长了40%。其中,在2021年游戏主播实力排行榜TOP50中,有11位虚拟主播入围,其中泠鸢yousa和Hanser两位虚拟人入选B站2020年百大UP主。
依托虚拟数字人的火爆,众多虚拟形象登台背后,虚拟主播或许正在成为虚拟数字人在商业领域应用最多的形式之一。随着虚拟主播稳步发展,变现渠道和方式也在被理性思考。
“我认为虚拟数字人加上电商或者直播平台,会是一个趋势,以后会有越来越多的虚拟技术出现在直播平台上。”姜山称。
当然,在虚拟数字人驱动直播的技术上,目前来看尚有不完整的地方。例如现在所看到的虚拟主播,大多的形象比较卡通化或者僵化。僵化脸俗称“僵尸脸”,即嘴能说,眼能眨,腿能动,但就是看起来粗糙,体验感也欠佳。
真人直播目前的瓶颈之一便是带货能力,需要观众对产品或者主播感兴趣有抓手才可能付费,这放到虚拟直播中,或许有更多可能性。
目前在服务领域,已经有虚拟主播在智能客服等方面的应用,未来还可能营销、政务、银行、地产等领域。但姜山强调,目前虚拟主播的定制化并不主要为C端服务。“未来从B端到C端,随着技术使用门槛和成本的降低,最后才是面向C端的。”
同时,随着虚拟主播服务型功能的凸显,可以帮助企业降本增效,未来的直播行业将会继续升级。在姜山的设想中,未来直播会发展为AI为驱动。同样是虚拟主播,但也是“智慧客服”,AI驱动的智慧人和自然的语言处理能力,是未来的方向,拥有巨大的市场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