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临近,大学生返校迎来高峰。据悉,目前北京市已有约10万大学生返京,每日返京学生流增长到1万人。
作为北京市开学较早的高校之一,自8月15日起,北京化工大学历时四天,已基本完成在校生的返校工作,大一至大三本科生在昌平校区报到,研究生在东校区报到。
有序的食堂就餐环境
据了解,目前北京化工大学在校生约1.7万余人,已返校1.5万余人。未返校学生主要是由于等待核酸检测结果、受当地疫情防控要求暂时无法返校,也有部分学生因身体、课程等原因暂未返校。
一是积极落实北京市“分期分批、错时错峰”的要求;
二是顺应学生们迫切返校的企盼;
三是教学工作的需要。
多措并举护航学生返校
在学生正式返校之前,北京化工大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认真系统研究,详细制定了学校2020—2021学年秋季学期开学工作方案,方案中包含了学生日常管理、教学管理、校园管理、服务保障、物资准备以及应急预案等。
学生返校前,学校已经组织有关单位对所有场所进行了彻底的卫生清洁及消毒。在返校日,入校学生需要在校门口依次通过消杀区、测温区,并通过身份核验后方能进入校园。
此外,学生返校后,学校将进一步把爱国卫生运动和疫情防控工作紧密结合,从科学佩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等生活细节和防控要求着手,对师生员工开展宣传教育,督促其培养良好卫生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
一方面加强校园环境卫生的管理,做好校园环境常态化清洁消杀,保持公共场所通风,对食堂、宿舍等重点部位定期消毒检测;另一方面加强学校垃圾分类的宣传教育和督促检查工作,校内各区域配备了分类垃圾桶,给学生发放了分类垃圾袋。食堂也将通过采取“半份菜、一两饭”的供餐方式从源头避免浪费,通过开展“光盘行动”引导和制止食物的浪费。学生就餐时,扫桌上的二维码即可登记其所在食堂,便于管理。
学生“非必要不出校”
为确保师生身体健康和教学工作稳步推进,落实北京市疫情防控有关要求,北京化工大学按照“非必要不出校”的原则对校园实施相对封闭管理。在有关防控要求的指导下,学生离校申请和审批均在线上进行。
如学生返校后,因从事重大科研需要、分校区助教、外出就医以及其他需要“一事一议”的情况,需要由学生本人提出申请并报辅导员或导师审核,再经过学院审批和学校备案后方可离校。
学生进出校园还需符合返校或离校审批和身份核验,体温检测等防控措施要求。学校通过系统的爱国卫生教育、疫情防控教育,加强对学生思想引导,提高学生对疫情防控重要性的思想认识;通过家校联动,随时沟通掌握学生情况;通过多级审核制度,加强对学生出校审核,确保学生出校符合“非必要不出校”原则。
教职工每天进出校是由自身实际情况决定,学校已指导教职工在上下班途中做好个人防护,做好家庭成员防疫工作,上下班执行“两点一线”。对于后勤员工,学校已尽量安排在校内居住,实行统一封闭式管理,减少与外界接触。
学生在图书馆学习
坚持校园封闭式管理,会对学生出校开展学习、科研等有一定影响。对此,学校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人性化管理,学术道德与学风建设宣讲等报告主要以线上形式开展,新生入学期间的入学教育报告会也将采用线下和线上相结合的方式,尽量减少疫情对研究生的学术交流带来的影响。作为北京高校中单体最大的图书馆,目前也开放了1300个座位供学生使用。
军训新变化:标准严、节奏缓
学校建立学生军训期间疫情防控指挥系统、工作系统与应急处置系统,建立学生军训疫情防控专班,专人负责、专项教育、专项落实、专门检查。同时,坚持体温“晨午晚”检测报告制度,有疑似症状立即报告、就地隔离。
参加军训的学生
此次军训,也将训练面积提升至往年训练面积的2.5倍,学生成队行进期间戴口罩。训练期间的间距达到在1.5米以上,达到疫情防控要求距离后,学生摘口罩进行训练,并对训练区域进行每日消杀。军训学生还实行错峰就餐,避免集中就餐。
智慧教学,确保学生不掉队
无法及时返校报到的学生,以线上方式开展学习,学生可通过北京化工大学“智慧教学云平台”、“在线教学综合平台”等渠道观看课程视频,获取课程资源,并进一步加强教师与学生交流与指导。对于实践类课程,学校为学生一对一制定补课方案,确因疫情影响无法按时完成学习任务的学生,在遵循学生意愿的情况下,改在其他学期修读相应课程。
学校智慧教学可视化运行平台
在符合疫情防控要求的前提下,学校计划采取户外、线上等形式组织开学典礼,确保安全健康。开学第一课,将以新冠肺炎及秋冬季节传染病防控知识和健康生活习惯作为主要内容,同时加强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北京市教委新闻发言人李奕在学校视察后表示:“为全面恢复教育教学工作,各个高校前期做了大量的准备。后续,我们将继续落实四方责任,希望做到多方理解、共同努力,家长老师形成统一战线,最终目标是恢复教学工作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