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应届毕业生是指:在该毕业年份,即将毕业或者已经毕业的大学生,应届生有三个类型。
第一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已经完成学业,但是还没有拿到毕业证,但已经有实习单位接收的大学生。
第二种:有毕业证书,但是没有超过“择业期”的大学生,应届生择业期为2年内。超过择业期,就成了往届生。
第三种:应届高校毕业生,也就是当年毕业的博士生、硕士生和普通应届毕业生。
应届生有哪些优势?
人才落户和毕业补贴
许多城市为了长远发展,希望留住和引进人才,出台应届生可直接落户的政策。以上海为例,博士应届生和双一流大学硕士应届生,符合基本申报条件可直接落户。对于未来想要在一二线城市落户的同学来说,如果能够以应届生身份落户,自然是最佳选择。
各类考试资格优势
在考公考编时,很多招聘岗位都是针对应届生的,只有应届生才能报考。以及选调生资格,要求在校的应届毕业生才有资格参加选调。在公务员考试中,多一个限制就能减少很多竞争对手,很多没有应届生身份的考生,只能报考三不限(不限专业、不限学历、不限户籍)的岗位,竞争压力可想而知。
国考、省考、教师考编、事业单位招聘等各类招聘考试,很多职位都限定应届生报考,而各省市的选调生则明确限定当年应届生报考。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公考、事业单位对应届生身份的偏向是非常明显的。
近年来考公人数逐年上涨,几百人竞争一个岗位的情况不在少数。如果同学们能够以应届生身份报考选调生或者限定应届生的岗位,面临的竞争压力相对较小,是公考上岸的好机会。
找工作优势
应届生的身份在找工作中优势满满。无论是国企、世界500强企业还是互联网大厂,基本上都会有校园招聘,而且只面向应届毕业生。相较于社会招聘,校园招聘的难度要小得多。对于应届生求职来说,参加校园招聘是最优选择,也是进入一些名企最高效的方式。
1.经验要求、技能要求没那么高。既然企业在招聘的时候知道自己面向的是没有什么经验的应届生,那么在招聘的时候,相对于社会招聘,对经验的要求比较低,能够增加我们的求职成功率。
2.校招职位有优势。校招是更多企业为了公司日后管理阶层人员做准备,这就证明了企业认为你是“可塑之才”,进入公司后只要你肯好好努力,会有更多的机会!
3.薪资更高,晋升前景好。公司招聘的管培生岗位,通常给到的薪水会比往届生高一些,此外,企业也有针对校招生的相对完善的培养体系,而且之后的晋升路线也更清晰。
应届生就业有哪些建议?
快速做好定位
集中精力做好职业规划,快速探索未来工作中自己所需要的技能和素质。我们可以因为一些原因短暂“慢就业”,但那只是为自己尽快辨明下一步前行方向做准备。找到自己的目标和方向后,唯有不断行动才能让我们目标一一实现。
寻求就业指导帮助
提升求职经验
适度降低预期
毕业生中,只有很少一部分的人一次就找到了自己理想的工作。如果不能一次到位,那分步达成才是不错的办法。在找到理想工作的路上,不怕曲折,只怕停滞和放弃。称心如意的工作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职业探索,在实践中寻找,找工作也需要多多尝试。
就业信息获取渠道
学校的就业信息网
教育部大学生就业网
各类公众号、APP
在求职过程中,一些不法分子借此挖“坑”设陷,利用“高薪低门槛”“付费内推”“付费实习”等手段诈骗钱财损害毕业生就业权益,甚至误导、诱骗一些大生从事传销、信息网络犯罪等活动。
4月20日,教育部发布信息
提醒同学们认真了解常见的就业陷阱
并做到“五防三要”,避免踩“坑”
“五防”主动避开陷阱
二防乱收费。“乱收费”是指用人单位或中介机构以用工为名收取报名费、体检费、培训费、押金、岗位稳定金、资料审核费、服装费等费用,再以各种理由拒绝毕业生入职或中途辞退。凡是在求职中遇到此类情况,要谨慎应对,拒绝支付入职前要求缴纳的各种非法费用。
五防非法传销。“非法传销”是指组织者通过发展人员,要求其以购买商品等方式,牟取非法利益。在一些短视频平台中,存在所谓“校园创业”的视频账号,吸引大学生付费加盟,实为不断发展下线,收取费用。凡是在求职中遇到组织者收取入门费,让参与者通过层层发展人员而获取报酬的,应立即远离。一旦发现可疑情况或者被骗,立即拨打110报警。
安全牢记“三要”秘笈
一要增强求职安全意识。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就业指导和安全教育课程,增强识别就业“陷阱”的意识与能力,不走所谓的“求职捷径”。
二要使用正规求职渠道。毕业生可通过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高校就业网站、国聘平台等国家有关部门、地方和高校的校园招聘等正规途径获取就业信息。
三要运用法律维护就业权益。了解学习就业有关法律知识,学会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如在求职中确有遇到侵害本人合法权益情况,要积极收集并留存有关证据,及时向学校求助或向公安机关报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