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中国大众化教育背景下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必须了解探讨高等教育质量与高教教育改革的关系影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继承和发扬悠久的产学研紧密结合的优秀办学特色与传统,从改革实践教学入手,走出了一条新时期高等教育改革的新路子。
关键词:实践教学模式教育创新顶层设计实践教学平台体系质量监控与评价
1.农林大学本科实践教学现状及其存在问题
1.1实践教学普遍不足,学生动手能力差。这一则受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二则由于中国的基础教育设施普遍不足,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多数没有动手或很少动手做过实验或参与实践,基本上是“出了学校门,再进学校门”、在书桌上面度过的。
一、林业科技核心期刊新媒体应用总体情况
二、林业科技核心期刊典型新媒体应用情况
三、林业科技核心期刊新媒体发展建议
一、数据的收集与统计
二、结果与分析
三、稿源拓展及质量提升措施
[摘要]部分农林院校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试卷仍为人工命题,显现出诸多弊端,随着信息网络科技的发展,应该建立试题库系统。本文就此进行了建设该课程试题库系统的探讨,就系统基本结构、软件功能、试题采集等方面做了可行性、必要性的讨论。
[关键词]农林;无机及分析化学;试题库
1试题库系统结构
2试题库系统软件
摘要:高本贯通培养的学生是本科教育中的一群特殊群体,其社会实践和科学研究能力培养是人才培养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以高本贯通农林专业学生为例,重点分析了其高职阶段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培养现状及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路径。大学生创新项目、学生社团活动、大学生导师制度、校企合作横向项目等多培养路径的开展,使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关键词:高本贯通;农林专业;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路径
培养大学生的科研创新精神和能力是加强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1],近年来,本科高校和高职院校都对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工作做了积极的探讨和有益的尝试,但尚处于萌芽阶段。“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简称高本贯通培养)学生是本科教育中的一群特殊群体,对他们的社会实践和科学研究能力进行着力培养是人才培养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笔者以高本贯通农林专业学生为例,重点从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培养现状、影响因素及培养路径4个方面进行探析。
1高本贯通农林专业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1.1科研创新
年月日,区委副书记、副区长,在地区镇主持召开了对地区放宽政策和发展第三产业的现场办公会议。
会议决定事项如下:
一、关于放宽政策问题
(一)为了贯彻地区工作会议精神,对退耕还林地区所造成的农民口粮减少问题,区委决定保证该地区每人每年斤口粮,由粮食部门调给议价粮,按平价销售。价差由乡、镇财政部门根据不同情况予以补贴。由农林部门与乡、镇政府作出年度计划,经农林、粮食、财政部门认定后,报农林部门核批。
(二)贷款问题。支持地区的经济发展,只有发展企业和广开多种经营门路,为此农业银行在贷款上给予支持。
(三)兴办企业,办理工商营业执照问题。区政府确定一位副区长,定期召开区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的现场办公会,现场审查核批。
摘要:针对农林院校植物生理学教学的现状,分析科研融入植物生理学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出适合农林院校学生的科研型教学的措施,为提高植物生理学的教学水平和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参考。
关键词:植物生理学;科学研究;教学
1植物生理学的传统教学
2结合科研的植物生理学教学的必要性
(一)粤北时期创办或复办的期刊
论文摘要:近年来,我国高等林业院校研究生招生规模大幅度提高,为满足林业事业对大量高级专业人才的需求奠定了基础。但是在研究生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高等林业院校如何保证和提高研究生的质量成为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现谈谈我校提高研究生质量的一些实践和经验。
一、努力提高学校的知名度
学校的知名度是吸引考生报考,扩大生源和提高招生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学校的知名度越高,考生报考的人数,尤其是高素质考生的报考人数就越多,就越有利于提高招生的质量。
二、严把招生和培养质量
严把培养质量,是提高学校知名度,进而提高学校招生质量的重要环节。尤其是在各个学校招生规模迅速扩大的情况下,这一问题显得尤为重要。有一种观点认为,现在研究生生源竞争激烈,如果在报名条件、入学考试、录取及其后学习、考核和毕业论文的要求上比较严格,将会影响本校的生源。但我们的体会是,只有严把学生入学和培养质量关,培养出的研究生能得到用人单位和社会的一致认可,学校才能真正吸引高素质的考生。些学校,只为盲目扩大生源,降低入学门槛和培养标准,短时期内达到了扩大招生规模的目的,但这种做法却损害了学校的声誉,长期下去,考生和社会最终会摈弃这些学校。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严把招生和培养质量关,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使他们真正能学到知识,增长能力,顺利地成为生产和科研上的合格人才。只有这样,才能大量吸引高素质的考生报考,最终提高本校研究生的质量,实现研究生招生和培养的良性循环。
近年来,我校通过硕士生提前攻博、与国外高水平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资助研究生在国内外高水平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建立优秀博士论文评选制度、建立优秀论文激励机制、资助出版优秀博士论文等措施,显著地提高了研究生的质量。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是学校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一块试金石,目前我校已有森林培育学科和木材科学与技术学科的两篇论文入选全国百篇博士论文,林业院校唯此一家,在全国农林院校中并列第二,在全国大学中排名并列第八。2002年1月参加北京市研究生英语学位统一考试,我校硕士生的一次通过率达到62.3%,博士生达到41.6%,已进入北京市高校先进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