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互动课堂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一、课堂中师生互动应促进师生情感交流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课堂师生互动开展的必要前提。学生创造性的发展要求有一个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和谐民主的环境,因此教师要转变角色,由知识的权威转为平等的参与者和合作者;由课堂的管制者转为课堂的组织、引导和促进者;由课堂的表演者转为学生表演的发动者等。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把自己融入学生群体之中,成为其中一员,共同参与教学活动评价。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利用学生心理特征中的积极因素使学生以愉快乐学的心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这对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大有裨益。
在这种新型师生关系中,教师把学生当作是共同解决问题的朋友,以师爱营造民主、和谐、积极、开放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创新,激发学生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动机,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潜在的创新才能。
二、课堂师生互动应确立学生课堂主体地位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环节的设计,应着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创造性的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会学习。为学生留出必要的自主学习的时空,确保学生的思维始终处在积极、活跃、主动的状态,使课堂教学成为一系列学生主体活动的开展与整合过程。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就要“蹲下来”跟学生交流,缩短师生间距离,使教师成了学生可亲、可信、可依的学习伙伴。
此外,课堂师生互动还应提倡生生之间两两互动或小组合作学习互动,包括组内异质的小组合作学习和组内同质,组间异质的小组合作学习,合作的内容可以是互相检查对方活动,互相表达自己的看法,互相讨论问题解决,互相竞赛巩固认知,共同操作发现新知等。
下层生往往在课堂中被忽略,成功的机会相对较少,教师应当在教学中多给中等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使他们也尝受到成功的喜悦,拉近师生的距离,消除对教师的畏惧,让他们在一种和谐愉快的环境下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成功是兴趣的支柱,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有了学习的胜任感,也就有了求知欲,这时教师应当及时予以表扬、鼓励,树立他们的自信心,消除他们的自卑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诱发思维,使他们想学、乐学。这样他们会受到鼓舞,激起上进心,从而努力学习。此外,教师应当布置多层次分类的自选作业,让学生会学、乐学、学会,提高作业的完成质量和学习效率。教学中有针对性的设计教学目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积极营造师生研究性学习的氛围,让学生学会探索,研究和总结;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可行性学习方法,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形成科学、合理的学习氛围。
四、课堂师生互动应培养学生的习惯与能力
1、耐心倾听的习惯。
倾听别人发言、理解别人是与人产生互动的前提。倾听别人发言的时候,就是学生理解别人的时候,也是学生把别人与自己比较、对照的时候。可是,现在课堂上常有学生不善于,没有耐心听别人发言。所以,在一位学生发言之后,经常叫另一学生复述别人的发言、概括别人的发言,有利于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
2、善于表达的能力。
表达是否清晰、生动,对互动效果也有很大影响。要让学生明白发言的过程是跟全班同学交流的过程,所以要说得清楚、明白、生动。另外可要求学生从有条理到简洁再到有感情这样一步步提高表达能力。
3、善于反省的习惯和能力。
培养学生经常反省自己的真实思想过程,有利于学生找出自己与别人的差异,有利于学生在互动中扬长避短。做到“知己知彼”,是建立积极、健康互动的基础。
五、课堂师生互动以培养创新精神为目的。
关键词:课堂互动;有效教学
课堂教学中的互动就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学重在教师的启发下,引导学生去发现,在学生发现的要求下,促使教师去启发,师生或生生密切配合,在和谐愉快的情境下实现教学的共振。而作为缺少充足的语言环境的小学英语教学,课堂中的有限的、有效的师生交流便成为了学生学习和运用知识的最好的途径。但是由于传统的传递中心教学的种种影响,很多教师在课堂中与学生的互动以及学生与学生的互动还存在着无效或者负效现象。下面是笔者近期听到的一节关于《牛津小学英语3A》第七单元第2课时的公开课的部分课堂实录:
片断1:
T:Classbegins.Howareyoutoday
Ss:Fine,thankyou.Andyou
T:I’mfinetoo.Sitdown,please.
S:Thankyou.
分析:这一片断是教师在开始上课时与学生的问候,师生间的互动变为了僵化的条件反射,句型的机械操练,一句“Thankyou”更是仿佛让我们回到了中文课堂。尽管学生声音整齐响亮,教师亲切热情,但远不如“Hello,boysandgirls”来的地道和真实。
片断2:
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了一段世界名模的时装秀。
T:Doyoulikeit
S:(没有反应)
T:DoyoulikeitYesorno
S:Yes.(声音较低)
T:(用手势提醒学生大声)Yesorno
S:Yes.(大声且整齐)
分析:教师本想用多媒体创设这堂课的整体情境——时装秀。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并没有达到这样的效果。教师的语言笼统,it指代的是时装秀还是衣服不能让人明白。从整体教学的理念来看,教师在这一环节里应该用语言结合情境给学生整体的感知,而本课涉及的词汇是服装类的,教师的语言变为了无效的输入。而当学生因为没有学过句型“Doyoulike…”,且对成人时装表演不感兴趣,未能与教师互动时,教师要求回答“YesorNo”这种训练大于领悟的互动是“教师中心”的体现,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片断3:
在复习上一课所学内容“Lookatmy…”及回答“It’ssmart./It’spretty.”时,教师用服装的图片以及实物与学生展开了互动,并导入“Look,this’smy…”和“It’snice”的教学。
T:Lookatmydress.(图片)
S1:It’ssmart.(教师指向黑板上的板书提醒)
T:xxx,cometothefront.Whichonedoyoulike
S2:Ilikedress.
T:(暗示学生)Lookatmy…
S2:Lookatmydress.
Sothers:It’spretty.(教师指向黑板上的板书提醒)
同样的方法再请其他三位学生练习jacket,shirt,coat。
T:(指向自己的外套)Look,this’smycoat.(竖起大拇指)
Ss:It’spretty.
T:(走到一名学生面前)Oh,yourcoatissopretty.Yousay“Look,thisismycoat.”
S3:Look,thisismycoat.
T:Oh,It’snice.
T:(走到另一名学生面前)Yourjacketisnice.Yousay“Look,thisismyjacket.”
S4:Look,thisismyjacket.
T:(竖起大拇指)
Sothers:It’spretty.
T:Oh,it’snice.
S:Oh,it’snice.
T:Showmeyourshirt,please.
T:Who’dliketoshowmeyourshirtorcoat
S:(不明白)
T:(进入下一环节)
分析: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生成意义,交流意义的场所,英语教学中并不否认机械操练,但机械操练是为有意义交际打基础的。且机械操练也要在尽量有意义的语境中进行。在这一环节里似乎学生之间以及师生之间都在进行互动,但我们不难发现,这些对话都非常的单一,局限于所教句型和单词,教师控制较多,输入有限,学生有意义的输出较少。另外,学生参与面较窄,除了个别学生充当了老师示范的工具,大多数同学只要跟老师重复答句。对于表示赞美的“It’ssmart/pretty/nice.”学生并未领悟到它们的实际作用。导致当教师希望学生能用所学语言展示自己的服装时——“showmeyour…”,学生却不明所以,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片断4:
在教对话时,教师用多媒体把对话编成了一段卡通片呈现出来。
T:Lookatthescreen.Lookandlistencarefully.
(看完后)Who’dliketocomehere.
S1&S2:Look,this’smycoat.
Oh,it’snice.
T:Verygood.Let’sgivethemapraise.Good,good,verygood.
分析:这一环节的对话教学本该是一个体现课堂实效性的亮点,但师生间的互动只停留在毫无意义的表层,看似效果显著,其实教师的身份和作用只剩下了发指令,而学生间的互动只局限于几名学生的有准备的没有生成的机械对话。而无缘无故的表扬给课堂教学带来的将是负效。
片断5:
教师在最后一环节设计了一个任务——时装秀,让6位同学到前面来选择自己喜欢的衣服并穿上展示。
T:Let’senjoythefashionshow.(音乐起)
S:((六名同学一一展示)Look,thisismy…
Sothers:Oh,It’snice.
T:Doyoulikethiscoat.
Sothers:(没有反应)
T:Pleaseputupyourhands.(做举手姿势)
Sothers:(有5人举手)
T:(在黑板上记下数字)
同样的方法去统计其他的服装,最后总结Whoisthewinner并表扬。
分析: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了保证学生通过学习有足量的语言输出,展现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但是课堂中的互动仅仅变为了六名同学与全班同学的固定句型的对答。没有“Lookatmy…,没有其他的赞美的语言,也没有任何的异议,而教师的统计方式也变为了指令“putupyourhands”。可见学生并未能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同化知识,让学生从不知到知,从未知到已知。
结合这堂课,笔者认为要提高课堂互动教学的有效性,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1、开展主题突出,真实的课堂互动教学
心理语言学的研究表明,学习者的语言系统是通过有目的的交流活动发展起来的,因此英语课堂教学能否为学生提供大量互动、交流的机会成为掌握英语语言的关键。而课堂情景创设逻辑性强不强,情景迁移自不自然是影响课堂互动效果的重要因素。比如上面的这位老师之所以在交流中与学生有很多障碍,原因就在于情景创设逻辑性不强,迁移跨度较大。如果在教学中教师的情景设计多运用真实互动,如自己的新衣服,学生的新的或者漂亮的物品(文具,服装等)甚至学生画的画,展开交流,那么师生间的互动将在情感上产生互动,达到语言真实交际目的。
2、指向流与辐射型交流有机结合
这里的“指向流”特指教师常用的“指名回答问题”,“分组讨论汇报”等以学生个体指向学生全体的交流方式;而“辐射型交流”特指“小组讨论、同位交流、竞赛“等生生互动,参与率高,信息覆盖面广的交流方式,两者的有机结合将能提高教学效度。小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还很弱,注意力也比较容易分散,当自己的想法不能流畅的用英语表达时,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而教师的语言是有感染力的,因此必要的教师讲解领读反而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这种指名回答据调查用在课堂前15分钟是最有效的。当学生的参与数逐渐下降时,尽可能多采用集体互动的形式可以提高学生参与率,如上面的那位老师在练句型时可以开展四人小组活动,学生自己交流,使点面有机结合,或者在学对话时,利用同位互编互练对话来巩固句型,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另外一些强刺激物如录像,实物,竞赛或游戏都能激励和保持课堂互动的效率。
英语教学论文开题报告
一、论文题目:ClassroomInteractionAndOralEnglishTeaching
二、研究现状:对于课堂互动与英语口语教学之间的关系,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
(1)构建主义模式它是以构建主义理论为基础的互动模式,司洪海在《构建主义理论与英语口语教学》中从对现有教学模式的“反思”入手,探讨将构建主义引入英语课堂教学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其意义和作用。卢艳春和路雅琴在《构建主义与大学英语口语课堂教学》中则分别“从构建知识观”“构建学习观”“构建教学观”入手,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动性、构建性。
(2)角色扮演模式徐志敏、王瑛在《大学英语课堂互动教学中角色扮演探究》中着重探讨了在角色扮演的互动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对指导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而黄玉兰在《角色扮演引入英语专业口语教学中》从角色扮演是“多为互动英语口语教学模式的应用”探讨了角色扮演这一教学方法的目的、步骤和利弊等方面。
(3)以学生为中心模式这一模式被单独研究的较少,黄影秋在《以学生为中心提高英语口语课堂教学效果的探索中》通过对学生口语课堂学习存在的问题的分析,提倡“以学生为中心”,实现教与学的“双边互动”。并提出阐述如何运用其他“教学策略提高口语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交际能力的提高。而刘蓉在《谈英语口语课堂互动》中则提出了互动可以创造“以学生为中心的口语课堂和整体小组作业模式”,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4)合作性学习模式这种模式的研究较为普遍和盛行,它兴起于美国,在后来取得实质性的进展的一种教学理论与策略。黄艳在《合作性学习在大学英语课堂的应用》中提出了以下几种合作模式,从而的出该模式的优势所在。顾晓乐在《合作性学习与情景剧表演》中从情剧表演的角度来证明合作性学习的有效性。肖巧玲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合作学习》中则通过合作学习在口语教学中的实践探究合作学习应注意的原则。而慕东文在《合作性学习的特点、目标、内容和实践策略》一文中,他用“人文精神和平等民主合作”原则,对待新的理念,指导英语口语教学。
(5)情景设置模式它主要是根据GillianBrown&GeorgeYuled的语言情景对第二语言习得者的交际紧张、焦虑的研究表明口语情景设置不适当,会影响学生用目标语进行交流,进而强调进行口语教学情景设置的重要性。张舍茹、孙边旗在《英语口语教学的情景设置>>中就论述我们应注意“情景互动教学中应遵循的原则”,及如何设置“英语口语教学中情景设置的形式”两个小方面局部性的探讨了情景设置这种互动模式。孙久荣在《论英语口语课的情景教学》中对情景设置这个模式从宏观上进行了分类,进而得出“开放式情景”和“封闭式情景”,为情景设置互动模式研究开辟了一个小领域。
三、研究的目的及意义:通过对目前已经发展起来并比较成熟的几种互动模式的归纳来看:关于人际互动这种互动模式在目前的互动性研究中被单独研究还比较少,没有被当作一种独立的模式应用到英语口语课堂教学中,它更多的是被贯穿到其他几种互动模式当中。因此,本论题认为它还有进一步研究的空间。
一、音乐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
1.互动方式单一陈旧
课堂上师生互动的形式很多,但最常用的莫过于“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分析——学生回答——教师解析点评”这一模式了。但这种互动方式忽视了音乐是一门开放性的学科,需要多情景地开展教学。音乐的特点之[本文由wWW.DyLw.NeT提供,第一论文网专业写作教育教学论文和毕业论文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一在于,即使同一个音符,放在不同的情景下也会表达出不同的内涵。所以音乐教学中的师生互动首先应该是引导学生打开思维,从不同角度理解音乐,在多种情景下分析音乐。同时,由于个体音乐素养的不同,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便会存在较大差异。单一的教学模式会严重抑制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降低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从而大大降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互动手段流于形式
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对师生互动手段的利用也不充分。就提问方式而言,教师常问的问题有:“你喜欢这首歌吗?”“什么地方最能打动你?”“自己唱一遍好吗?”等等。在学生回答完这些问题之后,教师只是简单地点评一下,转而又开始进行下一轮的提问。这种提问方式没有引导学生将新旧音乐、现代音乐与传统音乐……尤其是没有结合社会流行的热点来进行比较,不利于学生自主思考更深层次的含义,所以这种互动方式其实是教师在将学生牵引到教学预设的答案中,教师在提问之前就已经想好了答案,甚至可以说师生都盼着能够顺利地回答出问题、唱出答案要求的歌曲段落,“完美”地结束师生互动环节。所以看起来师生是互动了,但课堂气氛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压抑和沉闷。
3.缺乏情感交流
音乐与其他学科最重要的区别就在于它强调情感的投入。对于优秀的音乐作品,从歌词到谱曲,创作者都投入了全身心的情感。这样的作品最容易激起人的情感共鸣,给人以美的享受。但长期以来,教学以外的师生情感交流极少。而如果没有情感的投入,音乐只是一门课,歌唱只是一项技能,互动也只是理论知识的问答,在这种课堂上,学生很难领会到音乐中蕴含的美好画面和人文情怀。
二、音乐教学中师生互动的途径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无论以哪种方式开展师生互动,其前提都是学生乐意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所以教师第一步应该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交流。音乐课程的课时一般都不多,教师不妨先在课下与学生充分交流,促进相互信任,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在课堂提问中,教师应采用适当的方式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营造相对轻松的课堂气氛;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发现学生有异样,如声音沙哑、情绪低落,教师要及时给予必要的关怀。师生关系融洽了,课堂气氛轻松了,互动方式多样了,教学的效果也就自然会有所改善。
2.为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
[关键词]高等师范院校历史专业科研入门思考
受高校扩招及学风浮躁的大环境影响,我国高校有不少大学生的毕业论文存在粗制滥造的情况,高等师范院校历史专业也不例外。这实际上反映了一个问题,即大学生在大学阶段科研没有入门。木匠当学徒时连斧子都没有运用熟练,到出师时让他打一件像样的家具,这只能是勉为其难。可见,历史专业学生科研入门训练非常重要。本文谈谈此问题。
一、科研没有入门的表现及原因
二、历史专业新生科研入门的重要性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高师院校毕业生都要承担培养中小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重任。现在中小学历史课的教学,要求培养中小学生学会查阅基本史料、进行乡土资源调查、为中小学课堂教学补充教学资料、撰写札记和小论文等能力。对于中学历史教学,“历史教师为了弥补教学资料的不足,往往要自己去收集和补充一些历史资料”。[1]试想,若历史专业的师范生自己在大学期间没翻过、没见过一些基本史料,谈何教中小学生收集史料及进行史料鉴别工作。
三、帮助历史专业学生科研入门的途径
(一)为新生开设专题讲座
此专题讲座不应是高深的专业性学术讲座,应该主要用来帮助大学新生认识到大学阶段学习与中学阶段学习的异同,侧重对学习方法、科研入门的指导。我校近年陆续举办教授、博士论坛,侧重对学生学习目标、学习方法、科研方法的指导,对大一新生的帮助很大。许多大一新生由此认识到大学阶段的学习与中学阶段的题海战有别,认识到大学学习方式与中学的差异,明确了科研入门对后续阶段的学习及综合素质提高的重要作用。
(二)创新课堂教学方式
无论什么课改,若要真正成功,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必须向课堂要效益,否则就是加重学生负担。这首先需要在课程考核管理上与时俱进。现代教育理念及教育规律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所以在考核的时候要注意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没有真正得到发挥,教师不能在每学期每节课都自己从头讲到尾。可以创新的方式为,在专业课学习中,可以有一两节课让学生读、评、写。在历史专业教学过程中,还可以结合所授课程,引导学生研读基本史料、经典学术论文,并予以讨论和评价。比如研读史学名著和史家学术论文“可以增强分析史料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还“有利于研究型、学者型教师的健康成长”。[2]另外,在课堂上,还可以鼓励学生交流在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新看法甚至是质疑,教师加以引导和讲解。
(三)强化课程论文的科研入门作用
(四)倡导师生互动
[参考文献]
[1]张保华.中学历史教学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248.
[2]朱煜.历史课程与教学论[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14.
[3]庞卓恒.史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227.
[4]王丽英.历史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规范管理与有效监控探析[J].历史教学(高校版),2009(4).
[5]波.将读书会引入历史学专业本科生培养的实践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11(12).
1.1教学方法和手段不太成熟
教学手段单一,在授课过程中枯燥的填鸭式教学,传统的板书配合幻灯片模式讲授,教学观念落后,教授本位,学生被动接受,学生学得苦不堪言,老师在教授过程中体会不了互动的乐趣。很多老师只是一味的翻译原版传播学教材,重点放在传播理论的刻板讲授上,忽略了与实际传媒现象相结合,缺乏案例教学,课上的干巴乏味,把双语专业课上成了专业英语课。课堂上单一的讲授专业词汇,句子和语法,偏离了开设传播学这门课程的初衷。
1.2学生英文水平参差不齐
学生的英语水平是推广双语教学的基础,但不同学生的英语素养差别很大,对那些英语听力和词汇量方面比较薄弱的学生而言,想要全部听懂老师传授的内容,跟上教学进度是件比较困难的事情,目前一刀切的授课模式,对于英语能力强的学生信息量方面就显得不足,而英语能力弱的同学则对授课内容理解困难。
1.3任务重课时紧,进度不好掌控
2.提高教学质量的改良措施
2.1采用以激发学生兴趣为目的的立体化教学手段
2.2分阶段推进不同教学模式,尝试语言分流教学
2.3教材选择采用原版和自编讲义双轨制
在传播学的双语教学中,很多教师选择教材时倾向于英语原版教材,直接使用英文原版教材是好处在于,它们基本都出自传播学大师之手,理论阐述详尽深刻,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英文能力,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英文原版专业书籍过于晦涩艰深,很多学生望而生畏,而授课老师也容易依赖甚至迷信原版教材,无法自主教学,可以实行双轨制,一方面选用难易程度适中的英文原版教材,另一方面在其基础上按照教学需求进行大刀阔斧的调整做出全新教义,去掉许多重要性不强的、失去时新性或者不适合英文口语表达的内容,辅助以最新行业动态及学术前沿,达到知识性和趣味性兼顾,课堂上教师以讲义为主线,要求学生及时抄录讲义,原版教材则更多的放在课下,学生以预习及复习的形式阅读,期末考试两者兼顾,这样会更好的体现出授课重点。
2.4考核方式趋于灵活化
为实现文学精品课网站建设目标,网站的整体设计要凸显其交互性、共享性、开放性、协作性和自主性等基本特点,为文学课程的教与学创造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文学精品课网站的设计主要包括“首页”、“前台显示系统”和“后台管理系统”三部分的内容。
(一)首页设计
(二)前台显示系统设计
(三)后台管理系统设计
文学精品课网站后台管理系统的设计合理与否关系到整个网站的正常运行。精品课网站后台维护系统必须具备快速维护与更新文字、音频、视频、图片等内容的功能。网站后台管理系统的设计要依照前台显示系统的内容,其每一个项目则与前台显示系统中的每一个项目相互对应。后台管理系统(见图1)是管理员和任课教师对整个网站进行维护的平台,它包括首页管理、栏目管理、内容管理和用户管理。文学精品课网站后台管理系统的软件技术平台受执行效率较高的技术的支撑,同时支持SQLServer数据库。是Microsoft推出的新一代ActiveServerPages,具有理想的存储和读取数据的速度和效率,保持较强的可操作性、稳定性和安全性。因此,通过科学有效的系统设计,“网站后台管理系统实现了智能化的分布式信息制作、、维护和管理平台,从而使网站的信息管理效率提高,网站更新速度加快,数据质量提高。”[4]258
二、功能设计
文学精品课网站信息系统以SQLServer2000数据库管理系统为后台数据库,采用ASP网站架构技术,实现文学精品课建设所需要的互动交流、在线阅读、学习记录、在线测试、音视播放、快速搜索、图文移动、栏目链接、修改更新、资料下载十大功能。
(一)互动交流功能
(二)在线阅读功能
“在线阅读功能”通过点击导航按钮实现直接阅读所有教学资源,诸如教学文件、习题库、英美文学作品、论文、学术动态、通知公告等文件,还可浏览教师和学生的在教学、科研、文学知识比赛、名著表演、诗歌散文朗诵等活动的图片。
(三)学习记录功能
“学习记录功能”是在“网络课堂”里设置的有益于学生自学的一个学习工具。学生既可以通过点击“作业管理”按钮,完成并提交作业,也可以点击“词典”按钮,查阅、学习英美文学术语和文学教材里出现的生词。此外,学生可通过记录功能记录学习笔记。
(四)在线测试功能
“在线测试功能”设置于“网络课堂”栏目,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自主拼题来实现在线测试、试卷提交和成绩查询的功能。教师可以检查学生对各个章节教学重点的掌握程度,学生亦可自测学习情况。
(五)音视播放功能
“音频播放功能”能够实现网站所有资源中的音频和视频在线播放,如“教学课件”里的名著电影片段视频、诗歌朗诵录音、“教学录像”里的教师录像以及“电影院”中的英美名著电影和“实践教学”栏目里学生的话剧表演录像等音视频资源。
(六)快速搜索功能
(七)图文移动功能
(八)栏目链接功能
(九)修改更新功能
(十)资料下载功能
文学网站资源丰富,在“下载专区”有很多诸如课程标准、考试大纲、习题、课件、音频、录像、论文格式与要求、科研成果等教学和科研资源可在线下载并显示资料基本信息,从而达到资源共享的效果。